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一年一度的中考,大多数考生失分最多的是作文分。作文又分为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几类。而话题作文是近几年中考作文出现的一种形式。那么,中学生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
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向学生本文的指明写作范围、题材范围、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其想像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针对话题作文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写作状况,我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初中生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审题;拟题目;选文体;构思、立意等方面谈谈怎样写好话题作文。话题作文首次出现在1999年的高考作文中,从此以后,话题作文在不知不觉中占据了中考的主流地位。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其想像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其特点有:第一,这一段提示语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见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不是要学生用某话题中的个别词语为作文的题目。
比如再一次中,作文要求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以“母爱”为话题作文。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丝绵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彷徨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母亲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当你干渴病痛时,只消一滴,滚滚的生命汪洋就会在心中蔓延。母亲是荒寂中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香泌心脾,心灵得到恬适不会孤独。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母亲是航行中的一道港湾。当你颠簸受伤时,头枕她的臂膊,舔舔伤口,补充精力,再次高高扬帆”,当读了这段文提示语后,大多数同学就直接把“母爱”做了本文写作的题目了。
这种开放性作文与以往的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相比,其优点在于给了考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余地。然而,作为思想还不够成熟,思维还比较狭窄,视野还不够开阔,作文水平还比较低下的初中学生,对话题作文却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畏惧心理,不知道如何下笔。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给学生予以指导。
广阔性是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突破口。大千世界的事物是复杂的,思维应该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由于阅历等方面的原因,考生的思维常呈现单一直线型。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往往成为考生议论文写作的一道难关:思路闭塞,不得其门。解决这个难题的突破口,在于训练多角度、多方位辩证地观察、联想、分析,打开思路。这种多角度分析在我们平时进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时经常用到。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更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墙角的竹笋嘲笑它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它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它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沉思……
生活是多彩的,认识是多元的。在人生的旅途上和成长的过程中,你也许有类似小爬山虎的见闻或感受。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自选文体(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考生的观点及立论依据有如下情况:
有目标才有动力(目标的重要性;
2. 要实现人生目标就要靠自己的努力。
以上两个观点的得出于对材料中“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更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 。分析这段话,“美丽的风景”可以理解为“目标”,有目标才有向上爬的动力,要实现目标,就要“靠自己的努力”。
3. 有自己的目标,不受外界的干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4. 付出必有收获。
以上两个观点的得出于对材料中“墙角的竹笋嘲笑它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它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它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分析这段话,小爬山虎在向上爬的过程中,既遭遇到嘲笑和讽刺,也得到了羡慕和鼓励,但无论如何它爬上了屋顶,将小爬山虎的经历对应到我们的人生,得出3和4的.观点。
5. 结果重要,过程同样重要;
6. 奉献美于收获。
以上两个观点的得出于对材料中“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沉思……”分析这段话,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却发现屋顶的风景并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不免失望和怅惘,这让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人们经常会提及的人生哲理:结果重要,过程同样重要;或者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孩子的称赞,让失望的小爬山虎“心里甜甜的”,不禁又让我们思考:在人追求自身理想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益及他人,而这种惠及他人,往往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满足感与价值感,奉献往往美于收获。
按照材料的叙述顺序对材料进行分层,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材料,得出的结论比盲目对材料进行单向的整体思考显然更妙,思路更易深入。这也是目前高考作文形式之一——新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这样的审题立意训练,有利于考生发现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对于审题立意的重要性,以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同时,多角度地思考,也避免了作文在立意方面的雷同,体现思维的新颖性。
话题作文中的话题,范围一般是非常宽泛的,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把话题中的方方面面都想到、
写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构思、选材上下功夫,尽量做到以小见大,于“一滴水中见世界,一粒沙里说乾坤”。即最好采用小小说的创作方法,通过一件事、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角度或一个细节来反映社会、塑造人物、表现性格。记叙性文体叙述的情节、场面应尽可能细,议论性文体论证的切入点应尽可能小。不要幻想在六七百字的考场作文里去表现多么宏大的场面,论述多么全面深刻的道理。即使要表现这些,也要通过具体细致的描述、形象严密的论证来解决问题,而不要好大喜功、贪多求全。以小见大的方法可这样操作:首先用前面谈到的“加词法”拟定题目以缩小范围,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构思、选材,然后采用最有趣、最能表现题旨的一两件事情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举例而言,当你选定九年级生活的烦恼这个题目后,并不意味着构思、材料都已确定。因为“九年级”这一时间跨度有三百多天,所处空间包括学校、家庭、社会,面对的人物有老师、家长、同学、朋友等,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有很多;“烦恼”也可能会有很多,如学习中的烦恼、生活中的烦恼、朋友误解的烦恼、父母训斥的烦恼、老师施压的烦恼、同学嘲笑的烦恼等。因此,在选材、构思上仍然还要注意选取二到三个恰当的角度,有意义的事情,典型的情节来表现自己某一方面的烦恼,进而紧扣话题的要求写出对这种生活的“感受”,这样方能真正做到以小见大。切不能全面撒网,
否则,就变成了“王大妈的裹脚,又长又臭”。
精彩片段可以是极为传神的细腻描写,也可以是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的精警语段等。若在作文最关键的地方用上这样一个精彩段落,就会令此文顿生魅力,让阅卷老师眼前为之一亮。一般情况下,大家可把精彩语段设置在开头或结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放在开头,能先声夺人,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为评分打下一个基础;放在末尾,这是打分的前奏,也是能给评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因而,与其匆忙写来,倒不如花一点时间对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从修辞、句式、语言色彩上下一点功夫,达到让评卷老师惊喜的目的。如2013年天津市中考佳作《捡拾幸福》结尾的精彩段:
幸福是个美丽的玻璃球,破碎散落在世间的每个角落。有的人捡到的多些,有的人捡到的少些。虽然没有人能拥有全部,但每一次弯腰,每一次捡拾,都是幸福。也许,人活着就是一种心情。把握心情,把握今天,设置明天,储存永远。只要用心感受,用心捡拾,幸福就会永远存在。
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了。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例如:张舒粉同学的作文《一位让我敬爱的人》,描写的人物是班主任,作文选取了两个事例,表现班主任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的好品质。其中的一个事例是这样写的:冬天的一个早晨,我早早来到教室,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冷吗?以后记得穿厚点。”那么亲切。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班主任。等同学们都到齐了,便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几天冷,大家要多喝热水,有条件的要每天喝两袋板兰根,预防感冒,记住了吗?要当作业来完成。”这篇作文,注重让人物自我表演,所以,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例如:王顺贤同学的作文《一字之争》,就写得很好。他在作文中写道:他爸爸让他背诵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当他背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他爸爸严肃地批评他:“为什么把字读成了?”王顺贤听了,很委屈地说:“爸,是您错了,‘衰’字在这里就读‘cuī’。”他本以为父子之间又得来一场面红耳赤的唇枪舌战。而爸爸却搬出几本字典、词典,与他一同查找,结果费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也没有查到。王顺贤就不耐烦地说:“爸,算了吧,就听您的念‘shuāi’吧。”他爸爸听后,反而更加严厉地对他说:“什么叫算了,做学问,就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有错必
改!”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查找。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爸爸忽然捧着《古代汉语》词典高兴地叫起来,说:“哦,这里就是读‘cuī’,爸爸错怪你了,向你认错!”作文最后写道:“爸爸是个工程师,知识渊博,竟然向我认了错,可在‘认真’二字上,我却输给了爸爸。”这篇作文写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把矛盾冲突表现得合情合理,结局出人意料,作文的主题也突出了。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是学生初中生活的开始,从初一开始学生就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加上老师耐心的指导,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初中阶段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毛宗岗在评价《三国演义》时说:“文章之妙,妙在猜不着。”这“猜不着”不就是情节起伏、构思奇妙吗?《水浒传》中写李逵先后***死四只老虎,手起刀落,毫不费事,真是个英雄,但是远远不及景阳冈武松打虎那么引人入胜,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就在于武松打虎写得波澜起伏,险象环生,能紧紧抓住读者。所以作文的构思应有情节和情感的水位落差,造成遏止、积蓄、冲击、突破,以形成一波三折,从而产生曲折生动的艺术美,达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目的。请看2013年辽宁鞍山市中考佳作《温暖》中的片段:
寒冬夹着刺骨的北风,又一次来了。校园林荫道旁的树木,终也抵不过严寒,那叶儿一个个打着旋儿回归了泥土,不复盛夏的热闹。映着道旁路灯苍白的光,只有她一人走着,脚下时不时传来几声脆响。她的心仿佛也随着叶子凋零了,机械地穿梭于宿舍和图书馆之间。望了望表,不自觉地,她又加快了脚步。等她急
匆匆赶到宿舍门口,果不其然,看大门的老人又拿着锁站在门边,面无表情地注视着她钻进门里,只低低地说了一声:“下次早点。”一个星期有几天都是如此,望着老人住的小屋的灯光越来越暗,她心里不免有些自得:每次都能在最后赶上,真幸运。
那天,因为图书馆停电,她提早从图书馆离开,刚走到宿舍的转角,就听到了那低低的声音说着:“下次早点啊。”一抬头,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您还不关门吗?门禁时间都到了。”老人只是摇了摇手中的锁,望了望小屋昏黄的灯,说:“还有一个小姑娘没回来,我得等等她,农村娃不容易。”她久久地伫立在墙外,泪水禁不住溢满了眼眶,那份她以为的幸运,是一位老人在寒冬冷冽刺骨寒风中的守望。
本文之所以感动人,就在于作者娴熟地运用了“巧合”的艺术手法。终日“面无表情”,言语淡淡说“下次早点”的老人,他的爱心是在和另一个男生交谈时不经意间流露的,而这份默默的温暖恰恰让“我”在“巧合”中感受到,原来“幸运”本是源于深深的关爱。由此震人心魄,感人肺腑。巧妙的构思让文章在貌似不经意的叙述中达到了真挚感人的效果。
长期不照镜子,弄得灰头土脸,自然不够文明。每天频繁照镜,搞得非常自卑,难免与世隔绝。一天照镜一次,洗去仆仆风尘,走路容光焕发。这个故事说明,照镜贵在有度,自省虽然必要,自卑却不可取,前进才是目的。
尹喜观察星兆,知道圣人将至。他斋戒并沐浴,在路两旁烧香,沿途打扫干净,专门等候圣人。老子主张无为,本来不想写作,但被诚心感动,于是作《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尹喜反省自己,及时加以改进,于是得圣人言。
孔老夫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他的自我要求,是圣人的.标准,或许有些太高;但适度的反思,见不贤内自省,还是有必要的。随着社会发展,女士带面小镜,随时随地补妆,已经司空见惯。有的单位里面,在员工必经处,专门悬挂大镜,以供整理仪表。
有则报道曾说,歌舞明星费翔,每天刷牙六次。还有报道曾说,郭富城为成名,每天对着镜子,练眼神数百次。李玉刚为表演,也经常照镜子,以便男扮女装,取得惊人效果。作为公众人物,维护自身形象,当然非常必要。而作为普通人,每天刷牙六次,恐怕会误了事。照镜子练眼神,也非常人任务。而著名的演员,有化妆师服务,也属正常现象。
狄更斯为创作,可以衣衫褴褛,装成乞丐讨饭。欧亨利为创作,可以蓬头垢面,体验水手艰难。汤显祖为创作,可以托身柴堆,多日沉于哀婉。郭沫若为创作,可以满地打滚,亲密拥抱地球。照镜其实次要,成功才是目标。
由于月球引力,发生日全食时,光线会有弯曲;测量队出发前,爱因斯坦勘误,重新作了计算,结果大获成功。反省宇宙常数,他又追悔莫及。不过这种自省,正是一种伟大。
王安石写完诗,还要不断修改,很普通的“绿”字,因为使动用法,展现无穷魅力。雪琴写《红楼梦》,皇皇几十万言,却能增删五次。文章三分写功,七分皆在改功。产品可以召回,著作可以再版,但未免太麻烦。
真理之于谬误,也许只差一步;天才之于疯癫,也许只隔一念。三人都有镜子,使用频率各异;第一个很适度,后两个走极端。照镜或者自省,程度需要适中。只有不温不火,才能恰到好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