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地理课上,老师对我们说:“中国人最大的一个致命的毛病,就是忘本。”他还问我们,有几个人知道自己的爷爷叫什么,自己家的祖坟在那里。当时我们班里举起手的人寥寥无几。老实说他是一个极端的人,可我不那么认为,我觉得他说的话,每一个字都戳到了点子上,中国人的致命弱点,忘本。
从现代的网络说起,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在网络盛行的同时,看看我们都在干什么啊,我们在拿我们的古人,我们的祖先开玩笑。向什么“恶搞杜甫”“李白是一个预言家”等等,这类的事件层出不穷,而且参与这些事情的多数都是青年人,那是我们祖国的希望啊,但是此时去在作践着自己的的古人,心里真的一点愧疚都没有吗?丹麦人不会说安徒生,英国人不会说莎士比亚,法国人不会说雨果,意大利人不会说但丁,但中国人却是背道而驰,忘了自己的本。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魂,可是,我们的汉语,我们的母语现在却已经面临着危机了。提笔忘字,致力英语,不错,英语是流传最广的语言,它存在着自己的魅力,但是我们的母语也是毫不逊色呀,它那独特的风味,方正的方块字所表现出来的魂,世上能够有那种语言可以表现出来呢?我们的母语折服了许多国外的人,国外掀起了学习汉语的中国热,但却不能使我们的.国人满足。当初王羲之的书法,在现在已是找不到知音。现在的学校,学生,社会人都在喊着弘扬中华文化的口号,可是行动确是到处补习英文,应付,我们的语言,我们的魂,难道真的到了只有喊着口号,让国家提倡才能够被人学习的地步了吗?真的那么可悲吗?我们的根啊!
再说我们现在的消费市场。“支持国货”这类的口号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可是嘴里喊着这些口号,却大肆购买国外产品,什么韩国的化妆品,日本的汽车……好像我们用的东西加上“进口”两个字就能提升档次似的。中国的国产汽车产业不是很发达,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根源在哪里呢?是我们的国民啊!我们支持国外产业,不但使资金流向外部,而且还加大了中国产业的竞争力,想像一下连自己都不支持自己,我们何时崛起?!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闭关自守不可能,我们需要走出国门,但前提是我们不能忘本啊,我们要在跟的基础上发展啊。就像英语作为全球性语言,需要学习,但她不能够取代汉语的地位啊;经济也需要交流,但不能只顾着交流而忽视了自己的发展啊。毕竟我们首要的任务是使自己强大起来。
做人处事不能忘本,我们不能够本末倒置。前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过一句话:“当中国的下一代人忘记自己文化的那一天,我们就可以去攻打这个民族”难道我们着的要把这句话变成现实吗?我们的国民啊,不要忘本,把自己的根放在第一位!
中华历史五千年,那些经过几千年淬炼的先人所留下来的东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巨大之财富,是华夏民族一代又一代积淀下的文化宝藏,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是中国人民的根。
所谓人不能忘根,人不能忘本,而今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被传承和弘扬。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中国的一个全新代名词,而备受各界关注的郑万、郑阜、商合三条高铁线路已开通,有机连接了河南米字形高铁沿线的一些文化名城,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而各界紧密关注河南米字型高铁连是由于这条线路的高铁建设,承载着让中国文化名城走出世界的任务。
文化名城自身所拥有的文化魅力会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至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利用高铁将各个文化名城连接起来,同样是一个互相沟通交流的好机会,所以中国充分利用高铁这一载体,成功有效地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故宫向来是代表中国历史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四面八方的游客不远万里而来,只为目睹它的雄伟壮丽,感受它的历史文化气息。它所具备的魅力,带着一种神秘感。
今年出版了故宫日历,以书为载体,展现了紫禁城600年的历史画卷,有全景有细节、有人物有故事、有历史有文物,全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每页以图画文字的形式,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故宫深厚的文化内涵,整书犹如一本浓缩的中国文化艺术史,这就相当于故宫文化有了“品牌效应”,让出版物成为了文物与读者之间的桥梁,由此,故宫日历也成为了推广故宫文化的一大重要窗口。
前一段时间《上新了!故宫》也引发网友热议,这档节目以电视媒体的形式将故宫建筑文物完全展示在观众眼前,直观的动态的让观众感受故宫文化的魅力。
美食博主李子柒的视频就是以中国传统文美食化为主线,围绕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而展开。
她利用短视频这一平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使全世界的人民可以通过观看短视频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领会中国文化精神,了解中国文化内涵。肩负起传承文化,诠释文化,弘扬文化的重大责任,我们一直都在路上。
快过年了,却没有一点气氛。
记忆里,过年时满大街都是红色;超市里,服装店内,饭馆中,总是拥挤不堪,充斥着人们衷心的祝福声;公交车总是人满为患,每次要等好几辆才能挤上;的士也找不到一辆,有时甚至还要和同路的陌生人共搭一辆;街上的人们都穿着新衣,暖暖的红色印的满面笑容愈发灿烂。
而现在,街边的书上挂着不少红灯笼,却衬的很是萧条;超市,服装店,饭馆,的'却仍是满满当当,却增添了许多虚假的奉承声;公交车往往很空旷,看着有很多人,进去却发现车尾空空荡荡,拥挤的人们在下车处堆积,想下车的人还要想办法突出这重围;的士上都有人,可却常是一队队年龄差距甚大的外表光鲜的人儿;新衣到处都是,人们的脸上却被冰霜侵蚀。
走在马路上,人们行色匆匆的擦肩而过。一路走回家,一直扯着笑脸,遇到那么多人却只有四个回给了我笑脸。地下通道里找到了一丝过年的感觉,因为人很多,而且还都三三两两开心的说笑着,只是角落的乞讨者无人注意。小区里,只有那些爷爷奶奶们沧桑的脸上洋溢着内心的愉悦,不论是否熟识相互打着招呼。年轻人们如往常一样或插着耳机或打着电话或发着短信,目不旁视的走向目的地。
真的像爸妈说的一样,这年,越过越淡了。
倒是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越来越受人追捧。元旦没有什么庆祝活动,圣诞节却自发组织的搞起了联欢会;小年夜没有收到短信,平安夜却是不少苹果;迄今只收到一条春节祝福短信,放假前班上关于光棍怎么过情人节的问题就已沸沸扬扬。
问过为什么年越过越淡,答案是生活好了,这过不过年有什么区别,想要的平时也都有啊。
但是,是不是有人想过,过年,不仅仅是为了好吃好喝,这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为什么外国的节日盛行,本国传承千年的节日却渐渐冷淡?为什么问到最想去哪里答案多是某个外国的地名?为什么总是有人在批判本国的落后,赞扬着别国的先进?为什么总是有人不愿在qq个人资料上填写中国这国籍?为什么总是说自己要去哪里哪里留学在那里安家落户?为什么总是羡慕着别国的经济文化,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耻辱?为什么?
有人跟我说过,每年清华北大有一半的学生公费留学,却几乎没有再回国的。心甘情愿加入别国国籍,为别的国家研究,为别的国家发展做贡献。人,不可以忘本。吉鸿昌,邓稼先,这种爱国至深的人儿,现在,有多少?有几个人可以问心无愧的保证如果将来发达了会衷心为祖国奉献?
人,最不该的,就是忘本。中国,才是我们一辈子的母亲!
好友委托我帮她买本子,依着自己的眼光,选了一本清一色带着古朴气息的本子,认为她肯定会喜欢。当给她,她却哭笑不得了,说:“你眼光能再差一点吗?你瞧瞧小玲子的。”“什么嘛,我觉得挺好的”我嘀咕着,又去看那本“呀,怎么还镂空了,花花绿绿的,还是我那本好看。”好友说:“那是最新款,你瞧,你这什么本子,上面还有几个繁体字。”突然发现时代跑得太快,自己走得太慢……
又是一个星期天的到来,我自然陪着妈妈去买菜,“卖粽子哦,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百变口味”一老人喊着“妈,去看看吧。”妈自然呦不过我,被我牵着走了过去。“小姑娘,你要什么口味的,这里有红枣粽、蛋黄粽、咸肉粽、绿豆粽、玉米粽,喜欢不?”心中一惊,粽子怎么那么多品种,却发现自己最看好的肉粽去被放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小姑娘,小姑娘,要什么馅的?”“我要肉粽。”我说,只见那老板眼中有点小惊讶,慢慢将粽子递给我。回到家中,却发现粽子已不是原来的味道了,不禁想起了外婆……
3岁以前的孩提时光都是在外婆那度过的,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端午节,拿个小板凳屁颠屁颠的坐在最显眼的位置,外婆总是用她那仿佛从未经历过岁月的双眸含笑望着我,对我说:“豆宝,来来,挂艾草,鬼怪不来抓你走。”说着,她又去准备做粽子,只记得那时烟雾缭绕中,她那娴熟的做工,那带着饭香与幸福的烟,溢得很快,散的很慢。看了好一会,我便在烟雾中入睡,但每一次都被香气唤起。她在我狼吞虎咽时,给我讲述传说、神话。突然发现,回忆是那么温暖,又是那么的遥远。
心中的端午节在变,生活中的事物在变,事情的开始已经面目全非,心中的初衷早已改变,正如童年中的端午的原滋原味以及风俗习惯已被替代,又有哪一个地方保持原来已有的,世界在变,唯可以保持的是自己的本心。
心中的端午节愈来愈远……
小时候,我总喜欢问一些奇葩的问题,比如“糖尿病人的尿是不是甜的啊?”也有“冷血动物的血是不是凉的啊……”,为什么“有水就有鱼”呢?等等诸如此类的好奇。
前两天,跟小学同学聊天,还有一些他们的女朋友,我突然又问了一个问题,“子宫里面有东西是长小孩吗?”,本来一个很无心的问题,她们却说我龌龊,然后我解释“同学说她妈子宫里长了个东西,我上网查,度娘说可能是子宫肌瘤或者是宫颈癌,然后我劝她,别害怕,可能***了,呵呵……”她们说解释就是掩饰,“龌龊的娃”
我也很无奈说“唉,跟同学说就没什么事,跟你们这些少妇说,问题怎么就这么多呢……?”
是不是社会这一个大染缸,每一个踏入社会的人思想都被侵染了?当然连对美的看法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朋友刚毕业不久,原来很清纯的一个女生,如今空间里发着妖艳的照片。头发烫的不嫌糟蹋,指甲涂的花里胡哨,嘴唇抹的流光溢彩,眼睛描的更是恐怖。依我同学的话说,以前怪清凉,现在真败火。但在社会上,这样才叫美吧,也许吧。
就连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我觉得女生穿运动鞋好看,后来觉得穿板鞋好看,现在又觉得穿高跟鞋更显高贵优雅……我有点怕了,怕我以后也会喜欢那些如粉墨登场的小丑女孩……我也怕了,怕我以后变得物质,在社会阿谀奉承,低首献媚。
不管以后怎样怎样,我要坚守初真,不忘本心。金钱虽重要,爱情价更高。若为快乐顾,二者皆可抛。
是福还是祸,都是自己的行为和念头决定的,善总有善报,恶一定会有恶报,善与恶它如同影子一样跟随着你,直到命终。现在的人们,更需要极力的去发扬传统文化道德教育问题,在这个社会,小孩子不懂得尊师重道,听说连大人有些还很残忍到将把自己的儿女活活弄死,听了让人寒毛直竖。尤其这个年代,更要提倡人们知道祭祖的重要意义何在?不要把我们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教育给熄灭了。论语上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提倡人们祭祖,可以净化人心,振兴道德,能起到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甚至于对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为什么祭祖能起到深远的正面作用?它的意义与作用到底在哪些方面呢?
1。缅怀祖宗恩德。
祭祖能够缅怀祖宗的恩德,激发后代的孝思。不忘本才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要积累深厚的福德,我们就要懂得知恩报恩,知道饮水思源。要知道,树木有根本,才有了枝繁叶茂。江河有源头,才能有滚滚的长流。同样,祖宗就是我们的源头,我们有了祖宗的德阴,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日子和幸福的生活。
2。承传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和智慧财富。
我们要时刻谨记祖宗的教训,报本反始就是我们祭祖的重要一个意义所在。祖宗以及古圣先贤的教诲,他们都在倡导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祖先。古圣先贤说过,“百善孝为先”,一切道德的根本是“孝”。中华文化也就是“孝”的文化。祭祖就是孝的体现,是教导我们下一代行孝的教育方法。
对于我们离世的祖先,我们要常常生起恭敬之心,生起惭愧之心。对于我们眼前的父母长辈们,哪有不起恭敬孝顺的道理呢?所以强调祭祖就是提倡孝道,提倡百善的根本。
我们祖国有十四多亿的人口,在这么大的一个家庭,来自不同的族群,要彼此的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和睦关怀,互相合作,建立起这么一个和平的大国确实不容易,这样的大国也是靠教育而建立起来的。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的生机是教育。老祖宗和古圣先贤们都很注重教育,靠教育的来团结人心。教育的核心是孝道和师道,也就是孝和敬。
以前的君王以及人们都提倡用儒释道来治国来净化人心,并且都很落实,真正的国泰民安,社会祥和。儒教,是教导人们明白伦理道德,止於至善。佛教是教导人们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而道教是教导我们修心养性,无为清净。这三教都是在提倡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我们怎能舍弃这些宝贵的东西呢?我们要知恩报恩,承传祖宗的智慧,促进世界的和平。
祖宗先贤留给我们丰富的物质以及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就像我们看到的国学经典,汉字和文言文,这些智慧这些物质就是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了,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理念和方法及成果与经验,也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我们作为中华儿女怎么能不爱重呢?古圣先贤这些成果和经验记载着在《四库全书》里面,这也是老祖宗留给后世的我们无与伦比的智慧宝藏吧。
先祖留下给我们的智慧经验成果,可以说对我们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治国,平民心,以及人类的道德素养。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汉字以及文言文就能够提取千万年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落实接受和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为我们现代的社会做出贡献。
《论语》一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它告诉我们,学习之后的东西,要把它做到,甚至天天都能做到,把一切所学的东西都用到现实生活中来,用到工作,用到我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中。“说”是从心里涌向出来的喜悦。
学习先贤的教诲与智慧,是人生当中最高的享受,这个最高的享受,是真正精神上的快乐,从而带给了自己身心的快乐,而不是地位和财富上的享受。只有这些明了了,真干了,自己的一生才能真正的幸福快乐,家庭才能美满和谐,社会祥和,国家富强,天下天平!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就是为了这些。
我们用古圣先贤的教导,只有弘扬这些教育,来使全世界的理念同向一致,达到见和同解,化解各种矛盾上的冲突,促进全世界国与国之间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乃至于来实现世界和平的理想。
弘扬的教育更看重下一代去发扬光大,从娃娃扎根开始,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厚实根基,这样的根才牢固,才不会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我们祭祖,纪念祖宗的恩德的原因就是要对自己本心要有对这些教育所触动,要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相信他们的智慧。他们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伦理因果圣贤教育,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来源。
祭祖就是承传传统文化,振兴圣贤教育的最好方式。才能够产生安定人心,与和谐社会的正能量。更是我们这一代开始要积极提倡的教育活动,这也昭示着正是现在人类孝敬性德的大好契机。更能希望老祖宗们的教诲和智慧能够普遍在这全世界,实现世界大同的愿景。相信可以实现,我们拭目以待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