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六岁了,这是我第三次来到西湖边的这个公园。吃过午饭我们早早出了门,终于到了公园边上,我终于按耐不住,像只欢快的小兔子似的蹦蹦跳跳,校牌也随着我的蹦跳一起上下飞舞着,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公园湖边的凉亭里。妈妈突然笑着喊道:“看这里!“我赶忙对着镜头摆了一个可爱的姿势,妈妈也一连拍了好几张,我不停转换着姿势,凉亭里回荡着我银铃般的.笑声。
家人的关心与呵护,是温暖的;同学的帮助与扶持,是温暖的;老师的教导与教诲,也是温暖的。而在我的记忆中,有着无数个这样的时刻。打开记忆的闸门,那些时刻便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个孤寂的夜晚,我如以往一样准备睡觉,却忽然发现自己头晕乎乎的,奶奶了,忙给我测体、找药,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看着平日里对我要求严格的奶奶忙前顾后的身影,我的心中涌过了一丝暖流。“姐,给我讲道题呗。”“哎,你帮我看看这句话怎么理解?”这是我和姐姐之间最多的对话方式,以前我们共同学习,互相帮助,一起探究。那时我们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断的争论、思考。在自己的努力下去学会道题,在环境的渲染下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回忆起那时的互相帮助与扶持,心中便感到无尽的温暖。
考试结束了,弟弟的成绩不是很理想,看着他沮丧的神情,我不禁回忆曾经姐姐对我的点点滴滴。是啊!虽然我已经不经常与姐姐交流了,但我可以继续帮助我的弟弟呀,于是,我帮他改正错题,引导他一步一步走出错题的阴影,不断的思考、验算、改正,他掌握了所有的错题类型。这一刻,我觉得我是一个真正的姐姐,自豪与温暖油然而生,我感到无比的温暖。
奶奶细致入微的照顾,姐姐对我学习上的帮助和我给弟弟讲题,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温暖,往往就在我们身边,未来,温暖也会无处不在。
我三岁了,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我第一次来到照相馆。一大早,我就被缠绵于耳的“生日快乐“唤醒,我被穿戴地整整齐齐,迎着朝阳来到了一家婴儿照相馆。在那咔擦咔擦的闪光中,我抱着一个道具娃娃,面无表情的呆滞着,不论爸爸妈妈怎么逗我,我都无动于衷。“干嘛都看着我,怪害羞的。”我在心里偷偷地想着,却仍不亦乐乎的玩着娃娃。
小时候,喜欢拿着一张小小的椅子,坐在不高的小山上,和爷爷一起看太阳缓缓升起。那时,爷爷的头发是黑的,太阳的光芒是亮的。
“太阳出来了!”我惊呼道。爷爷只是坐在太师椅上,手拿着一把有些破旧的蒲扇,太师椅在轻轻地摇,蒲扇在悠悠的扇,爷爷对我的惊呼声,只是浅浅的笑。布满皱纹的粗糙的脸,在那日出的光芒里是一朵背对阳光的向日葵。
我记得,从出生之时起,便在故乡的摇篮中成长。
能够陪伴着我的,只有那红彤彤的日出。
当时爷爷的年岁似乎并不大,还有些力气。在家乡,老人们似乎有条不成文的约定,只要有力气,就到农田里干活。他们似乎已经把土地,当做了归宿。父母总劝爷爷不要出去干活,年纪大了,要好好养身子。爷爷对于父母的劝导,总是像孩子一样耍脾气。
于是,总在天快亮时,爷爷便扛着锈迹斑斑的\'锄头,披着日出淡淡的光芒,走在地上长长的影子,出去了。
爷爷只读过一年书,但他很聪明,能够认得很多字。所以,读书的时候,总是他叫我认字。
又是一天日出,红霞和往常一样早早的起了床。爷爷骑着一辆旧式的老单车载着我去上幼儿园。
“我会写自己的名字咯!”我幼稚的炫耀道。爷爷只是稳坐在单车上,手紧紧的握住车头。车轮在慢慢地转动,车头在微微地颤抖。爷爷对我的欢呼声,只是语重心长地叹道:“诶!……爷爷没读过书,现在都指望你了。我很想看到你学成的时候,真的很想……”爷爷的脸上是化不开的惆怅。
我才发现,爷爷的头发已经白了半边了。脸上的皱纹似乎更深了。那布满皱纹的粗糙的脸,在那日出的光芒里,是一朵背对阳光的向日葵。
光阴像个永远不会累的孩子,一直在奔跑,一直在偷跑。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以前的一切一切早已尘归尘,土归土了。我又拿着一张小凳子来到那个不高的小山上。在我旁边,是那张写满倦意的太师椅,爷爷睡在上面,看着初生的太阳,浑浊的双眼里是两棵炽热的向日葵。
一天很快过去了。太阳脸上也是满脸的疲惫,晚霞如同爱闹的孩子,在临走前,还调皮一下,把天空染得一片血红。太师椅对着残阳的方向,上面似乎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朝着西方,背对着日出的太阳。
我十三岁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来小学的校园。今天早上,我比往常提前很早来到学校。我贪婪的望着校园的每个角落,享受地听着原本认为烦躁的上课铃。我漫步在校园内,这个我自认为无比熟悉的校园内,我竟发现了如此多的鲜为人知的地带。我在老师允许的情况下带来了相机,我用它记录下这些种种,记录下这些角落,记录下同学们一张张花朵般的笑脸。
阅毕,合上。伴着暖暖的阳光,一丝丝暖意涌上心头,随之离去的,是那心头郁结多天的烦闷。
我拿起相册,轻轻拂去它身上的灰尘,走进我的房间。将再次它平稳地放在床头柜里,连同我的回忆。
我六岁了,这是我第三次来到西湖边的这个公园。吃过午饭我们早早出了门,终于到了公园边上,我终于按耐不住,像只欢快的小兔子似的蹦蹦跳跳,校牌也随着我的蹦跳一起上下飞舞着,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公园湖边的凉亭里。妈妈突然笑着喊道:“看这里!“我赶忙对着镜头摆了一个可爱的姿势,妈妈也一连拍了好几张,我不停转换着姿势,凉亭里回荡着我银铃般的笑声。
转眼又到了岁末,春节和寒假悄悄地来到了我身边。没有隆重的仪式,也没有热闹的祝福,新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来到了。
新年没来临时极其盼望新年的到来,计划好好地度过它,可当新年真的降临时,一切又显得那么普通,那么平凡,时间在等待中、吃喝时悄悄溜过。似乎在什么也没有发生中,我又长大了一岁。
毫无疑问,现在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提高了。可是,年意在加深吗?年味在变浓吗?答案恰恰相反。梁实秋在《过年》中曾说: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但是,现在除了在农村,已找不到“原汁原味”的过年气氛了。
鞭炮,这个人们熟识的东西由于易燃且影响人们的生活,在城市里已经被渐渐地取缔了;年夜饭,人们为了简洁方便早已把它搬到了饭店的酒席中;走亲戚,拜年、送礼,吃团圆饭,必不可少。可如今已简洁到就剩吃饭了。而且亲戚们总是那么忙,匆匆赶到,又匆匆了事。毫无春节的喜庆。
不仅年味淡了,我国民间的文化正受到空前猛烈的冲击。冯骥才先生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如今西方文化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二是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经济行为多了;三是年文化的传统含义与现代人的生活观念格格不入;四是年画、鞭炮、祭祖等方式一样样从年的活动中撤出。
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它正在与现代文化发生冲突,而陷入两难的境地,我们既不能全部保留它,也不能扔掉它,但现实是它正在离我们远去。建设年文化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一项重要的内容了。
最后,我想引用冯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结尾:建设年文化,是一个太大的、又不容忽视的文化工程。
我是一名小学生,年龄不大,这个年纪能满足到的很少。其中令我最满足、最温暖的,就是与“他们”在一起。我所说的“他们”,不是别人,就是我的同学。
我们几乎都待在学校里,待在学校里的时间比待在家里的时间还长。与其待在家里,我觉得还不如待在学校里。正因为这样,我们之间的感情也在一天一天地“升温”。
一路上的风光,我们一起看;一路上的困难,我们一起扛。
记得有一次,下雪了。雪花如鹅毛般漫天飞舞。我们啊,一个个的,眼睛都死死地盯着窗外,就盼着赶紧下课出去玩雪呢!就在这个时候,下课铃仿佛读懂了我们的心思,愉快地响起来。我们个个都顾不得戴手套,冒着感冒的“危险”,如出笼的鸟,欢脱地冲出教室。只随手捡一团雪,扔向“目标”,你追我赶。金色的阳光洒下来,为这白茫茫的天地又镀上一层薄薄的金。光落在我们身上,雪球似乎也变温柔了。不知为何,那情那景在记忆力,留下的竟是温暖的感觉。
与冬接踵而至的是期末,同学们都在紧张地复习。压力很大,可我分外珍惜着这种紧张的.气氛。因为其间夹杂着一股不易发现的“暖流”——虽说个个都在筹备着令人紧张的期末考试,但暖心之举还时有发生着。就比如说:某位同学在学习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不过几分钟,再去看一眼,就会发现,他的身边已经出现了一名“小老师”。毕竟期末了嘛,要写要收的东西都比较多。比如……负责收的同学还没完成,你一定会看到的是:某一位同学率先“出手相救”:“你继续写吧,我帮你收!”然后……就“无缝交接”了岗位……
结束了一上午的学习之后,我们就朝着食堂蜂拥而至。顿时,食堂就成了我们的“集中营”。我们个个都像是三天没吃饭的人一样,才不管是什么菜,好不好吃,自己爱不爱吃,都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过多久,盘子里的米饭就被我们“清空”!这个时候……老师可就倒霉了!忙得不可开交!以我们班的食量,呵!岂是一碗饭就能满足得了的!老师东添一点,西添一点,一盆添没了又去换另一盆,就这样循环着……吃完饭后,从食堂往教室走的那段路上便成了我们的“天下”了!管他是不是同班的,一起走!然后,与自己的三五好友走在一起,聊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此时,走在校园里,唯一能听到的就是同学们在一起讲笑话时爆发出的一阵阵“哈哈”声,这时欢声笑语布满了整个校园……晌午的光把我们的身影拉长,照得温暖,同学们在一起的氛围更暖……
回首过去,时间就像飞箭,从最初的起点一年级到现在的六年级。与其说我们之间是同学,不如说我们之间是家人,是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庆幸有你们,也庆幸与你们在一起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回想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我只想说:“那些时光有你们在,真好,真温暖!”就任时光荏苒,我们终究不散!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