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宫门进入颐和园,过苏州路,走中御路,来到宿云檐,北边就是半壁桥。此桥横跨于颐和园后溪河上,在风平水静时半圆形的桥拱与水面上的倒影形成了一个正圆,犹如一块玉璧,桥的造型刚好是半块玉璧,故称半壁桥。
它是一座单孔拱桥,拱高有7.4米,采用高大单拱的原因是桥下要驶过皇帝的画舫。拱之上便是曲折的桥面,桥长30.64米。桥宽4.94米,由砖墙汉白玉打造。这座桥有望柱36根,两望柱之间相距1.34米。望柱高140.5厘米,宽24.5厘米,底部为正方形,上部分为一个圆顶,这象征着天圆地方。这些望柱的矗立也使桥变得丰富。从整体看上去,桥呈两侧对称,正中央刻有龙头,代表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
当观看完半壁桥后,向西望去,林彪桥映入眼帘。这座桥1970年修建,于1971年完成。建造它,是因为当时林彪身体不好,行走困难,为方便他的汽车通行,就修建了这座桥。林彪桥是一座双拱石桥,整体看上去,相对平缓,利于通车。它的拱长16.2米,拱高5.2米。大拱的两侧分别有两个小拱。这样的设计既节省了材料,又为桥的稳定性更上了一层楼。整个桥长26.7米,而桥宽有3.96米,30根望柱,每根高135厘米,宽23厘米,这样可以充分保障行人的安全。与半壁桥一样的是,它的下方也是正方形,上为圆形,代表天圆地方,桥的两侧刻有石云装饰。
向林彪桥东去,经过苏州街,澹宁堂到谐趣园。谐趣园以东便是知鱼桥的位置,桥的名字出自庄子和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其牌楼上刻有乾隆皇帝亲手写的御诗。桥是标准的板桥,看上去扁扁长长,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还可以维修方便。知鱼桥的高度极低,几乎贴近水面。游人站在桥上,可以近距离的观水,喂鱼。桥面的望柱拱34根,他们均匀的分布在桥的两侧,每两根间距1.24米,之间用两根纵向的石柱相连。望柱与望柱上石砖的四个面都凹了进去。给人以空间冲击感。这些细节,给这座桥富有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颐和园内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结实,文化丰富,它展示了中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
我的家乡永泰县是国家著名的4A级旅游城市,著名景点有迷人的青云山,莞如仙境的云顶,美丽的赤壁……但我最爱的还是县城中的那道彩虹—美丽的如意大桥。
如意大桥连接着南湖公园与吉祥小区,远远望去,如意大桥就像一个大大的秋千悬挂在西门河上。如意大桥又像一个巨大的三角架,横跨在西门河上。桥正中间上方,有四个鲜红的大字——如意大桥,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
据老师介绍,如意大桥全长120米,宽6米,横亘在清凉溪上,连接着县城的南北区。如意大桥是由66根铁索牵引着两侧栏杆,每隔2米就有一个银光闪 闪的球,把脸往上一凑就会看见自己那扭曲的脸,你一定会不禁大笑起来。而桥栏杆的内侧每隔五、六米就有玉兰花灯柱,灯柱就像忠实的哨兵,日月守护着如意大 桥。爸爸说,在如意大桥施工期间,我刚出生,他抱着我到施工现场参观过,这样说来,如意大桥与我还是同龄,不由得,我心中产生一种莫名的情绪,如意大桥与 我有缘啊。(据资料反应,如意大桥是2002年8月开工,2003年完工的,仅仅一年就竣工,太快了!)
桥的两侧是人行道,夏天晚上,三五成群的人们在那里乘凉、谈心和聊天,而桥中间自然是机动车道,所有车都得从中间走,保证交通安全。
在桥上往桥下看,是清澈见底的河水,白云倒映在湖水中,显得更白了,蓝天倒映在水中,显得更蓝了,两岸边的绿树红花也全都倒映在水中,变得更美了。 几只小鸟贴着水面飞行,时而俯下身喝口水,渐起一层层涟漪,偶而响起一声清脆悦耳的鸟鸣,然后这边的鸟一眨眼便飞到河对岸了。偶尔河面上荡来一只皮划艇, 看着船浆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波纹,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虽然如意大桥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宏伟,但对家乡人民意义却非凡。早晨,叔叔阿姨们上班得走过它,老人们从大桥走过,到防洪堤那里做早操、打太极, 小朋友走过它,去玩耍、上学。夜幕降临,小朋友在桥上嬉戏,挥中舞着荧光棒,老人在上面散步,阵阵晚风把人们一天的烦恼、疲劳全部吹散了。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美丽的如意大桥。
读了《桥》这篇文章,我有很大的感受。
《桥》主要讲述了:有一天,在一个村庄里,山洪向村庄狂奔而来,人们惊慌失措。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一直沉稳、果敢地指挥着,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自己和儿子却都牺牲了,他也不后悔。
这篇文章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对比。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洪水的可怕,可以看出老汉的高大形象。
作者还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老汉的沉着、镇定。面对可怕的洪水,人们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疯了似的,而老汉是威严的、冷静的,由此可见老汉是个临危不乱的人。
我还读出了这篇文章的三大特点:一是构思新颖,巧设悬念,前后照应;二是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气氛;三是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这篇文章的表现力。
文章中的老汉是心系群众、临危不乱、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的人。文章《桥》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老汉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老汉的.行为令人感动。希望大家也可以去看看,非常推荐你去看!
今天的天气真晴朗,天上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就如一个女孩,穿了一件花衣裳,多美呀!
我和爸爸来到沙河大堤,站在老虎头公园向西眺望,雄伟壮丽的彩虹大桥横跨在沙河两岸,桥上有三个大拱形,下面有两个桥墩。碧绿的水面上倒映出了大桥的雄姿,与柳树、小草、小花共同合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走在大桥上面看到每个大拱形两端各有两尊塑像,一共有十二个尊塑像,其中最醒目的是“青春旋律”,“开拓进取”等。桥面两边是人行道,中间是机动车道,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到了晚上,彩虹桥的千万盏彩灯就亮了,真是五彩缤纷、五光十色、光彩夺目,就像夜空中的彩虹。
彩虹大桥表现了漯河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漯河人的骄傲。
我乡三县交界处横亘一座朗概山。面向我们坪上乡,从分水坳、梅赛坳流出四条小河,三条注入资江,一条注入湘江。河上有桥二十八座。
故乡的桥多是瓦屋木桥,乡里人叫“屋桥”,石墩上架厚实的木板或石板,桥两边立木柱木梁,上盖青瓦。桥面宽敞,两侧栏杆下,铺有一尺多宽的座板,供行人歇息。桥屋正中,面向上游,设有神龛,四时供奉关公,周仓、关平侍立两旁,一派肃穆神色。
屋桥大多建于清末民初,多为殷实人家集资而建。积德行善,修路架桥,热心公益,自古蔚然成风。以后,屡毁屡修,近百年通行无阻,皆因日常起居离不开桥。
我常走的是流经我们村东小河上的那几座桥。这条长约二十华里的小河上,有回龙桥、峡山桥、时荣桥、罗家桥、三溪桥、密水桥、麻溪老桥、麻溪新桥等八座桥。我上学读书,去外婆家和大姐家做客,都要过几道河,过几座桥。走乏了,坐在桥头,看两岸风光,听桥下流水。行人川流不息,还有老者下棋的,小贩卖山果的,孩童跳绳嬉戏的,热热闹闹,我都要在桥上消磨半日,常常误了学,误了走亲良辰。二十个春秋,东桥来,西桥去,桥上留下我几许脚印,洒下我几许汗水?后来出远门走了,再也不见故乡的桥。然而,无论我走南闯北,客居他乡,故乡的桥总不离我,它常在我梦中萦绕——
呵,我梦见了故乡春日里的桥:燕子呢喃,驮一身雨水,斜斜掠过桥头。两岸绽开新绿,烟雨朦胧。满地油菜花,满山杜鹃花,桥旁边那一树树红的白的桃花、梅花,更是分外艳丽。春风吹过,片片花瓣飘落水中。
呵,我梦见了故乡夏日里的桥:桥上一团白光,瓦面腾起火浪。桥上坐满了行人,只见一片扑动的蒲扇、斗笠、汗巾。瓜豆细柔柔的藤蔓,勃勃地攀上桥来,挂一串串豆荚,披一身绿叶,宛如绿帘,掩住阳光。一阵豪雨,桥上爆起一阵阵欢笑。
呵,我梦见了故乡秋日里的桥:秋风起,秋收忙。担担金谷桥上过,田夫挥汗说辛酸。炊烟起,谁家飘来新米香。
呵,我梦见了故乡冬日里的桥:瓦上皑皑白雪,瓦沿垂挂串串冰凌,雪花儿在桥屋里旋飞,不见了行人,不见了桥。
早几年我回到家乡,梦中的桥又来到我身旁。我在桥上漫步,轻轻地抚摸桥柱桥栏。桥,依旧;流水,依旧。再细看两旁烟树人家,又似乎不像昔日的故乡,不像昔日的桥。不知何年何月火车、汽车悄悄进了山乡。峡山桥旁,两峡高空,一桥飞架,一列火车隆隆驶过。于是,家乡有了一座座铁桥。三溪桥旁,两岸中央,一桥横跨,一辆辆汽车徐徐驶过。于是,家乡有了一座座公路桥。桥,通向城乡,通向世界。从此,故乡换了新装。
呵,我仍忘不了故乡的屋桥,屋桥上,有我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