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事事离不开原则。
战场上,军规是打仗的原则。
交通中,规章制度是行驶的原则。
……
既然如此,我们便要正确地坚持原则。
为此,我们就要做到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适度原则。原则有好有坏,好的要坚持,坏的则要废除。坚持适度原则是坚持原则的基础。
第二,与时俱进地坚持原则。原则中有它的弱点和缺陷,必须不断地更新。改善,使它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坚持原则是坚持原则的动力。
第三,巧于坚持原则。坚持原则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因此就需要灵巧地坚持原则。巧于坚持原则是坚持原则的保证。
下面就来具体说说这三个方面。
首先是坚持适度原则。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原,万事万物都要有个度,原则也不例外。那么,如何才算是适度呢?其主要标准是:(该原则)是否有助于事物的发展。如果是,就坚持;如果不是,就放弃。
再来说说与时俱进地坚持原则。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不断会有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当原来的原则已不适应现在的情形,再固执地坚持,这样的墨守成规只会导致毁灭。只有与时俱进。善于改变,不断完善,才能够不被历史所淘汰,才能够永葆青春活力。
最后再来说说巧于坚持原则。要想做到巧于坚持原则,需做到两点:第一,有计划;第二,善于应变。有计划就是在遇到阻力(所谓“巧”也就是指在原则不被人接受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坚持了原则)时,能够有节奏。有计划地让自己坚持原则而使反对者不察或者让反对者反过来支持自己。善于应变,就是要有平静的心态。善于应对的头脑,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而使自己坚持原则。
总而言之,就是要有方法、有技巧地坚持原则。
陈老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特别强调儿童的“做”,所谓“做”也就是活动。在园里的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不仅要重视儿童的动手操作,同样重视儿童积极思想品质的培养,主张“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一切教学,不仅仅在做上打基础,也应当在思想上做工夫。”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思想就是动作,是一种内化的动作。
“好动”是儿童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没有一个儿童不好动,也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自己做的,因为儿童的感觉与动作是连通的,他只要想到了或是接受了什么外来的刺激,就立刻要去做,因此,作为教师,要去了解和研究儿童好动的特点,不但不因儿童的正常活动,去责罚他,而且要给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多与事物、与人接触,以促使儿童身体、道德、智力的增进。“做”,也是儿童获得练习,培养兴趣,锻炼能力的好机会。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若自己动手,自己吃饭,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嘴里也有着相当的滋味,即使汤勺拿不稳,饭菜装得不牢掉在桌上身上,但这是一种练习的'好机会。”的确,不让儿童“做”,儿童就得不到练习的机会,任何事情也就学不会了。儿童做事,能够锻炼他们的能力。另外,丰富儿童直接感性经验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儿童的操作活动即“做”正是获得直接经验的最佳途径。我们教师不应用自己的头脑代替儿童去思想,剥夺他们思考的机会,是不利于发展儿童智力的。
对于一件事,我们首先是有目标,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会遇到问题,这时就需要我们重新诊断问题,拿出改进的方案,最后再去践行。而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选择合理化问题,而不是直面问题本身,而在书中列出公式“痛苦+反思=进步”。比如说这次六级成绩公布,我比上次考的还差,看着这几次成绩走势,一次比一次低,而我花的时间确实是越来越多,这使我十分懊恼。
但仔细分析反思一下,就会得到答案,对于这三部分内容:听力部分,这是一直都是抱有侥幸心理的地方,没有去认真练习,所以在这块的得分就属于极其不稳定。对于阅读部分,花的时间虽更多,但是能力并没有提高,阅读这次学习运用新方法,摒弃之前自己的方法。而新方法掌握得不牢固,没运用好。写作和翻译部分,积累的东西没法写出来,没有灵活变通,思维被局限。虽然考前看得比较多,但自己动手写得比较少,再次印证看懂和写出来是两回事。那么再进一步思考,该怎么改进,对于每个模块,都必须亲自动手,刻意练习,有意识地去提高各个部分。
陈鹤琴老先生说,孩子是有生命力和成长力的,富有潜力和创造力,只要善于引导都可以成才,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所以一下就记住了这句话。以后,我要以此为教学指导,寓教于做,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活教育教育原则》中有一条是,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没有一个儿童不好动,也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自己做。当他自己动手做了就与事物发生了直接的接触,有了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从而认识到了事物的性质。当孩子知道了动手做的好处,他的兴趣便会越加浓厚,兴趣越加浓厚,就越想动手做,从而使得他做事的能力越来越强,他的整个人便会越来越有自信。其实,数学教学中,“在做中学”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轻松快乐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记得我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形成概念的: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三角形(板书:三角形),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你对三角形已经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后,我又引导:你会画三角形吗?请用彩色笔在纸上画一个大小适中的三角形,然后用剪刀剪下来。接下来我选择了三幅典型的三角形图形。继续提问:这三个三角形是你们印象中的三角形吗?为什么?师生共同分析交流后,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三角形是怎样的一种图形?最后由学生得出结论: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很快在脑海中形成了“三角形是怎样的一种图形”的概念,这便是“在做中学”的好处。
《活教育教育原则》还有一条让我印象深刻,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听好话的,也没有一个人喜欢人家骂他的。这种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来鼓励儿童怎样做人,怎样求学。
教育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教育应该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使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小学语文教学涵盖面广,知识点琐碎,对学生的教育可以从细处着手,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开始。那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应该从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入手。有的学生成绩不好,但声音条件很好,就可以让他带着同学们读课文。有的学生表达能力较强,可以提前布置任务,利用课前五分钟让他讲一个小故事。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但是字迹工整干净,对于这些好的地方都要及时表扬。一句“你进步了”,“你太棒了”,“你的声音真好听”,“你感受到了作者的情绪”,"你真是老师的知音’等等,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喜悦。人生最大的乐事,就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遇上一个好老师,优秀的教师不只是学识渊博,更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艺术。让我们多花时间去认识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活教育教育原则》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