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妈妈总会在周末到南塘玩,我也总会在南塘街那个卖糖画的老人那买个糖画。妈妈去白鹭洲公园玩,我在这里买糖画。
老爷爷的糖画摊在一家酒楼前,很小,可是很干净,左边架着一个小锅炉,锅里有着烧的金黄的糖浆,放在不锈钢锅里,煞是好看,锅炉的右边有一个银色的台面,那是老爷爷的“画板”,画板的右边有一个小小的转盘。
卖糖浆的老爷爷,看起来有六七十岁了,年迈的脸庞常年被猛烈的阳光照射得黝黑,脸上有着许多岁月留下的褶皱。沧桑的双眸却并不昏黄,黝黑的大手上有着不少老茧和烫伤。
“老爷爷,我抽中了一只龙。”我对老爷爷说,老爷爷抬头看了看是我,他和蔼地笑了笑,低头开始工作。老爷爷打了一小勺灿金色的糖浆,在银色的案板上笔走龙蛇。他先做了龙头,金色巨大的龙头,龙嘴凶猛的`张开着,龙角、龙须张扬肆意。老爷爷的手放慢了一点,留出了比较粗的龙身轮廓,接着他在龙身上画龙鳞,纤细的金丝,顺着老爷爷娴熟稳定的手法,黏在龙身的轮廓上。龙头、龙身、龙鳞、龙尾一气呵成,老爷爷速度很快,在糖浆变硬之前,有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龙。这只龙威风凛凛,栩栩如生的龙头高高扬起,好似真龙降临。金色的糖画,在灿烂的阳光下映出金色的影子。我把龙头放入口中,甜滋滋的味道在口中渗开,甜意充满口腔,细腻的龙纹入口即化。
糖画吃完了就不再有痕迹,只留下丝丝甜意,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是也像这糖画一样,这代过后就没有人再传承下去了?
妈妈还没来找我,我老人也暂时没有客人,我吃着糖和老爷爷聊着天。
“老爷爷,做糖画苦吗?累吗?”我舔着龙身问老爷爷,老爷爷看着我笑了笑:“怎么,你也想学吗?做糖化画可是很辛苦的,孩子,有时一个动作要不断地重复,练个成百上千次,才可以达到标准。”我听这话打消了自己心中的念头,又问老爷爷:“来爷爷,最开始其实我挺想学的,可是听你一说就不想学了,可是老爷爷既然这么苦,赚的又不多,你为什么还要卖呀?”“我这一辈子,都在做糖画,糖画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我已经离不开它了。如果有一天不做就浑身难受。孩子啊,我最喜欢的,就是看着你们吃着糖画露出幸福的微笑。哎,现在糖画都没人学了,算了不说了。”老爷爷叹了口气,神色有些黯然。“哟,有客人来!”我吃着糖,默默地走开。刹那间,我觉得这甜腻的糖画中,有一丝淡淡的苦味。
寄托着无数人美好童年记忆的谈话,正在慢慢消失,糖画早已超越了食品,成了艺术品,可这艺术品却在渐渐地消失。
糖画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食物,它记载了一辈人一生注入的情感,一代人对童年的回忆。总有那些人默默无言地守护着中华:军人守护国家的和平,警察守护着社会的和谐,非遗传人,守护着中华源远流长的艺术……非遗传人在不断消失,化成黑白照片印在人的心中,或许数十年后,当最后一位非遗传人离世,我们就只能在书上摸索着回望那天真无邪的童年。
总有人隐在市井繁华中,守护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的火种,不让它们只存在于书本与记忆的深处。
《俗世奇人》是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这个暑假,我已经将这本书读了好几遍。
这本书主要讲了几位厉害的手艺人,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杨七、杨八和刷子李。先来说说刷子李的故事吧,刷子李是刷白墙的,在他的行业里,就数刷子李最厉害了。只要有刷子李,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刷子李给自己刷墙定了一个规矩,只要刷墙时身上有一个白点,白刷不要钱,刷墙的时候,他穿一身黑衣。刷子李收了个徒弟,名字叫曹小三。曹小三一开始不信刷子李有这种厉害的功夫,后来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刷子李真的有这种特技。但是好景不长,有一次,徒弟曹小三发现师傅身上有一个白点,黑中白比白中黑更加刺眼,师傅如山般的形象在他心里轰然倒去,为了给师傅挽回面子,他决定不把这件事情说出来。可是,师傅说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小三,我想你也看见这个白点了吧。”说完,他把黑衣往上一提,原来是衣服破了个小洞,小三看见这副模样后,一切都懂了。
刷子李的手艺令人佩服,原本刷墙的人都是满身白,他却是满身黑,而且粉刷的质量也很好。
再说说杨七和杨八的故事吧。杨七和杨八是两位卖茶汤的`高手。有一件事使他们的茶汤店火爆了起来。有一次,一位大官要喝他们家的茶汤,他们就做了一份给那位官人,大官人误以为那里面的芝麻是脏东西,见了就恶心,这可怎么办呢?杨七和杨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如果直说那是芝麻,那会让大官人觉得自己没文化没见识。这时,杨八突然急中生智,对大官人说:“小的不知大官不喜欢芝麻。”这一句话,缓解了这份尴尬,从此以后,杨八和茶汤店出了名。
读完这则故事后,我想:“杨八真是个聪明的人啊,简单的一句话就成功地消解了那段尴尬,还给茶汤店做了一次美妙的广告。同时,这则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只要善于思考,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写的,它写的是古时候天津码头上的一些奇人妙事,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都是真人真事。它写得都是生活中的事,让我深深地记在心里。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书里有什么奇人,各有什么传奇的事,那就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
这本书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刷子李》、《苏七块》等等。刷子李是一个专干粉刷一行,他刷墙的时候手臂悠然摆动,每刷一次,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上发出“啪啪”的声音,刷过去的墙,好比平平整整地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更绝的是他每次刷墙的时候必穿一身黑衣服,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都叫他“刷子李”。苏七块是一位医生,凡是有人伤筋断骨就一定来找他。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马就心明眼亮,然后双手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得疼痛,断骨头就已经接上了。神吧,不过找他看病有一个规矩,就是必须要先付七块银元,要不然他不给看,所以人们当面叫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
书中的这些人都很厉害,他们都有各自的本事,所以人们称之为奇人,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奇人,我们称之为“达人”。在上学期我们学校举办了 “达人秀”,就涌现了很多“达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特长,都发挥到了极点。但是你知道他们为能有今天的成就付出了多少吗?就拿“刷子李”来说,他刷了多少墙,练了多少次才可以做到这样。再比如说孙杨哥哥和叶诗文姐姐他们都是游泳健将,在伦敦奥运会上为中国赢得了金牌,殊不知为了这块金牌他们在游泳池中洒下了多少的血和汗,正因为他们不断地付出,才会有今天的成功。
这让我深深地到:做一件事只要坚持不懈,认真地去做,就一定会成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做糖画的'工具很简单,仅为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就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造型大多是各种动物,有龙、凤凰、大鱼、鸽子、白兔等,因此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我们杭州河坊街上糖画摊前常常围满了人。大多是小孩子子,也有大人,甚至有外国人。星期天,妈妈带我到河坊街玩。我们来到糖画摊前,看见有不少人手里都拿着糖画。有的拿着腾飞的金龙,有的拿着展翅的凤凰,有的拿着可爱的小白兔......我看了很羡慕,也让妈妈给我买一个。我转动转盘。指针指到了寿桃上。只见民间艺人阿姨用小汤勺舀起一勺溶化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很快,一个中间带有寿字的寿桃就铸成了,桃子上还带着两片小叶子,真是栩栩如生啊!阿姨又在糖画上粘上竹签,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来递给了我。我觉得阿姨做糖画的速度非常快,寿桃也做得很精致。我用舌头舔了一口,啊,真甜!
我真喜欢糖画!
生活是平凡的,但不是平淡的。平凡的生活中同样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冯骥才老师的《俗世奇人》说得好,“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这本书让我见识到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句话,见识到不平凡的人。只要肯勤奋苦练手艺,我们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成为俗世间的奇人。
这本书十分的特别,别的书是围绕一个物或一个人而写的,而他的主人公是天津卫的人民,似乎让人觉得每个人都是都是不平凡的。 在平凡的生活中手艺人靠手艺撑出一片天,手上必须要有绝活。人一生下来就分两种人。一是勤奋的人,手艺是苦练出来的,只有勤奋才能成为特殊的人;二是懒惰的人,懒人什么都不干,没手艺自然平凡。这本书里最让我惊讶的是刷子李,我在回家的路途经常看见刷将,他们的衣服大半都变白了,而刷子李连最难刷的屋顶都让他一滴油漆都倒不下来,这也太厉害了。酒婆喝的酒都馋了水,可在到马路时一下子就醒了,时间也太准了,在看那些案件时也是用药才把握时间,这行的也太准了,真不可思议。在平凡的生活中,这些有“绝技”的奇人,生活会平淡吗?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得有真本事,才不会平淡啊!没有真本事,岂只平凡、平淡,还会更加糟糕,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我们要把平凡的生活过得不平淡。就得靠那份才艺,不只是在那时候这套是种活法,就今时今日才华也是人不可缺少的啊。在这时代有才华的人不怕遇不上伯乐,只怕才华比不上别人。随着社会的进步,物尽天择,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不算残酷,这只是一个事实而已。
《俗世奇人》中的'奇人并不是样样精通,但他们却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受人尊敬,当今社会也是一样,我们不可能成为面面俱到的全才,但必须得有一门精通!不是有东北农民会说俄语当上翻译,下岗工人了搞出了先进的发明吗?生活是平凡的,却不是平淡的,因为有不平凡的人。冯老师写得《俗世奇人》叙述了平凡的生活中不平凡的人。
1.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 生于天津。著名作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2.佳句赏析
a 手艺道上,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 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 “找乐子”体现出海张五无端挑衅的无赖丑态,并与后面的“找”字相得益彰,体现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
C 海张五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
*侧面描写了“泥人张”的技艺之高。
3.悟
“技多不压身”多掌握一项技能,对今后的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