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和她心爱的王子结了婚,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大部分的女孩儿,小时候,读的很多童话都是这样的结局。不管故事中的经历有多少的荆棘和坎坷,幸福总是最后的归宿。
每每看到最后,我幼小的心灵就会得到满足和惬意,于是乎就会多看几遍,似乎故事里凶残的巫婆和恶毒的母后也都带上了几分的可爱。就连白日梦里都是童话里的风景,蓝天中包着甜甜的白云,草地上镶着宝石一样的花朵儿。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童话渐渐地淡出了我的生活。我渐渐学会了画出那条线,那条将现实与你分开的线,也渐渐明白童话终究只能在书本上存在,并不会飞进现实来。那个唯美的世界只是寄托我们的美好愿望罢了。
上了初中后,我的书架被各种参考书和名著所占据了,而你慢慢的被挤进了“小黑屋”。失去你之后,我读的只有“枯燥”,“无趣”,“失望”。我学会了写“成熟”,渴望着摆脱童话里的“幼稚”。
但是,在听不完的课堂和写不完的题目之余,我又开始想念起你。我走进了你的“小黑屋”,把你从中找出来,拍拍你身上少许的灰尘,和着阳光再一次地捧起了你
你和从前一样,王子总要越过千山万水才能遇到他心中的公主,然后一见钟情
与你再见时,我的心也从十三岁又再次掉回了我最爱的三岁,抛开学习时的琐碎杂念,就是为了再读一读那些早就烂熟于心的美好结局。
和你再见时,你不仅带给和从前一样对幸福生活和白马王子的渴望,同时也让我回到了三岁的童话,又体验了一次最纯洁的快乐,你把我变得又像从前一样天真无邪。
愿每个人都曾有过像童话一样纯洁的心灵吧!
虽然,我不能再以三岁的眼光来看你,但你故事中的那种纯真无邪拨动了十三的我的心弦,在繁杂的人际和每日每夜的学习,把大脑掏空跳进你的怀抱,像突然把自己身躯投入大海去感觉没有杂念的生活,与你再见时,你让我的身心放松,不再把你只当做睡前故事,而是把你当知已。
与你再次相见时,不会再问为什么公主老是会昏迷,因为与你再见时,我看见了那句:“王子为了自己心爱的公主奋不顾身,拔出宝剑与恶龙搏斗…。”
童话,当我与你再见时,你又告诉了我,无论谁都一样,想得到自己所爱的就要先努力,也只有经历挫折,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童话,再见!
在未来的日子中,也期待与你再见!
我相信,在每个人的心底都会有一个地方,它是你的乐园,承载着你儿时的回忆,美好的记忆。在你伤心、失意时,是你想想就会觉得放松,觉得美好的地方。
我也是一样的,五岁以前,因为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所以我被送去和姑姑一起住,那儿的老屋也无疑是我第二个家。在我的印象中,老屋一直是很美的,屋前有棵高大的香椿树,每到春天,树上就满是香椿,那时,姑姑总是会摘下来好多,送给邻居们,又或是做成香喷喷的香椿面。
屋旁还有一小片空地,姑姑在那儿种上蔬菜,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摆弄那块地,又是“松土”,又是“浇水”,姑姑也不阻止,只是坐在老屋下静静地看着我,夏天的夜晚,我们一起搬着凳子在屋旁看夜空,看满天的星星闪烁,老屋好像就在一旁安静祥和地看着我们,它带给我的,是满满的回忆和亲情……
可当我与它再见时,老屋完全变了样子,它被拆了,要盖新房,儿时的乐园不见了。记忆里那棵高大的香椿树,那一刻就倒在脚下,那片只属于我的小菜园已没了踪迹,屋顶的瓦片碎了一地,甚至连原来坑洼的土地,也铺上了砖,曾经睡过的床,做饭的灶台都已消失不见……我顿时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泪水伴着不解落下,就那样哭出声来。这时,姑姑走了过来,手里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香椿面,擦了擦我的眼泪说道:“我明白你的不舍,明白老屋对你意义非凡,姑姑也和你一样,但你要知道,世界总在变化,没有什么会一成不变,虽然老屋不在了,但它也带给我们美好记忆还在啊!我们要带着对它的思念向前看。”
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姑姑往我嘴里喂了口面,还是和小时候一样的味道,又抬头看了看天空中那只曾在屋顶停留的鸟,看了看姑姑那和记忆中一样温暖的面庞,我突然明白了,其实一切都没变,回忆还在,亲情还在,老屋一直在心里。
世间万物都会改变,但只要一直怀着最初的心去面对一切,老屋在我心里,一直如初见时的那般美好。
“公主和王子结了婚,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小时候,读到的很多童话都有这样的结局。不管故事中有多少荆棘和坎坷,幸福总是最后的归宿。
我那幼小的心灵得到了满足和惬意,于是再看一遍,似乎故事里凶残的巫婆和狠毒的王后们都带上了几分可爱。就连白日梦里都是童话中的风景,蓝天白云、青翠草地,清澈的湖和高耸入云的山峰,当然少不了宏伟的城堡,将脖子仰成90度才能瞥见宝剑一般的塔尖笔直地伸进白云里,仿佛是连接人间与天际的长梯。还有美丽公主的金色长发瀑布一般从窗口倾泻而下,她尽力望向远方若隐若现的希望。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童话渐渐从我的生活中淡去。我渐渐学会了画出那条线,那条将现实与童话分开的线,也明白了童话终究只能在书本上存在,并不能飞进现实生活中来,那个唯美的世界只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创造出来的乌托帮而已。
上学以后,我的书架更是被现实一点的书籍所占据,阅读的课外书也是关于现实的故事,充斥着矛盾、痛苦和失望。我学会了写“成熟”这两个字,渴望摆脱那些被称为“幼稚”的梦,也希望像大人那样思考、做事。当我听到有人试图解释“童心”时会感到不解,因为在我看来大人的世界才是值得向往的,那个现实、果断、残酷,充满了我不懂的知识和规矩的世界,这一切对我而言充满了令人兴奋、好奇的\'未知。
但是在听不完的课堂和解不完的题目之余,我又开始怀念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时光了。最常想的问题是:为什么我小时候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呢?难道越长大烦人的问题就越多吗?这当然是得不到答案的,足以导致我在根本不大的年龄就被大人有的怀旧情绪所包围。
我开始羡慕比我小的孩子了,再也不敢在背后喊他们“小屁孩”了。试着回忆自己的小时候,尽可能多地寻找关于我这几年长大过程的证据,重新拾起那些往日不被自己珍惜的东西,包括童话。
与童话再见时,我沉下心来,抛开生活中积淀下来的琐碎杂念,为读那些旱已烂熟于心的故事情节。我佩服那些童话的作者们,身为大人却依然保留一颗童心。童话中的人们和自然总是和谐平等地相处,人们不会用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待一草一木,而是用真挚的善心云敬畏、尊重万物,更不会为自己是所谓高等智慧生物而沾沾自喜、得意洋洋。
《雨滴项链》里的北风为了答谢琼斯先生的帮助送给他女儿劳拉一条神奇的雨滴项链。而当项链丢失时,受过劳拉帮助的鼠、鸟儿和鱼帮助劳拉找回了项链。在唯美的童话里,生灵与生灵之间只是单纯的给予与回报,这其实与公主和王子在一起的结局,和故事本身的美好相比,也没那么重要了。
愿每个人都曾有童话般纯洁的心灵。
“公主和她心爱的王子结了婚,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大部分的女孩儿,小时候,读的很多童话都是这样的结局。不管故事中的经历有多少的荆棘和坎坷,幸福总是最后的归宿。
每每看到最后,我幼小的心灵就会得到满足和惬意,于是乎就会多看几遍,似乎故事里凶残的`巫婆和恶毒的母后也都带上了几分的可爱。就连白日梦里都是童话里的风景,蓝天中包着甜甜的白云,草地上镶着宝石一样的花朵儿。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童话渐渐地淡出了我的生活。我渐渐学会了画出那条线,那条将现实与你分开的线,也渐渐明白童话终究只能在书本上存在,并不会飞进现实来。那个唯美的世界只是寄托我们的美好愿望罢了。
上了初中后,我的书架被各种参考书和名著所占据了,而你慢慢的被挤进了“小黑屋”。失去你之后,我读的只有“枯燥”,“无趣”,“失望”。我学会了写“成熟”,渴望着摆脱童话里的“幼稚”。
但是,在听不完的课堂和写不完的题目之余,我又开始想念起你。我走进了你的“小黑屋”,把你从中找出来,拍拍你身上少许的灰尘,和着阳光再一次地捧起了你
你和从前一样,王子总要越过千山万水才能遇到他心中的公主,然后一见钟情
与你再见时,我的心也从十三岁又再次掉回了我最爱的三岁,抛开学习时的琐碎杂念,就是为了再读一读那些早就烂熟于心的美好结局。
和你再见时,你不仅带给和从前一样对幸福生活和白马王子的渴望,同时也让我回到了三岁的童话,又体验了一次最纯洁的快乐,你把我变得又像从前一样天真无邪。
愿每个人都曾有过像童话一样纯洁的心灵吧!
虽然,我不能再以三岁的眼光来看你,但你故事中的那种纯真无邪拨动了十三的我的心弦,在繁杂的人际和每日每夜的学习,把大脑掏空跳进你的怀抱,像突然把自己身躯投入大海去感觉没有杂念的生活,与你再见时,你让我的身心放松,不再把你只当做睡前故事,而是把你当知已。
与你再次相见时,不会再问为什么公主老是会昏迷,因为与你再见时,我看见了那句:“王子为了自己心爱的公主奋不顾身,拔出宝剑与恶龙搏斗…。”
童话,当我与你再见时,你又告诉了我,无论谁都一样,想得到自己所爱的就要先努力,也只有经历挫折,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童话,再见!
在未来的日子中,也期待与你再见!
“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这句话形容得极为贴切。思想,能让人意识到自己生命的伟大和渺小。单个生命的脆弱迫使人们以集体的方式生活,而独立的思想又使精神的交流成为必需。人与人之间最初的关系,大抵由此产生。
彼此逐渐地亲近,感情似乎就随之愈发地亲密、牢固。但在现实生活中,过近的距离却往往容易导致矛盾的产生。人与人之间还应蕴藏着更深奥的智慧,除去亲近,我想,人际间的交往,还需要一种节制。
盛极必衰,艳极则败,过于极致的事物必会走向泯灭。“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人与人间的关系亦然。如胶似漆,如影随形,不断拉近双方距离才得以维系的情感,往往破灭得最快。纵然是马丁·布伯这般重视人际交往的哲学家,在论证“我与你”时也曾提出:“人无法永远存在于你我不分的‘你’之世界”。毕竟,每个人都是一个在肉身上独立的个体,最切实的冷暖只有自己知道,最隐秘的思绪也只有自身才能。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管多么亲密、多么热情,心中总要有一个宁静的、冷寂的世界,它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节制所要求的,即是自始至终不丧失自我与他人的界限,不去惊扰,也不让别人惊扰自己这片宁静的天地。这样一种节制,并非所谓看破红尘,一味逃离,而是对对方的珍惜。像菟丝子一样依附于别人,只会失掉自我,整日活在对现存关系的惶惶然而不可完全掌控的痛苦中。
我想,自我的节制是对双方的尊重。在这样一种能够彼此尊重的距离下,人才能从中感到轻松、愉悦,才能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发觉对方更深层的闪光点。如此看来,节制,是一门人生的智慧,是理性与感性的相互制约,从而上升到的一种平衡。
在你和我的\'精神世界中,都有这样一片寒潭,静谧、冷清。水雾弥漫,静静守护着心灵的净土。一个节制的人,即使感知得到它的存在,也不会妄图窥探一二。他是如此深刻地明白:贸然地闯入,只会扰乱其原有的宁静,这是对我与你最大的伤害。
(编辑:李跃)
评点:黄向君
新颖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标题新,以“我与你”为题,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切入角度新,从人与人交往的角度切入,阐述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思想深刻,开头引用帕斯卡尔的提出论点,中间列举了马丁·布伯的事例,引用《红楼梦》中的诗句,紧扣论点来说理,最后一句点题升华,并与题目照应。事例典型充分,说理富有条理,思维缜密。
“公主和王子结了婚,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小时候,读到的很多童话都有这样的结局。不管故事中有多少荆棘和坎坷,幸福总是最后的归宿。
我那幼小的心灵得到了满足和惬意,于是再看一遍,似乎故事里凶残的巫婆和狠毒的王后们都带上了几分可爱。就连白日梦里都是童话中的风景,蓝天白云、青翠草地,清澈的湖和高耸入云的山峰,当然少不了宏伟的城堡,将脖子仰成90度才能瞥见宝剑一般的塔尖笔直地伸进白云里,仿佛是连接人间与天际的长梯。还有美丽公主的金色长发瀑布一般从窗口倾泻而下,她尽力望向远方若隐若现的希望。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童话渐渐从我的生活中淡去。我渐渐学会了画出那条线,那条将现实与童话分开的线,也明白了童话终究只能在书本上存在,并不能飞进现实生活中来,那个唯美的世界只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创造出来的乌托帮而已。
上学以后,我的书架更是被现实一点的书籍所占据,阅读的课外书也是关于现实的故事,充斥着矛盾、痛苦和失望。我学会了写“成熟”这两个字,渴望摆脱那些被称为“幼稚”的梦,也希望像大人那样思考、做事。当我听到有人试图解释“童心”时会感到不解,因为在我看来大人的世界才是值得向往的,那个现实、果断、残酷,充满了我不懂的知识和规矩的世界,这一切对我而言充满了令人兴奋、好奇的未知。
但是在听不完的课堂和解不完的题目之余,我又开始怀念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时光了。最常想的问题是:为什么我小时候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呢?难道越长大烦人的问题就越多吗?这当然是得不到答案的,足以导致我在根本不大的年龄就被大人有的怀旧情绪所包围。
我开始羡慕比我小的孩子了,再也不敢在背后喊他们“小屁孩”了。试着回忆自己的小时候,尽可能多地寻找关于我这几年长大过程的证据,重新拾起那些往日不被自己珍惜的东西,包括童话。
与童话再见时,我沉下心来,抛开生活中积淀下来的琐碎杂念,为读那些旱已烂熟于心的故事情节。我佩服那些童话的作者们,身为大人却依然保留一颗童心。童话中的人们和自然总是和谐平等地相处,人们不会用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待一草一木,而是用真挚的善心云敬畏、尊重万物,更不会为自己是所谓高等智慧生物而沾沾自喜、得意洋洋。
《雨滴项链》里的北风为了答谢琼斯先生的帮助送给他女儿劳拉一条神奇的雨滴项链。而当项链丢失时,受过劳拉帮助的鼠、鸟儿和鱼帮助劳拉找回了项链。在唯美的童话里,生灵与生灵之间只是单纯的给予与回报,这其实与公主和王子在一起的结局,和故事本身的美好相比,也没那么重要了。
愿每个人都曾有童话般纯洁的心灵。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