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祠爬假山作文450字(游植物园珍珠湖的作文450字)

包公祠爬假山作文450字(游植物园珍珠湖的作文450字)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09-02 08:13:41
包公祠爬假山作文450字(游植物园珍珠湖的作文450字)

包公祠爬假山作文450字【一】

我来过公园许多次,每次都奔向游乐场和动物园。我没发现,在高高的重阳塔之下,有一座人造的假山。

今天,我来到了公园的假山。假山几十米长,十几米高。在假山之间,坐落着“天地精华”,上面用精美的书法刻着“人民公园赋”。在假山上面,有一座真山。山上花儿艳丽,招人喜爱,树木苍翠欲滴,非常茂盛。山上绿油油的,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生机勃勃。小鸟叽叽喳喳歌唱,仿佛在赞美这个地方。

在假山里,阶梯高低不平,上上下下得费很大很大的力气。里面有各种各样、形态不一的石头大大小小,非常有趣。在假山里,你偶尔走了死路,通常会碰到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水非常绿。在假山上,有一个亭子,边上有星星点点的野花。你偶尔会看见几个人,在亭子里聊天。假山里有许多道路和洞,像一个大迷宫。在里面捉迷藏,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哦!到了假山顶,人民公园的前半部分映入眼帘。假山顶有人造的小池塘,池塘上有许多叶子,像小船在漂流。

我爱公园美丽的假山,我佩服能工巧匠的心灵手巧。

包公祠爬假山作文450字【二】

在公园东门向西几十米的地方,有一座高约六米的假山,它是由石块堆砌而成。

春天,天气渐渐地、悄悄地变暖了,假山两侧的柳树吐出点点嫩芽。山脚下,孩子们在嬉戏玩耍,引得一群小鸟前来观看;老人们有的在下棋,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在唱歌。

夏天,大树在阳光的普照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你瞧,那一片片树叶油亮亮的,你在望望山顶的巨石,它犹如一头威猛的雄狮站在高岩上,并用敏锐的目光巡视着自己的领地。

秋天,假山又变成了观众。它静静地坐在那里,如痴如醉地欣赏麻雀的歌声和落叶的舞蹈。

冬天,假山披上了雪袄,使它变得洁白而美丽。

一年四季的假山都有不同的特点,值得我们去发现。

包公祠爬假山作文450字【三】

从儿童公园的大门往里走,你就会看见一座假山,这就是一个又美丽又好玩的地方。

走近假山,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铁索桥,它就是由许多木板组成的,走上去晃晃悠悠的,走过桥便到了假山的洞口。这座山就是由许多形状各异的大石头组成的,有的像小鹿,有点像头牛,还有的像人形……假山里高低不平的路面走起来让人小心翼翼。小朋友们最喜欢在这里捉迷藏,有时候从这个洞口出去能爬到山顶,可有时候钻出山洞却发现无路可走,我们把这里当成了迷宫,喊着叫着,玩得非常开心。

假山的四周都种满了花草,四季都能闻到醉人的花香。春天有粉红的桃花,嫩黄的迎春花;夏天,池塘里开满了荷花;秋天,腊梅香气扑鼻,让人流连忘返。站在假山顶上,我看着四周郁郁葱葱的景色,还有脚下假山的倒影,我感觉自己就就是一位仙人,微风吹来,水面一动,假山的影子一会儿像头驴,一会儿像猴子,一会儿像条巨大的鱼……它们仿佛都在热情地向我打招呼呢!

儿童公园的假山真美啊!

包公祠爬假山作文450字【四】

走进学校大门,向前走50米,就来到植物园门口,那里是个美丽的地方。

走进幽静的植物园,那里环境幽雅,(.树叶成阴,像一把撑开的巨伞,有些地方还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绿树鲜花掩映的植物园里散发着一股幽幽的清香,同学们陶醉在这植物园里,得到美的享受。

假山在植物园里的正中间,它像一个正中间,它像一个正在站岗的士兵,手持长枪,保护着植物园里的花草,它从不休息,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凛冽寒风,它一样很威武很镇静地站着。

假山下面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地的沙石,假山下面的水真多水泡啊,是从石头缝里钻出来的。刚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水泡也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啊!假山下面的水为假山增添了许多生机,我爱植物园里的花草,更爱守在植物园里的假山。

包公祠爬假山作文450字【五】

孩提时,我的母亲总喜欢在夏天乘凉时,一遍又一遍地给我讲述包公的故事。长大了,我才知道,原来包公是母亲包氏的祖先,怪不得她们乐此不疲地提起这个话题。实际上,包公的故事数百年来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以致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包公究竟是人还是神了!

也许是受母亲的影响吧,我读研究生的时候,竟然鬼使神差般选择了研究包拯的法律思想这一课题。静心读完《包拯集》,再仔细梳理一下包拯的生平事迹,我这才明白,母亲给我讲的那些故事,确实给包公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包公在她们眼里,只不过是一个民间向往“公平正义”的化身。

这次去开封,我脑海里首先想到的便是去拜谒包公祠。无论是传说的包公还是真实的包拯,他都是我为之敬仰的历史人物。

包公祠坐落在开封市美丽的包公湖畔。远远望去,绿树掩映中的包公祠建筑典雅,庄严肃穆。大门前,一幅书写遒劲的楹联格外醒目。

公心著在竹帛,千秋共颂赤胆。

正气披之管弦,百姓皆呼青天。

此联虽寥寥数语,却囊括了对包公这一生的公正评价。走进大门,是一幢宋代营造法式的古典建筑,据说是仿照历史文献记载中的开封府模样建造的。祠内设有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等,青砖绿瓦,浓墨彩绘,让人顿时有一种穿越时空,回到往古的感觉。大殿之上,一尊包公铜像,蟒袍冠带,正气凛然。我情不自禁地跪下双腿,向包公顶礼膜拜。此时,我想说一声,我敬拜的不仅仅您是我母亲的祖先,更重要的是,我在敬拜您说留下的刚正不阿、公平正义的精神。

包拯坐在大厅上静静地看着我。而我望着他深邃的目光,脑海中也唤起包拯这一生中一幕又一幕的动人故事。

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据《包氏宗谱》记载,包拯的先祖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申包胥。包拯据传是申包胥的三十五代孙。包拯的祖父包士通,父亲包令仪都没有做过高官。他们隐居乡下,却培养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清官。包拯七岁时,其父母便把他送到了合肥东郊公城乡一个叫香花墩的地方读书。史载包拯小时候“挺然若成人”,“不为狎戏,长弥勖历操守。”少年包拯向往做一个魏征式的谏臣,因此很小便立下了治国平天下的宏大抱负。23岁时,受当时庐州太守刘筠的赞赏,包拯开始名声远播。然而,经过数次科举考试的失败,包拯直到宋仁宗天圣五年才一举高中进士。这一年,他已28岁。

本来,意气风发的包拯此时正是大展宏图施展抱负的好时光。然而,就在包拯准备携父母赴任时,包令仪夫妇竟留恋故土,不愿随包拯前往。孝心至重的包拯见父母执意不去,便毅然辞官,在家侍养双亲长达十年之久。一直到宋仁宗景祐四年,包拯为父母守丧完毕,才踏上赴京的路程。这一年他已三十九岁。

包拯第一次担任的是天长县令。在这里,他因著名的“牛舌案”而一举成名。据史书记载,有一个农民到县衙告状,诉说他家的牛舌头被人盗割,请求捉拿凶手。这个无头案只有苦主,没有凶手,怎么办呢?包公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想出了一个“金钩钓鱼”的计策。他对告状的农民说:“牛舌被割,牛必死无疑。你先回去***掉将牛肉卖了吧。”告状的农民一听,连忙说,宰***耕牛是犯法的,我不敢。包公说你照我说的办吧,我免你无罪。后来告状的农民照办了,没想到割牛舌头的罪犯原本就是为了报复,听说告状的农民自己犯了法,立即到县衙告状。包拯立即升堂,大喝一声:“大胆歹徒,为何先割掉牛舌头,又来告人家私宰耕牛?如此可恶,还不从实招来。”凶犯一听,吓得魂不附体,立即如实招供。这个小案子很快就传开了,以致后来的民间戏曲里把包拯奉若神明,成为一个断案如神的形象。

其实,包拯一生最宝贵的不是民间传说的断案如神,而是他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质。包拯四十二岁那年提拔为大理寺丞,端州知府。他在这里廉洁奉公,改革弊政,深受人民爱戴。庆历三年,包拯在端州任满,就在他离任赴京时,成千上万的端州百姓为他送行。端州最著名的是“端砚”,而作为端州知府的包拯任职三年,也没有一方端砚。端州百姓感念他的清正廉洁,临行时为他精心制作了一方上好的砚台。百姓知他不会收下,便暗地交给书童塞到船上。据说,船行至开采砚石的羚羊峡时忽然狂风骤起,浊浪涛天。有人说:“是不是有人做了亏心事引来天公发怒。”包公一听这话,立即命令逐项检查行装,结果发现了端砚。当他得知这是端州百姓送的,他立即向端州方向深深鞠躬,大声说:“包某绝不带走端州的一石一物。”然后,随手将端砚抛入江中。霎那间,风平浪静,雨过天晴。这个“包公掷砚”的故事虽然有些神话,但却是实有其事。《宋史·包拯传》就有“岁满不持一砚归”的记载。对于爱好书法的包拯来说,不取走一方端砚该是需要一种多么自律的勇气啊!

包拯最可敬之处在于他刚正不阿、执法如山。45岁那年,包拯赴京任监察御史。这期间,范仲淹正在极力推行“庆历新政”。在守旧派夏竦和王拱辰的围攻下,以失败告终。就在王拱辰对改革派斩尽***绝之际,包拯挺身而出,上疏仁宗皇帝说:“近岁以来,多有指名臣下为包拯担任监察御史不到三年,但他激切忠直、疾恶如仇的品性连宋仁宗都为之敬佩。经他弹劾的高官就有淮南转运按察使张可久,宋仁宗的亲信太监阎士良,著名的酷吏王逵。特别是“七弹王逵”使朝野为之震动。包拯在做了几年转运使后,于53岁又回到朝廷担任谏官。上任伊始,他便气势不凡,弹劾当朝宰相宋痒是“窃位素餐,在位无所建树”。宋痒罢相后,他又上书为“庆历新政”官员辩诬。此事被仁宗见疑,包拯遂上书请求外任。此后先后赴任瀛洲、徙知扬州、改知庐州、贬知池州。一直到59岁那年,转任开封府。

包拯在开封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我也不用一一叙述。但他在开封府推行公开审判的司法制度改革,则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宋史》称赞包拯在开封府是“威名震动都下,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一直到64岁,包拯逝于枢密副使任上。他死后,宋仁宗亲授包拯女婿文效为保信军节度推官,负责护送包拯灵枢归葬合肥。

包拯作为北宋著名的清官,是一个颇有进步思想的政治家。他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所追求的法律公平思想,则为后世敬仰。正因为如此,他在此后数百年间,一直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

站在包公祠前,我看着一批又一批前来拜谒的游客,突然想到:当人们带着极大的热情去传扬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的品质可能就是这个时代最缺失的东西。

是的,如果不是这样,一个数百年前的普通封建官吏为什么会这样受人爱戴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