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次得到好吃的东西时,就会分给爸爸妈妈和姐姐一起吃。因为,我知道:在全家人一起吃东西时,每个人都会感到幸福。
我和姐姐,因为有了爸爸妈妈的呵护,照顾,我们才能长大;因为有了爸爸妈妈的唠叨我们才能努力勤奋;因为有了爸爸妈妈的……所以我爱爸爸妈妈,因为我爱,我才会懂得孝顺!
记得有一次,我还在读一年级。放学了,同学们都走了,就剩我和其他几个同学了。我焦急地等待着,这时下起了大雨,我心想:妈妈会不会不来接我了呢?就在这时雨中出现了两个人影,我想:是不是爸爸和妈妈呢?可是不可能两个人来啊!我便失望地低下了头。这时突然一阵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荡漾,“啊,爸爸妈妈”我大声喊道,我和爸爸妈妈撑着伞向校门口走去。
快到校门口时,我发现爸爸妈妈都淋湿了,可是我身上却一点儿也不湿,我知道了原因。回了家,我泡了两杯热茶给爸爸妈妈,他们开心地笑了,我也笑了!
后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孝顺父母,是美德,也是一种爱!
在寒假,要过年的时候,妈妈在家里打扫卫生,妈妈扫扫这里,擦擦那里。腰都累得直不起来了,我看见妈妈干活很辛苦,就想帮妈妈干点活。
我给妈妈说:“妈妈,我也帮您干活。”妈妈说:“可以。”我的责任是收拾好我自己的房间,我赶紧拿了一块小抹布,把我的书桌,电脑,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擦了一遍,最后终于擦完了,然后我直接拿起我的小扫把和小簸箕。扫窗台上的灰尘,虽然感觉很呛,但是我觉得很开心,终于扫完了灰,我用小簸箕小心翼翼的扫,怕会把灰尘弄大床上。
我以为已经做完了,我又看了看地上,看见有很多的灰,就出去拿拖把,把整个地板拖了一遍,妈妈进来了,看见整个屋子干干净净的,妈妈说:“儿子,你真的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干活了。”我说:“妈妈,我能帮您分担一点家务,您就不会劳累了,妈妈听了我的话,亲了我一下。我和妈妈看着这个干净的家,我们一起开心地笑了!
星期六的中午,爷爷奶奶要给我们包饺子,我想爷爷奶奶都那么大年纪了,我也要帮他们做点事,所以我也争着上去帮忙。
大家开始包饺子了,我的任务是负责帮他们放饺子馅。奶奶擀饺子皮,我放饺子馅,爷爷包呀包,大家可忙了!这是弟弟跑过来也要争着包,但他太小了,大家就让他去干别的事情,我二爸(就是弟弟的爸爸)让他去砸算,弟弟最爱砸蒜了,所以他一下子就跑过去。哈哈,搞了半天还是一个砸蒜的小工作把他吸引过去了。我们继续开始包饺子。奶奶说有了我的帮忙,大家的速度提升了百分之五十。过了一会,爷爷包不完了,大家开始喊救兵,就是我爸爸,爸爸急匆匆的跑过来帮忙,我们就和救兵一起包。突然,弟弟喊叫说:”好咸啊“,我问弟弟:”你是不是把蒜吃了?“,弟弟说:”我只吃了一点点!“二爸看到了就帮弟弟一起去砸蒜,我们继续包饺子。
终于饺子包完了,爸爸夸奖我说:”程程真棒,有了你,我们包饺子的速度比以前快多了“。当一盘盘新鲜的饺子出锅后,我美滋滋的吃着自己劳动的成果,开心极了!
这次我帮助了全家人劳动,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常年在外,十一长假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回家探亲时间,父母一天比一天老,与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在逐渐减少,有空还是常回家看看!
天气逐渐变凉了,我为爸爸妈妈买了御寒的衣服,鞋袜……妈妈一听我买衣服就说不用买衣服了,妈妈还能穿几件衣服呀,以前买的还都没穿那。我知道妈妈是怕我花钱,妈妈是心疼我挣钱不容易。相对与父母那一代我们挣钱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现在政策好,我们的机会也多。我是这样想的:父母养我们几个姐妹兄弟不容易,我们每一个孩子给他们买衣服和吃的东西都是应该的,孝顺父母没有什么标准,也没有什么界限,物质的,精神的都可以。
只要你愿意总是可以实现的。我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对自己父母不孝的。电视上有很多兄妹为一点财产闹到法律上,践踏亲情和不孝的例子。我们不能判断他们的对错,至少我们可以说他们不理智,太自私。自己的父母,姐妹,兄弟都这么计较,还能指望他们与谁搞好关系我看很难吧!
别人的事我们管不了,但我们可以管好自己的事,孝顺好自己的父母。
孝顺父母,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吧!相信社会会有很好的敬老爱老风气的!
12月28日是爱老助残日,我们要做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和老人一起聊天。
一早,我们和张老师一起去了老年活动室。首先,我与一位老爷爷聊天。他今年70岁,但是看起来却很年轻。我问他:“您觉得现在的老人最需要什么?晚辈应该怎样关爱、尊重老人”他说:“有事要跟老人商量:老人容易失去自己的价值感,而最难过的是被当做废物。家里的事(尤其是老人所关心的),要事先向老人请示,藉此对他表示尊敬,让他感到受重视;满足老人钱的需要:有足够的钱使老人有安全感,生活亦较能自主;让老人饱口福:老人胃口不佳、行动不便,若能设法让他吃到喜爱的东西,可以使他快活好半天;让老人饱眼福:视力好、听力好的老人,生活质量高。若能常看电视、关心国家大事,还能唱歌,跳舞,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可年青十岁;不要忽视老人小毛病:老人体力及抵抗力都弱,小毛病不小心易成大问题,所以老人稍有感冒、发烧、食欲不振等现象,宁可过敏一点视作大问题来关心才好;不要在老人面前‘太亲热’:年轻夫妻往往忽略老人的存在,在老人面前亲热、恩爱。许多老年人常因为没了老伴,看了会感到孤单、寂寞。有些老人个性保守,对此可能不悦,或感到尴尬;对老人不可‘说服’:人上了年纪,脑细胞就减少了,思考也较不灵活,甚至有的变得很固执,所以有所规劝时,要特别和颜悦色,苦口婆心;要听老人讲‘故事’:老人喜欢重复说得意的往事,对他来说这是项有益身心的乐事。纵使三番两次的‘车轱辘转’,也要耐心去听。”
听着听着,不由得想起前几天发生的事。一位刚退休的母亲,突然在家闲起来感觉没个着落,就在姐妹们的相邀下每天到公园跳舞,一来二去就会经常和一两个很要好的舞伴一起出去约个会或吃个饭什么的。她的儿子见了不禁大加挖苦:都什么年纪了还这么花心!老人受不了朋友的这种眼神,再也没有单独和人出去吃过饭。可以想象,老人内心有多向往和同龄的老人们一起乐一乐,聚一聚,尽情地享受属于他们的晚年之乐。还有一个朋友的母亲从乡下来到城里后,因为孤独寂寞,同另一个同样孤独寂寞的老大爷建立了感情,有意在一起过日子。和双方子女一提,竟遭到两方强烈的反对。为了子女的颜面,他们俩只好分开,成了时下很多被强行分开的黄昏恋情中的又一个牺牲品。
年轻人每天有自己的工作,与许多人交流,周末还要去娱乐一下。老年人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心灵的空虚”,自我价值感的失去也会引起他们的失落感。他们需要更多的精神食量的充实。这些问题,用道理去衡量很简单;而用感情去对待,取舍却很难。
老人需要什么?是需要儿女们甩给的钱吗?不是!是需要儿女的冷漠吗?不是!是需要儿女们的嫌弃吗?不是!那需要什么?是需要关心是需要爱!是需要精神物质双重的关心!
很气那些自以为孝顺的儿女,每天趾高气扬的样子,对待老人像对待作错事情的孩子一样!这样对吗?老人不需要!
我想问问!当老人生病时有谁在身边照顾?是谁给老人洗澡,洗内衣,剪指甲。又是谁给老人做饭,收拾,聊天。有谁给老人经常打电话?
我希望老人们过的好,过的开心。不要顾及别人的眼神和目光!我只能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到我的孝心……这就足够了……年青人,让我们一起关爱、尊重老人,让老人们安度幸福晚年!
自古以来,“孝”就是一个不败的话题,从古代的《二十四孝》到现在网络上长篇大论地谈论明星的孝事,我们不难看出,“孝”这个字从古至今都是用来评价一个人最基本的标准。
从杨乞的“彩衣养母”到缇萦的“上书救父”再到最后李应麟的“孝感继母”??从报纸上大大宣传“母亲节”的文章,再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有关“父亲节”的跟帖,最后到教育局举行“孝心大考场”的比赛??我们更是可以看出现代社会对“孝”这个字的重视。
天底下,“孝”无处不在,就拿前几天在《读者》上看到的一个名叫黄凤的女孩来说吧,自从我看完那篇关于她的文章后,我被她的那份孝心着实地感动了,那一刻,我哭得“稀里哗啦”。
在黄凤六岁时,她爸爸在打工时意外摔成高位截瘫。
几个月后,妈妈离婚改嫁他人,从那以后没再支援家里一分一毫。
奶奶眼患疾病视力模糊,黄凤不得不独自担起照顾爸爸和奶奶的重担。
踩着小板凳在灶台炒菜、煮饭、下面条,摸索着给爸爸喂饭、擦拭、换洗、按摩、翻身,跟奶奶和邻居学着打理菜园、种菜、腌菜??在黄凤11岁时,她更是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那是2008年的3月9日,黄凤在邻居的帮助下搭上了去上海的顺风车,随行的还有躺在铁板车上不能动弹的爸爸和时年已七十二岁并患有眼疾的奶奶。
祖孙三代准备开始过边乞讨边求医的生活!我被这个和我一样大的女孩深深的打动了。
身为同龄人,我现在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只是因为自己一个人能去趟在岱山衢山的外婆家而沾沾自喜,却不知道,在华夏版图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农村女孩比我早8年会了这些我到现在还不会的家务。
读完这篇文章,我越发的想了解这个女孩。
我打开电脑,在电脑上输入了“黄凤”这个名字。
立刻,成千上万条有关她的词条跳了出来。
我试着打开了一个词条,那是一段视频,是黄凤在上一个电视节目。
在那段视频中,我看到了黄凤,她长得很清秀,可以说是漂亮。
但是,这种漂亮中又含着淡淡的哀伤。
她说话时有一种与她的年龄极其不符的成熟感,也许是小时候经历了太多生活中的磨难吧!在看这段视频中,我又哭了,那时黄凤在讲述她妈妈离开她和爸爸时的场面,她说:“她(妈妈离开的时候,我去追过她,追了好久,在后面不停的喊‘妈妈不要走,妈妈别走’但一切都无济于事,后来我跑累了,又被一块石头绊倒了,
我就趴在地上,一直冲她哭,一直冲她喊,可她还是头也不回的走了??”主持人问她:“那你恨***妈吗?”黄凤回答道:“一开始恨过,恨她离开了我和爸爸还有奶奶,但后来就不恨了,因为她毕竟是我的妈妈,她应该也有苦衷吧。
”我被黄凤那种感恩,博爱的品质打动了。
而她随之而来的那句话让我对她又有了一个新的印象,她说,我不会离开爸爸!“我不会离开爸爸!”一句朴实却铿锵的话,区区七个字却表达了她对爸爸的爱的责任!
无独有偶,在廊坊市,一个名叫崔彤的十五岁女孩也把“孝”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2005年1月21日早上爸爸崔献波在外出送货途中不幸遭遇车祸成了一个植物人。
这时,9岁的小崔彤心中燃起了天大的希望——唤醒父亲。
从那天起,崔彤每天放学后便守在爸爸床头,不停地唱歌、说话。
也许上天也被这个小女孩的孝心感动了吧,在2005年的除夕之夜,幸运之神降临到了这个可怜的家庭。
除夕之夜,千家万户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爸爸依然一动不动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舅舅要带彤彤出去玩会儿,崔彤不肯。
“那天外边在放鞭炮,声音很大,我想爸爸可能会醒来,我就一直在屋里看着爸爸。
一位病友从新鲜的花束中抽出一支红色康乃馨,“彤彤,让爸爸看看花。
崔彤把花举到爸爸眼前晃动着说:“爸爸,你看这花漂亮吗?” 奇迹出现了, 随着崔彤手中康乃馨的晃动,崔献波的眼睛也在转动!生命的曙光出现了!
现在,崔献波已经能够在别人的搀扶下缓慢行走了,虽然说话仍然含糊不清,但他的精神已经开始恢复。
毋庸置疑,这一切的一切,都给归功于我们的崔彤。
2005年10月11日,一篇题为《植物人被女儿歌声唤醒》的报道刊登在《廊坊日报》上。
立刻,她用自己的歌声唤醒植物人爸爸这件事轰动全国。
一个年仅九岁的女孩,在遭受父亲变成植物人的重大打击后,竟然还可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每天为爸爸唱歌,希望可以让父亲醒来。
和黄风一样,她是多么伟大啊!她对爸爸的那种爱,那种孝心以及她为了爸爸所付出的所有所有是许多成年人多做不到的,但她却做到了。
整整一百天,一百个清晨,一百个傍晚,她都坚持不懈的在爸爸耳边,唱着歌,读着新学的课文,也许,她已经习惯了吧。
是啊,每天早晨6点起床,穿上衣服后第一件事就是到爸爸跟前,又说又乐。
一两天做这件事也许人人都能做到,但是坚持一百天呢?那我就不得而知了。
不管是独自一人推着瘫痪父亲去上海求医的黄凤,还是唱歌百首唤醒植物人
父亲的崔彤,总而言之,她们都是少年英雄,都是我们的骄傲!也许她们想哭过,也许她们想放弃过,但是,这些都是也许,她们坚持了下来;尽管事事不如意,尽管身上担子十分沉重,但他们仍然微笑着面对。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她们不向挫折低头呢?是一个字,“孝”!是感恩的孝,是博爱的孝,还有充满责任的孝。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是有孝心的,因为“血浓于水”;我认为,忘恩的人都会遭受人们的唾弃,因为“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我知道,孝顺父母是对父母的感谢,因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同学们,好好孝顺父母吧,不要等到以后再怪自己年少无知;叔叔阿姨们,努力孝顺父母吧,因为你们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孝”不用大家做得轰轰烈烈,只要大家从日常小事中做起。
相信我,如果你孝顺父母,那么你一定能笑口常开,因为,“孝”=“笑”!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的普陀成为一个充满爱,充满孝的城市!
近日,新洲城关高中100个学生跪着给父母喂了一顿饭,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本来是为了培养孩子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但是,由学校组织的这种孝心教育却引来各方议论。
新洲城关高中校长杜金甫说,感恩宴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孝顺,下跪喂饭只是形式。孩子给父母喂饭是反哺,互换角色可以让两代人多一个沟通的渠道,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
俗话说百行孝为先,但如何培养出有孝心的孩子?不少教育专家认为,组织集体尽孝活动并不是个好办法。
孝道不应流于形式,更不应该把成年人想要的一种尽孝仪式强加在孩子们的身上。省礼仪协会会长、武汉大学教授李荣建直言,想让孩子怀有孝心,内心感恩,并非一朝一夕一个举动就能达到,需要父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华师一附中心理学老师蔡群认为,感恩教育要通过合适的方式传送和表达出来,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的教育方式,以免让孩子误以为亲情和孝心流于形式之上。
三十年前看父教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题记
《礼记·祭义》有云:“众之本教曰孝。”北大在2011年推出了“举孝廉”的制度,一时间网络上又是一番风起云涌。起初听到这消息,便向朋友说:“挺好的,就该这样。”朋友听了,立刻反驳:“这制度怎么实行呢?标准是什么?为了孩子的前途,哪个家长会不撒谎?”如此云云,听得我头晕耳鸣,不知所以。
细想来,朋友说得一点都没错。校长只有一个,学生却有千千万,名额更加有限。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那一定是后门四处开,礼品满天送。不仅大家都头破血流,还丰满了贪腐的羽翼。甚至有人说,“北大何必举孝廉”,北大向来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闻名,并提到了被鲁迅称为“侦心探龙”、出卖师友的刘师培,出没于八大胡同的辜鸿铭,他们确有才学,北大照样能够优容。这话虽然说得头头是道,而我却不敢苟同。
任何时候,一个迫切需要发展的国家怎么可能不需要人才?但是需要人才,就可以不顾忠孝礼义了吗?有才的人可以帮助国家发展,有才又有德的人更加可以决定国家朝哪个方向发展。孝乃中华之本,北大在中国处于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倘若北大都没有这样的意识,那北大凭什么做群龙之首?
北大的出发点绝对无可厚非,那就是倡导一种意识:夫孝,德之本也。高考满分作文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问题应该是出在执行机制上。
孝是一种主观感受,把它设立成条条框框来评价、度量,岂不是跟比较全天下的母亲谁最伟大一样吗?对于精神层面上的问题,我们应该看得更深远、更细致一些。要推广一种品德,就不要把它当做一种制度来执行,而要把它当做一种思想来传播,在潜移默化中普及开来,如春风化雨般让普通人都感受到它的魅力。
设想,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便这样告诉他:“中国最好的学校,喜欢孝顺的孩子。”如果孩子从小就思考孝顺是什么,对孩子的心智,怎么可能没有积极的影响呢?
《百孝经》里唱: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虽然内容有些夸张,但正因为百善孝为先,纵使有“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前车之鉴,也不该因噎废食,而是要思考我们怎样让这种传统美德更好地流传下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