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这两个字的意义是什么?“担当”这两个字究竟蕴含着什么?也许,我们儿时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但在成长中我们会与它越来越近直到形影不离。
担当是一种责任,是在我们犯错误时的勇于承认;担当是一种能力,是在我们面对社会时的从容自信;担当是一种品质,是在我们面对信仰时的坚定。
我们的先辈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在担当,在砥砺前行,在披风斩棘,在为我们的美好生活而奋斗!正像是陈乔年英勇就义时的呐喊“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那么多的革命烈士为了民族而奋斗,为了国家而奋斗,为了人民而奋斗,让他们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究竟是什么?正是他们的担当,他们的责任,他们的意志,他们的爱国精神!回想一百年前那个黑暗的旧中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担当,才把中国从黑暗带向黎明,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那么我们是否需要担当?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虽在国泰民安的新时代,我们依然需要担当。成长路上我们总要慢慢长大,不再能躲在亲人的臂膀下,我们终将独自面对未来,我们要像那些先辈一样,学会担当,扛起肩上的责任。努力做好新时代的一份子,在将来国家需要的时候像先辈一样毫无畏惧地报效祖国!
成长路上,我们会学到很多东西,会面临很多挑战,会经历很多挫折,而这些都会使我们更有力量,更有担当!
担当意味着责任,对每个人、每个国家乃至民族来说,担当都十分重要。担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我国历史文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元前138年,张骞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一次出使西域。路途艰险,却挡不住他前进的脚步,因为他担当者保卫边境百姓安居的重任。西行途中,张骞被匈奴截下,幽禁了十年。但他从未屈服,他知道自己应有的担当。十年后,张骞逃了出来,但他并未返回,而是继续前行,他要履行自己的责任。虽然最终联合大月氏的任务没有完成,但他的出使,使西域各国和中原有了往来,后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外交上的奇观丝绸之路。张骞的担当是刻在骨子里的,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不仅是个人,中华民族亦是有担当的民族。二战期间,轴心国对外扩张,我国抗日战争也随之打响。九一八事变后,我国最早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在战争中,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拖住了日军大部分兵力,粉碎了法西斯国家以闪电战占领世界的意图,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抗日战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担当。它以事实向世界弘扬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东方大国,在世界事务中也有更多担当。在国际维和和带动周边国家发展的一带一路”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我们国家的担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那一份担当,成为负责任的人。
凡是集体,必须要团结。要想团结,每个人都必须有担当。每一个人都必须要独挡一面,这样,集体的城墙才会牢固;每一个人都要当一个“顶梁柱”,让集体更团结,更加坚不可摧。
古往今来,面对支离破碎的山川河、流硝烟阵阵的国土,许多文人志士都体现出了其无私和担当:杜甫在穷困潦倒时,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一代志士,全都毁在了唐玄宗后期的昏庸上。自己哪怕流落街头、饥寒交迫,也想要让他人有个容身之地。
一心要为国家驰骋沙场的李贺,曾说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的一生,怀才不遇。但那富有担当的赤子之心仍未消退。手持吴钩,心怀朝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祖国危在旦夕,心怀正义的人们奋起抵抗外来进攻,哪怕将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也要保家卫国。
清朝,那是一个“耻辱性”的王朝。清朝后期,各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华民族一次次遭到帝国主义的欺侮。
内忧外外患考验着中华儿女,这时,鲁迅,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站了出来,从思想上唤醒了沉睡的雄狮。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儿女体现出了其不屈的精神,反衬了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之情。
担当,在忧患中被唤醒,在有志之士中体现。天下尚未太平,勾心斗角犹存。我们是不是应该站出来,大声的宣扬正义,是不是应该表现出自己的担当?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