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勇气走进心灵作文开头

让勇气走进心灵作文开头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03-28 00:12:24
让勇气走进心灵作文开头

让勇气走进心灵作文开头【一】

谅解是二月里的春风,融化了心灵的冰封;谅解是一杯清茶,冲淡了痛苦的回忆;谅解是一剂良药,医治了内心的创伤;谅解是东方鱼肚击碎黑暗的第一缕阳光;谅解是干渴大地渴望已久的甘甜的雨露;谅解是流过心田洗涤心灵的汨汨清泉。

铺路者,填土于沟壑,铲平其坎坷,方便一方之义;谅解者,易位而思,化干戈为玉帛,化仇恨而为好友,方便你我,方便人类社会。谅解如铺路,正是太阳谅解了白云的遮掩,白云才将天空点得如此美丽;正是山岩谅解了种子萌发时的肆意、张狂,迎客松才昭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冰雪谅解了春风,便有了繁花似锦的明媚;春日、阳光谅解了细雨,便有了乍雨乍晴的缠绵夏日;烈日谅解了春风,便有了五谷丰登的恬淡秋日;秋叶谅解了冬雪,便有了银装素裹的寒冷冬日。

因为有了冬的谅解,生命才足以在“枯枝发新芽”中延续。因为有了夏的谅解,叶儿才能在飒飒秋风中,在空中舞动出优美的曲线。因为有了秋的谅解,才会诞生出一个玉洁冰清的天地。有了它,才有了夫妻之间“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缠绵悱恻。有了他,才有了朋友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从容与镇定。有了它,才有了游子“人在江北,心在江南”的思乡情绪。

朋友,到美德的花园里采一朵漂亮的谅解之花送给那些伤害过你的人,谅解别人,释放自己,用我们的真心撑起一片谅解的天空吧。

让勇气走进心灵作文开头【二】

时间在眼皮底下流过,只留下感动的心,在忙忙碌碌中,感受努力带来的收获,在初秋时节感受生活带来的阳光。我有幸拜读了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帕尔默是一位体现教师一词最真意义的导师,他的《教学勇气》极富灵感地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热情洋溢,引人共鸣。正如在导言中所说:“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这本书通过相互渗透的三个方面,即智力、情感和精神,来处理一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全书的思想轨迹以教育观为指导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解释,从内容到叙事风格,都是有关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教师个性,所以读此书较有感触。

“那堂课有30名学生,可能有29位是想学的吧,但我无从得知。在最后一排的远远的角落里,有一位‘来自地狱的学生’没精打采地坐着,像个幽灵。”帕克如此地描述着他曾被人请进一个要上政治课的班级时的感受。虽说时间只有一小时,但那位“来自地狱的学生”的一举一动完全打乱了教学思路,帕克的心思与教学注意几乎都投向了这个年轻人,竭尽全力地想把他从僵化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但所有的努力,好像都没有效果,甚至帕克越努力他越后退。就这样,帕克忽视了其他学生的需要,使得其他的学生都成了可有可无的人。在作者的表述中是如此诉说他的感受的:“那天我知道什么是黑洞——黑洞就是物质的密度太大以至于光线都消失了的地方。”

这无疑是最能让我产生共鸣的地方。在我的教学中,我不也是这样时常关注着那极个别走神的同学,竭力地想让他回到课堂教学中心,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记得有一次,我在给学生排列队形,她不听我的讲解动作,还故意和旁边的孩子吵闹。她的“与众不同”不仅搅扰了我的教学情绪,也影响了整体教学策略。虽说,这样的事往往不为他人所觉察,因为毕竟课堂上绝大多数同学的表现还是让人满意的,更何况我们对课堂纠正个别同学的“走神”与“开小差”是司空见惯的事,谁不会怪罪于教师的“多此一举”。事实上,这样的学生是常常被忽视的社会边缘的人。

《教学勇气》震撼我的还有它对恐惧文化的诠释。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为恐惧,继而便拼命地寻找改变的源头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拼搏、抗争、奋斗,终于,有了小小的收获,然成功的喜悦尚未遍及全身,便发现自己早已因此疲惫不堪,只不过成功之前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未觉着累而已;倘若拼搏、抗争、奋斗失败,那更懊恼不已,觉着自己没有功劳连苦劳也忽略不计了。于是忍不住感叹:人是多么渺小,以人个体之柔弱真的根本无法和那些看不见的、又无处不在的力量抗衡。感叹过后,很多人会选择再战,当然也有人会选择逃避,丧失斗志,从此消沉。

在这本书中,帕克同样提到了教育使命的两个核心问题的回答:我们以何种方式获得知识?我们根据什么说我们的知识是真实的?面对学生渴求的双眼,我苦苦寻求能解释得清的答案。我总以为自己胜他们一筹,不断告诫自己不用去担忧自我的“权威”性质的动摇。而在客观主义者看来,主观本身就是最令人恐惧的敌人。所以帕克说客观主义是这样描绘真理的:真理是只有通过把我们自己、把我们身心与我们要认识的事物相分离才能获得的东西。如果我能走出我的空间,把认识作为一种爱的形式,也许我就能放弃我控制的幻想,而与学生以及世间万物形成良好的协作。

《教学勇气》恰好是引领教师进行心灵之旅的导航图,阅读《教学勇气》就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但由于自己的理解不够,认识比较肤浅,感受也比较琐碎,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之余,还要认真阅读,认真实践,从中获得教学勇气,提高自身的素养,从而在教学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让勇气走进心灵作文开头【三】

依稀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天空更是万里无云,连风,都是暖暖的,夹杂着天地间最原始的泥土的清香,肆意地钻进鼻里。

而我,因为放学归来早,便拿着相机,在回家的路上,为绽放的花儿照相。紫藤萝在街角最为显眼。天空再蔚蓝,再博大,但,也只能作它的底色。无数朵紫色的小花紧紧地簇拥在树枝上,争奇斗艳。还有那白色的丁香,未见其花,却闻其香。远远地看去,还以为是一顶硕大的帽子。绿色的底,白色的发带,还有白色的蕾丝镶在帽檐。从近处看去,又像是有无数的瀑布,溅起雪白色浪花。

于是,在阵阵花香中,我竟沉醉起来,忘记了回家。等我从花语梦境中回过神来,已是黄昏时刻。我急忙向家走去,并担心着家人是否会责备我回来太晚也不给家里说一声。不过毕竟还是有些叛逆,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能够自己保护自己了,所以不需要家人再这样盯下去了。这样想着,我便放慢了脚步。

缓缓地走上楼去,觉得有些疲惫。这时,听见有人急急的下楼声。一抬头,便撞见父亲焦急的眼神。他边下楼,边随意的穿上一件外套。还以为父亲会责备我,但父亲只是伸出手臂,搭在我的右肩上。瞬间,一股暖意自右肩蔓延开来。这种暖意,是阳光所无法给予的。你去干什么了?”他问。 “我,在院子里赏花……”我还略有些担心的答道。 “噢……快,咱们回家。”

“咱们回家”,耳畔依然回荡着这四个字。抬眼看,阳光下,父亲的额头上,已经分明有了几道皱纹。“回家”,便有了安全感。而父亲的言语,则更使人有安全感。他的爱中,有种淡淡的香气,淡淡的暖意。这种香气,比花香更香;这种暖意,比阳光更暖。因为,这是父亲仅赐予我一人的。记得以前,父亲是十分暴躁的,或许就像岁月可以带走一切一样,它也可以改变一切。然而这次,我却分明感受到了父爱中的宽容与博大。

走进家门,见到姥姥正站在阳台上。她双手背后,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前的马路———我放学时的必经之路。

阳光一下子变得刺眼起来,使得我眼前渐渐变得模糊。我知道,姥爷的病,已将姥姥变得十分憔悴。就算姥姥现在不关心我,我也能够理解。可姥姥就站在阳台上,额角略有些汗。画面定格,我愿将它永远储存在我的记忆相册中,并将这份慈爱也保存了起来,希望有朝一日,我会再忆起这件事,忆起姥姥,忆起这份慈爱,这份感动。

原来,一直以来,我都将爱拒之门外。觉得它只是一些烦心且无用的唠叨,可我何曾想过,每一句言语的背后,又有多少的关心与呵护?呵,其实,爱一直陪伴在身旁,只是我没有敞开我的心,用一种积极阳光的心态去观察,去体会。爱,比山更坚韧,比天更辽阔,比海更博大。

请让爱,走进心灵。幸福,就藏在门背后。

让勇气走进心灵作文开头【四】

每天周而复始重复的工作,早已让教师忘记了最初的教学理想,冷却了教学的热情。面对教师这种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里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生物学、心理学、甚至物理学、化学、宗教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很多观点都给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听,去体会。帕尔默认为教学的困惑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自我认同的分离,而当分离产生后,面对源自内心的恐惧,教师只能在面具后隐藏,与内心隔离、与学生隔离、与学科隔离、与同伴隔离……

此刻,教师深感疏离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离”。所以,帕尔默呼唤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坦然面对恐惧,积极重建联系,在“共同体”中实现真正的教学,也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教学的勇气。

1、“但是我执著于‘谁’的问题,因为它在探究教育改革问题中显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径,一种优秀教学永远需要的重获内心世界资源的小径。真正的改革是如此强烈地需要它……”我是谁?这里我想起古希腊神庙“我是谁”的刻字,太阳神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弗洛伊德说:“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当一个老师如此真实的了解自我是谁时,才会了解他的学生们是谁。

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对“我们自己是谁”的认识。好的老师,正如作者所说,具有联合的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基于这样的前提,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2、“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

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而今已步入“学生中心说”,学生和学习过程比教师和教学过程更重要,教师的角色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监控机制间转换。而帕尔默认为这几种方式均有启发性和优点,但又未能完全解决问题,要么教师成为权威,要么学生永远不会犯错。他提出应该以“第三事物”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它就是一个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响”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里,真正的教学和教师的自我完善也就产生了。

《教学勇气》如同一位深刻的挚友,让自己在思考与追问中卸去去满身的浮躁和疲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