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我们教室楼下的小花圃里仿佛被仙女施了魔法,到处红艳艳的。特别是两颗山茶树,远远望去,碧绿的山茶树上,好像挂满了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真是漂亮极了。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山茶树的枝干是黄褐色的,小枝条是紫褐色的。
叶片很厚,是椭圆形的,有着锯齿形的边缘。叶子的正面是深绿色的,油光发亮。有的花蕾被绿叶包裹着,大概还没有成熟;而有的花蕾却分外饱满,饱胀得好像要破裂似的,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美丽。没过几天,花蕾很快就长大了,成了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像是饱含珍贵的蜜汁,又像是一个强忍着的笑容。
终于有一天,花骨朵忍不住笑了出来,把里面的红色花瓣都露出来了。绽放着笑脸的山茶花,几十片心形的花瓣层层叠叠,开得芬芳馥郁,开得欢快舒畅,它们有的缀在枝头“荡秋千”,有的挂在枝腰,张着大嘴,好像在歌唱春天的到来,有的嵌在树杈间,仿佛在积蓄力量,迎接挑战。还有的用绿叶遮住半边脸,显得很害羞站在山茶树前,我仿佛觉得,自己就是一朵美丽的山茶花,在阳光下,微风吹拂着满树的鲜花,我也随着翩翩起舞。小鸟们在我头上快乐地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蝴蝶也在花丛中飞过,赞美着校园的清晨山茶花真美啊!它让人们忘记了严寒,忘记了烦恼,它让人们沉浸在鸟语花香的奇妙佳境里,它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桂花很香。到花季时,香飘十里,深受人们喜爱。桂花不但香,用途也很广,可以做香甜可口的桂花糕,做物美价廉的香水,做上等的香料······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香。但我觉得最香的,还是桂花茶。
桂花茶没有龙井那样高雅清新,没有毛尖那样味道香浓,也没有碧螺春那样鲜爽生津,却有着无尽的芬芳。泡一壶桂花茶,过一会儿,提起盖子,就有一股扑鼻而来的清香。桂花茶的香,可胜于千千万万的茶香,淡雅而香浓。很难令人相信,这小小的桂花,竟能散发出这样的香味!我也被她震撼了,谁能相信,那清香的茶,是桂花小小的躯体做成的!桂花茶的茶色不同与一般茶叶泡出的茶色,别的茶是一种翠绿或淡绿,而桂花茶却是金黄色的,味道鲜爽、回甘、醇香。把桂花多泡几遍后,茶的味道却丝毫不变淡,仍旧通透清澈,散发出绵绵的清香,茶色也还是有沙漠般的金黄。做桂花茶必须精心细致。首先需要摘花,摘时不能一朵一朵摘,要用手掐掉芽,摘下的应是一簇簇才好。而且把鲜桂花加工成干桂花时,要阴干,晒了的干桂花没有香味,并且是暗褐色的,做不成茶。之后挑出碎的,完整的用来泡茶。我和妈妈做了些,爸爸有空便泡些,每次都要夸上两句。
一天,我没有补习班,爸爸也没事,一家人好不容易有了在一起的时光,晚上吃了饭,爸爸泡了桂花茶,问我:“你爱喝桂花茶吗?”“爱!”我干脆的说。爸爸又问:“你知道桂花为什么能泡出这么香的茶吗?”我摇摇头?爸爸认真的说:“是因为桂花愿意在一年里天天守着寂寞,当别的花灿烂傲放时,她却在默默地吸收养分,等到阴历八月中旬她才悄悄开放,但是她的花香能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让各个地方的游子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她会在短短的几天内完成她一年的任务,让人们用她来做茶,做点心让自己的亲人品尝········我爱桂花茶,爱她的无尽芬芳,爱她的回味无穷,更爱她亮丽的茶色,哦!桂花茶,在我心中永远是世界上的茶!
从一口茶品山川风光与大自然精神。
不知有多少西方人能感受到一位西方诗人说的:”从一粒砂看世界!“
但几乎每位爱好绿茶或乌龙茶的东方人都不难体会出--从一片茶叶可品嚐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
如果你嘴里含上一口西湖龙井茶,茶汤的气韵,即很容易在您眼前幻化出一片江南水乡温柔而秀丽的风光。
如果您入口的是台湾的高山乌龙茶,您看到的将是福尔摩沙高山顶上的蓝天白云;同时随著芬芳的茶香与茶气,让您彷佛处身高山上,呼吸到山上清朗的气息。
当美妙的茶汤刺激您舌根生津时,一位古代中国人形容它是「舌底鸣泉」。
正如同法国红酒一样,茶汤与茶香都是活的,时时在流动变化。
约两千六百年前一位中国古代的大哲人老子说:「质真若渝」,意思是说,真实本身,或者可以说,道的本身,在现象世界中是不断在变化的。一部记载中国最古老的哲学与世界观的书叫《易经》,“易”有双重意思:一是变化,一是简易。从茶中领会山川风景,与不断在微妙变化著的真味,真香与气,不失为回归自然的一种简易法门。
那麼,茶是如何能给予人这一切呢?除了上天的奥秘以外,还得人间的配合。
茶的说明文汇总范文精选
不知是茶造就了我,还是我造就了茶,脑海中只记得有个画面一闪而过——一杯小小的茶,茶叶缓缓浮上水面然后慢慢沉下去,杯中的茶叶肆无忌惮的舒展着懒洋洋的身躯,在柔和的阳光照耀下散发着丝丝缕缕的香气,也散发着难以发现的力量。
初品茶香不知意
小学时,我随着爸爸妈妈去做客,一进门有一股特别的芬芳沁人心脾,我举目四处找寻这芳香的来源,最后发现主人在泡茶,只见他优雅的洗杯烫壶,然后一股黄绿色地液体带着迷人的芬芳,流入杯中,流进嘴里,然后在喉咙中化成一股甘露,从此这个叫茶的小叶子就在我心中栽下一棵小苗。回家后我从学校带回一本书,叫《茶艺》,里面有一章专门详细讲述茶的泡制过程,我便照葫芦画瓢就找家里茶具泡了杯绿茶,一口抿下,只觉甚苦,几抹苦涩泌入舌尖,使我眉头紧蹙,苦味久久难以释去。而那本《茶艺》也不知被我遗弃在了房间哪个角落里,慢慢落尘。
再品茶香初领悟
一年前,母亲带我到一间茶室,我们随意找了个位置坐下,母亲便开始着手泡茶,先清洗盖碗与茶壶,接着用丝布擦拭干净,水在茶壶上匆匆而来,去时也不留痕迹。再将干茶叶放入茶荷中,在暖暖的灯光照耀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这时,水壶中的水已经烧透,倒入那造型简练、色泽淳朴的紫砂茶壶中,用茶夹将茶荷中的茶叶慢慢推进盖碗里,当盖子盖上留出一条细若蚊足的缝隙时,将茶叶即刻倒入虑网中再倒进茶壶里,这茶也就泡好了。我仍是一口抿下,仍如当初那样,只有一股苦涩。母亲,只让我慢慢来,我学着母亲也微抿细品,初入口,仍是那般苦涩,过了一会儿,几股甘甜丝丝缕缕在口中漫溢。母亲说,茶虽苦,却回甘,苦中有甜,甜中带苦,先苦后甘,人生亦如是。我心中的疑问消散了几分。
终识茶香内其涵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记得考试前的夜晚,面对堆积如山般的资料,我心急如焚,想着离考试时间已经不多了,还有好多知识点没有掌握,昨天复习过的知识,我今天已经忘记了一大半,这种状态怎么能取得好成绩?突然,一缕香气飘入我的鼻中,原来是一杯母亲提前泡好的绿茶就放在我身边,茶陪我渡过漫长的深夜,我一点一点的品尝到了半夜,那杯绿绿茶早已饮尽,而那座小山也早已被夷为平地,这才释然睡下。口中只觉几丝甘甜,萦绕舌尖,难以离去。成绩出来后,一抹亮丽刮开了原来复习的苦涩,一抹微笑在脸上绽放开来。是啊,茶虽苦,却回甘。人生亦如是。
人生就像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茶虽苦却回甘,这句话何尝不是茶的力量,它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暑假里,一天妈妈说今天天气好,同事打电话说要带我们去扬州看一看。
我们开车走了6个多小时,终于到了扬州,此时大家又累又渴,一个阿姨说:“扬州有许多有名的茶馆,不如我们到里面去坐一坐吧!”
我们来到了一家茶馆,这里人很多,大部分都是老人带着孩子来的。好不容易我们才占了几个座位,这时一名店员走过来说:“几位来点什么啊?”我们一看,都是各种各样的茶水和点心,于是我们要了一些茶水,点了几个点心边吃边喝。这时听到一位阿姨说:“这个茶馆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呢,说是从前有一个人,他很穷,没有房子也没有地,可是他很想做生意,于是就向别人借了一些钱。他四处打听,终于他打听到开茶馆可以赚钱,于是他下决心要开一家茶馆,当时扬州城的地价很贵,他到处找地,终于找到了一块地价便宜的臭水沟,可是,要把这个臭水沟填平也要花不少钱,这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在臭水沟里***一排小红旗,如果谁拿石头打中了小红旗就去领一个盖了章子的小红纸,并拿着小红纸到烧饼店里换一个小烧饼吃。孩子们一听说有免费的烧饼吃,都纷纷跑来了,整天拿着石子扔,臭水沟旁的石子很快都用光了,孩子们就背着袋子从其他地方拿,日积月累,臭水沟不久就被填满了,而那个人只花了少量的钱。
不妨你也到扬州的茶馆里喝上一碗茶,没准有更好的故事让你回味无穷。
中国人喜爱饮茶,而中国的茶文化更是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唐代的陆羽算是中国深究茶文化的第一人,并且著有世界上第一部与茶有关的著作——《茶经》。《新唐书》中记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可以说陆羽在当时让茶文化有了初步的定义。而如今的茶文化便是对上千年茶文化积淀的传承。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位作家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察其色而闻其香,则千载文化便消融于此,实为斯之往也。”
不止文人墨客,民间对茶文化也有一番极为精辟的见解。“茶中天下事”便是将天下之事融于一杯茶中,千古风韵便凭一饮而尽晓。中国自古以来似乎都不乏有茶馆存在,茶馆也成了文人雅仕追求“身静”与“心静”的绝佳场所。“茶馆”看似专为饮茶所设,其实不然。逗鸟,下棋,言天下事,研习六艺经传者皆有。及至老舍的话剧《茶馆》,更是将茶馆文化推向了高处。《茶馆》中,人情,世故,最终都随着为自己,为历史送葬的百二十钱,消融在昔日一杯一杯的闲茶中,写入了历史的书简。
直到今天,中国人依旧喜爱饮茶,只是不再局限在茶馆里。中国人把昔时的茶馆设到了自己的心中,“若心中有茶,则处处为馆”。正是基于这种心态,中国人并不在意自己是在何处饮茶消遣——屋檐下,弄堂中,甚至在嘈杂的.集市上都能找到淡空周围一切事物的饮茶者。读报,养神,或下棋——这便是他们凭借一杯茶远离尘嚣的方式。
千百年的“文化之茶”,而“艺术之茶”也颇有一番韵味。中国茶有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之分,同时亦有香花茶和拌花茶之别,可谓品类之极盛。而茶“泡”与“品”的艺术,更是有诸多的方式与考究,这便是今天所说的茶道。中国民间的泡茶艺术在选茶,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及奉茶方面都极为讲究,但在饮茶方面却多为清饮,即“冲以沸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固有之味。”这似乎又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中国人喜“清净”的传统思想,中国人骨子里透出的淡然的精神境界也便在这样一杯清茶中得以体现。
至于中国的茶叶,任何一个中国人都能信口拈来。碧螺春,铁观音,毛尖,龙井……这些东西早已经深入中国人的心底,中国人认为这便是千百年来中国茶文化的积淀,于是当一盏青烟徐起色正醇香的茶摆在自己面前时,任何人都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但中国人似乎并不愿意将茶提升到品味的高度,而更愿意将茶看做是民族文化的沿袭,更愿意将茶看做是清净与淡然的象征。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茶才有了最原始最平实的品茗艺术。
茶自唐时兴起,制作工艺,流程,以及泡茶的艺术,品茗的技巧都不断进行着改进和完善,但茶所代表的人生态度以及个人的精神寄托却浩浩荡荡地延续了千余年。昔日茶馆中文人雅仕托盏吟月的场景,以及茶所代表的优雅与自然,都衬出了茶作为思想与精神寄托的人生艺术。而茶之文化屹立千百年而不倒的原因便是在此了——
为茶之品,为身止行,思有惴,为盏余香。
春天来啦!这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这阳春三月里,植物们接受到了春日的信息,纷纷吐出了绿芽,鼓起了花苞……在我们小区,也上演着同样的一幕剧。
楼栋旁有一株山茶树。我不经意间瞟了它一眼 ,便立刻被它吸引住了。在灿烂的阳光下,茶树那层层叠叠的深绿色叶片间,漾出一片鲜艳的紫红色。一朵朵掌心大的花儿正迎风怒放,花瓣大如铜钱,花心冒出一撮“”金丝”——那是它的花蕊。一片片花瓣别致地组合成一朵花,红花衬着绿叶,更增添了几分情趣,仿佛一位青春妙龄少女。
花旁有数个小花苞,还是青绿色的,里面透着些许白色,嫩得好像能挤出一团汁水来。它像个圆圆的迷你笋,也是一片片裹成的,尖尖处泛出一点淡淡的粉,宛如沾上了墨汁的笔头。这个小东西鼓鼓的,好似一个小礼包,被来自春姑娘的礼物塞得满满的,充斥着春的气息。
看着眼前的画面,我不由记起了《春日》这首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茶,这个具有几千多年历史的饮料,深受各国人民喜爱。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品尝了茶。
绿茶主要有碧螺春、西湖龙井金山翠芽、茅山长青等。这些茶的名字都非常有诗意,大多名称中含有地名。为了表现出是绿茶,名称中往往含有绿意。
茶的颜色大都是墨绿色的,还没泡时就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有时你觉得口腔里有异味,可以干嚼几片茶叶。茶叶的味道是苦的,但苦中又有几分甜,再加几分涩。茶叶的形状有很多,有的像眉毛,有的像田螺,有的像雀舌……
将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有些茶叶会慢慢地打着旋儿垂直落下,有时茶叶直落下去后会依靠一个角的支撑直立起来,有趣的是一些茶叶慢悠悠地落到了杯子中间,这时它会逐渐减速在水中停留,一动也不动,更有趣的是,茶叶在停留一段时间后还会缓慢地上升。茶叶泡到水中后会逐渐变大、变软,颜色也会变成翠绿。这时,茶的香味比原来浓许多。闻一闻,你会感觉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鼻而来,立刻神清气爽。茶叶水的味道有点苦又有点甜,还有点香,正所谓苦中带甜,甜中带香,香中还透着几分苦。
茶叶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关于茶的记录是在黄帝时期,书中说:“神农尝百草,一七十二毒,得荼而解。”这里的“荼”就是茶。因为在唐朝以前,并没有“茶”这个字。荼有五种解释,其中一种就是茶。
茶叶还有很多功能,它可以提神益思,提高工效,可以止渴生津,消食除腻,可以补充营养,增强体质,还可以减肥健美,强心防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