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许昌,位于河南省的中南部,是一个风景宜人的美丽城市,也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城市内到处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因此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中国宜居城市等好几项荣誉。
我的家乡是三国故都,城市中至今还有很多三国的遗迹,处处都散发着三国文化的气息。霸陵桥、春秋楼、华佗墓……,屹立在城市的不同位置,让人们回忆着这一幅幅真实的历史故事。去过霸陵桥的人们都知道,在霸陵桥的旁边,至今还有“关公挑袍”的遗址。巨大的石碑雕刻在岁月的侵蚀下,显的很是斑驳。在石碑的旁边,威武的关公手拿青龙偃月刀,骑着跃起的赤兔马屹立桥头,坚毅的眼神让人们依然看见了,当年关公放弃荣华富贵追求仁、义的决心。他的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所有人祖辈相传。
华佗墓在许昌城北,占地360平方米。华佗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医生,他为人们的健身发明了五禽戏,为了让人们手术时不痛苦,还发明了麻沸散,成为了医学史上的鼻祖,但后来却被曹操***害。人们为了纪念华佗的丰功伟
绩,修建了华佗墓。 我的家乡不止有这些名胜古迹,还有许多的名人也在许昌被人称颂----曹冲称象、孔融让梨、曹植的《七步诗》……,我国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说过,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如果你也想看更多的三国遗迹,也想听听关于三国的故事,那就到我的家乡---许昌来吧。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近年来,福建官方正致力于弘扬以朱子文化为核心的闽派文化。
民进福建省委在调研中的发现,伴随着朱子文化复兴,福建各地呈现出各自为政,争相哄抢“朱子文化”的局面。
记者梳理发现,福建多地已规划投入重金打造朱子文化相关产业。其中,作为朱子出生地的三明市尤溪县,投资3亿元人民币致力于建设占地4.4万平方米的朱子文化园;南平市建阳区是朱子墓地所在地,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8000亩的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区等;朱熹学习生活50多年的武夷山五夫镇,则规划建设成为弘扬、交流、体验朱子文化的第一重镇。
民进福建省委在调研后提出建议,要改变长期以来将朱子文化看作只是一个地域文化的思维。福建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福建省政协委员马照南建议,根据朱熹在福建的理学足迹,政和、尤溪、建瓯、武夷山、建阳、延平、福州、厦门同安、泉州、漳州、宁德等,策划开发覆盖福建全省“朱子理学寻踪游”等活动。
郑家建则进一步指出,不仅要加强省内城市合作,也要联合省外有关地市。他说,朱子在江西、湖南、浙江等地都留有足迹,如其祖籍地婺源、开风气之先的朱张“会讲”之地岳麓书院、完成其理学思想转变的白鹿洞书院等,都是朱子文化遗存不可或缺的部分。
2015年开通的合福高铁,途经福建武夷山、建阳、安徽黄山、江西婺源多个朱子文化要地,正串联起一条“朱子之路”。郑家建举例说,目前,武夷山到婺源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这意味着两地联合起来推广朱子文化的时机已经到来。
正是看好“朱子之路”,福建省旅游局已先行探路。2015年,该局邀请了200名欧美知名旅行商莅临武夷山开展“朱子之路再出发”武夷新发现活动,探访丝路茶路传奇,打造朱子文化旅游黄金线路。
当我步入这艺术殿堂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个个鲜活的陕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他们有的半跪在地,有的'站得笔直,有的低下了头,还有的手握兵器。每个兵马俑的姿态各异,而且盔甲也各不相同。据说他们的盔甲越厚,职位越高,盔甲最薄的就是士兵。
看着这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我不禁浮想连篇。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遗产,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那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古战场上的滚滚硝烟,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排山倒海,战马奔腾的嘶鸣声,久久回荡在我的耳边……
今天,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大地,万物复苏,经济腾飞,一派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作为一名新中国的少年儿童,我们肩负着继承祖先的文化遗产,振兴伟大中华的历史使命。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掌握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而时刻准备着!
朱子理学文化发祥于闽北,并由主要闽籍传人传承光大,因此又称“闽学”。闽学是闻名世界的显学,是闽北及整个福建的自豪。朱子理学继承并发展了孔孟儒学并集历代诸子百家思想之大成而升华为“新儒学”。继去年***在纪念孔子诞辰活动上的讲话发表后,今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朱子文化是我省最具特色、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要成为我(福建省加强文化建设的“第一品牌”和“重要抓手”。这是建设“美丽福建”中的高屋建瓴思维与战略,打造“朱子文化”文化品牌,对我省精神文明建设,营建和谐美丽家园,必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一、高层次并广结侨缘组织朱子文化复兴活动,提升朱子文化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度。“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是具有较大影响的纪念朱熹与研讨朱子理学的活动,目前已举办过三届。它由南平市政府主办,动员能力与影响有限。纪念朱熹诞辰885周年暨第四届朱子文化节活动目前已定于2015年11月将在武夷山市举办,建议以后各届提升为省政府乃至更高层次机构主办,并广泛邀请海外相关社团与名流代表参与,形成合力,扩大影响。福建拥有大量的海外侨胞,并有拥有崇高社会地位的代表。他们虽客居海外,在融入境外社会生存环境的同时,多数仍守护着他们祖辈移民时带去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特别是朱子理学的儒家思想传统。作为龙的传人,朱子文化是我们的共同语言,“朱子文化节” 无疑是我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将我省朱子文化资源推广弘扬出去,将海外朱子文化精华流转承传回来的极好平台。
二、创新并推广朱子文化特色旅游项目与产品,借力侨缘窗口和纽带让侨胞及世界看过来与走进来。福建作为侨力资源大省,各级侨联与海外华人华侨及社团联系紧密,各种海内外联谊活动频繁,是组织境外游客到大陆参访朱子文化的先天优势。由台湾的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发起、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协作的两岸大学生走“朱子之路”暑期游学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8届,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朱子文化旅游品牌。但其参与者主要为大陆与台湾两岸的在读研究生、博士生等,并且每年基本为定期的一次,属于“小众”的游学。建议我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有效打造朱子文化游学、文化寻根、文化朝圣等文化休闲旅游产品,整合省内各地朱子文化遗址遗迹资源,形成以朱子文化为内涵、朱子遗址遗迹为载体、八闽自然风光为特色的朱子文化旅游品牌,并通过举办“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海外青少年寻根之旅等活动将海外侨胞“请进来”;同时,我省要通过各种渠道向海外大力推介朱子文化特色旅游项目与线路,让倡导仁义礼智信、给力世界和平友好发展的朱子文化“走出去”,通过侨胞传导给国际社会。
三、发挥海外华侨及海外相关宗亲的作用,将他们“请进来”共同参与朱子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承。福建的海外侨胞总数接近3500万人,是华侨第一大省。海外侨胞中,朱子后裔及朱子理学先师和朱子著名门人的'后裔等,他们遍及韩国、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地。他们对朱子文化的认同度高,传承力强,研究深入,并很愿意为朱子文化遗产的抢救、朱子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对此,我省在积极自主地保护、研究、传承朱子文化遗产的同时,还应争取海外华侨包括海外朱氏宗亲的支持,参与我省对朱子文化遗产的整理、抢救、保护、研究、交流工作,包括接受朱子文化文物的回流、文化项目的建设等等。朱子文化遗产包括朱子本人及其先师、门人的生活、学习、教学、著述、游历过的遗址、书稿、器具等等有形遗产和有关治学、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向海外华人华侨征集到朱子文化相关的文物,通过在国内的朱子文化展示场馆中设立“朱子文化在海外”等主题展厅,实现共享。
四、借力海外教育组织创办“朱子书院”,让朱子文化“走出去”并在海外新侨及非华人中薪火相传。当前“孔子学院”已在世界许多国家与城市的非华人大学和社区中开办了200多所分院,其对让世界了解孔子,学习汉文化,认识中国取得了积极成效。对朱子文化的海外弘扬,也可以依托或借鉴“孔子学院”开展,或率先在海外华人社会实践。海外华人聚居地多有华文教育组织,作为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华文教育可以成为我们在海外华侨新生代中弘扬朱子文化的有力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升,许多非华人社区也兴起了学习汉文化热。这是我们向世界弘扬朱子文化的很好窗口。但朱子学著作繁浩、体系博大、语言艰深,如果没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哲理思维,一般人品味、领悟不出其中的道理和意义,因此对朱子文化进行通俗化、大众化的解读、翻译是普级朱子文化,扩大其影响必做的功课。建议我省出台必要的政策,鼓励相关机构与人员编辑、翻译适用于海外教育、传播的朱子文化教材并与当地院校合作大力推广普及。同时,学习“孔子学院”的,将武夷山已初创的“朱子书院”办到海外去,从人力、资金上支持海外社团在华人聚居地及有意汉学的非华人城市和院校设立“朱子学院”,将朱子文化这一福建“第一品牌”打造成外向型的“国际品牌”,有效提升我省的文化软实力。
——访兰溪抗战老兵张廷佐爷爷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身忘死保和平……。”耳边伴着“英雄赞歌”的雄壮旋律,我敲响了住在兰江之畔的兰溪抗战老兵张廷佐爷爷的家。
给我开门的是张爷爷的妻子——张芩老奶奶,一位91岁高龄的慈祥的老奶奶,我告诉奶奶我想采访一下张爷爷,听听他老人家的抗战事迹。张奶奶知道了我的来意后很是热情的牵着我的手,把我引进他们的家里。
很快张爷爷听到动静后也从房间里走了出来。没有错,眼前的这位爷爷,就是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兰溪抗战老兵——张廷佐爷爷。只见张爷爷鹤发童颜,神采奕奕,脸上始终挂着亲切的笑容,手里拿着放大镜和老花眼镜,头发和胡子都是雪白雪白的,特别是那山羊胡子蓄得很长很长,都快挂到胸了,除了有点耳背,张爷爷怎么看都不像是已经是96岁的老人。
张爷爷和张奶奶,带着我参观了他们的居室,然后叫我在客厅沙发坐下,两位老人在我面前的桌子上为我摆了许多好吃的,并一个劲的叫我拿来吃,然后两位老人也在我身边坐下,这个时候张爷爷开始给我讲起他如何参加抗战的亲身经历。
张廷佐爷爷,于1920年出生在兰溪的乡下。8岁开始念书,念到11岁,就碰上了“九一八事变”。之后,张爷爷去金华读初中,1935年考上金华中学。1938年,日本人轰炸金华火车站,学校为躲避日寇轰炸,保护孩子,搬迁好几地方。这个时候,胡宗南的国名党陆军第一军无线训练班在金华专员公署招生,张爷爷就第一个报名参加了。
这年的清明过后,张爷爷他们就从金华出发到南昌,尔后到九江,坐轮船到汉口,然后到郑州,转洛阳,经潼关,一直到陕西凤翔,在那里接受训练和学习。三个月后这支学员并入到陆军黄埔军校西安第七分校第15期通讯科,而张爷爷当年也就被分配到四总队七大队第七队通讯科的无线电组里。
1942年底,张爷爷被调到四川双流空军72电台做通讯员。张爷爷告诉我,当初投笔从戎考上军校,为的是能够上前线打日本鬼子,但没有想到却成为一名空军通讯员,这工作都是在战争的大后方,不可能拿着枪去打日本人,张爷爷他们的工作就是时刻关切天气变化,掌握当天天气的能见度、云高、气温、湿度,这些数据提供对战机的空中作战非常重要。
1945年9月1日,抗日战争马上就要胜利了。张爷爷认为战争结束了,可以回家了,这个时候的张爷爷已经整整8年没有回家过了。结果呢,张爷爷得到命令,把他调到北军南苑空军第十地区司令部,负责接收日军投降的弹药物资。抗战胜利了,日本人投降了。
如今张爷爷和张奶奶相濡以沫已经共同走过了68个春秋,他们的三个子女也早已儿孙满堂承欢膝下。张爷爷告诉我,让他觉得最欣慰的是自己的三个孩子都非常有出息,儿子是留美遗传学硕士,法学博士。自己当年参加抗战为的是保家卫国,今天和平年代,自己的孩子也在用不同的方式,为自己的国家的繁荣昌盛尽自己的一份力。
采访结束了,我依依不舍的离开张爷爷的家。走在路上,我想历史是不会忘记这些抗战老兵的,历史会永远记住他。,历史会告诉后人们,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刻,有这样一群中华好儿女,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祖国的和平,甘愿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自己的母亲,离开自己的亲人和孩子,远赴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为国家谱写了一曲青春赞歌。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通过对三国文化知识的学习,使我深刻的感受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取长补短,发扬团队精神,因而构成了一支出奇制胜的坚固队伍。
刘备“仁”、“智”,关羽“忠”、“傲”,张飞残暴而又细腻。
后人评价说:“刘备的江山是靠哭出来的。”当然,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他只看到了刘备的“仁”,而未见他的“智”及关羽、张飞的协助。
正是“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刘备的“智”掩盖了关羽的傲气、张飞的残暴;一句“玉可碎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关羽的忠,使生刘关张的队伍更稳固;彭德怀上书,以张飞自比,而又自愧不如,可惜“却有其粗,而一无其细”,是张飞细腻的一面给队伍又加了一层保护网,使其更强大。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况如今是刘关张三大将,顶的就不只是一个诸葛亮啦,而是开创了令人震惊的雄霸天下。
古代人杰尚且懂得充分利用团队精神,况吾辈乎!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有高度的集体主义感,维护班集体的利益,为班争光,让我们的集体强大起来。集体强大了,自己自然就进步了,因为集体是大家的集体,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有丰富饵料的海洋自然会蕴育出肥大的鱼儿。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更需要人们具有团队精神。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家企业招聘职员的八项要求,其中有一项要求就是职员要有团队精神。一个大企业要想办成功,需要企业中职员们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取长补短,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处使,才可能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才可能创造出今天的雄霸天下。
团结就是力量,团队精神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清晨,太阳从东边缓缓升起,新的一天又到了。微斜的阳光透过树梢洒在人们身上,似是给人们披上了一件温暖的衣裳。
我迎着朝阳,开始了一天的晨跑。有点儿累了,我踱步向前走着,静静地看着清晨的文化广场。
温暖的太阳光斜斜地照射在干净的跑道上,跑道旁那无人问津的花草,此刻竟也像天空中的繁星,虽无牡丹和芙蓉般的万紫千红、国色天香,却也有着一种说不尽道不明的小浪漫。蜿蜒曲折的青石小路上,一对老夫妻互相搀扶着,慢慢地向前走着,脚下时不时发出轻微的“踏踏”声。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被阳光拉得老长,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词——细水长流。
顺着他们往远处看,我看到了一群老爷爷在树荫底下打着太极。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像是每天都操练,彼此之间默契十足。阳光铺洒在他们的脸上,愈发的和蔼。他们迈出一步的脚微微压低,行云流水的动作,在微风中显得是那样的有活力。我不禁痴迷了。
突然,身后一阵热情似火的音乐声传到我的耳畔。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群老奶奶在跳广场舞!她们的舞蹈动作简单而统一,说不上优美,但她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好像这一切为的.仅是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又或是只要大家聚在一起,就已经足够快乐了!我不禁也笑了。
在她们的身旁,是一片浓郁的树荫。树荫底,圆桌上,是阳光斑驳的痕迹。几个老爷爷正在下着象棋呢。只见其中一位老爷爷面带笑意,胸有成竹地看着对面的老友一手执子,冥思苦想。良久,他的老友才落了子儿……
太阳升得越来越高,孩子们也都出来了。篮球场上,石板凳边,草地里,都是他们嬉戏打闹的样子……
真是好一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我漫步在这国泰民安的“世外桃源”中,看着人们幸福的笑脸,不禁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在学习生涯中,我结识了不少好书,它们陪伴我不断前进。其中有一本好书让我如此着迷,细细品味,它就是——《三国演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段慷慨激昂的开篇词,将我深深地吸引进去,迷上了它,一发不可收拾。俗话说:“看《三国演义》,替古人担忧。”是啊,情节吸引力如此强,使我不得不为它哭泣,为它大笑。
当我读到“桃园三结义”时,我仿佛感受到了兄弟情谊。一张招兵买马的榜文,将三位素不相识的好汉紧紧的联系到一起,结成了生死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声,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们志趣相投,按年龄大小,拜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正是因为他们的重情谊,讲义气,才演义了一段段美好的历史;当我读到“三顾茅庐”时,我似乎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他希望有仁人志士能够辅佐他走上成功的道路。刘备三次到草庐请诸葛亮,两次的不遇并没有是他打消念头,而是用仰慕高贤的诚意请出了诸葛亮,铸就了他的成功。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明察天下大势,出山之后,在政治、外交、军事斗争中创造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当曹操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时,情况十分危急,诸葛亮出使东吴,他用自己的伶牙俐齿,舌战群儒,对答如流,使东吴的谋士个个面面相觑,无话可说。他力排众敌,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好,实在是好极了!”我不由地拍手称赞。“孔明大摆空城计”“草船借箭”“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等名篇已家喻户晓,流芳千古。“佩服,吾甘拜下风。”我赞叹道。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为人奸诈,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他领导的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足以显示了他的能干。他重视人才,赤脚喜迎东吴谋士许攸,对关羽的厚爱……爱惜人才,使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读《三国演义》,我收获了累累硕果。在书中,我看到了“刘皇叔白帝城托孤”的信任,感受了关羽千里走单骑的义气,体会了赵云单骑救后主的`忠心耿耿……读《三国演义》,我在罗贯中笔下的三国自由飞翔,了解历史,开拓了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我爱读书,书是我人生的伴侣。与书相拥的岁月,内心不再孤单。因为好书伴我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