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孔子活动700字作文(小学生祭拜孔子活动作文)

祭拜孔子活动700字作文(小学生祭拜孔子活动作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09-05 09:18:12
祭拜孔子活动700字作文(小学生祭拜孔子活动作文)

祭拜孔子活动700字作文【一】

六年级,这对其他人来说,可能是个可望不可及的年级,可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是永远不能回去的日子。

今天我们去了几年来都去的地方春游—南山寺。可今天我却对它的感觉跟往年不同,也许是以后可能不会再来这里了吧。我在南山里面到处游荡,寻找我丢失的`童真,朋友们来了,找我一起去爬山,看着她们真挚的脸庞,我跟她们去了。

走到半山腰,我像往年一样,习惯性的往山下看,我的恐高症又开始了,我坐在阶梯上,不敢上去。小容看见了,来起我的手,径直往山上走,还对我说叫我小心一点,在这一刻,我才发现我离不开这些对我嘘寒问暖的朋友,也发现同学间的友谊是如此珍贵。

爬到了山顶,我们把行囊放下,向山下望去,我的泪水不由得滑落,但是轻轻的微风帮我把它吹干了,可能它也不希望我哭吧,坐在椅子上,我翻出了我的食物,这才发现我没带水,我急死了,煜梅看见了,把她的一瓶水给了我喝,我无比的感谢她。这才发现我又哭了…~~

我们下了山,就要集合了,我最后再看了看这个熟悉的地方,不停地拍照,希望在这里能留下我最美好的回忆…~`

祭拜孔子活动700字作文【二】

《孔子》还在拍摄时我就把它列为必看的电影,不管它拍得怎么样,不管它是“大片”还是“小片”,也不管它口啤如何。因为,孔子作为影响中国文化历史几千年的人物,被后世奉为先贤,身为中国人,一定要了解他,认识他。

我说不上电影是好是坏,但看得出导演与演员都很努力、很认真。至于孔子是否就是那样,其实我们都拿不准,现代的电影为了卖座,总是加入了讨好一般观众的元素:战争大场面,感情戏,煽情的细节等。每个人,每个作品都不能摆脱历史打在其身上的烙印——这,才是千真万确的。

虽然对于孔子的思想在电影里以那样的形式、在那样的场合出现,我觉得不太适应,比如孔子在《大道之行也》对“大同世界”的描述那么早就出现在他对鲁绍公的劝喻里,又比如“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竟然是孔子直接对南子说的话,等等,几乎每一句《论语》的出现都让我觉得有那么一点点意外,似乎跟我的想象不合。不过,这不妨碍《孔子》有打动我的地方。

第一处,是孔子与南子的见面。这情节来自一句话:“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这里且不说子路是个直率得可爱的人,也不说之前孔氏后人对此情节的过敏反应闹得沸沸扬扬,只说电影本身吧。电影里的南子是个聪明得过份、率性得天真的女人,开始时她用对付一般人的手法去对待孔子。名利、女人都是男人放不下的追逐,而她南子,把男人的这些***控制得准确无误,于是可以随心所欲。让我感到出现得有点意外的那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是让南子对孔子肃然起敬的转折点。她说:“夫子所受的苦难世人很容易看见,但夫子在苦难中领悟的境界却无人能懂。”

南子懂了,只一席话就懂了。她深深下拜以示敬重,那一刻孔子的感动形诸于色。周润发毕竟是个出色的演员,那个百感交集的表情演得相当到位!

南子死于追赶孔子的路上,正是用生命无怨无悔地应证了“朝闻道,夕可死”的境界。周迅戏不多,却让人印象深刻。

我认为“孔子见南子”一幕塑造的是孔子正面的形象,孔家后人似乎不必反应过大,不会是帮忙炒作的吧?

第二处,是颜回的死。我不知道颜回是不是这样死去的,电影设计他为护经书而死,显而易见是为表现一种殉道主义精神,我一边疑惑却一边感动着。为理想,总得有牺牲。

孔子一直喜欢颜回,《论语》里的“证据”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我也忍不住喜欢颜回了。电影情节的设计是相当煸情的,我的第一次落泪就因此。

第三处,是孔子回到鲁国的场面。在外流浪了十几年的孔子,终于被允许回国了!当他衣衫褴褛带着满身疲惫出现在鲁国的城门外,对着这一片自己梦系魂牵的故土深深行跪拜礼时,我拼命地忍着鼻孔里的酸涩而不能!

孔子的“周游列国”在《论语》里说得很轻松,似乎是件很悠游的事情,但我相信电影里描绘的情形基本真实。一个被逐出国土的人,被迫四处游学,其实就是“流亡”,其间的种种苦楚、卑微,非经历难以真切体会。在流亡结束、回到故国的那一刻,他的激动是可想而知的!

孔子比老子伟大,因为老子的个人“无为”的修为只是为了保全自己;而孔子,在乱世里依然坚持入世,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教化世人,哪怕被世人深深误解也无怨无悔,他为的是天下苍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孔子的自我写照与自我激励。孔子的彬彬有礼里,有着永不放弃的坚毅!

让我们深深谟拜这位三千年前的先贤吧!

祭拜孔子活动700字作文【三】

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开创儒家思想,为世界举世瞩目。这次我看了一部《孔子》电影,讲述的即是孔子围着自己的思想周游列国的艰辛故事。

在春秋战乱的年代,各国群雄争立,唯有领土利益最强,虽口称为周天子打赢天下,却已经开始了纷纷扬扬的战争。鲁国——孔子的母国,孔子在这儿开始了他的儒家宣传。孔子崇尚周朝礼乐,一心想借着道德礼仪来影响鲁国的子民,重振鲁国雄风。但仔细想想,便明白,在战乱纷飞的年代,君主为争地盘而谋生,丝毫不顾及国内的民生和道德。所以凭借这点,是绝对不可能实现国家的绝对礼仪制度。

然而孔子说服了鲁王,从而得以继续推行自己的仁礼政策与平民政策。我在电影中的孔子表情中看出,此时孔子丝毫未察觉出鲁王和群臣的眼光异样,和他们不坚信的心情。然而,孔子还未站好脚步,便又将鲁国内三桓的势力削减,大幅度削减三桓城墙高度。如此一来,一定得罪了三桓高官贵族,然而三桓中有人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似听从孔子的布置,实则容忍或者说是卧薪尝胆。从这点看出,孔子并不能学会贯通,而只是一味的追求目的,忽视了与周边三桓的人际关系友好,进一步的导致和加深了三桓与王君和孔子的决裂。

孔子在平定了三桓部分叛乱后,立马开始大幅度的削三桓的城墙活动,在电影中,季氏看见自己的城墙被削后,心情一定是十分激动和恼火,然而他却抓起一撮沙,接着闭上眼,松开手,让土随风飘扬。从这里我看出季孙斯的容忍已经无法承受,却将仇恨化为沙子一般,随风飘扬,这跟其仇视孔子的心情有密切的联系。电影中又给了一个小插曲,季孙斯走进拆城墙军营,却听到的到处是尽早拆完城墙的愿望,我看见季孙斯的脸色有些苍白。

电影中的片段拍摄十分精巧:季孙斯脸色一使,托付手下人,黯然下了一计,以鲁王的名义托人给了孔子一块碎玉,口中碎念:“孔子只要见了此物,便明白该怎么做。”正是电影的细节拍摄,影响了我对季孙斯的很大一部分看法。从中我能够看出季孙斯的意思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如此残忍的手段,逼迫着孔子离开了鲁国。我觉得孔子之所以落的如此下场,正是因为将毕生重振鲁国仁德、礼乐的希望置于鲁王身上。却换来的是王室贵族的排斥和打击。从这里我觉得,孔子正是因为过于强烈的、急功近利的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鲁国,从而让自己踏上舟车劳顿、奔走列国的旅途。

孔子来到了卫国,然后先后拜访了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欲将自己的仁德理想托付于一国一君,以达到施政目的。然而事实并不尽如人意,发挥施政理想的希望一一破碎了。最后鲁国接回了孔子,便再也不过问政事,只是专心讲学。

这部电影让我看见了一位为自己的仁德施政理想奋斗的孔子,也看见了暗施毒计、心狠手辣的季孙斯、也领略了春秋的战乱纷飞。加上电影的特效剪辑,更是如虎添翼。《孔子》将孔子刻画的淋漓尽致,扮演孔子的演员其心情和人物神态,十分符合。虽然孔子并不是一位很好的政治家,但是作为思想家影响中国两千年,作出了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思想家,这部电影将剧情和拍摄手段融为一体,比较精彩。我很喜欢。

祭拜孔子活动700字作文【四】

不论它拍得怎么样,注定都少不了一场口水战。实际上,自从传出胡玫要拍《孔子》得消息后,这种口水战始终就没消停过。

影片上映没几天,关于《孔子》得新闻也不少。王菲复出,选择了以《孔子》为平台,献唱一曲《幽兰操》;有人炮轰《孔子》得史实和台词错得离谱,胡玫、何燕江都有激烈回应;其中还穿插着周润发颇有些雷人得感言,据说看《孔子》如果不哭就不是人。不过,我是真得哭了…

在这场喧嚣、混乱得闹剧中,其实人们恰恰忘记了一个很严肃,也很重要得问题:这究竟是一部怎样得影片?其自身得魅力是否可以吸引观众走进影院?难道只有靠这些炒作得娱乐八卦才能引起人们观看得兴趣?

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也许是不屑于回答,也许是觉得回答这个问题有许多不便,事实上,很长时间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得态度都显得有一点暧昧。说起来有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得味道。

20年前,说到电影得娱乐性、商业性、趣味性,以及市场票房、赢利、圈钱之类,大家还是很不情愿得,要找很多理由给自己壮胆儿,当时得社会风气还有点耻于言利得意思。

现在似乎不必这样了,大家可以很坦然、很欣然地言利了,这当然是一种进步。

但是,一种倾向往往掩盖着另一种倾向,事物在发展中有时也会走到自己得反面。这些年,言利得变得理直气壮起来,言精神、理想、信仰得,倒显得理屈词穷,低声下气,有时还露出一点羞涩,观后感《仁人和合不可缺--《孔子》电影观后感》。

我们都经历过耳提面命得、灌输式得教育,至今,这样得教育也还没有绝迹,于是大家对涉嫌要教育我们得东西都很敏感,身体会自动生成一种抗体,进行排斥,或者采取放纵自己得方式,以为我们只需要娱乐。这种自轻自贱其实是自己骗自己,自己麻醉自己。

夜深人静得时候,我们扪心自问,这种随波逐流、没心没肺、几乎完全物质化、只求一时快乐得日子,真得是我们所需要得吗?

过去讲反潮流,现在讲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但无论如何,有些东西该坚持得还是应该坚持。我看《孔子》最感动我得地方,就是他终其一生对自己得信念始终矢志不渝地坚持。不被人理解,不被人接受又如何呢?只要有机会,还是要宣扬自己所信奉得精神、理想和信仰。拍《孔子》得,更应该学习孔子得这种精神。

说到底,理直气壮地宣扬一种精神并不难,难得是你是不是真得拥有这样一种精神,并准备用它指导自己得行动!

《孔子》中,孔子来到卫国,卫国国君问孔子:"卫国人多,该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让人们富裕起来。"卫国国君继而问:"可是一部分已经富裕起来了,国家还是乱,怎么办?"孔子说:"教化人们!"这一段,也许是对当今中国得折射吧。

在《阿凡达》美国文化和电脑特技得强烈攻势下,《孔子》仍然自信地屹立在影院得上映期内,也许正体现了某些国人得良苦用心:重拾传统文化,提倡仁义道德!

祭拜孔子活动700字作文【五】

胡玫是个了不起的女导演,她能把有关于信仰与理念的重大主题在荧屏的方寸间运筹帷幄,不能不说这些有关于她的气度与胸怀。正如比李咏更出众的哈文一样,其唯美与气魄的完美统一,告诉世界,女人的心胸不只是仅仅能容下厨房与男人,如果有其善良、善感、坚忍与包容,她甚至比男人更能容下这个正反两面的世界。在胡玫导演的影片《孔子》里我看到了这一点。

后人追寻着孔子闪闪发光的思想一走千年,却不知其实孔子的一生也是因落魄不得志而郁郁寡欢。那么多有见地的政治思想和四两拨千斤的军事谋略,只能寄托给能够采纳它的明君智臣,这不能不说是其命运的悲哀。所以当我们看到颜回在冰河中用生命去护卫圣人的思想时,看到子路急于实现孔子的理想而战死沙场时,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热泪狂奔。影片的结尾我们看到堆积成山的竹简被各种颜色的布匹分类包裹着,那其中不乏“人之初性本善”的教化,也不乏驰骋疆场时争与让的哲学,满头白发的孔圣人就那样安详的坐化期间,窗外是一个山高水长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这也许就是中国人心中的天堂,那是常人渴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正如最了解女人的是男人一样,最了解男人的也是女人。而孔圣人是洞穿了人心,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他更是看透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且纵贯古今。

也许,我所理解的孔夫子未免太过粗浅,但在看这部影片时,我确实感到了孔子的真实存在。其实不管你认不认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保有着儒家思想的印记,这已经成为人们评价是非的标准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历炼,几次火浴后的凤凰涅盘,让它拥有了可以撼动世界的力量。所以,不管我们是商人,还是政客,是妇孺还是童叟,我们真的该时常扪心自问:“孔圣人你是否住在我的心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