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要开家长会,下课后我急忙来到教室,却只有班长一人,其他同学早已踪影全无了。而9班的同学们正在认真地打扫教室,他们说晚上家长来,不能让家长失了颜面。回到本班教室,眼前一片狼藉:有的同学书桌上书本散乱地堆放着;有的书桌里塞满了杂物,还有许多小食品的包装袋;有的地面上踩涂得漆黑一团,有的撒满了垃圾。我没有让班长去打扫,只是来回踱着,看着,想着,等着家长的到来。
家长会开始了,我说,今天很是对不起,让大家坐在这样脏的教室里,孩子们没有打扫就急着回家了,本来可以把教室打扫干净来迎接尊敬的家长们,但是今天我想请各位家长亲身感受一下孩子们只在半天中的行为,从而来共同探讨一下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对面教室是正式考进来的学生,他们已经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每个人的书桌都是干净的,他们认为这是给家长争荣誉,此时此地他们想到了自己的父母的荣誉;我们班的同学下课却急匆匆的回家了,他们只想到自己饿了。我想一个孩子是否有爱心便从今天的行为上表现了出来。
大家看这是我们班学习委员的座位,她的座位就像她平日的学习工作一样整洁利落;有的很脏很乱,只是半天的时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36393739间、只是两尺见方,又是自己学习的地方却是如此境况,今天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那么面对繁重的学习,面对一番事业,面对漫长的人生哪,他们又该如何!“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啊!
一次平常的家长会,让我想了很多很多。虽然只是平常的现象,但是却反应了学生们态度、情感、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缺失。
教育是培养人的`行为活动,育人首先面对的是人,然后才是学生;教育学生首先是让他们做人、做好人、做一个有知识的人。以人为本应该是一个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但是我们现在把教育的基本宗旨“以人为本”变成了“以分数为本”。为考试而进行的教育(不,是为考试而进行训练,这里根本没有人的存在),全然忽视了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
家长们为了学生的学习早早地张开惺忪的睡眼叫起孩子,准备好三餐,端上饭,加好菜,帮孩子背好书包,目送着孩子出门,帮孩子叠好被子,收拾好孩子的屋子,为孩子洗好衣服,然后上班,为生计奔忙……不辞辛劳的父母给孩子准备好了一切,只要孩子能够好好学习。
可是,孩子能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吗?不会的,因为他除了学习之外什么也不曾做过,或者很少做过。没有辛劳的体验又如何知道辛劳!
可是,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的爱吗?更是不会的,因为他从没有以实际行为爱过。没有爱的行为又怎能明白什么是爱!又怎能理解爱!
这样的生活习惯之后,他们真的成了少爷、公主。在他们的意识中,已经把父母的付出看成应该的,把自己的索取视为合理,甚至不顺心时还要发一通少爷、公主脾气,因为父母的付出太多,因为父母的爱太过分!这不是爱,而是用辛劳的汗水浇灌着享乐的懒惰,而是用热得发烫的心滋养着自私的冷漠。试想,如此的懒惰何以能勤奋?这般的冷漠又何来学习动力?至于其他的我就更不敢奢望了。
让学生们拿起笤帚扫去他们思想中享乐的懒惰吧!
让学生们把肮脏的衣服扔进洗衣机里洗去满是污垢的自私的情感吧!
让学生们回到自己的房间,叠好自己的被子,就像叠好自己放纵的心情;整理好自己的书桌好似担起一份责任!
让学生们走进厨房为父母盛上一碗饭吧,如同端着一份纯净的爱爱心;给父母拿来一双筷子吧,如同奉上一种诚谨的孝敬!
那么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呢,是不是也有“家长”之嫌!
人性是生命根本,知识是生命枝叶。教学既需要知识教育,同样更需要关注对学生内在行为习惯、精神品质的培育。
“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使人们在经济发展中,角逐利益时不受理性、良心、正义和道德的限制,而沦为经济动物;缺乏人文精神的生活,使得人们的精神上无家可归。”
人在一出生以后,就开始不停地观察别人并总结自己,在意识不到修正自己的时候,总是放纵自己的欲念,并依照自己的本能来形成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仿佛是从最初的一根很细的线,经过岁月的揉搓,变成了一根能带动你所有思维的粗绳,而且这根绳是不容易拆解的,这根绳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从人的心理来讲,习惯只有两极,要么是好的,要么是不好的,通常我们认为,好的习惯指的是能够使人正常成长并向前的行为与言论,坏的习惯则是按相反的路径来走。按照我们目前的道德的标准,我们可以说出许多好的'习惯,比如好读书、注意卫生等等,与好的相对立的当然就变成了不好的习惯。这个标准是非常好确定的。但如果我们的判断也出现一种习惯时,那就难免要发生极大地偏差。
我可以说人的一生都是伴随着习惯而生的,只要不是习惯性流产,我们几乎都会平安地降落到坚硬的地面上,每天触碰的元素都可以如同在习惯的蓄水池中加上一瓢水,当从一汪水变成一池水之后,便会掀起一些波澜,由此而折射出一点色彩来。当我们有时静下来想起自己的时候,解剖一下自己会觉得人生会否有些涩,毕竟一个人静思自己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反思,只是让自己在一瞬间能够平静下来的方法。也许我们有许多让自己得到控制的方法,但我们一生却无法摆脱习惯的牵引。换句话说,人天生就是一个习惯的动物。不论是有意识的习惯还是无意识的习惯,终究我们会被习惯所左右,而无法随心地更改习惯。习惯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很难阻止它的生长。
在这里我不想说人一天所要经历的最简单的习惯,也不去探究人所拥有的最好的习惯和最坏的习惯。我只想说人所不能控制的习惯,这之间有许多是属于本能的范畴,也就是所谓的由下意识所支配的,一方面是趋同的本能,做为社会共同体的一员,无论你如何排斥,你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成功地融入一个群体,当大家都去做某些事的时候,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融入的想法,比如在一个会场上,你的思想在走神,突然一阵掌声响起,你也会习惯地拍起手来,尽管这手拍的一点意义也没有,但此时现场的气氛控制了你的思维。我们也曾见到不少集会的场面,其中真正明白集会主旨的人并不多,但能过营造这样一个氛围,就可以形成集体的无意识或意识的盲区。另一方面是好奇的本能,什么事能引起人们广泛地好奇,很简单,就是非常规事件,如前一段时间出现在港娱乐圈里的“艳照门”事件,为什么能引起广泛地关注?人们对于传播别人的隐私为何如此地热衷?最通俗地讲就是好奇,其实这件事的本身并不能对我们的人生能改变什么,但好奇却驱使我们花上许多的时间在网上搜索,搞得这个无聊的事件更加地无聊。还有就是渐进的本能,人有极大地耐性和适应性,但却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时是较快的,有时却是漫长的,这主要取决于我们对习惯与环境的磨合的程度如何。原始森林与荒沙大漠是两个世界,里面都能孕育生命,如果将他们生活状态作一次调换,我想至少会有一多半人在短期内是无法适应的。我们见过许多中年人习惯对青年人教诲人生的多变与不确定,我们也见过许多老年人回归到童年的天真,非常习惯地悟出了人生简单的道理,所有这些都需要过程,即使我们有先知,也是无法跨越的。
由此说来,我们生命中许多习惯却是与生俱来的,也是难以改变的,这中间充斥着许多好的或不好的,人说无视不好的也就无法正视好的,就如同满清的男人留辨子,在当时是作为一个正常人走入社会的标志,是非有不可的,即使你抗拒,但也不能改变,而现在男人留辨子或长发,则是一种张扬个性的习惯而不是一种必须。人所共有的习惯构成社会的习惯,反过来社会的习惯又会促成习惯的泛滥,而不管这个习惯是好的或是不好的,反映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其实社会也是一个巨大的习惯场,它足可以使整个社会发生质的变化,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这样才能形成协调的共同体。
同样,习惯也给我们美丽的人生增添了无穷的活力与乐趣,我们习惯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乎的饭菜,彼此说些贴心的话;我们习惯在家人或朋友生病时,送上一束鲜花,递去一份关怀,从心底祈盼着早日康复;我们习惯在天气睛朗的季节,徜徉在风景如画的山间林地,享受大自然最直接地恩赐;我们习惯畅想那不太远的将来,天天沐浴在和旭的阳光中,更加快乐地生活;我们习惯把心里的不悦告诉最关心你的人,让友爱拂去感伤的尘埃;我们习惯品味人生的意义,把它比喻成世间最为美妙的旋律,勾勒出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景象。总之,我们与生活中悄悄地形成了爱的习惯和美的习惯,它荡涤了许多原本深藏在体内性恶的成分,伴随着大多数人平淡的一生。至此,我们更应习惯地将好的习惯不断地放大,放大到能恩泽我们周围的一切生物,这才是这个世界的最大福祉。
是福还是祸,都是自己的行为和念头决定的,善总有善报,恶一定会有恶报,善与恶它如同影子一样跟随着你,直到命终。现在的人们,更需要极力的去发扬传统文化道德教育问题,在这个社会,小孩子不懂得尊师重道,听说连大人有些还很残忍到将把自己的儿女活活弄死,听了让人寒毛直竖。尤其这个年代,更要提倡人们知道祭祖的重要意义何在?不要把我们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教育给熄灭了。论语上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提倡人们祭祖,可以净化人心,振兴道德,能起到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甚至于对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为什么祭祖能起到深远的正面作用?它的意义与作用到底在哪些方面呢?
1。缅怀祖宗恩德。
祭祖能够缅怀祖宗的恩德,激发后代的孝思。不忘本才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要积累深厚的福德,我们就要懂得知恩报恩,知道饮水思源。要知道,树木有根本,才有了枝繁叶茂。江河有源头,才能有滚滚的长流。同样,祖宗就是我们的源头,我们有了祖宗的德阴,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日子和幸福的生活。
2。承传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和智慧财富。
我们要时刻谨记祖宗的教训,报本反始就是我们祭祖的重要一个意义所在。祖宗以及古圣先贤的教诲,他们都在倡导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祖先。古圣先贤说过,“百善孝为先”,一切道德的根本是“孝”。中华文化也就是“孝”的文化。祭祖就是孝的体现,是教导我们下一代行孝的教育方法。
对于我们离世的祖先,我们要常常生起恭敬之心,生起惭愧之心。对于我们眼前的父母长辈们,哪有不起恭敬孝顺的道理呢?所以强调祭祖就是提倡孝道,提倡百善的根本。
我们祖国有十四多亿的人口,在这么大的一个家庭,来自不同的族群,要彼此的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和睦关怀,互相合作,建立起这么一个和平的大国确实不容易,这样的大国也是靠教育而建立起来的。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的生机是教育。老祖宗和古圣先贤们都很注重教育,靠教育的来团结人心。教育的核心是孝道和师道,也就是孝和敬。
以前的君王以及人们都提倡用儒释道来治国来净化人心,并且都很落实,真正的国泰民安,社会祥和。儒教,是教导人们明白伦理道德,止於至善。佛教是教导人们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而道教是教导我们修心养性,无为清净。这三教都是在提倡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我们怎能舍弃这些宝贵的东西呢?我们要知恩报恩,承传祖宗的智慧,促进世界的和平。
祖宗先贤留给我们丰富的物质以及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就像我们看到的国学经典,汉字和文言文,这些智慧这些物质就是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了,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理念和方法及成果与经验,也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我们作为中华儿女怎么能不爱重呢?古圣先贤这些成果和经验记载着在《四库全书》里面,这也是老祖宗留给后世的我们无与伦比的智慧宝藏吧。
先祖留下给我们的智慧经验成果,可以说对我们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治国,平民心,以及人类的道德素养。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汉字以及文言文就能够提取千万年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落实接受和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为我们现代的社会做出贡献。
《论语》一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它告诉我们,学习之后的东西,要把它做到,甚至天天都能做到,把一切所学的东西都用到现实生活中来,用到工作,用到我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中。“说”是从心里涌向出来的喜悦。
学习先贤的教诲与智慧,是人生当中最高的享受,这个最高的享受,是真正精神上的快乐,从而带给了自己身心的快乐,而不是地位和财富上的享受。只有这些明了了,真干了,自己的一生才能真正的幸福快乐,家庭才能美满和谐,社会祥和,国家富强,天下天平!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就是为了这些。
我们用古圣先贤的教导,只有弘扬这些教育,来使全世界的理念同向一致,达到见和同解,化解各种矛盾上的冲突,促进全世界国与国之间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乃至于来实现世界和平的理想。
弘扬的教育更看重下一代去发扬光大,从娃娃扎根开始,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厚实根基,这样的根才牢固,才不会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我们祭祖,纪念祖宗的恩德的原因就是要对自己本心要有对这些教育所触动,要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相信他们的智慧。他们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伦理因果圣贤教育,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来源。
祭祖就是承传传统文化,振兴圣贤教育的最好方式。才能够产生安定人心,与和谐社会的正能量。更是我们这一代开始要积极提倡的教育活动,这也昭示着正是现在人类孝敬性德的大好契机。更能希望老祖宗们的教诲和智慧能够普遍在这全世界,实现世界大同的愿景。相信可以实现,我们拭目以待吧!
我,一个消瘦的女孩,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个温暖的集体,我感到很满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己的性格,但是它们是会改变的。对于我来说,我不知道自己的优点,但是我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
从小时候懂事起,妈妈总是说我是一个做事急躁的人,我不相信。可是,现在长大了,上了初中了,我才发现我真的是如此急躁。
在班里,我表现得还不错,做事还算仔细,与同学的关系处理的也很好,可不久前,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
现在上初中都要住校,一开始不习惯,可后来也渐渐的习惯了,我在班里最好的朋友就是小玲,我们关系一直很好,形影不离的,吃饭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就连睡觉也在一张床上,渐渐地我离不开她,她也离不开我了。
那天,我们两个回到宿舍,我感觉好累,洗漱完后,我们便上床睡觉了,恰巧铺到一半时,灯灭了,由于我看不见,踩到了小玲,她很生气,说了我几句,我当时正想跟她说对不起,听到她的话,我没压住自己的火气,就回了她几句,她也不甘示弱,我们就先这样吵了起来,我不让她,她也不让我,同学们都劝架,我不想把事情闹大,就睡觉了。天亮后,我们也没有理对方,收拾完东西就各自去了教室了,那种感觉挺怪的。
到了中午,我想和她道个歉,同学之间闹点小矛盾是很正常的嘛,我下定了决心,跟我的朋友道歉,可她又把水洒在我身上,当时我真是气急败坏,又吵了起来。这次说话过后,那一星期我们真的再也没说过话,不过终究是场小矛盾嘛,星期日下午来到学校一样又在一起说笑,就像没发生过一样。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急躁,如果不改掉这个缺点,以后可能还会伤害到其他的人。在这里告诉大家一句,如果你有什么缺点,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改掉哦,不然受伤害的人就是你自己!
不管你走到哪里,你就是“你”。
——题记
“本”就是指根,而“根”则是指生你养你的那篇土地,以及你所受到的教育熏陶,你的观念,你的思想,你的信仰,还有你“自己”。
或许,是受民族教育的影响,我对“根”的观念性很强,对于自己的民族,文化都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甚至视它们为我的灵魂寄托。在很小的时候,每到藏历年,家里的老老少少都会聚集一堂,“召开”我们的家庭会议,在经堂诵经。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外地念书的我,总是会有诸多不便,在最重要的一天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拜跪神圣的佛祖,但是那一天,无论我在哪里骂我都会抽出两个小时来虔诚地诵经。
我生长在藏区,很幸运的,我能看见一尘不染的天空,呼吸那可以用手触摸的带着丝丝凉意的空气,在那里有一望无垠的绿色草原,有清澈空灵的河水,有英俊挺拔的树木,有高耸矗立的雪山。曾经,在那里我不需要被过重的枷锁束缚,继续让现实以上的幻觉筛去世界上过于粗硬的石子,我奔跑在草原上,嬉戏于山间,骑着牦牛在牧场上疾驰,手拽着猪的尾巴在小河旁飞奔。我,就是那样的一个我,如今,却独自一人在异乡小心翼翼地过着生活。
我讨厌别人对我说,你长得不像藏族。外表的迥异,并不能代替心灵上的归属。我也讨厌那种不愿承认自己“根”的人,一个人如果
连自己都不承认,那么他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有何用?我欣赏藏民的朴实,欣赏他们的不拘小节,欣赏他们的义气,以及他们对于自己民族的信仰。当然,我更加钦佩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精神。我认为,一个人的成熟首先在于他要学会认识自己,承认自己,接纳自己,不能忘本。
现在,我独自一人坐在寝室里,夜晚的凄凉仿佛已经被我内心熊熊燃起的热火所熔化了,迷晃的灯光如同细胞分裂,顷刻间占满了整个空间,它像一颗火球,蒸发了水份,蒸发了眼泪,蒸发了安宁等一切可蒸发的东西。我沉沉地陷入了回忆:日落西山,地平线仿佛是张开的上下颚,我独自站在无垠的草原上,被吞食在了太阳的味蕾里。
那片土地,那个“根”,那枚别在我领口的思念。
人这辈子,最该铭记的人:穷时,借钱给你的人;难时,背后挺你的人。苦时,同舟共济的人。病时,端茶倒水的人。你什么都不是时,真心真意喜欢你的人;你什么都不懂时,全心全意指点你的人。
人不能忘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心不能忘恩,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感情这东西,就是用心换的。你若感恩图报,别人对你用心;你若忘恩负义,别人对你收心。朋友这种词,就是用真心的。你若有情有义,别人对你珍惜。虚情假意,处心积虑的人,交不到真心;择友,先看人,后品心,在感恩。
感恩是一种生存智慧,是做人的道德底线,感受和感激他人恩惠的能力的成长,是一个人维护自己的内心安宁感和提高幸福充人,不能忘本,心,不能忘恩裕感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
做人要学会感恩,感谢天地,感谢命运,感谢一切一切的所有,天地虽宽,道路坎坷,但是只要心中有爱,心存感恩,就会努力做好自己,花开花落也一样会珍惜。
是福还是祸,都是自己的行为和念头决定的,善总有善报,恶一定会有恶报,善与恶它如同影子一样跟随着你,直到命终。现在的人们,更需要极力的去发扬传统文化道德教育问题,在这个社会,小孩子不懂得尊师重道,听说连大人有些还很残忍到将把自己的儿女活活弄死,听了让人寒毛直竖。尤其这个年代,更要提倡人们知道祭祖的重要意义何在?不要把我们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教育给熄灭了。论语上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提倡人们祭祖,可以净化人心,振兴道德,能起到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甚至于对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为什么祭祖能起到深远的正面作用?它的意义与作用到底在哪些方面呢?
1.缅怀祖宗恩德。
祭祖能够缅怀祖宗的恩德,激发后代的孝思。不忘本才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要积累深厚的福德,我们就要懂得知恩报恩,知道饮水思源。要知道,树木有根本,才有了枝繁叶茂。江河有源头,才能有滚滚的长流。同样,祖宗就是我们的源头,我们有了祖宗的德阴,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日子和幸福的'生活。
2.承传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和智慧财富。
我们要时刻谨记祖宗的教训,报本反始就是我们祭祖的重要一个意义所在。祖宗以及古圣先贤的教诲,他们都在倡导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祖先。古圣先贤说过,“百善孝为先”,一切道德的根本是“孝”。中华文化也就是“孝”的文化。祭祖就是孝的体现,是教导我们下一代行孝的教育方法。
对于我们离世的祖先,我们要常常生起恭敬之心,生起惭愧之心。对于我们眼前的父母长辈们,哪有不起恭敬孝顺的道理呢?所以强调祭祖就是提倡孝道,提倡百善的根本。
我们祖国有十四多亿的人口,在这么大的一个家庭,来自不同的族群,要彼此的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和睦关怀,互相合作,建立起这么一个和平的大国确实不容易,这样的大国也是靠教育而建立起来的。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的生机是教育。老祖宗和古圣先贤们都很注重教育,靠教育的来团结人心。教育的核心是孝道和师道,也就是孝和敬。
以前的君王以及人们都提倡用儒释道来治国来净化人心,并且都很落实,真正的国泰民安,社会祥和。儒教,是教导人们明白伦理道德,止於至善。佛教是教导人们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而道教是教导我们修心养性,无为清净。这三教都是在提倡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我们怎能舍弃这些宝贵的东西呢?我们要知恩报恩,承传祖宗的智慧,促进世界的和平。
祖宗先贤留给我们丰富的物质以及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就像我们看到的国学经典,汉字和文言文,这些智慧这些物质就是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了,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理念和方法及成果与经验,也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我们作为中华儿女怎么能不爱重呢?古圣先贤这些成果和经验记载着在《四库全书》里面,这也是老祖宗留给后世的我们无与伦比的智慧宝藏吧。
先祖留下给我们的智慧经验成果,可以说对我们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治国,平民心,以及人类的道德素养。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汉字以及文言文就能够提取千万年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落实接受和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为我们现代的社会做出贡献。
《论语》一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它告诉我们,学习之后的东西,要把它做到,甚至天天都能做到,把一切所学的东西都用到现实生活中来,用到工作,用到我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中。“说”是从心里涌向出来的喜悦。
学习先贤的教诲与智慧,是人生当中最高的享受,这个最高的享受,是真正精神上的快乐,从而带给了自己身心的快乐,而不是地位和财富上的享受。只有这些明了了,真干了,自己的一生才能真正的幸福快乐,家庭才能美满和谐,社会祥和,国家富强,天下天平!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就是为了这些。
我们用古圣先贤的教导,只有弘扬这些教育,来使全世界的理念同向一致,达到见和同解,化解各种矛盾上的冲突,促进全世界国与国之间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乃至于来实现世界和平的理想。
弘扬的教育更看重下一代去发扬光大,从娃娃扎根开始,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厚实根基,这样的根才牢固,才不会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我们祭祖,纪念祖宗的恩德的原因就是要对自己本心要有对这些教育所触动,要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相信他们的智慧。他们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伦理因果圣贤教育,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来源。
祭祖就是承传传统文化,振兴圣贤教育的最好方式。才能够产生安定人心,与和谐社会的正能量。更是我们这一代开始要积极提倡的教育活动,这也昭示着正是现在人类孝敬性德的大好契机。更能希望老祖宗们的教诲和智慧能够普遍在这全世界,实现世界大同的愿景。相信可以实现,我们拭目以待吧!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了,我们也越来越没有耐心了,含蓄隐忍的传统美德在我们的身上得不到一点体现。看着那些成功人士,再想想自己,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我本将心向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其实哪里是“明月”照了“沟渠”,只是那些“沟渠”比你有耐心等到“明月”升起罢了。“三板斧轮出个状元”用来形容现在人的'心态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我们总是担心被埋没,总是希望有一个挖掘机把我们的金矿采挖出来,越快越好。于是乎,状元口服营养液、天才速成书等相继出产。但是它们真的有用吗?
当你被埋没的时候,你的选择是什么?是再耐心的等待一会,还是放弃、跳槽?给你讲个故事吧,德国化学家维勒,就是由于没有耐心,才把新元素的发明权“拱手”让给了另一位化学家琴夫斯特木,其实只要维勒再坚持一下,那么钒的发明权就是他的,看来没有耐心是非常有害的。
如果你去过肯德基,那么你应该记得肯德基的标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就是肯德基炸鸡秘方的拥有者桑德斯上校,在肯德基之前,他曾遭遇了一千多次的失败,但是还是凭着耐心和毅力,最终搞出了一个世界级的大品牌,如果他没有耐心的坚持,肯德基就不会诞生。纵观古今中外,每一项重大的发明、发现或者是成功都与主人公的耐心坚持有关,没有爱迪生的坚持就没有电灯、没有蔡伦的坚持就没有纸张、没有祖冲之的坚持就没有圆周率、没有毕加索的坚持就没有抽象艺术的诞生、没有恒大的坚持就没有中国男足的奋起……急躁绝不能让这些成功的事例出现。
树木埋在地下,可以化为燃烧的煤;时光埋进岁月,可以化为厚重的历史;思考埋进心中,可以化为成功的阶梯。不要担心被埋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其实只要我们保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的心态,耐心的等上几天,哪怕是埋没几天,后来的成功也绝不会让你失望,窖藏的越久,美酒就越香醇;磨砺的越久,珍珠就越光泽,如果你翅膀没有长成,那么你飞的,摔得也就越惨。
摒弃一颗急躁的心,在现在这个世界简直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但是能够真正做到的人却不多,当被埋没、茫然了的时候,再耐心的等一会,成功总会来找你。——后记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