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们班级连续几天来日常考评扣粉,我们每个人都不想再扣了,可早晚忙于学习,只有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于是,这中午的一个小时成了宿舍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刻:因为每天都有查分的.,我们说话容易扣分。
“那天查晚房的人吓了我一跳,我正借手表的余光找鞋子!”颖抱怨地说。
“不如安装个电灯吧,这样查房的人来了,我们就知道了。”萌兴高采烈地说。
“这个办法看上去不错,但……”还没等一室之长说完,萌就骄傲地说:“of course!”“但是学生‘宿舍安全制度’上的第八条就禁止我们安装电灯。”娜严肃地说。
“那么,还是……”颖说。
它们还在热烈地讨论着,我却翻开书看了起来。比知道是谁叫出了声:“装个感应器吧!”“有创意!”颖兴奋地说。
是啊,可能只有我们才能想出把笔筒当花瓶,在茶杯里种花……
“真有创意,不愧是创新之生。”我情不自禁地说。
谢幕 故事永远不会完
文章要结束了,但这个宿舍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这个新世纪的不久 的将来,即将上演一幕幕更精彩的故事。
宿舍是我们共同的家,就像是我们漫漫路上的一个贴心而又温暖的港湾,留给我们无尽的温馨回忆。
宿舍有着太多太多说不尽道不清的温暖和情谊,在仍继续着的生活中,占据着大部分的回忆,亦如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家庭永远是主旋律。
记得曾经,一起上课,一起迟到,一起吃饭,一起减肥,一起扮淑女,一起不注意形象地玩耍。高兴的时候,把宿友的行为当笑料,一起笑到喘不过气;伤心的时候,借她们的肩膀一用,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闷。
校园的小径上,遍布了我们的足迹,不知过了几个春秋,小径旁的树叶迸发出新鲜的嫩芽,又纷繁凋零,落叶无情,随着时间如白驹过隙,一闪即逝。我们也不再像刚开始见到对方时的腼腆,取而代之的是真性情,心底真实的流露。
似乎每个女生都爱赖床,而叫我们起床就成了思琪每天的必做功课,伴随着一个又一个不愿起床的呢喃,思琪逐个逐个地叫我们起床,随后立刻冲到洗漱台前匆忙洗漱,在打开宿舍门的瞬间,一个邪恶的念头充斥在我的脑海,我大声冲里面大喊一声“六点五十五了!再不起床就被地理峰抓住了!”话音刚落,一声声如弓矢飞来的.声音响起,她们以超越光速的速度蹦了起来,却有个机灵狡黠的人,打开手表看时间,一声惊呼响起,她们就纷纷冲过来群殴我,揉头发、挠胳肢窝……好一个欢乐的早晨。
明星便是一个宿舍中永恒的话题,李敏镐、李准基、“都叫兽”一个又一个让女生尖叫的韩国花美男,总是让人把持不住地想要知道一切关于他们的事,当有人谈起她们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总是一只又一只的星星眼和带着欲流又止的口水的嘴角。宿舍生活总是如此缤纷多彩,丰富多样,令人神往
宿舍里的点滴总是那么令人魂牵梦萦,每次回忆都会带着微笑,至于那些过去了的不和谐的因素,也在“一笑泯恩仇”的胸怀与欢声笑语被忘的烟消云散。脾性的不合,摩擦在所难免,各自冷静之后,友谊却更刻骨铭心,成为紧扣彼此的同心锁。
漂泊在外的心灵渴望眷家关怀,异地求学是我们更依赖宿舍的温暖,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成我们了千金难买的回忆。
宿舍是我们的家,我们共用呵护它的成长,也共同享用它带来的温馨,让我们牵起手来,创造更美好的宿舍环境。
或许这是上天的安排,将我们十二个性格迥异的女生聚在了一起,我们本素不相识,却在人海茫茫中,相识,相聚,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或许这就是缘分吧!
我们的宿舍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没有奢侈豪华的摆设,也没有家里那一应俱全的物品,可就是在这个宿舍里,我找到了诚挚的友情,这份友情让我倍感温暖,如同在家一样——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在这个家中,我找到了热心的小静,活泼的小娴,善良的小麦,气质的玲玲,稳重的阿霞,细心的阿莲,权威的菲菲,追星的小叶,豪爽的小芸,勤奋的小健,淡定的圆圆,她们都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
快乐的日子总是很短暂的,一眨眼,已经过了二十多天了。在这二十多天里,我们一起五点四十起来刷牙洗脸,一起在休息高唱《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起在宿舍跳舞打拳,一起疯狂大笑,一起吃饭,睡觉,玩耍。从此,校园里总能看到十二个女生的身影,不曾缺一。
当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也不例外,看似宁静的背后,隐藏着我们各自的想法,埋藏着各自张扬的个性。有时,我们会因各自方面不同出现一些纠纷,可是当纷扰随风飘散,我们冷静下来时,一时的冲动和怨气都会软化成真诚的歉意,我们彼此会变得更加亲密。就像古琴上的七根琴弦,少了哪一根都会因此而失色,奏不出优美的旋律;就像水彩中的七彩,少了哪一种颜色都会使绝妙的画面因此变得暗淡。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会对这个家充满眷恋。
在这个宿舍里,我们有矛盾,但更多的是相互扶持,有悲伤,但更多的是快乐。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读完了《简爱》,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这连住的几日,我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一切时间都耗费在这本来自遥远国度的小说里。然而我还得在抱怨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的杰出与迷人。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异国风情。这充满着英国十九世纪趣味的故事里,让我感慨了很多。其实我应该早些接触这本书,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绍它了。可惜,我拥有着一点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现在去欣赏它,实在有些相见恨晚。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英国人的思维和宗教信仰有点难以适应。不过呢,人世间的真情多数是相通的。每当我读到小简爱因为无亲无故而遭受虐待和歧视时,心中顿起的怜悯之情真让人难忘;每当简爱一次次化险为夷让我多么兴奋;当她勇敢地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而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爱时,多么令鼓舞和震撼;特别在文章最后,她抛弃一切去照顾那位可怜的爱德华时,我的心中欣慰与感动迸发而出。
关于这本小说,我想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它在很多艺术方面的杰出融合。我敢确信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首先,她在描绘风景时,是以一个画家的审美角度去鉴赏,以一个画家情趣去把握光和影的和谐。读中国的小说很少见到这样细腻的风景描写的词汇。应该要感谢这本书的译者周令本的深厚的国文功底,使译本文采熠熠,令原著生辉。其次,夏落蒂。波郎特在语言学上的造诣也很深厚,作为一名英国人,作者可以说至少精通三种以上的外国语言。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可以通过它感受到整个欧洲的文化氛围。比方说英国人的自豪感和绅士风味,德国的大国气氛以及法国女性的天生浪漫情趣。甚至还读出了英国人那种殖民主义的歧视东方人的心理,比如他们称印度是个野蛮的民族。再次,夏落蒂。波郎特对感情戏的处理上,可以称得上很高明。她的主人公很少是一见钟情,这比较现实,但是她赋予的爱情总是在默无声息深入到读者的心田里。如此巧妙的感情戏,让我很意外,很惊喜。
《简爱》的作者如果和中国的曹雪芹相比,毫无疑问,后者的文化底蕴要更博深一些。就像中国和英国人拼比历史,中国人可以无愧地说:我比你老的多。曹雪芹一生所学要比夏落蒂。波郎特要广博的多,毕竟中国的文化底蕴要丰盛的多。中肯的说,简爱的确比不上中国的《红楼梦》。不管是人物丰富还是物致的描绘上,《红楼梦》都是更为杰出的。但是,《简爱》中也有值得中国人去学习和欣赏的地方。比方说,《简爱》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方面,可以说淋漓尽致。这点在很多中国人的文学作品中做的都不够。
读这本书我仿佛读了一遍《圣经》,西方人对宗教笃深的感情与真诚的信仰,真很令人敬佩。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在读《简爱》时候,让我感受到在拥有宗教哺育下才可以得到的人情的纯美,在现在的中国这真的很难得。其实,很多圣经里的教诲与中国的孔儒的经典思想是相通互补,而现在国人却往往忽视了祖先的睿智。比如圣经里劝人从善,劝人宽忍,劝人感恩,与孔老夫子劝国人礼义仁,两者是相同的。在读《简爱》的时候,我时常被圣经里的美好的思想启迪着,让我联想到中国的现状,心中似乎收获许多。让我坚信,对于中国的儒家文化真的需要重新审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