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是由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一点点凝聚而成,凝结其中的各种思想文化为仪式打造了一个难以被破坏的坚固外壳。仪式有稳定的流程,自是不易被今人轻易打乱,但这并不意味着仪式就是不容轻易改变的.。西方有马丁·路德简化宗教仪式让教徒由“因行称义”转为“因信称义”,从而使心中的信仰之光愈加璀璨。东方有婚假仪式的改良,删去了繁琐的仪式,新人间的感情却更能与金比坚。若是固守老仪式而不顺应时代而变,那恐怕今日大街上“三寸金莲”不会少见。让仪式随时代而变方能让仪式在继承中得到发展。
仪式应顺应时代而变但这也不意味着要将仪式从现代生活中全盘删除。生活节奏再快也总会有也总应有一小节的时光为仪式所保留。假若没有时间进行一些必不可少的的仪式,那么恐怕人们只会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去往晦暗不明的远方,只留得内心和精神的一片空虚荒凉。即使再微小的仪式中也包含着一种淳朴的信仰,正如《纸牌屋》中曾言:“没有什么比信仰更能支撑我们度过艰难的时光。”仪式中所蕴含的信仰昭示着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对某样东西开始想要负责的心情。所以,有了虔诚的基督徒们饭前对食物的感恩,有了国人世世代代对年味不变的坚守,有了开封新本子时落下的慎重第一笔。
仪式,不能固守亦不能删去,就我认为,一点点推动仪式顺应时代而变才是让仪式这株古木焕发生机的良方,为仪式注入时代精神方是现代人应尽的职责。
亨利·戴维·梭罗曾说:“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同样的。顺应时代需求去改变仪式所要做的第一步便是将繁琐无谓的套路和形式删去。面对父母不再三叩九拜而是教他们如何使用微信岂不是新时代表孝心的新仪式?面对不再细究于一纸“皇帝诏曰”而是开展“打老虎拍苍蝇”的全民反腐行动岂不是新时代彰显反腐决心的新仪式?
仪式应时代之孕而生,而此刻从身边做起,方能为仪式古木注时代活力,助其重抽新枝,现亭亭如盖之姿,为现代社会发展留一片绿荫。
小学美好生活的结束,应为它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仪式感使那个普通的日子变得不平凡,变得庄重而有意义。
生活中的仪式感在那天,那场毕业典礼上体现,可能经历了那天,我们才能真正毕业吧。
所有的同学牵着父母的手,在门后面排起了一条长龙,要举行一场神圣的仪式。一位位同学陆续走上台,与父母摆出六年前,在讲台上摆出的一个个古怪的动作。
“怎么办?我好像忘记了动作?”“不用担心,照片记录了一切。”
那张集体照,重现我们一路走来的这六年,同样的位置,同样的我们,不同的是心。心中多了一个大家庭,里面装着六年来一起陪伴我们的“扬帆中队”。不同的是笑容,六年前的我们,怀着忐忑,羞涩与腼腆,而此刻,心中更多的是那份不舍吧,我想。
回想六年前,我们在第一天踏进小学的那场仪式,充满羞涩地拍下了我们的第一张集体照,那个仪式简单,却也让人难以忘记。
六年来,我们在一起度过每一天,虽之间有些争执,有些吵闹,但那都不重要,至少在印象里,这六年,都是快乐的。只是在此刻,笑容不如从前灿烂了,眼眶渐红,泪水渐渐溢出眼角。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别人的思念有多深,直到这个瞬间。在这个特别的场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变得柔软起来。
我们又一次走上了台,拥抱班主任,一直以来,他对我们都是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般,如今,更是难舍难分。
这一场毕业典礼不能够代表我们的六年,却是六年以来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大家打扮得优雅而精致,愿在这场仪式外,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离开了小学,离开了曾经的他们,每次回想起的都是那场仪式,那场毕业典礼。那场毕业典礼的背后,藏着我们的四十份爱。我也一直相信,那场庄重而有意义的仪式,会在时光保存下来。
我喜欢在每一个新的日子开始前,举办一场仪式。这场仪式并不轰轰烈烈,只是轻轻许下的一个愿望。然后接下来这一天,我都会努力去达成这个愿望。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太累。是吗?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生命就在无数个“一天”中过去。人生说枯燥也并非如此,说有趣似乎也夸大其词,每一天好像都是差不多的,又好像是有点不一样的'。人在尘世中麻木地活着,走在相似的轨道上。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大大小小的仪式,它们会让你记住每一天中的不凡,会让你的每一天都与前一天有所不同,会让生活变得丰满充盈生动起来,会让你感觉到,你不仅仅是这大千世界中的平庸一员,更是你自己,独一无二的你,这个世界也可以因你而不同。
清明节的时候,家里人总会带着我去扫一次墓。小时候的我站在墓前,看着大人们摆上蜡烛、水果,哭着烧纸钱时,其实是有些不解的。人都已经去了,这样做还有什么用呢?他们看得见吗?渐渐长大,这个谜团也渐渐被揭开了。我开始对这种仪式抱有尊敬的态度。这样的仪式感,使在场所有人都沉浸在回忆中。这一刻,我们放下了尘世间的种种烦恼,只是这样单纯地做一件事,回忆一些人。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节日?其实它们都是生活的仪式啊!端午节,不仅仅只是为了划龙舟,吃粽子而设立的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如果不是每一年,都有这样一个节日,或许这个人也不会像现在一样流传百世,不会有那么多人背他写的楚辞,敬佩敬仰他。他与我们时空遥隔,但因有了这样一个节日,让人们记住了他,正是这样一场仪式,让他与他的故事永远留在了这个世上,永远,永远。圣诞节,就是一场童话般的仪式,它让我们记住了那个白胡子的老爷爷,它让童真与美好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生活需要这样的仪式,也存在着这样的仪式,它们让你我更加真实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让生命不再单调贫乏,能有更多的美好。
亲人远去,时常翻一翻相册,是一场思念的仪式;秋风落叶,是一场道别与新生的仪式;生日派对与毕业典礼,是一场自我拥抱,给人生立里程碑的美好仪式……生活需要仪式感,需要通过这样的仪式来点缀生活,给平凡的日子增光添彩,让每一天都变成生命中不一样的存在。
在社会生活中,许多事情的进行都需要有相对应的仪式,这些仪式或庄重或欢乐,这些仪式举行的目的.不仅是凸显事实事情重要,更重要的是让人们在心中形成一种仪式感,仪式感是心中应有的敬畏。
仪式感培养我们尊重优秀文化。一般进行的文化活动都有相对应的仪式,比如春节,其实就是迎接新春的重大仪式,我们进行着放炮贴窗花的传统仪式,这些仪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使我们了解继承弘扬和尊重几千年来薪火相传的文化,在春节,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为晚辈准备红包,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仪式,在此仪式中,能传达出孝敬老人,关心家庭与孩子等思想,虽然我们知道为长辈拜个年,并不能说明真的孝敬长辈,但是通过这一事,在我们心中会形成一种尊敬长辈的仪式感,这是重要的。
仪式感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前些日国家下达通知,在各地举行宪法宣誓活动,让广大党员与干部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通过宪法宣誓,在各党员心中形成仪式感,从而对宪法产生敬畏,我们在学校举行的升旗仪式也是如此,无论多么简陋的升旗仪式,面对冉冉升起的红旗,我们的爱国情怀都会在心中激荡,可见这些仪式的引领下,我们能够健全人格素质。
当今我们的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有些人认为仪式就是形式主义,并无太实际的用途,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有些不必要的仪式可以被取代,但有些仪式却非常重要,仪式只是外在的一种表现形式,仪式感在举行仪式时逐步形成,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为学生的我们参加一些仪式是必要的,他能健全我们的人格,前段时间网络流行着一句话,生活需要仪式感,确实如此,仪式感就是对生活,对社会中的事物产生敬畏,让我们更好生活,更好成长。
仪式成就一个人的生活。伟大的作家福楼拜每天在自己的世界里忙不过来,仍不忘每天“按时看日出”,在他看来,每天按时看日出已成为一种仪式,当金色的阳光洒满他的房间,照亮他的脸庞,迎接新一天的仪式便到此结束,福楼拜也因仪式而获得前进的动力。无独有偶,马尔克斯曾说:“如果上帝赏赐我一段生命,我会简单装束,伏在阳光下,袒露的不仅是身体,还有我的魂灵。”对于马尔克斯看来,接受阳光的洗礼是一种神圣的仪式,通过这种仪式,他获得了生命的快乐。
仪式体现了对生活的态度。古有藏书者以书为神,进入藏书阁前定焚香沐浴,以示对书的敬意;今有西藏教徒三步一跪五步一拜爬向心中的圣城拉萨。二者的仪式皆表达了自己崇高的敬意,是虔诚的表现。然而,反观当下少林寺等院庙,有多少和尚道士在念经时是真心念着佛祖的.?有多少人是为了钱才跑去寺庙里削发为僧的?在那些眼里没有真信仰的人看来,所谓的宗教仪式不过是儿戏罢了。
然而,仪式也并非越繁琐越隆重越好。中世纪的德国被称为“教皇的奶牛”,罗马教会宣传“因行称义”,将宗教仪式复杂化,以此诱骗人们的金钱。为了揭穿教皇的虚伪面目,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提出简化宗教仪式,掀起了宗教改革的浪潮。从此基督教的信仰仪式变得简单而朴素,人们也通过信仰得到了救赎。与之相反,商朝时期的中国,第一大国事便是占卜,每年的正月,国家通过举行繁琐的占卜仪式来祈求来年的安定与幸福,其中不乏以童男童女为祭品等令人发指的恶行,这种繁琐的仪式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商朝的灭亡。由此可见,倘若仪式的繁重超乎了一定程度,会导致人心的不安与社会的动荡。
综上所述,仪式可谓是一种生活态度,过简过随便或过于繁琐皆不可取。恰到好处的仪式,能助我们的生命得到升华。
“繁琐”的仪式,我们一步也不肯落下,那牵引出来丝丝缕缕情意与悠悠中华文化,令人动容。快节奏的生活,我们该慢下来守护仪式,守护一种习惯,守护背后深情与文化,守护一种认真生活的态度。
“爆竹声声一岁除”,年初一,各家各户总要点上红火的鞭炮,并且进行祭祖仪式,这种仪式随着历史长河流传至今,成为一种习惯,不易改变。仪式成为习惯后不易改变,也不必大费周章去改变。复旦大学教授严复锋说:“习惯的意义在于维持生活的安稳感。”仪式流传千年,已经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若强行改变,会给人多大的不适感?人生活不安稳,社会又如何安定?所以,应该给仪式一点空间,维持生活的常态,而不轻易改变。
不改变仪式,亦在于对它背后的人情与中华文化的珍视;这些情,这些文化,纵世事百变,依旧动人。广东婚礼仪式中有一环节是新娘梳头。“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母亲在待嫁女儿身旁一下下梳着,这古朴的仪式中,蕴含了多少美好祝愿与不舍。这正是仪式的意义所在,无论是清明祭祖还是春节仪式,都源于人与人之间温热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除此以外,还是一份对中华文化的守护。在婚礼上,按仪式,新娘都要给老爷、婆婆递上“媳妇茶”,这是中华孝道的体现。而在希腊,婚礼仪式上他们会跳圆圈舞,这与希腊的热情一脉相承。中华文明蕴藏在种种仪式中,也正是这些仪式,让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
而仪式,也是现代人表达感情,给每一天制造不同的惊喜感觉的手段,是一种乐活的生活态度。和郑重写下一行字相似,收藏家在接收心仪收藏品前总要进行净身仪式,这净身里,道尽了多少欢喜与爱惜。没错,生活节奏是很快,但我们不能一味的快,应该偶尔慢慢下来,在小小仪式之间,觅到丝丝缕缕的快乐,从一种愉悦的状态出发,重新上路,怎知不会更快?
给仪式留一点空间吧。仪式既成习惯不易改变,不如留下,收获心安;仪式背后的深情也不会因落伍沦落到抛弃地步;仪式带来的乐活态度也足以让我们在快节奏中收获喜悦。如此,为何要改?
愿你我在仪式之间,收获幸福与温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