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追星也成了一种时尚。;追星就像社会生活给青少年出的选择题,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理性行动,需要我们找出正确答案。其实,追星不一定是坏事,它也有好的一面。明星们哪个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优点?主要还是在于我们如何抉择。明星们对我们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有的人会梦想着将来能成为明星,这就需要有件事的文化功底。更何况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明星的前提条件便是能吃苦耐劳、有坚强的意志。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庄园举办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者都是富商和名流。晚宴即将开始时,小露西来到庄园门口,她手里捧着瓷罐。抱歉!除了工作人员,没有请柬的人不能进去。保安说。叔叔,慈善不是钱是心,对吗?小露西问保安,保安愣住了。我知道收到邀请得人有很多钱,他们会拿出很多钱,我没有那么多,但这是我所有的钱,如果我真的.不能进去,请帮我把这个带进去吧!”说完,她把储蓄罐递给保安。巴菲特被她深深感动了,把她带进了庄园。当晚,巴菲特捐出了300万美元,比尔盖茨捐出800万美元,而仅捐出30美元25美分的小露西却成为了当晚的明星!显然,我们对明星的理解始终停留在华丽的外表、排场等方面。真正的明星,需要的更是一颗博爱之心,需要以自己的吸引力来感染其他人奉献出爱心。再如;壹基金的创始人李连杰,他说演戏是我的职业,而公益慈善是我终生的事业。我们真正应该崇拜的、追随的,应该是他们身上这种奉献精神,是他们无私的爱心。
追星不应该用盲目之类的词来形容,只是得自己把握好分寸,寻找到适当的目标。这样的追星才有意义、有价值,才是我们应推崇的!
我记得电影《致青春》有这样一句经典语录:“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种题材的电影又进一步的深化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人们内心的程度。而外国又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呢?很显然,中国与外国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中国在教育上强调的是做人,而外国是做事。所以外国的孩子们比中国孩子的独立能力强,而中国孩子学习的文化知识,文化素养要比外国孩子多的多。大家有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怎样改变这种教育偏激的现象?其实目前想要改变的话显然是不可能的。我来给大家总结一下原因。第一,贫富差距太大。就像那些有钱人的孩子,他们每天都生活在温暖中,如果没有合适的教育,他们大多会一直生活在安逸中,他们更不会明白独立的意义。穷困人家的孩子则背负着巨大的责任,他们只能通过学习来“逆天改命”。这样,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就业,所以他们对所要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摆着应付的态度。我们国家的教育是为了什么,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又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选拔有用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贡献。但只注重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所以应试教育被恶化了,人们也违背了中国教育的初心。第二,普遍的攀比心理。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对话——孩子的妈妈说:“怎么考试考了这么点分,你看看人家XXX”。孩子的压力太大,只能硬着头皮去学习。
我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不能大力支持也不能抵制。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大课外辅导的调查力度,有效的抑制教育过激的现象。相关媒体也应该大力宣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国家也应继续实行精准扶贫政策,解决贫富差距的现象。
网红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基于闲暇时间来分享个人才艺,从而获得收入的方式。网络红人将自己剩余闲置的才能、时间等资源通过微博、微信、电商等平台进行整合,以达到需求方和供给方的最优匹配,最终实现双方利益的共赢。网红借此树立起个人品牌,企业产品则借助共享经济平台,降低了成本,使社会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并不断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体验。这样,网红就成为网络时代的新职业,令无数年轻人“心驰神往”。什么人都可以成为网红,无论你是一名自由职业者,还是一家创业公司的老板,抑或是一名网络写手,只要你有知识、才能和时间,拥有吸引网众眼球的事件和供其“消费”的新鲜话题,加上专业经纪公司的包装和网络水军的“灌水”,没准儿在一夜之间就走红网络,成为新一代网红。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就业模式受到巨大冲击,朝九晚五的“金饭碗”岗位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再,大量新型工作和就业机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今,网红早已不是单靠颜值的1。0时代,人们对内容和专业的需求推动知识型网红的崛起,拼才华的网红3.0时代悄然到来。2016年5月,果壳网旗下的在行推出一款新型产品“分答”,它是基于付费语音问答的应用。用户借助文字用价格进行提问,专家使用语音进行回答。不同于uber的分享车子和Airbnb分享房子等实物资源,“分答”专注于知识技能的共享,在这里聚集了8000多位行业专家、学术界大咖等,提供专业问题的答疑解惑,甚至会有一些定制化的服务。他们在工作之余,可以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获取额外的报酬。首先,这种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模式打破了知识精英们对知识的垄断,知识的获取从未如此的快捷和精准;其次,这种C2C模式将知识直接转化为了商业价值,大大降低了知识生产的门槛和成本。比如王思聪进驻,依靠3000元一条的问答自爆隐私赚了21万元;最后,“分答”知识付费的形式是鼓励用户内容生产、保护版权的体现,证明了优质内容可以持续带来回报。共享经济催生了知识型网红的崛起,并成为互联网的又一红利点。
粉丝经济助推“网红”变现
网红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都离不开其背后聚集的大量粉丝及形成的粉丝效应。网红借助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通过对粉丝的积累、增加、迁移和扩展,已初步形成一个闭合的“内容+社交+变现”的产业链条。只有将围观的人群变为网红的铁粉,将铁粉转化为购买力,才能最终实现商业价值。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5年中国女性数字时尚用户白皮书》,从“2011—2018中国网购市场规模及服装类占比”看,服装类网购市场规模占比20%,其中网红服装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可见网红市场潜力巨大。以网红店铺为例,它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以社交平台和快速反应的供应链为核心,网红通过对社交平台的运营与维护,增强粉丝粘性。网红作为导购买手与粉丝进行沟通,提供建议,从而确定上哪些新款式,并采用提前预定销售的模式,将粉丝引流到电商平台,从而实现经济上的变现。这种小批量、高质量、精确且快速的供应链改变了传统服装业的商业模式,降低了外部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规避了库存过多所带来的风险,创造出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网红市场规模的壮大,网红“孵化器”即网红经纪公司出现,又使得网红这一主体经过培训变得更加专业化,也更加丰富和完善了整个网红产业链。
网红变现以粉丝经济为内核,采用大数据精准营销的方式,形成了垂直细分领域的市场,避免了同质化的竞争,很好地抓住了目标消费群,开辟了新的利基市场。而且现在以90后为代表的新兴消费群体,大多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社交关系,意见领袖在整个购买决策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传统企业要抓住网红经济的发展契机,善于借助网红的个人品牌和其所带来的巨大流量,为自己所用,从而实现自身的转型和发展。网红加上对个人设计师品牌的大力推广,通过直接赢得消费者的喜好,来推动企业品牌价值、个性设计和运营渠道等多方面的内在变革。所以,粉丝经济助推“网红”变现正在为传统实体经济注入新的生命力。
网红现象的负面效应及治理
在共享经济和粉丝经济助推下呈现爆发式增长的网红现象,也存在一些负面效应,从过去的看,网红一般具有短时期的风靡效应,但是否能形成“现象级”发展趋势很难说。目前来看,市面上大多数网红还是以年轻貌美的美眉为主,以简单吸引人眼球为目的,缺乏优质的内容作为其核心竞争力,具有个人产品风格的品牌网红不多,粉丝的转化度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
更有人为了成为网红,不择手段,各种低俗、无节操、色情、道德败坏等内容充斥网络,这种现象在网络直播平台更为明显。比如“虎牙”平台直播中就出现过群体斗殴现象,熊猫TV在今年3月初被网友爆出不雅视频截图,而今年4月,“papi酱”视频也因涉嫌爆粗口而被广电总局勒令整改,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我们对网红现象进行反思:网红到底能走多久?它的明天又会怎样?
上述由网红引发的负面效应,不仅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消极影响,也会阻碍网红经济自身的发展。因此,对于网红传播中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我们应该坚决划定一条清晰的法律和道德的红线加以规范。首先从国家层面,我们要尽快出台一些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网络传播中出现的含有淫秽色情、暴力等内容明令禁止,并对违法现象加以惩戒;其次,行业组织要联合起来向社会发布自律公约,加以规范化管理,将发布一些涉暴、涉黄内容的主播加入黑名单,并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监控;最后,网红自身要加强专业素养和道德规范,要明白只有摒弃低俗文化、深耕内容之道,方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从隋朝开始,科举考试的制度诞生了。从此刻开始,最早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老百姓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在朝为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再者,社会就发展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局面。中国的'应试教育方式也是通过这样传播下了的。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化时代,中国也引领着时代的发展,但我们却改变不了从古至今的传统教育观念,反而愈演愈烈了。中国的应试教育被夸张化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我称它为“衡水地狱”。为什么我要这么称呼它呢?因为它不仅违反了国家相关的教育规定,超出了教育的限度,而且越来越严重了。
我记得电影《致青春》有这样一句经典语录:“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这种题材的电影又进一步的深化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人们内心的程度。而外国又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呢?很显然,中国与外国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中国在教育上强调的是做人,而外国是做事。所以外国的孩子们比中国孩子的独立能力强,而中国孩子学习的文化知识,文化素养要比外国孩子多的多。大家有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怎样改变这种教育偏激的现象?其实目前想要改变的话显然是不可能的。我来给大家总结一下原因。第一,贫富差距太大。就像那些有钱人的孩子,他们每天都生活在温暖中,如果没有合适的教育,他们大多会一直生活在安逸中,他们更不会明白独立的意义。
穷困人家的孩子则背负着巨大的责任,他们只能通过学习来“逆天改命”。这样,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就业,所以他们对所要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摆着应付的态度。我们国家的教育是为了什么,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又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选拔有用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贡献。但只注重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所以应试教育被恶化了,人们也违背了中国教育的初心。第二,普遍的攀比心理。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对话——孩子的妈妈说:“怎么考试考了这么点分,你看看人家XXX”。
孩子的压力太大,只能硬着头皮去学习。
我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不能大力支持也不能抵制。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大课外辅导的调查力度,有效的抑制教育过激的现象。相关媒体也应该大力宣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国家也应继续实行精准扶贫政策,解决贫富差距的现象。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
每每闲暇时刻,都会不禁思索当今时代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越想的多越对现代的文明不禁质疑。
到底现在的社会,文明是真的进步了吗?更或者说是文明的进步思想的退步。看看我们的周围吧,人人都在为得到更多的物质基础而不断的奋斗、追求。我并不是反对这种为追求更高的生活而努力的做法,我质疑的是如今太多的人可以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不择手段;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利益而出卖自己的亲人、朋友、更或者是自己的良心;看吧,现在的人,哪个人心里面都不是无时无刻在提防、在拒绝、也不再相信所谓的信任。陌生人成了现在所有人都敌视的东西。
试问曾几何时我们堂堂的中华儿女那中勤劳朴实、诚实待人、互帮互助等等等等……的一切美德都到哪里去了,深思后才惊恐的发现,现在都快没有了,都要消失了,人和人之间再也没有安全感。你看看周围的人吧,连平常的助人为乐这种美德都充满了肮脏的交易和个人的私心。
更可笑的是为了所谓的面子,这种虚无飘渺的东西人们变得越来越虚伪。而所谓法律、法规、规定的约束更多的成了如今社会的形式,“走走过场而已”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口头禅。
人们追求了几千年的文明进步到了如今怎么都变了味了?人们的文明真的是进步了吗?我宁愿相信是人们的思想在退步。
看过无数的古代典籍,研究过无数的思想论文。才惊然发现,原来我们中国的高尚思想在春秋时代之后就已经开始退化,而且是不断的退化,我并不是在批判中国现在发展的模式。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中国现如今的发展道路最起码现在是正确的,因为人们都富起来了,人们的生活过的也越来越好。可是和现象的.生活不相称的确实人的思想竟然在退步。我很惊讶,也很无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不无时无刻不再思考,虽然春秋战国时代的科技绝对没有现代的高,可是那时的人思想境界却多么的高啊,要说现在社会是科技绽放的时代,那么那时就是思想绽放的时代,我常常在想,若我们中国现在人和人只的思想境界都能够想那时一样高的话,然后在加上现如今的科技力量。那我绝对相信中国如今不仅文明,生活水平还是生活质量都绝对超过现在社会不仅几个台阶。
请你们不要嘲笑我,说我的想法太单纯,太幼稚。我说的这些都是认真的,我们中国现在真的已经充满了危机,虽然这种危机还未被人们所察觉,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再不重视思想道德的教育这种危机就会变得无穷大化,直达到某种临界值的时候,就会砰然爆发,那并不是恐怖的经济危机,而是更比经济危机更加恐怖的思想危机。我不敢想象那时候的后果,那时候的场景有多么的骇人。
请相信我并不是危言耸听!
可是,现实证明,绝大多数人竟然都没有察觉到这种危机,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现在的人们都因为过于准求现实物质生活的提高而被蒙蔽住了,因为人们都只看到了眼前所体现的生机勃勃,一片热火朝天的生活进步,物质提高。而最重要的思想修养却被人们的惯性思维敝屏了,忽略了。这种现象不得不让我忧心忡忡,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我也看到了国家所做的一切,利用一切的优势媒体来宣扬各种各样的美德,以求可以感化人们,让人们的思想变的正义、诚实、勇敢、善良。曾几何时《感动中国》《中国骄傲》等等中的人物让我一度的热泪盈眶。可是,我们也要清晰的认识到,这中办法也只能改变极少的一部分人,但,当这些人又再次回到现实的汪洋大海中的时候就会马上被现实的环境所迅速的淹没,然后消失……
怎么样才能真正的解决这种思想的危机?我不能不承认因为我个人力量的有限只能提一下个人的一点想法或者建议。
我认为只有在人们孩童时的教育上入手,才会慢慢的把人们的思想文明再次提升起来。
大家都看看吧,现在的教育都在教育的什么,虽然能让人学到生存的知识,但是人们都用这些学到的知识干了什么,都在干什么。你们看看吧,还有哪个学生还会存在对老师的尊敬之心,人们从古到今对师者的敬仰感情都到哪里去了!这是教育的失败,我不能不这么说,因为我们中国对学生幼年开始的道德、思想教育的重视程度太少了。不要质疑我的说法,因为事实就是如此,你们都看看,那些高分数的学科都是些什么,数学,语文,英语,就只这些而已,而可怜的思想教育只是语文课中的一偶而已,而基本上都不考这些,更多的是考那些名人的文章段落,文字,诗词等等,更可笑的是这些学生对于那些名人文章所体现出来的那种思想根本都不明白,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老师也只重视最后的分数罢了。
那些老师口中的坏学生是怎麽来的,不要给我说是他们家长的原因,或者是这些学生本来就不行。可笑,这些都是!请原谅,我不得不对此愤怒。要不是学校在最基础时候没有把他们的思想教育好,如今的学校会向现如今这么乱吗?大家都看吧,现如今的学校都乱成什么样了,拉帮结派,打架斗狠,逃课旷学,攀比斗富等等;而学校里面采取的措施呢?都是一个样子,一味的镇压,处罚等。可是有效果吗,到了后来不都是触到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变得越来越糟糕,根本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那这些的根本性问题到底都在哪里?
我不得不沉重的说是:“教育”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思想的教育,我一直在想,如果把现如今教育学科里面的思想教育单独分出来学。把它提高到和最主要学科同等的地位,我不相信我们的思想还会退步,随着教育的重视,我想到了未来,人们一定可以再会回到那种人和人之间没有隔阂,充满信任,充满诚实,充满友情……的时代。
如果大家能够明白我所说的这种危机的话,那么就请你们转达给你们所有的亲朋好友吧,我并不指我的这种要求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也并不能肯定我所诉说的这些想法能被多少人接受或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只是希望我的想法能给现在的人们一个警告更或者是一点微薄的提醒和建议,那么我想我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吧。
首先,从空间上来说。“第一”决不是绝对的“第一”。在学校里得了“第一”,也许出了校门,就是“第二”。在国家得了“第一”,跨出国界,能列第几就很难说了。中国的篮球运动在亚洲也算是名列前茅了,在亚运会上也得过金牌,可是一到奥运会比赛,名次就落后许多了。就算在地球上得个“第一”,也不代表在离地球不远的几亿个星球上也还能保持“第一”。所以,得了“第一”,决不可以目中无物,傲视天下,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其次,从时间上来说,“第一”的脑袋上非得加两个大大的引号不可,万事万物都在无休止地发展,不断地进步,这会将“第一”抛到“第二”,甚至“第三”。在以前,马是跑得最快的,后来是汽车,接着是飞机,现在是宇宙飞船跑得最快了。在世界的.竞赛中,每一项世界纪录都不断在刷新,眼前的“第一”决不是永恒的。所以,每个“第一”都只是在某个空间的“第一”,某个时间的“第一”。当你得到“第一”时,决不能骄傲自大,而更应该虚怀若谷;决不能停步不前,而更应该奋进不止。须知,你得到的“第一”不过是“天空中的一朵小小的云彩”罢了。须知“骄傲使入落后,虚心使人进步”。也许,有一些人会说,既然“第一”如此微不足道,“第一”外还有“第一”,那么得个“第二”“第三”不也一样吗?如果这样说,就大错了。无论多么渺小的“第一”,都要加以肯定。为下一个“第一”奠定好基础,为夺取一个更大的“第一”而加倍奋斗。诚然,得到第一是值得自豪的,但要看你所采取的态度,是把它当作终点,还是作为新的起点。我们并不是否定“第一”,而是提倡人们取得“第一”后继续向前。我们的目标应该永远是下一个“第一”,惟有如此,人类才会不断进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