父母和我的情感作文(与父母之间感情的故事作文)

父母和我的情感作文(与父母之间感情的故事作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0-29 02:09:24
父母和我的情感作文(与父母之间感情的故事作文)

父母和我的情感作文【一】

一谈到自己的同桌,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说不完的话题吧。就像大家经常说的,茫茫人海,擦肩一过都是难得的缘分;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又是最亲密的邻座同桌,这该是多大的缘分呀。我们与自己的同桌,是并肩生长的两棵小树,一方有难,另一方必定是竭尽所能。我们与同桌之间,一定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有着深不见底的情谊。就像我和我的同桌左晓,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一对好同桌。

我的同桌左晓,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一直都很感激他,但却从来不曾对他表达过谢意。我们不是被老师安排的同桌关系,那时候分配座位不是老师随机安排,是根据以往多次考试加权成绩排名依次选座位的,前面选座的同学如果需要,可以把旁边的位置留给自己心仪的同桌。我那时也算得上老师眼中的佼佼者,排名是比较靠前的,可以选到不错的位置,而我的同桌虽然一直都很努力,但他的成绩却不算好。那天选座之前,他提前来找过我了,说希望可以做我的同桌,让我多指导他学习,我也随口答应他了,我们的同桌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那时候的我,是一名住校生,上学期间只能在学校食堂吃饭,校门口的那些美食可谓是望尘莫及,也只有看着流口水的份,我因此很少去食堂吃早饭。我的同桌左晓是一名走读生,我产生过拜托他帮我带校外的美食进来的想法,但碍于不熟,我一直也没有开口。直到有一天早自习,他前所未有的迟到了,等他走到座位上没多久后,突然轻轻戳了一下我的胳膊,示意我把头低到桌子下面,我惊讶的发现他给我带来了他妈妈早上现炸的油饼,让我赶紧偷偷吃掉,我本来是拒绝的,但经不起他一直要求,我便吃掉了,以后连续好多天,他都一直带他妈妈做的早饭给我。有一天早自习过后,我终于忍不住问他为什么做到这种程度,他转过头,温柔的笑着对我说了一句:“不好好吃早饭的话,怎么指导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呢”。直到那时我才发现他是如此温柔的一个人。我们的关系也是因为这件事情逐渐拉近的。

我和我的同桌左晓,虽然我们一起这样亲密相处的时间只有短暂的三个月,但这三个月里,我感受到了很多他带给我的温暖,也收获了一份很珍贵的友谊。我们同桌的这三个月以来发生了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但唯独这件事一直让我很感动,也是这件事拉近了我们的关系。我一直为我有这样优秀温暖的同桌而感到幸福和自豪,希望我们的关系能一直都这样美好,我们永远都是好同桌。

父母和我的情感作文【二】

1.命题要让学生体验生活的真实性。

【案例】文题:《给父母及亲人的一封信》,有两个要求: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修改誊写好后,用信封通过邮局寄给父母及亲人。

【评析和反思】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即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尊重学生的个体尊严,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有两个主题——分离和爱。它们同等重要,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没有分离,孩子不能成人;没有爱,孩子不能长大。这个文题便于学生真情表达,无论远在天涯的分离,无论近在咫尺的至爱,学生都有或深或浅的体验。作文教学中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便于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只有真事才能打动人心。

2.过程要让学生富有高度的参与性。

【案例1】《给父母及亲人的一封信》课堂环节。

第一个环节,小组内互相批改。要求:首先小组各成员分别默读他人的`作文,用红笔圈点勾画,错别字做好标记,为小组集体点评做好准备;然后由一人执笔归纳小组的意见,(并写一段简要的评语;最后集体给每一篇文章定等级(特优、优、良好、及格)并在小组内展示作文。

第二个环节,小组长归纳汇报小组的作文情况,以及同学们一起相互批改情况。

第三个环节,优秀习作我展示,你点评。

第四个环节,班内美文欣赏。

最后一个环节,推荐课外必读作文。

【评析和反思】生成相对于预设而言,对过程的关注甚于对结果的关注。它不仅关注事物是什么样的,更关注事物为何是这样的。本节课所有学生参与,不管是优生还是潜力生、待进生,参与面广,他们参与读、评、听、归纳、总结、展示,学生角色从写作者转变成读者、评论者、情感体验者,学生在参与中,个体情感与他人的情感共鸣、共融。美国教育家苏娜戴克曾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并且能够创造。”教学中我们要设计有利于学生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在模仿尝试实践中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维度。

【案例2】《给父母及亲人的一封信》教学片段。

师:我要说的话,班长已经说得很好了。(师颁发星星一颗)我特别想听一听你们的优秀习作,写得真是太棒了!下面进入第三个环节:“优秀习作我展示,你点评。”

(很多同学举手)

师:(环视)柳南凤(化名)。

生(柳南凤)深情朗读《给爸爸的一封信》。

生1:柳南凤这篇作文是她用最真挚的情感写的,小时候,在她最脆弱的时候,失去母爱的时候,她爸爸的一句话“不要怕,有我呢!”让她得到了安慰,后来变得坚强。

生2:柳南凤读着读着,声音颤抖,哽咽。我被真情打动,眼圈发潮。甚至反省自己,是否父母的爱,是否对父母有回报。

生3:“不要怕,有我呢!”父爱如山一般高大。我大了,父亲老了,在父亲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要对父亲说“不要怕,有我呢!”一个乖巧的懂事的女儿就在我的眼前。

生4:这封信不能以作文来看待,它是柳南凤的内心独白。开篇就引人注目,细致描写了父女分别的场面,一下子就把读者的心扣住了。

生5:“不要怕,有我呢!”贯穿全文。“不要怕,有我呢!”父亲为失去母爱的女儿撑起了一片蓝天;父亲老了,“不要怕,有我呢!”女儿给父亲希望与动力。排比的修辞、对比的运用好极了。这是用心所写、用泪所写。我喜欢这篇文章,也喜欢柳南凤这个人。(掌声起,老师发给一颗点评之星)

师:子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你们的点评太好了,我都不敢再点评了。

【评析和反思】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过程。学生高度参与,不仅表现在参与的广泛性,还表现在参与的深度。随着作文评讲进度的推进,学生的点评让我们教师不得不折服。尤其是上面案例中生4“这封信不能以作文来看待,它是柳南凤的内心独白……”生5“这是用心所写、用泪所写。我喜欢这篇文章,也喜欢柳南凤这个人。”“内心独白”“用心所写、用泪所写”多好的情感共鸣!没有用心感受她无法如此妙语点评,没有感情的共鸣她无法如此美妙的表达!她的生命在这里被唤醒、被点燃,全体学生的生命又被她唤醒、被她点亮!

3.引领要有极强的感染性。

【案例】《给父母及亲人的一封信》片段。

师:下面进入第四个环节:美文欣赏。请第三组组长谯海霞同学展示她的佳作。《给奶奶的一封信》(谯海霞同学饱含深情地朗读作品。)

(朗读过程中因学生情动于衷无法自已,教师默默接过学生作文朗诵。)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同学们专注倾听的神情、潮湿发红的眼圈,任何言语的点评都显得苍白无力。(停顿,教室出奇的静)(电子白板出现)

师:无限的哀伤、无尽的思念,融入细致的环境描写之中,精选了三个生活片段再现了奶奶对我的疼爱,文末“奶奶,我亲爱的奶奶”一句,直抒胸臆,情感达到最高潮。最后的祝愿让人心酸,感人至深。

【评析和反思】情感也有一个习得的过程,那么教师相继引领,提升生成价值,显得尤为可贵。案例中教师随机声情并茂的朗读、惟妙惟肖的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流露、正确恰当的价值评判,使课堂沉浸在丰富的情感中。教师的示范感染着学生,影响着学生,学生在此时无声的课堂中沉淀了正确而又深厚的情感体验。如果我们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如此濡染学生,何愁学生不喜语文?

4.巧将歧态生成扭转为正态生成。

【案例】《给父母及亲人的一封信》片段。

师:下面请听第五组组长李欣怡同学的作文《给父亲的一封信》。

生1:开篇设置悬念好,你配“父亲”这个称呼,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

生2:细节描写传神,一个严厉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生3:父爱是很特别,有时体会不到,但也不至于李欣怡写的这样,上来就是三嘴巴。有这样的父亲吗?他在说谎!

李欣怡:(脸红了,分辩道)有!

生4:你的父亲是这样吗?

李欣怡:(脸憋得通红)不是。(学生哄笑)我邻居的父亲是这样,我小时候和他的孩子一起玩耍,我亲眼见过好几次,心里真难过。

生5:那你怎么能够写给你父亲呢?

李欣怡:我是以我邻居孩子的口吻写的,然后以她的身份寄给她的父亲。

生6:那后来父母通电话的情节是怎么回事?

李欣怡:这个情节她也跟我讲过,有些细节是我编的……(声音变小)

师:听了你们的对话,我很感动。谢谢李欣怡同学的一片诚挚的爱心。现在,这样的父亲少了,但真的还有。在我们班上,确实有脾气比较暴躁的家长,或许他们爱子心切,恨铁不成钢吧!看来,开家长会,我得好好地与家长们沟通。(学生点头)

【评析与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情感碰撞性问题时,学生往往很难简单的被他人说服,情感反应都建立在此前真正持有的对世界和对自己行为自以为正确的观念基础上的。这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与感情基础上的。上面案例中的学生交流争辩,生3、生4、生5、生6步步紧逼,特别是“说谎”这个词充斥着挑战,充斥着对该同学人品的否定,显然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情感立场去评判他人的情感。最后教师巧妙引导,从李欣怡的写作动机理解她的“爱心”。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步理解并接受他人的情感,从而转换角度去理解自己对他人作文情感的判断,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在平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类如这样的“歧态”生成其实很多,有的是破坏性的,如学生故意刁难哗众取宠等。有的是有价值的,如案例中的争辩。实际上学生的争辩大多指向了文学作品写作中的虚构问题,不过在这里不要从这个角度去引导,与课堂目标没有关系。案例中,老师围绕课堂目标巧引恰到好处。即对有价值的“歧态”生成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巧解。

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统一体,教学实践中如何捕捉“意外”生成,衍生课堂精彩值得我们不断地反思!

父母和我的情感作文【三】

在一个星期二的早上,二年一班的李老师一脸严肃地走进教室,说:“同学们,我们下午要考第八单元,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培培暗暗叫苦,因为昨天他光顾着打游戏,忘了复习了。没办法,只能“临时抱佛脚了”!他一整个上午都没听课,忙着复习语文第八单元!

到了下午第二节语文课,李老师抱着一大沓考卷走进教室,说:“考试不能作弊,要上厕所的人赶快去,看图写话认真写,字要写端正,考试期间不许走来走去。”

于是,同学们陆陆续续地去上厕所,赶紧跑回教室准备考试。等同学们都到齐了以后,李老师才把考卷发了下去。

开始考试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只能听到笔在写字的“沙沙”声。

培培一拿到考卷,就叫苦连天!因为,考卷上的题目他都不会做:“shi”字怎么写呀?“越”字怎么读呀?“子”能组成什么词呀?他急得抓耳挠腮,冥思苦想。过了一会儿,他瞟了一眼同桌佳佳的。哇!自己想破脑袋才做了三道题,没想到她都已经做到了第七题(最后一题了)!培培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

看到佳佳全做完了,培培的眼睛情不自禁地看了她的考卷一眼,哇,看到了一题。培培暗自窃喜,将答案迅速地写进试卷。还有三题呢?该怎么办呢?培培心里想着,“有了!”

这次,培培故意把橡皮扔到地上,然后趁着捡橡皮的时候,又偷看了佳佳的考卷。一旁的佳佳有点儿怀疑了,为什么他一直往我这边看呢?

这时,培培又像长颈鹿一样,把头伸了过来。佳佳早有防备,双手一摊,把考卷遮了起来。

“我的好同桌!你给我抄一下吧。”培培可怜兮兮地说。

佳佳摇了摇头,摆了摆手,说:“不行,你这是作弊,老师会骂你,还要批评我呢。”

“哼,亏我以前给你那么多零食,你却不给我抄,不跟你做朋友了。”培培生气地说道。然后他把头一转,起身交了试卷。

培培回家后,一肚子的不开心。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培培开了门一看,原来是同桌佳佳来了。“你怎么来了?”培培惊讶地问。

佳佳笑着说:“我来帮你复习一下,下次争取考一百分。”

培培羞愧地低下头说:“你真是我的好同桌!”

父母和我的情感作文【四】

我换过许许多多的同桌,现在我的同桌是小明,我的同桌和我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又令我开心的,有令我生气的,有令我伤心的,有令我高兴的。

我同桌的嘴像是一个导弹,每天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有一次我在写语文练习册,写的兴致勃勃的,我的同桌就说你超线了,然后就挤了我。

还有一次,我同桌看完了一本书,就一直跟我说,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这本书的作者是谁,这本书讲了什么故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这本书的作者是干什么的?我听烦了,我就说:你再问,我就跟金老师说。我跟小花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第一件事是我每一次做完题的时候,我就看见小明在折纸飞机,飞镖呢。我就跟小明说:你别折纸了,老师发现了就会惩罚我们的。小明静静的坐在那里默不作声,我就个他说:求求你了不要折纸飞机了。可是小明却说:我就要折纸飞机,你别管,你又不是我的家长。我说:服了,我不管你了。这时老师看见了,说道:小明不要折纸了,快点做你的作业。这时小明就是没有这了,我在一旁呵呵大笑。

这我的同桌,你们说气不气人。

父母和我的情感作文【五】

三年级的时候,我的同桌是从云南转学而来的边杨天。他有黑里透红的脸蛋,扁扁的鼻子和一双大大的眼睛。他为人风趣幽默,喜欢跑步。我和他的关系非常差,老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吵架。当我们吵架时,老师总会拎走其中的一个人,然而,受罪的经常会是我。

有一天,我们在上美术课,我为了边杨天抢走了我的一张纸而感到生气。那可是我的最后一张纸。我生气地冲过去给了他一拳。他痛了,举起椅子向我砸来。我接住椅子,瞄准他肚子又给了他一脚,他也不客气地给了我两拳。就这样,美术课堂竟然变成了我们的决斗场。老师制止了我们的争斗,我俩别别扭扭,整整30分钟都没有讲过一句话。下课时,我主动打破沉默:“我们谈天吧!”就这样,我们聊了起来。聊着聊着,我们脸上的笑意取代了愤怒,心里一下子觉得温暖快乐了很多。其实,和好的感觉,真的不错!

这样快乐的时光如果能多一点,那该多好啊!妈妈说过,友情分很多种,同学之间的情感是最纯真的,这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惜的情谊。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叫{同桌的你}。虽然我现在和他已经不是同桌了,但我会和我现在的同桌及其他同学友好相处,共同度过小学的快乐时光,长大后,我也一定会常常想起“同桌的\'你”。

父母和我的情感作文【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可使教学富有生命活力。我们平常的作文教学中,只重视情感调动,往往忽略作文评讲的情感碰撞。评讲中,教师关注写作技巧的达成高于学生情感维度的达成,学生关注分数或者评定等级高于自我情感的抒发,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鲜活情感体验在作文评讲中被淡化。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作文评讲往往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步,它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在评讲课中调动学生情感,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得到升华,从而点燃学生的激情,唤醒学生的生命表达。笔者通过观看作文讲评课《给父母及亲人的一封信》,获得一些启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