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洪堡曾说,存在的目的是“在生命最广泛的体验中,提炼出智慧。”而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历经更加恢弘的体验,自然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如此智慧的帮助。我相信,个体与社会间的关系日趋复杂、交流日渐纷繁的当下,立足自我,胸怀天下的精神正是人们最好的指引。
个体的自我意识是发展的重要基础。数千年前苏格拉底便曾以一句“认识你自己”振聋发聩;时至今日,人们也从未放弃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不懈追求。更进一步视之,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如星星之于夜空——没有个体的成长,便不会有社会的多元与生机。
然而,个体意识却被一些人误解为封闭自守、与世隔绝的代名词。这个世界上不乏信奉极端的个人本位思想,持有“自我中心主义”的狭隘观点之人。以“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展现出了钱理群笔下的“世故与老成”。但是这些“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又获得了什么呢?当社会成为满足个人欲求的手段,当集体变为无知的“代名词”之时,他们自己也因此被限制,而成为在利益的泥淖中得不到解脱的“西西弗斯”——当他们片面地认识社会的价值的时候,不正也因此将自己的价值片面化么?
放眼关注世界,开阔胸襟,才能发现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明了自己的责任与方向,从而更好地发展个体。“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极其简洁的语句足以点播许多人一生的困惑。不怀有了解世界的赤子之心,我们便无法真正认识自己,个体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
胸怀天下的意识使个人价值得以升华。个体与群体既已对立统一,其价值便无从分割。一个个体,无论是力排众议、独举变革,还是与别人众志成城、共克难关,都是群体的一部分,其意义也因此得以变得更加深远。古有贤人对“天下意识”的追求,今有进步思想提出“世界公民”的理念,当这样的胸怀天下的意识深入人心,所谓“小我”也就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超越个人的“家国情怀”,是爱因斯坦超越人类的“宇宙宗教情怀”——个体的发展最终与世界的进步不可分割。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何等骄傲,又是何等恢弘!希望所有追求进步者,都能立足自我,以获此般骄傲的自尊;胸怀天下,终有此般恢弘的气魄。
材料中唐太宗与胡演对于一国之功臣私收赠礼一事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相比之下,唐太宗的想法让我透过这件事看到了何为”一国之君”的胸怀与气度。
对于本不可赦免的罪行,胡演只关注了事物本身,还以为唐太宗在众人面前赠绢的行为有些不可理喻,而唐太宗的方式却结合了事与人,不光能够变相处罚顺德的罚过,还能不损失一个能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可用之才,同时在大殿褒奖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这样还能暗示群臣规范行为,一心为国谋未来。相比之下,胡演的考量就颇显片面了。但如此一番精妙的打算,除了过人的政治天赋与谋略,还有非同凡人的`气度与胸怀。
常言道:”成大事者,必有非同凡响之胸襟。”评判一个人是否能成大器的标准,早已不再局限于成绩的高低,而是从局部放大到宏观,亦或者可以说是从一个表现出的局部迁移到内在的局部,这个内在的考察标准大概可以引申到对于胸怀和气度的评估。
什么是胸怀与气度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一个人对于大事小情、百态市民的认识与包容程度观之。就拿书中的唐太宗而言,一般人就套模板一样的解决方式显得不够明智,而唐太宗变相的处罚不光没有伤了朝廷的体面,还反鉴了顺德。并且从唐太宗的处理方式中可以看出,身为一国之君的他气度非凡,就算顺德无悔过之心,也不纠缠于是否要将取他性命,只是如同过眼云烟一般看待,但心中自有答案。这或许是一国之君特有的气度,亦或者说是因为这非凡的气度才促使他成为了国君。气度与人生高度的因果相互,但注定能成大器的人,必有过人的气度,而气度非凡的人也必然高度超人。
气度,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后天习成的。唐太宗非凡的气度与他自小的经历和教育不可无关系。作为正在成长的我们,也应该明白要为自己的人生定下一个高度预期,并在成人的路上开拓自我。胸怀与气度不光是为了追求所谓的社会价值和地位高度,更应该为了一个更通透、更洒脱的人生高度。
开拓胸怀,提升气度是长成一个”人”的必修课,自内而外的通透与博大多才促成了”大器”。非凡气度与开阔胸襟的习成,注定会让人生走向一个不凡的高度!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顺德是对国家有功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会贪婪到这地步呢?”但考虑他有功绩,就不惩罚他,只是在大殿中当众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送他丝绢?”唐太宗说:“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如果不知道惭愧,就如同一只禽兽了,***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读不懂的是生活,看不透的是人生。生活到底是对是错?是谁让我们身心疲惫?
是岁月?是世俗?是心灵?还是虚伪?人生路漫漫,能有几回欢?
人生啊,没是没非不易,无爱无愁更难。
看世上忙忙碌碌的人群,谁真正的在为自己活着呢?多少人天天都有忙不完的人情世故,身心俱疲,似乎真的在“与时俱进”。偶尔感悟人生,感慨世道,无非在为前途、为钱途、为心际的不平而发表感慨。
当最孤单时才发现,陪在身边的只有自己的灵魂,最寂寞时才知道,能拥抱到的只有自己的体温,最落魄的时候才知道,最离不开的是左手和右手,伸出双手的时候才明白这个地方只有自己一个人,张开双眼才看到这个世界只是一座冰冷的空坟,有谁,能知道虚伪和堕落早已埋葬了所有的单纯。
风雨人生万事忙,时光似乎滑得特别快,来不及品味,来不及思索,甚至来不及小憩便飞奔而去,也许是担了太多的责任,太多的爱,太多的牵挂;又也许“忙碌”也是享受的一种方式。走过人生,也许很丰富,也许有一种转眼成空的感觉!
人们看惯了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习惯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冷暖世象。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更难将伤心难过看得风清云淡。过了很多年的改变以后,我们也只好开心自在当成一种习惯。
其实命运不会亏欠谁,看开了,谁的头顶都有一汪蓝天;看淡了,谁的心中都有一片海。
只有春华秋实,你才能感受自然的交替;只有晴雨交错,你才能领略外界的变幻。痛是一种钙,能让我们长久地挺立;苦是一味药,能让我们顽强地支撑。如果觉得命运不公,那是因为心狭隘了,你想得窄,前方的路必然会窄。
我们常常认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才是前世有缘,话不投机半句嫌多的就是无缘无份。以为伤害自己的就是敌人,爱护自己的就是亲人。却不知,哪怕只是擦肩而过都是我们不止一世相知的有缘人。既是同路,便是有缘,况且日日相见。
其实,使我们憔悴的,不是愁,不是苦,而是时间。总有一些事情,我们只能欣赏,远远地,终也无法走近,最终,选择走开。总有一些感情,我们只能赞赏,甜甜地,终也无法感受,最终,选择离开。人的一生,选择与命运相连,放弃与生活相关。选择了走开,体会了无奈,选择了离开,感受了明白。
醉,有醒了的时候;梦,有碎了的片刻;缘,有尽了的那天。走过了风风雨雨才知道,梦想的伟大和现实的残酷,经过了刻骨铭心的爱恋和生死离别的痛苦,才真正懂得拥有就是幸福。
人有雅量,天下坦途,胸怀无限,心底无碍。
俗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们要用宽广的胸怀去看待事物。
楚王在打猎的时候弄丢了自己心爱的弓,但他没有过于急切,豁达的说道:“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他不认为弓是丢了,弓还一直在楚国,没有必要计较弓在谁手上,都是楚国人的。楚王拥有着宽广的胸怀,才能使他不至于过于悲伤,不计较得与失。而把物质追溯到本源,不也正是这样吗?没有绝对的得与失,正如同,你呼出的碳便随后固定在了植物里,这些碳或者被高级生物吃掉,或者最终又回到大气,周而复始,并没有绝对的得与失。我们不必要去计较绝对的得与失。
同样,孔子在听了楚庄王的话之后,又曰:“人失之,人得之”便又是更宽广的胸怀,楚王的胸怀是建立在楚人共同拥有基础之上,而孔子认为是建立在人类的基础上,这便是更为宽广的胸怀。
而老子呢?他说道:“失之,得之”,他已无需计较物质存在的本体,而已经追溯到“道”上,就像大家呼出的碳那样进入到一个周而复始的“碳循环”。因为物质不可能凭空消失,一个东西的消失,必定伴随着另一个东西的产生,江河湖海被蒸发,然后最终又冷凝成雨水回来,最终又形成江河湖海。这便是十分宽广的胸怀了,这件东西肯定会以某种方式在其它地方“得之”。
我们要拥有宽广的胸怀,关键就在于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你认为世间的一切都应该是你的,那么这一切都不会是你的。但如果我们能认为这个物质的世界“失之,得之”的变化时,那么我们都会拥有宽广的胸怀,如同“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世间万物都是这样“失之,得之”,能量不断的转化,他们整个运行的世界的总能量是不变的。“失之,得之”周而复始,我们一定要用无限可能宽广的胸怀来看待“得与失”,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一定境界。拥有宽广的胸怀。
天空为何如此湛蓝,因为它包含着每一朵云彩,无论浓淡;花园为何如此美丽,因为它包含着每一朵鲜花,无论美丑;河流为何如此美丽,因为它包含着每一只鱼儿,无论大小。
——题记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只脚落在一朵紫罗兰上,紫罗兰却把花香留在了那脚后跟,就是宽容。”“宽容”两字映入眼帘:宽容究竟是什么?我陷入了沉思。
我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难免会与他人有磕磕碰碰。有误解,有偏颇,有是非不分,有黑白颠倒。总有那么一些人,在误解面前捶胸顿足,在偏颇面前怨天尤人,受到冤枉的时候据理力争,受到委屈的时候睚眦必报。而得到的,只是短暂的慰藉。长此以往,只会失去朋友,成为“孤家寡人”。
华人首富李嘉诚有一次接到来自美国商人的订货单,可就在他完成订货后,美商却突然变卦不要了,他只好解除订单。按照合同,违约方必须作出巨额赔偿。可是,当美商试探地问李嘉诚需要多少赔偿金时,李嘉诚却说:“生意场上的事,变幻莫测,换了我发生这种事情也自然。虽然你不要了,但我这批产品还未受到损失,所以就不必赔偿了。中国有句古话:生意不成情意在嘛!”美商千恩万谢而去。时间久了,李嘉诚也慢慢淡忘了这件事。两年后,美国来了另一个商人,专找李嘉诚要买他的塑料花,一下子让他赚了一大笔。事成之后,李嘉诚问道:“先生为什么专门要我的产品?”对方回答:“我有一个生意上的朋友,经常谈到你,说你这个人不错,待人仁厚,不斤斤计较,可以打交道,所以我就找上门来喽。”宽恕,让李嘉诚失去了眼前的微利,却让他换来长久的“财富”及千金难买的口碑。
人与人的交往中难免出现摩擦和矛盾,当别人犯错对你造成伤害时,不妨学着以德报怨,得饶人处且饶人。要知道,宽恕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正因为蔺相如回避容让,才有了“负荆请罪”的.典故;正因为有蒋琬的为人宽厚,才有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由来;正因为李世民心怀天下勇于纳谏,才有了“贞观之治”的辉煌;正因为***虚怀若谷,才成为了深受全世界人民爱戴的一代伟人;正因为鲁迅包容误解他的年轻人,才得到了更多人的敬重。
我终于明白了:宽容,是春天第一缕阳光,让人向往着敞开胸怀去接受;宽容,是夏天的一块甜西瓜,含在口中,甜在心里;是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是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当然,宽容,并不是无原则地放纵,也不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宽容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君子之风。学会宽容,就会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丽。鸟鸣其实不是噪音,而是悦耳的歌声;落叶其实不是垃圾,而是“化作春泥更护花”;黑夜其实不是今天的结束,而是新的一天的开始……用乐观、豁达的胸襟去对待别人的过错,何必对别人的过错耿耿于怀?不如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自己,不如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人,不如用一颗宽容的心来聆听世界的声音吧!
我们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生活就会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今天,我读了《环球时报》上的一篇不到400字的短文。这篇精辟的短文题目是《湖泊般的胸怀》。
文章讲的是一位慕名来到大师身边修行的年轻人,根据大师的指令买回盐。大师让他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让他喝,年轻人咸得龇牙咧嘴。大师又让他把剩下的盐都倒进旁边的湖里,又让他尝一下湖水,并问他“尝到咸味了吗?”年轻人答道:“没有。”
这时大师的一番话令人深省,他说:“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的痛苦却取决于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中。当你痛苦时,只好开阔你的胸怀,不要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个湖泊。”
是呀,我就有过这种体会。当生活中的痛苦面临时,你如果只盯着鼻子尖上那么一钉点的私利,哪你就成了杯子,苦不堪言,不能自拔。而如果你能打开自己的胸怀,看到你的老师、你的同学,看到明天的美好,你就会变成湖泊,痛苦在集体的湖泊中渐渐变淡,没有那令人龇牙咧嘴的苦味了。而你也会在打开胸怀的厉练中成长起来。
大师的话精辟地道出了宽广的胸怀是我们快乐成长的秘笈。我们就要告别母校,进入新的中学。伴随着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必然会有新的挑战,生活中池会有随之而来的不愉快甚至痛苦。要紧的是自己要牢牢记,要有湖泊,甚至海洋一般开阔的胸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