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青海,青海湖是镶嵌在青藏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出耀眼的令人沉醉的光芒,在这广阔的大地上使人眼前为之一亮。
走在环湖路上,远远看去,青海湖清澈透明,夕阳照在湖面上,反射出缕缕金光,生机平添,一俟黄昏,人迹萧然。路边金黄的油菜花田,还有少许游人驻足拍照,闪着金光的湖水与夕阳染黄的天空融为一体,美的让人出现幻觉,时而如流水,时而如蓝天……青海湖仿佛是纯洁的天使,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净化着这已被污染的世界。湖的四周,四座大山仿佛天然的屏障,将青海湖紧紧地拥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是茫茫的千里草原,几匹马在悠闲地吃草,时间仿佛静止一般,空气清新扑鼻,还带着淡淡的青草的香味,这一刻,你会忘掉所有的压力与不快,把一切烦恼都抛在脑后,你感到的,只有惬意和舒适。
在湖边漫步,泥土仿佛都被赋予了纯净的气息,在这里仰望天空,敞开胸怀,呼吸着青海湖独有的味道,感受那种淡雅的美,烟波连天的湖面平滑如镜。但是不一会儿天上的乌云开始翻滚,湖水也暴躁起来,卷起的波涛猛烈地拍打着岸边坚硬的岩石,激起高高的浪花。一滴水溅入口中,是那样的苦涩,与看到的青海湖判若水火,仿佛诉说着千年的痛楚,是那千年前湖边的白骨,换得如此玲珑剔透的纯净。风浪来得快去得也快,乌云过后的青海湖,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湖边静静伫立的牦牛,洁白的牛毛与背上酒红的坐骑相映衬。那牦牛背后的巨大岩石,写着“青海湖”三个火红的大字。
蹲下细细观察湖水,如此的蔚蓝又晶莹剔透,加上那苦涩的味道,思绪仿佛被拉回千年前,文成公主远嫁给松赞干布,随身带着唐王赐给她的明月镜,拿出来可看到家乡景色。一次又望着它念起家乡,不禁泪如泉涌,又突然想到自己的使命,于是将明月镜扔了出去,而明月镜就变成了现在所见的青海湖。
青海湖之爱,不仅在那纯洁美丽的景色,也在于它那绵长的历史。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当你穿过田地时,你就可以看到我拉着犁在耕地,我的背后是一个拿着鞭子的硬汉,他在不停的`抽打我的身子,驱赶我向前走,也许,你会以为我是自愿的,其实你并不了解我,也根本不想注意我,因为我在你的眼里只是一个工具,春天的时候,我是块儿人人想的宝,冬天的时候,我是个家家厌的累赘。
我既没有像天然野马一样的性格,也没有像狮子老虎一样的魄力,没有像鹿、山羊一样的美貌,更没有像大象、犀一样的力气,而我,只是一头普通的动物,一头没有自由的动物。
虽然我样样都比不上骏马,处处都做不到完美,但是,我有我的自尊心,我也不愿意天天活在被人类压迫的环境中,我也想活的自在,活的快乐,但是人类却不这样想,他们认为,我,天生就是为农民服务的,耕地就是我一生的职责,不管人类怎样的欺负我、压迫我,我都没有资格说个“不”,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最好的“自由”。其实是人类错了,他们根本不知道我的内心是怎样想的,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为什么天然野马会活的那么潇洒?为什么山羊、鹿会长得那么美丽?为什么鸵鸟会奔跑的那么快?……而我却这样的狼狈,因为它们都是大自然所创造的美,而我是人为畸形的“美”。
在所有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我羡慕它,却永远也追不上它,我没有它年轻,我没有它强壮,我没有它精神,我身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动物中最丑、最怪的,我的腿太细太短,头长身子大,眼小而鼻子翘,尾巴又细又垂,难看极了,我不喜欢我现在这个样子,更讨厌把我弄成这个样子的人类。
今天,我们来到了南山风景区的东大塘,准备爬上这座山。
于是,我们先来到了南山脚下,发现这里的松树数量繁多,并且各个都高大挺拔,苍翠欲滴。他们还有作用呢,能挡住太阳,遮天蔽日。
这次登山令我最难忘的是,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时,我心血来潮,一股劲涌上了心头,猛地一抬脚,“啊!”我一声凄凉的惨叫,像一把利剑一般划破了天空。我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身后的大人们都愣住了,再一看我的裤子上满是血。而在我旁边有一块木板,上面有一个生锈了的钉子,他把我的裤子刮破了,并且***进去,把肉都翻了出来。妈妈见状,立刻坐在我旁边,伸出手,挤住伤口,把血挤出来后,凝固住。
“这件事谁也不怪,就怪自己没有注意到前方的钉子。走路时应该时刻注意,前方有没有具有危险性的东西,而不能盲目的走。”妈妈说道。
赵兴旺叔叔说:“***妈真是一个‘贤明’的妈妈呀!要是换成其他的妈妈,或许会说,这钉子是谁放在这的,这么碍事。这件事都怪这臭钉子!”
虽然我得了重伤,但是我还是坚持不懈,走到了大佛旁,大家一起替我拜佛。果真,大佛显灵啦,我的腿过了一会就好了,真是佛祖保佑我啊!我们继续登山,拐过一个弯,忽见一条白色玉带挂在山间,走到跟前,玉珠飞溅、雾雨蒙蒙,原来是一条瀑布
上完山,我们还下山去骑马了呢,骑马的感觉真是好啊!
这次东大唐旅游,我虽然受了伤,但是我受益匪浅。
印象中的漫画都是极具幽默性的,每次看完后,我都忍不住会捧腹大笑。然而今天看了华君武爷爷这幅《假文盲》后,我确怎么也笑不出来。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车站“母子上车处”的站牌下,站着四个衣冠楚楚的男人,而在站牌不远的角落,却躲着一对真正的母子。那位母亲像是一位农村妇女,衣着单薄,头扎着围巾,怀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弱不禁风的身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却只能无可奈何的望着那几个五大三粗的男人们。而挤占了“母子上车处”的人却保持着他们原来的冷漠状态,一点儿没有退却的意思。
画中,第一个男人双手插兜,眼睛望着前方,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好像在思考着什么;第二个男人紧闭双眼,似乎在闭目养神;第三个鼠眼微睁,仿佛很害怕看到“母子上车处”几个字;第四个戴着大口罩,敌意把头扭到了一边。
我可以想象得到,当这位母亲礼貌的询问时,得到的定是粗鲁蛮横地拒绝。难道是因为他们不认识上面那醒目的大字吗?他们仅仅是为了提前上车,为自己抢占一个座位。为了自己的舒适,全然不顾社会公德,他们都是爱心盲,功德盲。
这种假文盲在当今社会实在太多太多了。在标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网吧、游戏厅里,一个个正在聚精会神的玩游戏;“脚下留情”的草坪上还是被假文盲留下一条条黄褐色的小径;“禁止喧哗”的电影院里,一个个假文盲翘着二郎腿在交头接耳:“不准乱涂乱画”的旅游景区,又是被一位为假文盲刻下“XX到此一游”的语句……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改变世风,就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出发,提高自身素质,千万不要成为假文盲。让“文明之花”处处开放,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目送》读书心得
---- 锡市支行 郭芳
很容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本书,书的名字叫《目送》。
这本书是一本散文集,是作者献给父母、母亲、兄弟和朋友的书,书的名字也是书中开篇的第一篇散文的题目。 先说说作者,作者龙应台,台湾高雄人,祖籍湖南衡山县,因父亲姓龙,母亲姓应,生于台湾,得名龙应台。 龙应台1952年生于台湾,自小在台湾苗栗长大,1974年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1982年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在香港和台湾地区、美国、德国均任过教。
著有《野火集》、《野火集》(二十年纪念版),《孩子你慢慢来》(十年纪念版)、《龙应台评小说》 《女子与小人》 《在海德堡坠入情网》 《看世纪末向你走来》 《龙应台杂文精品》 《这个动荡的世界》、《人在欧洲》、《写给台湾的信》、《美丽的权利》、《孩子你慢慢来》、《看世纪末向你走来》、《干杯吧,托玛斯曼》、《我的不安》《百年思索》《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亲爱的安德烈》等多部作品。
有人评价龙应台的文字时说,“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如微风荡漾。
这本《目送》分为三大部分,共有73篇散文,由父亲的
逝世、母亲的老去、孩子的远行、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不舍和绝然。
一、关于父母
文章的开篇就是《目送》,写作者送孩子去异地读书:“ 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 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写作者的父亲送她至工作的地方,用运饲料货车送她到她工作的大学,父亲怕老旧的货车失掉作教授女儿的面子,没有将车子停到学校的正门,而是停到学校旁边的小巷里。“父亲作到车里,明明启动和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的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写作者到医院去看望病了的父亲,推着父亲的轮椅散步,父亲的头低垂到胸口,在必须赶回上班的上班时,看护士接过轮椅,推着父亲的轮椅没入医院自动玻璃门。
写作者看着父亲的棺木像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滑行到炉门前,作一辈子最后一次目送。
那个在机场没有回头看一眼自己母亲的孩子,在父母全身心感情投入在自己身上时,自己还未曾发觉时,父母就老去了,这些都是我们的影子。
作者从两个角度对子女和对父母: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看到这两段话的时候蓦然间感到背上有一阵温热,也许来自我记忆深处的想念,或者是家人目光的停留积攒的温暖。脑海中浮现出曾经的我一次又一次离家远行,去读书或者去工作,也许在我前行时母亲的目光一路追随,直到看不见我的背影,而我却一直不曾回头……
少时,是父母看你渐渐长大,羽翼渐丰,目送着你的背影,无论从距离上还是心理上,都离他们越来越远。等到渐渐长大,等到自己也慢慢年岁渐长,父母一天天皱纹和白发增多,牙齿慢慢掉完,听力和视力变坏,脊背慢慢佝偻起来,力气越来越小,却越来越小心翼翼地渴望你的细心注视的时候,你才会发现,“目送”的角色换了过来。你在他们生命的中,看着他们慢慢与周围的人变得陌生,慢慢不敢再走入人群,甚至慢慢遗忘了你的样子却还记得你少时的名字;你看着他们一天天变得衰弱,连站也站不稳,手不再灵活,什么都拿不起来,回到需要照顾的婴儿时的状态。一切就是生命的轮回和接力。
我们每个人一直在成长,一直在路上。从第一次离家开始,再到后来工作离家,和家人之间,不停地上演相聚和别离,我们都渐渐失去了年少,父母也渐渐更换了容颜。我们之间的缘分,是别离时我的背影和他们不曾转移的目光。
年迈的父母对于这样的生活究竟作何感想,我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作为子女的我们责任重大。在我们时间越来越少、耐心越来越差的成年时期,除了多陪陪父母,更重要的是对父母始终保有一颗依恋的心。珍惜在父母身边撒娇的时间,对他们的唠叨不争不辩,顺应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体察到被需要的感觉,这也是一种爱的方式。
本文作者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她的母亲失忆后如孩童般缺乏安全感,她便时常回家为她涂抹胭脂,陪她莳花弄草。她知道,双亲只一对,这样延绵深泽的情感世上难寻。不能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暮然回首自己错过了怎样美好的时光。
二、关于幸福
有的时候大概是我们行走的太快,快的我们都不知道自己一开始想要追的东西是什么了。其实幸福很简单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幸福就是,头发白了、背已驼了、用放大镜艰辛读报的人,还能自己走到街角买烧饼油条回头叫你起床。
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的回来了,书包还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子下。
幸福就是简简单单,不在于物质是否丰富,不在于地位是否超然,只在于知足的心态。
这本书与其说是龙应台女士对自己生活的回顾与反省,倒不如说是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照出了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贵的事物.可以说目送离我们很近,或者说我们离目送很近,这就是缘份。
好好爱我们的父亲母亲,别总以为时间还很多;好好爱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宇宙这么大,我们这么渺小,天知道我们彼此的相遇有多幸运。
这就是生活——会有爱,会有忧愁,也会有数不清的目送。别总让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经历太多的目送,因为,他们在乎的不是你的背影,而是你正对的脸,和脸上的笑容。
这本书讲了太多的感动与平淡的无法言说的情绪。尽管有些零碎,但也许正是在这些零碎的平凡与琐事中,一个人才更容易认清生活的本真与幸福的真谛。
这本《 目送》是一个契机,它会告诉你,原来爱,亲情,生活,就是这样的。
这本书很长,写的包罗万象,但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关于父母,关于父母对子女无需回报的感情,和我们所忽视掉的平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放慢脚步,细细聆听和感受平淡的幸福。
谢谢大家。
文盲,无非就是指那些不识字的人,可“假文盲”又如何理解呢?
这漫画为何又要叫假文盲呢?这是一幅具有讽刺性的漫画。
一个冬天的早晨,寒风凛冽,在一个车站旁,有一个用木条围起来的狭窄的通道,有四个不同身份的人排。
成一队等车,其中,一位是医生,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军人,还有一位是经理,他们都穿得严严实实,手放在口袋里,还有的带着鸭舌帽,脸上都挂着一种木然的表情。看到这儿,你可能会想,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呀!可在队伍旁边,十分醒目地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了五个显眼的大字——母子上车处!
就在木牌下面站着一位抱小孩的妇女,她穿着比那些等车人衣服还少一大半薄薄的衣服,儿童冷得哇哇直叫,母亲只好紧紧抱在怀里,同那四位男士相比较,她简直太无助了!
看完这幅漫画,我感到十分气愤,显而易见,这四个人并不是文盲,他们只是为了方便上车,可他们没看到那对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母子吗?这对母子更需要帮助呀!这是属于她们的权利,却被利用在了本不需要帮助的人身上,他们的德呢?他们那一颗同情、帮助的心呢?
这幅漫画是在1984年画的,当时,的的确确有文盲存在,但是在我们生活的二十一世纪,仍然有“假文盲”出现。如在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专座,却被一些健康的年轻人坐着,而应享受待遇的人却站着;在公园的草坪上立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小草也有生命,请勿践踏等之类的警示语言,可为何上面总会留下一个又一个的脚印呢?……
人们已经清楚这样做是错误的,可为何还要这样做呢?难道多走几步需要很长时间吗?你可清楚那块草地会给大地带来无限的绿色生机?我想问一问那些假文盲:你们脸不红,心不跳吗?还是让我们多些谦让,少一点自私,让这个地球变成一个和谐的星球,让这个国家变成温暖的大家庭吧!正像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我们的地球家园是多么美呀!让世界上的假文盲永远不存在,让世界充满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