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我们一家人来到成都拜访咩舅家,咩舅按辈分是我舅舅,但是他只比我大四岁,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每次放假我都会去咩舅家玩。
咩舅家在成都,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也是著名的休闲城市,那里有锦里、杜甫草堂、春熙路、宽窄巷子……
这次,我们要去宽窄巷子。因为是过年期间,我们去的时候人山人海。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里古风古韵的建筑。说到成都不得不提到茶馆,宽窄巷子里有很多茶馆,茶馆外面有人不断地邀请游客们进去喝茶,还有川剧变脸表演呢!可惜人太多了,我们没有去,希望下次能去。
我们穿行在宽窄巷子里,突然,我和咩舅发现有很多人围在一处,像是有什么新奇的事情!我们凑近人群探头一看,哇!两个全身抹着金粉,穿着民国时期服装,像铜像一样的人,他们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和游客合影,这个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除了能看到传统中国建筑,体验茶馆川剧文化,这里还有各式各样的美味小吃,宽窄巷子真是个好地方!
那是我童年记忆中一条见证了我的成长的巷子,北方的巷子。
巷子名叫“官人巷”,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老人们总说,以前这条巷子中出过不少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在旧社会,这里还有一个社会名流的宅邸呢,所以它叫“官人巷”。至于名字的缘由到底是何,我也不想去多做研究。只隐约记得成长岁月中,那些和这条巷子有关的童年记忆。
巷子最东头有一家油条铺子。天色熹微,奶奶便拎着铜盆,去油条铺子买油条了。油条有的成长条形,是咸味的;有的是长方形,是甜味的;还有的像一个布袋,中间打进去两个鸡蛋,就叫“气布袋”,类似于现在人们吃的鸡蛋灌饼。每每站在油条铺子前,浓浓的油烟从那口大油锅中冒出来,熏得人头脸发黑,咳嗽不止。大油锅下是一个用黄泥围做的炉火,炉火中干材噼啪作响,火星子四射。每天还未亮,买油条的人已经拍出去一百米远,人们各个头脸模糊,睡眼惺忪。是呀,这条巷子中的老百姓呀,就算没睡醒,也不忘记买两根热气腾腾的油条回去做早餐。
油条铺子旁边,是一家酱菜铺子。大大小小的罐子中装着各色各味琳琅满目的酱菜。一走进这家铺子,你的口水便会不争气地流下来,咽口唾沫是必须做的一个动作。你瞧那泡椒,绿丢丢,黄青色的酱菜汤中飘着一层油。再看那酱萝卜,肥圆个大,一个个像大石头块子。你若是来买,买囫囵一个是不必要的。酱菜小生就会给你切个一半,再剁成丝儿,装进袋子中,上了秤盘,称斤重去了。我最喜欢吃的一种酱菜是酱黄瓜。一整条黄瓜在酱油、香油等佐料的腌制下,已经变成黑青色。虽卖相不好,但是味道极佳,就着小米粥喝,准能让你喝三碗。
酱菜铺子往西几十米长,是一家挨一家的买菜摊子。没有铺子,各家骑一辆三轮车,把新鲜的蔬菜摆在三轮车上卖。再配上花样百出的吆喝声,你会忍不住去这家买点香菜,去那家买一兜子胡萝卜,或者干脆把那家摊子上所剩不多的西红柿统统收归你买。当然,小商小贩们是最喜欢碰到这样的顾客的了。
这条巷子很长,长到满载了我的童年。
记不清是几岁时,每到饭后,妈妈总会抱着我从巷子这头,走到巷子那头。教我念唐诗,教我背儿歌。我摇头晃脑的背着,背着背着,就把巷子走完了。再折过头,重新背。背到月上槐树梢,铺子打烊关门,家家户户窗棂子中探出昏黄的灯光。路灯也纷纷敞亮起来。
关于这个巷子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会继续用文字记录那些已经尘封的镜头,把这个已经被现代化楼宇覆盖的巷子,重新找回来!
星期天,爸爸带我去宽窄巷子。
原来宽窄巷子是两条平行的小巷,因为小巷一宽一窄,所以大家称它“宽窄巷子”。在我们的印象里,城市都是彩色的,然而你去了宽窄,你却发现它有独特的颜色,瓦是灰瓦,砖是青砖,就连大门也被刷上了黑黑的油漆,一些大门两侧的墙面则粉以白色,色彩在这里使用的极为吝啬,仅仅在门楣处着了少许的红色。这就是城市的色彩一黑、白、红、如此经典在搭配。当你闭上眼睛,谁也想不出这座城市的色彩,好在宽窄巷子还保留着古老的建筑。走遍宽窄巷子,很难发现造型一样的门洞。这些门高大气派,古朴厚重。巷子的两旁是清末明初修建的。
宽窄巷子里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点点痕迹,它让人驻足忘返。
宽窄巷子真是个好地方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