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身边那不变的关怀和问候,我是你心中最灿烂的微笑。热恋的故乡,留下我深情的祝福;深爱的土地,留下我生命的足迹。我就是,郭明义。”
这是东北新闻网拍摄的微电影《我是郭明义》的.主题歌,是我作词、作曲和演唱的。这部微电影网上观看人次达到2.2亿。为什么会这么火?我想是郭明义的精神感动了万千网民,首先他感动的是我。
故事要从我第一次到鞍钢采访郭明义说起。接到任务时,我心里就嘀咕,传统媒体已经报道了那么多,在网上写郭明义能有人看吗?
老郭每天除了忙工作,还要参加公益活动,替向他求助的人奔波,我实在不理解他为啥给自己找这么多事。看着他鬓角的白发和一身的疲惫,我忍不住劝他:“郭师傅,你都已经是模范啦,差不多就行了呗!得想想自己。”本以为和老郭很熟了,说这样的话不过分,但郭明义的脸色马上变了,他忽地站起来,砰地把门关上,大声质问我:“说出这种话,你还是个共产党员吗?”
我被吓蒙了,说实话,当时我真的还不是党员。过了好一会儿,他盯着我的眼睛说:“我是一个党员,只要党的宗旨没变,我就要这样干!”那天晚上,老郭和我聊了很多,他的家人、工作、爱心事业。我真正懂得了支撑着他走过30多年的信念,全都来自他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的坚守。
老郭的话始终在我脑中萦绕。我在思考,整天为增加流量到处搜寻名人、富人、达人来吸引网民,我是不是习惯了所谓的眼球效益,变得庸俗了呢?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诉更多的人?
看到微博,我心中一动,在微博这个鱼龙混杂的舆论场中,怎么就没有一种清新的声音,让人脱离浮躁、追求崇高呢?对!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郭明义实名微博开通了。我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发图片,一起商量怎么写好微博。
三年来,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郭明义微博之中。我要让老郭的微博成为指尖上的正能量,让老郭成为网上的红色大V。
老郭在微博上晒矿山、晒工友、晒诗歌……晒的最多的是社会上发生的好人好事,老郭还让微博成为拯救生命的绿色通道,老郭接到一位孕妇家属的求助电话,他马上发出一条求助微博,随即被700多名网友转发。一个小时后,献血的志愿者挤满了医院采血大厅。晚上6点多,老郭的微博上跳出4个字:“母子平安!”
我的阵地就是网络。让信念和情怀、善良和感动、奉献与执着闪动在微信上,烙印在微电影中,定格在网上展馆里。这是我乃至每一个网络新闻人不变的使命。
当我真正成为一名党员,面对党旗宣誓的时候,又想起老郭的话:你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吗?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网络新闻人,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在网络上彰显鲜明的红色,让我们的价值观在网络上无处不在。这是一个承诺,更是一种责任!
我们为好故事而感动,更为那些记录好故事,讲述好故事的新闻工作者而感动。而这感动来源于好记者对于初心的坚守。就像记者王颖所讲:
“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是我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人的使命任务,而此刻我更找到了当初选择这个职业的那颗初心。”“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当下,对新闻业、对记者提出了诸多挑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媒介生态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下,我们新闻专业的学生要始终牢记******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新闻志向,坚持正确的工作取向。作为在路上的新闻人,我们要以好记者为榜样,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
我觉得从此次《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节目中,我学到最多的就是如何去讲好我们的新闻故事,把新闻实事求是的报道出来。从节目的十个优秀记者的分享中,我看到了一个共同点,她们在分享她们的故事的时候,她们的眼里都放着光,她们都很深情。我在想,她们在调查在采访这个故事的时
候,她们应该都投入了自己百分百的精力和情感,她们都参与了其中,她们都引起了共鸣,她们都被感动了,因此她们才能说出来感动更多的人。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西藏电视台的记者泽仁拉姆,她在去采访的途中险些遇难,险些为了新闻事业而牺牲,由此我能看出记者对采访的态度和信
念,我也能领会到一个好记者所该有的担当。其次,比较触动我的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崔真真记者,她提到了“融媒体”,是的!我们这个时代所需
要的人才就是这种全媒体型的人才,可发掘新闻线索,可联系,可采访,可编写,可报道,可录像……一个人可以完成整个新闻的生产过程,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全媒体人才。我对***所说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的理解,就是培养全媒体的全方位的新闻人才!而作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新闻生产的一系列知识,多思考,多实践,不怕苦,不怕累。真正做到眼睛能看,脑子能想,手能写,肩能扛,脚能走。最后,我们要做人民的记者,用平实的语言去讲好我们的新闻故事,深入老百姓,参与到老百姓之中,与老百姓引起共鸣,最后我们始终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始终都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观看完《好记者讲好故事》以后,更让我了解到在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中,记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期风云的记录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从开山岛,再到雪域高原,再到跨海大桥建设……它们记载于记者的笔端,凝聚新时期中华民族的新精神,为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供给精神的气力。
其中最使人印象深入的便是就在我们身旁的港珠澳大桥的故事。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上最长跨海通道,被一些外国媒体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由于有了这座桥,珠江口东西两岸,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它集桥、岛、隧于一体,其中开凿6.7千米的海底沉管隧道,成为世界级的工程困难。2013年5月,第一节沉管成功安置。一节沉管的大小,超过一艘母舰的排水量,如此巨大的沉管要在最深44米的海底对接,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而港珠澳大桥要完成的则是30屡次这样的“深海之吻”。其中,近500项专利技术,为全球同类工程提供了“中国经验”。
其中林鸣最使我感动,而为超级工程的总工程师,他全部工作亲身坐镇指挥,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即使是在因过度劳累而致使鼻腔出血,手术后4天,他又回到了工程现场随船作业。正是由于有这些大国工匠,才能成绩这件世界工程。
正是由于各经济特区勇立潮头、锐意进取,充分发挥“实验田”和“窗口”作用,才能成绩我国改革开放来的光辉成绩,实现历史性变革、获得历史性成绩的一个生动缩影。
十岁才上一年级,这似乎有些不可能。但在一座大山里的学校,使不可能变成了事实。这里的.孩子即使在冬天,也只穿着一双凉鞋,穿梭在寒风里。当慈善机构送来牙刷时。他们竟抓到手里,不知所措。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相比之下,显得特别幸福,有点儿让人自惭形秽。
我又看了一个边防解放军的故事。他们屹立在高山上、森林里。他们在那里坚守岗位,保卫祖国。面对恶劣的天气,他们竟用冷水洗脚。坚强的身躯背后,是一颗火红的心。更是我们祖国富强的代表。
通过看这期节目,我真是太震撼了。以后,我一定要学习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帮助每个人。
“我是你身边那不变的关怀和问候,我是你心中最灿烂的微笑。热恋的故乡,留下我深情的祝福;深爱的土地,留下我生命的足迹。我就是,郭明义。”
这是东北新闻网拍摄的微电影《我是郭明义》的.主题歌,是我作词、作曲和演唱的.。这部微电影网上观看人次达到2.2亿。为什么会这么火?我想是郭明义的精神感动了万千网民,首先他感动的是我。
故事要从我第一次到鞍钢采访郭明义说起。接到任务时,我心里就嘀咕,传统媒体已经报道了那么多,在网上写郭明义能有人看吗?
老郭每天除了忙工作,还要参加公益活动,替向他求助的人奔波,我实在不理解他为啥给自己找这么多事。看着他鬓角的白发和一身的疲惫,我忍不住劝他:“郭师傅,你都已经是模范啦,差不多就行了呗!得想想自己。”本以为和老郭很熟了,说这样的话不过分,但郭明义的脸色马上变了,他忽地站起来,砰地把门关上,大声质问我:“说出这种话,你还是个共产党员吗?”
我被吓蒙了,说实话,当时我真的还不是党员。过了好一会儿,他盯着我的眼睛说:“我是一个党员,只要党的宗旨没变,我就要这样干!”那天晚上,老郭和我聊了很多,他的家人、工作、爱心事业。我真正懂得了支撑着他走过30多年的信念,全都来自他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的坚守。
老郭的话始终在我脑中萦绕。我在思考,整天为增加流量到处搜寻名人、富人、达人来吸引网民,我是不是习惯了所谓的眼球效益,变得庸俗了呢?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诉更多的人?
看到微博,我心中一动,在微博这个鱼龙混杂的舆论场中,怎么就没有一种清新的声音,让人脱离浮躁、追求崇高呢?对!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郭明义实名微博开通了。我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发图片,一起商量怎么写好微博。
三年来,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郭明义微博之中。我要让老郭的微博成为指尖上的正能量,让老郭成为网上的红色大V。
老郭在微博上晒矿山、晒工友、晒诗歌……晒的最多的是社会上发生的好人好事,老郭还让微博成为拯救生命的绿色通道,老郭接到一位孕妇家属的求助电话,他马上发出一条求助微博,随即被700多名网友转发。一个小时后,献血的志愿者挤满了医院采血大厅。晚上6点多,老郭的微博上跳出4个字:“母子平安!”
我的阵地就是网络。让信念和情怀、善良和感动、奉献与执着闪动在微信上,烙印在微电影中,定格在网上展馆里。这是我乃至每一个网络新闻人不变的使命。
当我真正成为一名党员,面对党旗宣誓的时候,又想起老郭的话:你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吗?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网络新闻人,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在网络上彰显鲜明的红色,让我们的价值观在网络上无处不在。这是一个承诺,更是一种责任!
6月23日下午,由中宣部、中国记协等组织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巡讲开讲,来自全国各媒体的14位记者通过“人民视云”进行了“云演讲”,讲述新闻背后的精彩故事。
去年12月,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第一轮巡讲活动30位巡讲人分别组成3路巡讲团,从北京出发,赴河北、山西、江苏、山东、江西、河南等地,分享一线采访经历和所思所悟,引起了强烈反响。
今年,为进一步增强记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扩大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同时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巡讲活动特采用网络直播形式进行。全国各地组织新闻工作者、新闻学院师生、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等人在线进行“云”观看。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记者张兴莎第一个登场,通过图、文、视频相结合的形式,讲述了与同事们一起历时数月,跨越湖南、贵州、重庆三地记录下《湖南最后的慢火车》的报道,带着温度的故事温暖了全场。紧接着,来自新华社、中国民航报社、封面新闻等媒体的14位记者,分享了“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故事、大兴机场背后的科技创新和创造奇迹的民航人、大凉山里网红的篮球梦等。
“美丽的使者,记录时代的真善美。”“聚焦小人物的辛酸冷暖,反映出大主题大情怀。”“流泪了,真是好故事,更是好记者!”观众纷纷通过后台留言称赞,记者们的讲述朴素真实,震撼人心,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