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后,我与朋友在楼道里玩。忽然,我们看见一个灰灰的小东西,走近一看竟是一只受伤的小鸽子。
它一动不动地躲在角落里,只有两只小眼睛一眨一眨。
我们把鸽子轻轻托起,来到学校栅栏边。本想让它飞出去,可它还是一动不动,有一位热心的阿姨抱起鸽子,仔细检查了它的一对翅膀和身体其他部位。阿姨说,它的`翅膀受伤了,她回去喂喂鸽子。我和朋友高兴极了,谢过阿姨后,我往身后一看,已有十几个小同学围在栅栏边,好奇地看着阿姨抱着鸽子,走远了。
25《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6《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7《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8《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9《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0《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
3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狐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32《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3《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34《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年级第一学期
35《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7《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8《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39《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0《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4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42《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43《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44《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在我这里,见得敢多的鸟就是麻雀。无论春夏秋冬,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麻雀喜欢停在在电线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电线杆。它的颜色不太好看。从头上到尾部的羽毛全是谈黑色的,背部也一样。腹部的羽毛像谈灰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明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小又长的嘴。麻雀鸣声清脆,爱把巢搭在屋檐下。
虽然它的样子不好看,但它是一个捉害虫的能手,农民伯伯很喜欢它。我爱样子丑而勤劳的麻雀。
一、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二、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三、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四、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五、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六、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七、趣味性。元大鹰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
昨天下午,我正在屋里写作业,忽然听到爸爸喊:“杨柳,快来看,这儿有一只小燕子。”我赶紧跑出去。
原来是一只羽毛还没长丰满的小燕子,不知是淘气,还是被同伴挤的,从鸟巢里掉下来了,它浑身哆嗦,可能是吓得。我本来想把它送回窝里的,可是鸟窝太高,我家的梯子又被爸爸带去工地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它。这时燕妈妈也发现了它,在我的周围盘旋飞翔,时不时地向我冲来,妈妈一看就叫道:“杨柳,你快过来,小心燕妈妈啄你。”我说:“我不伤害它,燕妈妈怎么会啄我?我只是想看看燕妈妈怎么救它。”妈妈说:“你在这儿,燕妈妈没安全感,没法施救。”这一次,燕妈妈飞得离我更近了,差点就碰到我的头了,我吓得赶紧跟妈妈回屋了。过了一会儿,我和妈妈要上街,临走时我又看了看它,还是可怜兮兮的卧在那里,燕妈妈却不见了踪影。我好奇地问妈妈:“我都走了它咋还不救孩子?”妈妈说:“燕妈妈没法救它,只能不停地喂它,等它自己会飞了,就得救了。它只能保佑别人不伤害它的孩子。”
我和妈妈回来时,我一进门就发现小燕子没了,我四处找也没找到,我还暗自庆幸燕妈妈终于把它救走了。谁知,今天早上叔叔把车开走后,我在木堆旁发现了那只可怜的小燕子,它已经死去了。我伤心地泪流满面,一个劲儿地埋怨妈妈,“你骗我,燕妈妈没救小燕子。”妈妈说,“好了,好了,我们虽然没救它,可也没伤害它,说不定它受的是内伤,即便我们把它放到窝里,它也会死去的。”我这才止住眼泪,在菜地里挖了一个小坑把它埋了。
小燕子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它太可怜了。以后我一定要好好保护它。
一只小燕子玩累了,停在电线杆上休息,脸上依旧洋溢着笑容。我连忙跑去问它:“小燕子,你为什么这么快乐?”小燕子甜甜地说:“哇,这儿的风景真美!”小燕子像老师一样地教导我:“你看,山上树木郁郁葱葱,花儿争奇斗艳,小河清澈见底,小鱼小虾跳来跳去,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城市干净美丽,街道也闪闪发亮,没任何垃圾,这还不算美吗?”我真服了小燕子,它那样骄傲地炫耀着自己的家乡。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过去了。第二年春天,我看见小燕子飞回来了,正栖息在树上,哭哭啼啼的,仿佛有什么伤心事。我跑过来,担心地问小燕子:“小燕子,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小燕子一边哽咽着一边回答:“这里的变化真大,环境太差了,到处都受到了污染。”我吞吞吐吐地对小燕子说:“我……是这儿的老住户,怎么没看出来有变化呀?”小燕子连忙诉说着自己的心声:“这儿森林消失了,树木也被大量砍伐光了。河水太浑浊了,到处漂浮着许多垃圾,什么塑料袋呀、矿泉水瓶呀,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人们还乱扔垃圾,到处都臭烘烘的,连我都失去了家,能不悲伤吗!”城市里顿时安静了,我也为小燕子感到非常悲哀,心里也在咒骂人类的破坏行为。
我们居住的地球好比是我们和蔼可亲的“妈妈”,保护“妈妈”的年轻美丽就是我们的职责。地球上的山山水水、动物、植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还给小燕子一个美丽的家园!
燕子这种小巧玲珑的小鸟,人人喜爱。
记得去年的一个阳春三月,燕子飞回来了,住到了我家的屋檐下,这样又给我们添了几分欢乐。有一天早上,忽然听见叽叽喳喳的叫声,抬头一看是两只燕子正在晾衣服的铁丝上打架,你啄我,我啄你。它们怎么打起架来了?我正想着,原来在它们的巢里多了一只小燕子,它们是为它们的的孩子的食物问题而吵架的。刚好外面下着非常大的雨,小燕子伸长着脖子似乎饿急了,我马上找来一些食物,叫妈妈拿来梯子小心翼翼地爬上去送食物给它们吃。
正在这时小燕子的爸爸妈妈嘴里衔着像小虫子的'东西,浑身湿淋淋的飞了进来。小燕子见了爸爸妈妈高兴得叽叽地叫了起来,吃到了它喜爱的食物。它们冒着大雨不顾自已的安危,真让我感动。过了几天,小燕子想自已学飞不小心摔了下来,我看见了连忙双手捧起它,不知会不会受伤,此时的燕子爸爸妈妈肯定正着争的在找孩子吧!我赶紧把它送回了鸟巢,心里乐滋滋的,暖暖的。
一个月过去了,小燕子长大了能独立生活了,它飞到外面去寻找快乐了。看着它们一家子进进出出的非常温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