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是一名警察。他在戒毒所工作,已经干了五年多了。平时,我很不容易见他笑。只要有了大案,他就坐立不安,饭吃不香,觉睡不好。他高高的个儿,足有一米七左右,平时经常穿一身警服,有一双,在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早已出现,一条鱼尾似的皱纹。
记得一个晚上,我睡得正香,忽然一声急促的电话声把我吵醒了。这时,爸爸已经翻身坐起,抓起电话。我一听,原来是白x子潜逃了。爸爸一边听电话,一边穿衣服,他的脸色开始变得严峻起来,听完电话,他就往外走了。
我见了,对爸爸说:“爸爸,明天再去不行吗?”爸爸听了,严肃的说:“你小孩子懂什么,干我们这行的要不怕吃苦不怕累才行。你知道吗?我如果现在不去,那人怎么捉回来啊?”我听了,无话可说,我心想:爸爸你要多加小心。
好不容易等到了天亮,这时,爸爸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他那脸上还是那么严肃,什么话也没有说,我一见就知道,案子还没有破,白x子也没有下落。过了一周,案子破了,爸爸那脸上呈现出难以见到的笑容。然而在一周之内爸爸饭吃不香,经常抽闷烟,晚上到十一二点才睡觉。
爸爸这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能让我不敬佩吗?
我的爸爸不但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而且还有大公无私的精神。
记得有一次,一个认识我爸爸的人来找爸爸,那位老乡手里提着一些见面礼。事情是这样的:这为老乡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要办执照,但不和手续,所以他要来找我爸爸帮忙,老乡一进们,就说:“老李呀,我又有事麻烦你了。”爸爸说:
“什么事,进来再说吧!”那人进来,把见面礼一放,就滔滔不绝的说明了来意。说完了,又补充一句:“这样的事你就帮帮忙吧!”爸爸听了,说:“不答应,是老乡之间的事;答应吧,又违法规定。”爸爸迟疑了一下,认真地向来人解释说:
“不行呀!这事我不能帮忙,因为我是一名警察,应该严守法律,不能做违法规定的事,更不能做这种对不起国家的事。”
这位老乡不好意思的走了。
爸爸这样大公无私、不为亲朋好友开后门的精神实在令我敬佩。
我有这样一位高度负责、大公无私、不为亲朋好友开后门的爸爸,能让我不自豪吗?这样的爸爸能让我不敬佩吗?
古今中外,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都令我们崇敬和仰慕,他们的思想言行会给我们很大影响。其中,给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袁隆平。
想必你一定对这个人了解不少,没错,他就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拓者,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
和许多科学家一样,袁隆平小的时候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脑子灵光,喜欢思考,喜欢问问题。在家的时候,他老是缠着父母问这问那,在学校里更是问题一大串,简直是个“问题袋子。”有时候问题太难,把父母和老师都难住了,但是他这种爱问问题的热情一直没有减退过。
1942年的秋天,袁隆平升到了初中,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学校开始使用新的课本,增加和改变了许多科目,这样就有了一大堆的概念、定理、公式,老师让同学们把这些东西都背熟,同学们只好抱着书本背,但是袁隆平讨厌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他往往先把公理、定理的内容先理解一遍,然后再试着背诵,这样不仅速度快,而且还能掌握这些定理的真正内涵。
一次上数学课,老师讲到“有理数”这一章,告诉同学们一条法则:负负得正。老师怕同学们不理解还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但袁隆平还是不能理解,就问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老师说:“你们只要牢牢记住它就可以了。”“但是,我们想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啊!”
袁隆平咕哝了一句,因为老师的答案并不能让他满意。既然老师不讲,那就自己琢磨吧。在这样的学习中,袁隆平获得了无穷乐趣。
凭着这股爱提问、爱钻研的劲,袁隆平在学习上越来越进步,在科学的大道上越走越远,最终成就了他一代科学大师的地位。
他的好奇心、爱思考、爱问问题的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我不得不学习思考与钻研,我深深感受到学习离不开袁隆平的精神。
巫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留着乌黑的长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能把每一个同学的心思看透,她高高的鼻梁下面是一张一笑起来就露出雪白牙齿的嘴巴。
她上课语言准确生动,声调抑扬顿挫,情感真实感人,她上的课像磁铁一样充满了吸引力,我们都喜欢上她老师的语文课。忘不了她给我们上桂林山水时,她用生动的语言说:“请同学们一边听我朗读一边展开想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桂林的山水。
桂林的山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我静静地听着、想着、觉得自己仿佛已经随着老师正在畅游着漓江,正在欣赏着桂林那秀美的山水。老师读完后,又带领我们仔细地“观赏”桂林的山。
巫老师的每一句形象生动的语言,每一个准确有趣的手势,都在我们面前描绘出一座座奇、秀、险的桂林的山,连班上出了名的捣蛋鬼张俊青、张小龙也都在津津有味地听着,思考着,想象着……
记得五年级时,巫老师讲课经常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走进故事的喜怒哀乐当中。印象最深的是她教我们小音乐家杨科一文时,讲着讲着,我禁不住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小杨科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啊!
同学们被老师真切的情怀感染了,似乎可怜的小杨科就在我们面前。全班同学都怀着沉重的心情上这堂课,也有不少同学眼圈红了。当老师教我们月光曲时,同学们更是被贝多芬的钢琴曲陶醉了,在我们面前,也仿佛涌起了波涛汹涌的大海,银色的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巫老师的语文课就是这样,她总是用丰富的情感,创造一种具体生动的情景氛围,带领我们在人生与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索。
我喜欢巫老师,更喜欢上巫老师的语文课。
提起猴子,大家心里必须会浮现出猴子聪明伶俐,活泼机灵的顽皮样貌,而我的家里就有这样一只现实版的猴爸爸。
我家的猴爸爸特能吃,一吃起来就停不下来,好像总也吃不够。一日三餐,猴爸爸总是第一个敏捷地扑到餐桌,抓起筷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夹一夹地猛吃,吃蔬菜一口接一口,嘴巴都没一刻闲下来说一句话,吃肉时,大块大块的肉片,我得嚼好久才下肚,而猴爸爸吃肉片一下嘴就吞下肚,速度快得惊人,吃鱼头更是疯狂,每次猴爸爸吃鱼头,索性连筷子都不用,直接用手去对付那美味的鱼头,用嘴贪婪地啃着,还不停地咂着嘴巴,很享受的样貌,猴爸爸基本上三下五除二地就能迅速搞定一个鱼头。猴爸爸吃鱼头,就算天塌下来他也不在乎。我曾对猴爸爸说:”吃这么多,留意吃坏了肚子,进了医院,吃了的还得都吐出来。“猴爸爸却不以为然地说:“只要是餐桌上的东西,肯定没有毒,何况是本人亲自下厨,食品安全放一百个心呐。”不用说,这肯定是一只超级肥胖的猴爸爸。没错,我家的猴爸爸挺着一个圆圆的啤酒肚,像一个大肚婆。猴爸爸虽然贪吃,可却是个养花的高手。你瞧,客厅那一盆盆精神抖擞的花草:富贵竹,发财树,摇钱树,郁金香……盆盆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让人为之陶醉。不用说,这肯定是猴爸爸的功劳了。猴爸爸有一个好习惯:早睡早起。每一天早上猴爸爸第一个起床,做做运动,喂喂鱼,紧之后就是给花草们沐浴
了,务必换上清澈干净的水,这是猴爸爸的多年养花。猴爸爸对养花很有讲究,他会根据每盆花的特点,性质来确定栽在什么样的盆子里,什么样的花耐寒,喜阳光,他都能掌握得一清二楚,因为猴爸爸已经在花草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和精力。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其实猴爸爸也养死过许多花草,可猴爸爸毫不气馁,猴爸爸几年来坚持不懈,呕心沥血,发奋图强地坚持着,为了成为这天的这个养花能手,猴爸爸不知受了猪妈妈的多少训,多少数落,老天不负有心人,猴爸爸之后养花养出了经验,最后获得了本人亲自为他颁发的荣誉,一个至高无上的称号:最佳园丁。
这就是我的猴爸爸,一个疼我,爱家的好爸爸。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
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我学会: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我爷爷是我们一家子的老大,我们所有人都得听他的。他平时一脸的严肃劲,但一说起话来,就好似流水般连绵不绝。他总是把我们司空见惯的小毛病一丝不苟地给揪出来,然后对准这个小毛病开始滔滔不绝。面对他的训斥我们根本就没有还口的余地。
通常他教导所用的时间,足以能放完一场精彩的球赛。不光是这样,而且他话里的语句都是重复着的,连语调都一模一样,听得我们耳朵都快出老茧了,恐怕连牛儿也会不耐烦起来。可他不觉得“够瘾”,仍有声有色地“发表”着他的长篇大论。“你呀你,怎么就不能……”听,不知他又在给谁挑毛病呢。
别看他平日里尽往鸡蛋里挑骨头,一副唠叨劲,可在关键时刻,却是只言片语,绝对是个热心肠。记得有一次,我在楼上看小说,忽然听到楼下“咚咚咚”的剧烈敲门声,紧接着听到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我急忙跑下楼,躲在楼道后窥视,只见平日里傲气十足,专找我们家碴儿,搞得邻里关系紧张的张奶奶,突然找上门来。
她断断续续地说着:“邵……邵师傅,能……能借点钱给我吗?我弟弟他……,出了车祸,正急着用钱。”说完,她满脸羞愧,平日里那副小瞧人的神情烟消云散了,留下的只是那种可怜巴巴的目光和焦急万分的神情。我想:绝对不能借,谁叫她平日里老跟咱们过不去。
我憋见爷爷锁紧了的眉头。我想:这回爷爷一定会……,还没等我想完,爷爷却说出一句差点让我栽跟头的话:“说吧,要多少?”“5000吧。”张奶奶像看到了救星似的答道。
我急得连忙跳出来,对着爷爷嚷道:“别借给她,平日里她老看不起咱们,关键时刻却来找我们。这五千元钱可是你做了半年木匠的工钱呀,千万不能借给她……”可爷爷竟然对我说的话置之不理,好像忽然间耳朵聋了似的,任我怎么喊破喉咙,他也不听。
他直奔房间,拿出一叠他“求爷爷告奶奶”,要了不知多少回,终于在昨夜得手的钞票,说道:“这里是5000元,你拿着用吧。”张奶奶十分感激地道了声谢后,便迅速离开了。我气得飞也似的冲进房间,嘴里重复着:“看奶奶回来跟你吵架,你怎么办?”远远的我望见奶奶的身影时,我就想好了当回“尖嘴姑娘”。
奶奶得知后,甩下一担韭芽,一边胖着喉咙撕心裂肺地骂着,一边直往张奶奶家想把钱要回来。爷爷死命地抱住奶奶,任奶奶怎么打他都不还手。我吓得躲进房间,把房门闩得紧紧的,生怕奶奶怪我没用,爷爷揍我一顿。
过了不知多久,楼下没有动静了。我赶紧下楼,可出乎意料,奶奶竟心平气和地对我说:“救人要紧,‘救人一命,胜造七级佛陀’……”我似懂非懂地听着,心想:爷爷是怎么把奶奶“哄快活的”,视钱如命的奶奶今天怎么会360度大转弯。
事后,张奶奶把钱还给了爷爷,还特意带来了一箱苹果,算是答谢了。没想到爷爷坚决不收,张奶奶却没推辞,嘴讨好几句转身就走了。“哼!真是猫哭老鼠假慈悲”我恨恨地想。我跑到爷爷跟前,一声不吭地愤愤地盯着他。
爷爷伸手抚摸着我的头,他那深邃的目光与我对峙:“婧婧呀,你还小,但你要知道,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别人,这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爷爷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使我恍然大悟。忽然间,我不但不觉得爷爷罗嗦,反而觉得爷爷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值得我崇敬的人。从那以后,爷爷的话一直激励着我,使我明白了怎样处事、怎样做人。
自我懂事至今,像这样的事,在爷爷身上不知发生过多少回。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爷爷那可敬的形象一天天高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