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想起老家的爬山虎。
每回春天一到,最先绿起来的就是各家各户墙上的爬山虎。它们就像一道绿色的屏障,把整个村子围了起来。它们究竟是谁种的呢?
时间倒回至十年前一次村里聚会。大家起了兴致,无话不谈:张家有什么,李家有什么。最后大家热议的就是本村的房子冬冷夏热……坐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哑巴老婆婆一直在听着。村里人都嫌弃这位老人。她既不会说话,又脏兮兮的,孤苦伶仃地住在垃圾站旁边,靠收垃圾来维持生活。
“抓贼啊!抓贼啊!”有天晚上,我被叫喊声从睡梦中惊醒,于是立刻从床上跳下,赶去凑热闹。只见大伙纷纷从各自的家里冲出来,有的`穿着睡衣和拖鞋,有的拿着扫帚。刚走到人多的地方,就传来一阵议论。有人说:“这哑巴无儿无女的,平日里也不说话,看上去还挺老实的,怎么干出这种事?一定是太穷了!”还有人讥讽:“是不是梦游啊?”引得大伙哈哈大笑。我抵不住好奇心,挤进了人群,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瘦得皮包骨的老人瘫坐在地。她用无助的眼神望着大家。在月光的照耀下,她的双眼更显浑浊。
喊抓贼的那人看大家都来了,就大声吆喝:“哼,肯定是她偷听了我们的讲话,知道我们家有一个金镯子,就来偷。这点心思别以为我不知道!今天我们一定要想个法子,以免大家再丢东西。”大伙怕自己好不容易赚到的辛苦钱被偷,便纷纷大喊:“贼婆子,滚!贼婆子,滚!”年幼的我因害怕而躲在大人后面。
第二天,哑巴婆婆就去世了。大伙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是挖一个坑把她埋了。
第二年春天,大伙感到惊奇:每家每户的墙根都长满了爬山虎,唯独原来哑巴婆婆住的地方什么也没有。后来大家又发现,房子里比以前舒服多了,因为爬山虎起到了防热和保暖的效果。这时大家明白了,一年前,哑巴婆婆是被大家冤枉的,这爬山虎是她种的——她来到每家每户的墙边,悄悄播下了这爬山虎的种子。
于是,人们将哑巴婆婆的坟修整了一番,弄得漂漂亮亮的,并且每年村里人都会为她扫墓。
现在,每当晚风拂过爬山虎,每家每户就响起了爬山虎爬墙的歌声。
爬山虎在我们学校的围墙上,我们是在暮春时节观的。
我听妈妈说:爬山虎还有个名字叫爬墙虎。妈妈说:爬山虎分布在我国的大江南北,是一种美丽的垂直绿化植物呢!有破淤血,可以清肿消毒之功效,可神奇呢!
我远看,密密的爬山虎,把学校的围墙全部挂满了,看不见围墙,眼前完全只是一大片一大片绿色的,就好像在围墙上涂了一层密密麻麻的绿油漆,又像是拉了一道碧绿碧绿的屏风。近看,爬山虎它不论风吹雨打,都一直巴在围墙上,如果你去拨它的脚,你得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把它拨下来,因为它是用无数的脚扒在围墙上的。用手触摸爬山虎的叶子,它的叶子很柔嫩,就好像是用丝绸做的。微风一来,叶子轻轻地散发出淡淡地清香。我们发现爬山虎在不停地往上攀爬,看,微风动了,它又向上窜出一大截呢,真有趣。爬山虎捎上的嫩叶,那是一个小小的,绿绿的,三角、五角形,五个角的叶子,就像一只只小手在向路人招手呢!
我们要像爬山虎一样,顽强、执着、努力向上的攀爬。
“那是什么呀?”我和妈妈不由得停下脚步。只见嵩山路的西墙上,挂着一串串红红的“枫叶”。
我向前走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紫红色的“长轴油画”,又像一条倒挂在墙上的红色地毯。我走近些,再走近些,终于看清了,它的叶子长在一条条藤蔓上,藤蔓牢牢地“抓”着墙壁,深红色的叶子一簇簇的,十分茂盛。虽然已至深秋,但是藤蔓顶端的嫩叶还散发着勃勃生机。更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它的颜色,红的、黄的、紫的,偶尔还可以看到墨绿色。尤其是那红、黄、紫、绿几种颜色相间的,更是美得无法形容,好看极了。
“这会爬墙的枫叶,真好看呀!”“这不是枫叶,它叫爬山虎,是一种绿化植物。你看这长长的嵩山路两旁都是爬山虎,这都是环卫工人辛勤种植的。因为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能保护墙体。”妈妈说。
望着这满墙的爬山虎,我不禁感慨:虽然它没有牡丹雍荣华贵,没有玫瑰妖饶浓香,但爬山虎我喜欢你,喜欢这不是枫叶胜似枫叶的爬山虎!嵩山路上,华灯初上,环卫工人们还在不辞辛劳地工作着,他们不正是这不争奇斗艳、默默奉现的“爬山虎”吗?
在我们学校主校道两旁,种满了一种喜欢趴在岩石上生长的植物,那就是爬山虎。它给我们学校增添了几分美丽。
爬山虎的叶子只有小朋友的手掌那么大,叶子的边上有锯齿,叶子正面非常光滑,背面还有一层雪白的毛。爬山虎的叶子绿得十分可爱,从远处看,像一堵绿色的墙,一片翠绿,非常茂盛。可一走进仔细看,一片片叶子的颜色都深浅不一,形态各异。一阵风吹过,叶子随着风摆,跳起了扭秧歌,发出“沙沙”的响声。叶子把整堵墙遮得严严实实,真正成了一堵像被绿油漆抹过似的绿色的墙。
如果你在仔细看,有些爬山虎要是没触着枪,不到几天就会枯萎了。如果它触着墙,过了几天,它就会变成灰色的了。你可别看小那灰色的脚,如果想去拔它,必须要用力,如果不用力,休想拉下它一根茎。
我爱学校的爬山虎,它给我们学校增添了无限的美丽,无限的快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