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我拜读了《班级管理60问》一书。其实,在细看了此书之后,才发觉,其实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要务,更是所有教师需要关注和修炼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专业能力。
书中几乎涵盖了我在任职班主任之初所遇到的诸多问题。比如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在这方面,书中提出了四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一是班规有没有必要制定,二是班规由什么人制定,三是什么时候制定,四是制定之后如何执行。我根据这几个建议,再联系我们班的实情,有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班规。这也正好印证“以法治班是最好的”。
另一个大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那就是从哪些方面入手建设班级文化。文化是电磁场,能对我们班内的每一个学生产生“场”的作用。巧妙地运用班级文化建设,我们的班级管理将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可是当我刚接触班级文化建设这个全新的概念时,我就开始无所适从。“班级文化建设”这是务虚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到底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建设班级文化呢?其实,在班级文化建设上,重要的是做了什么,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的建立过程,比结果更能凝聚人心。书中给出了一个实例。曾经有一个“烂班”,班上几乎没有一个孩子要读书,甚至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读大学的愿望和想法。但是他们中途接手的老师却没有放弃。他还是喊出了响亮的口号:“我们在文化科目上掉了队,我们就要从班级文化上让别人注意我们。”其实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很多孩子因为所处的环境问题,由于学习差受到了冷落,所以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就滋生了。其实这一类的孩子往往有着不为人知的长处。而一旦受到激励,这些孩子的潜力将是无限的。如果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创建了属于自己班的特色,那么班级文化的建设应该是相当成功了。
我想,教师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但是平日的努力将化解一路的艰难和险阻。
看了彼得。德鲁克的经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真是叫人拍手称赞,朴素而博大精深。
该书作者的视角是“旁观者”,与作者长期的咨询经历有关,跳出来,对各种组织中的各类管理者的行为搜集、剖析、归纳、验证、诊断,对组织作系统的观察。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极适合指导实践,我想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在德鲁克先生45年的咨询生涯中,接触过各种类型的组织,案例丰富,他本人观察力极其敏锐,非常善于诊断病源,将管理者脱离深陷事务的泥坑,跳出常规思维,正视自己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了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对我启发较大的几点如下:
1、对管理者的行为观察和案例的剖析是一种科学的\',可供管理者学习经验,做自我评价的好方法。
2、区分了知识工作者和体力工作者的在管理上的差异,指出了知识工作者与行政管理者二种权威二种发展,对组织同等重要,明确管理者的范围,和管理者自我管理对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推动力。
3、管理者工作要围绕组织外部成果贡献,提出了管理有效的标准,和通过改变思路、习惯、行为提高有效程度。
4、为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设计、职业发展通路设计、人才发展理论(包含招聘和培养)提供了源于实践的管理思想基础。
先生的书需要反复看和琢磨,需要不断深入体会,不同的人不同时间看会有不同的体会和启发,经典是实至名归。近期读书分析麦克。里兰博士是用归纳法的方法,搜集岗位胜任的素质点,做统计分析,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学中关于岗位胜任的问题;德鲁克先生用归纳法的方法,搜集不同管理者在不同组织中的有效行为,做概念统合提炼,解决管理学中的效率问题;肖恩。柯维博士是从心理学的视角,搜集高效能人士的行为习惯特点,做统合分析,为渴望自我发展的人提供激发潜能的改造方法。这三种改造的特点,都是期望分析清楚某个领域的本源,相信人是可以改造和后天的习得的,相信人的潜力可以推动组织和世界的发展。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游然。
那只是诗中画中的乡村,当我们真实的走进乡村,用心去感知乡村,便会发现,我们的乡村在经历着苦痛。那里也有阳光,那阳光不是温暖而是毒辣地炙烤着这片土地。远望去,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在朝夕间,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他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风暴来了,他的心如那田间摇曳的庄稼般颤动,他的泪水在他满是沟壑的脸颊上纵横,如那淹没田间的水,层层漫过他的心田,浸没他的呼息。干旱来了,庄稼如他枯瘦的身体一般摇坠,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丰收,他混沌的眼干涸空洞。
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只是这种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丰收,饱满的谷粒仿佛是一粒粒珠宝,他们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们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风调雨顺,他们只想也只要这样平凡的生活。
这样的乡村会不会让我们感到失望,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图景?而其实,乡村正因这份残酷的美丽而更见真实。感受乡村,别总是做一个悠闲的观光者,在体味它的宁静与纯净的同时,给它的苦痛多一点目光,给它的辛苦多一点理解与悲悯。
感受乡村,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纯朴的执著与坚忍,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
当我们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们,我们是否想过是他们用血汗带给了我们生的希望。
看中国的农民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历史上站成了永恒,也且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乡村!
在人生中,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往事,似乎每一件事情都印证了我的成长,成长记事中,有我最开心的,有我最难忘的,还有我最刻骨铭心的.。
这是小学毕业后的暑假,那时的我,特别的胖,胖到你无法想象。身高一米六,体重一百六这句话形容我最恰当不过。连我妈都看不下去了,最后决定给我报篮球班。
谁知,小升初要考试,初升高要考试,这小小篮球班也要考试。一天上午我便被老妈叫了起来。半小时后,我就来到了一所学校的操场。
不一会儿,就到了最后的一个项目。我心中暗叫不好,估计是长跑,小声默念:不要长跑。谁知老师一开口便是:来,三千米,跑完今天就可以走了。虽然我心里早有准备,但还是大吃一惊。三千米,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是什么大事,无非有点累。但这对于当时体重一百六,最多就跑过六百米的我来说,犹如一场马拉松。还未开始跑,便两腿微颤,身冒冷汗。看着他人走上了起跑线,我也只能木木地跟了上去。
逃避估计是不可能的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硬着头皮上了。随着老师一声令下一行人跑了出去,我则在后面慢慢跟着。一边跑,嘴里一边小声默念:一圈4百米,一共八圈,这是第一圈。希望借此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跑的轻松一点。但事与愿违,第三圈,我便十分累了;三圈半,我的两腿如同灌铅,两眼发黑;第四圈,我便被超了一圈,迈一步都极累,一秒如同一个世纪。无数次想放弃,看到老师期待的眼神,我都打住了,我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一定要坚持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迈过了终点线。两腿一软,便坐在了地上。老师对我竖起了大拇指。看刚才跑过的跑道,我的心里满是震撼,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可以跑下来。
在成长的路上,我第一次懂得了坚持,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如今,我已经初三了。我知道,成长这条路还很远,我也要在这条路上走出光。
自从读完《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之后,它让我明白了许多大道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但是,我们要学会如何控制它,寻找或挖掘失控的根源,再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就可以完美的解决它。
生活的压力,经常让我们觉得焦虑和烦恼,内心也很难平静,从这本书上,也许能找到控制自己情绪的办法:
一是停止抱怨,周围有太多人抱怨这个世界了,几乎每天都能接到来自各色各样的人的抱怨。抱怨家务活太多,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抱怨食堂的饭菜太难吃了,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如果你做一个统计,一天下来有多少人在抱怨,我想这个数字会让你吃惊的。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多好啊,为什么要去抱怨呢?我充满烦恼的今天不正是昨天殒身之人所祈求的明天么?我们应该充满感激的看待这个世界啊。感谢这些苦难,让我还能体会到人间的痛楚。停止抱怨,让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你埋怨的这些事物,并不是导致你现在处境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你自己的心态。而这些处境永远都不会改变,除非你愿意改变自己的心态。
二是简化生活,我时常告诫自己无论我做什么事情,都要使自己的心绪宁静下来。专心致志,做好眼下的工作。像一个孩子那样,专心于自己的玩具,不去管其他的事情。我想,这就是专注吧。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平静的内心和冷静的头脑,才能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与超凡的判断力。如果你觉得情绪失控了,不妨尝试一下独处,让内心宁静。这个时候你的思想会凝聚在一起,洞察力和判断能力也达到顶峰,让你足以面对任何困难,包括自身的缺点。每一次的独处,我就会更深入的了解我自己,了解我内心的敌人,并且开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战胜敌人。
作为服务行业,作为移动公司客户经理,我更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坏情绪带到别人身上,以最好的状态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从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中,自己得到了很多收获,他的思想建立了我的管理思想基础,深深的影响了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领悟和发展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实际运用到自己的工作或者是事业中去。这本书书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的任务,贯穿整本书的主轴和精髓,并以八个关键成果领域、三个经典的问句以及组织的精神丰富其内涵。
德鲁克先生《管理的实践》已面世半个多世纪了,在这五十多年中,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但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企业管理书籍还是《管理的实践》一书,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2005年11月11日,被誉为“当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鲁克在走过95年的岁月后与世长辞。作为“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开创者,德鲁克对当代管理学研究和管理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德鲁克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旁观者,以冷静、深邃的目光来洞察管理之道。除了留给世人近40部著作和100多篇论文以外,德鲁克还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警醒所有从事管理工作和管理研究的人。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往往在于其超强的预见性。多年之后依然闪耀者夺目的思想光辉,熠熠发光,为处在黑暗中的人们知音了前进的方向与道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在于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够让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大事记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长存。正确的定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组织要求员工要主动积极,以企业的目标为努力的方向,同时要求员工要自愿接受改变。但员工对组织的要企业一般较为弱势,德鲁克总结为,首先员工是一个人,通过职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做事有意义;其次,员工要求企业建立标准,对员工良好业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时间管理有着很模糊的认识,比如说:老师给我们给我们布置的寒假作业、我是一天拖一天,今天说明天做,明天说明天……就这样,直到快开学了我才开始去做老师布置的功课。有一首诗叫《明日歌》,是啊!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当看完这本书时,我发现我以前是多么的愚蠢。郭沫若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我在这本书上还看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传说在五台山的悬崖峭壁上生长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鸟: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翅膀,但不会像一般的鸟一样飞行,人们都叫他“寒号鸟”。在一个草长莺飞的春天,草碧绿树的夏天,稻香满空的秋天,寒号鸟都整日东游西荡,还一个尽地向其他鸟儿骄傲的展示它那绚丽多彩的羽毛。随着隆冬将至,其他的鸟都忙开了:它们有的开始结伴飞到南方,准备过一个温暖的冬天;留下来的,就整天忙着积聚食物,衔草筑巢。唯独寒号鸟浑然不把如何过冬当回事,转眼间,冬天来临,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其他鸟儿都换上了羽绒新装,而且待在温暖的巢里。这时的寒号鸟,身上的漂亮羽毛都脱光了。夜间它躲在石缝里冷得直打哆嗦,它不停的叫着:“冻死我了!冻死我了!……明天就垒窝!冻死我了!明天就垒窝!等到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一照,寒号鸟忘记了夜晚的寒冷,于是它不停的唱:“得过且过!得过且过!太阳下暖和!太阳下暖和!”就这样寒号鸟过一天是一天,一直没给自己造个窝,最后冻死在岩石缝隙里了。”
明天明天,还有明天,寒号鸟就是这样安慰自己。却不知道这个明天足以把它带入坟墓,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今日的事今日毕。
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牢牢的把握住在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时间是世界上最快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
近日偶得曾仕强先生主编的《中国式管理》一书,开卷得益颇多,掩卷有思良久,聊书一二,与诸君共享。
该书认为,企业管理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它应该是民族文化在企业行为中的表现。忽视民族文化、片面模仿西方管理的必然结果就是:邯郸学步,不仅学不好西方的管理科学,最后连自家的珍宝也会丢失,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自全球金融风暴蔓延以来,一大批欧美企业纷纷陷入******的危机,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也愈加感受到全球性经济萧条带来的阵阵寒意。在此轮国际经济危机中,一些我们曾经耳熟能详、顶礼膜拜的全球知名企业,在一夜之间如巨人般轰然倒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西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深刻的反思。
曾仕强先生在书中论述中国式管理的核心理论是:中国的文化结构决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性格。中国式管理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企业管理,能极大地发挥个人能动性,有助于企业进入最佳发展状态。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哲学思源,便是《周易》。
《周易》将八卦重为六十四卦后,藉著六爻上下的变动、阴阳二性的分别、卦与卦不同系统相互间的关系,不同层次的递进演化规律,系统和层次与环境间的互动(能量、信息和物质交换)规律,向人们昭示事物运动所包含的信息对称、物质阴阳平衡、能量守恒等以和谐为易理要旨的哲学,其中孕育着丰富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系统科学思想。
按照系统科学原理,结构决定功能,易学的结构决定了中国的文化特征和华夏文明的核心价值。同理,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特征和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变革不能忽视企业文化的变革,更不能脱离中华文化的大背景,积极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基因,整合西方先进文化元素,“东学为体、西学为用”,建设起颇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方可塑造起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惊涛骇浪中扬帆远航。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