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都会有为我国国防、军事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今年也一样。那位前辈就是——于敏,他用最好的年华专注做了一件事,尽管他的名字并非如雷贯耳,但他的事业却世人瞩目!他参与了研究氢弹,在当时,他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的核武器研究权威人士,还被其他国家的人嘲讽,而且他还有即将研究成功的原子弹,可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他没有犹豫选取了毫无经验之谈的氢弹,他就是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威胁和核垄断。他靠天分和勤奋为我国的氢弹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身体原因,89岁高龄的于敏没到领奖台。他的儿子于辛代为领奖。当主持人白岩松问:“当明白要把感动中国这个奖杯给爸爸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于辛回答:“他觉得他已经老了,他更期望年轻人去得到这个奖项,去激励人。”目前,89岁高龄的于敏仍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以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带给咨询和推荐。我想“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对他最好的写照吧。
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也有一位人物,他就是师昌绪。他研究出来的空心涡轮叶片,被业内称为航空发电机第一关键阶,我国成为第二个掌握这个技术的国家。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辞是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但2014年11月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让我们为这位老人深深的鞠上一躬吧,感谢他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母爱是天底下最深的爱,陶艳波把此爱发挥到了极致。他的儿子杨乃彬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从此,陶艳波成了儿子的耳朵,成了儿子最好的同桌,这一同桌就是12年,她陪儿子从小学读到了中学,如今杨乃彬已成为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母亲啊。在颁奖典礼上她笑说道,我陪儿子读书都比当年我自己读书时都认真。因此感动中国给她的颁奖辞是: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潜力的儿子一齐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在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陇海大院。在这个院子里有一个持续了39年的故事。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农场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随后,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05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2008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当不幸开始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就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构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上车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虽然这都是些小事,但是39年始终如一日的坚持下来就不再是一件小事!“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齐,就不再离开。陇海大院里的邻居,给了父母不在人世、高位截瘫的高新海一个家。”这是感动中国给予的颁奖辞。
除此之外还有在今年埃博拉病毒的救治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医疗队,十三年如一日守护父亲的朱晓辉,像一名战士一样治疗麻风病的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还有为我国新疆地区人命安定生活而坚持的木拉提?西日甫江,更有好心人“炎黄”——张纪清,“移民第一职责人”——赵久富,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
这些人物都用自己的行动甚至是一生诠释了“仁智礼义信”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正能量,让我们行动起来向这些人物学习吧!
感动是心底最纯粹的波动,像徐徐的清风拨动心灵的珠帘,在悠远的时光里汇成最美的诗行,弥漫,回响……
窗外,阳光明媚,天空干净得没有一朵云,只剩下纯粹的蓝,张狂地渲染在头顶,又似不经意间打翻了蓝色的墨水瓶。窗内,考场上,秒针走动的“嘀嗒”声依稀可辨,笔尖“沙沙”走过的声响似乎也未曾间断过,每个人都深深埋下了头,一如既往地安静、紧张。
悄然,一抹晃眼的阳光以霸道的姿态,肆虐地掠夺了大片桌面,黑色的字体霎时没了踪影,只留下白与金的交错。轻微移动桌子,却也于事无补,仍旧逃离不出那片恼人的光带。眼看秒针、分针交替,一圈圈地走过,可卷子上依旧白净一片,心底似有一只不知名的小虫来来回回地爬动,不安、浮躁沿着血液慢慢渗入大脑,一时间,一片空白。慌乱中拿起本子,勉强遮住一点点的光,灼热的太阳光却依旧刺痛了双眼,眼前依旧漂浮着光与影重叠的模样,头昏脑胀在本子上胡乱地划动着,却面对一道道的难题无从下手。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流逝,头脑中的公式、解题方法依旧浑沌不堪,在灼热的\'阳光下倍受煎熬。忽然,刺目的阳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惬意的阴凉。
惊诧地抬起头,原本强光涌入的地方已被窗帘所替代,而窗帘旁正站着笑意盈盈的老师,还有那只拉帘还未来得及放下的手。刹那间,像是有一股莫名的波浪拍打着心中的岸滩,一阵一阵,强而有力。仿佛时间凝固,身边的人或事亦如不存在,在这时空中,只有这位微微笑着的老师,和抬头满怀感激的我,那偶尔从缝隙中钻入的阳光,无声地落在老师的指尖,好美好美。那一刹似乎成为了一种定格,那相互充满深意的一笑,成为感动册里最耀眼的一笔。
这位素不相识的老师,用那颗细腻、温柔的心为我拉上了窗帘,她拉开的还有我那久未被感动的心帘。
以前,也许我们将自己伪装得冷漠,不善感动,以为那便是坚强。可是,在那个刹那我才明白用心去体味、发现身边细小的感动,会是多么幸福的事!
刹那间的感动,成为我一世铭记的温暖。
记得那是暑假的一天,我正在窗前画画,太阳火辣辣的,人们都买西瓜、冰棍解渴,天实在太热了。连电风扇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我向妈妈要了一元钱,准备到小卖部去买一只冰棍解解渴。
走到小区门口时,看见一位卖瓜的老爷爷正在给一位小朋友称西瓜,突然,一个中年人骑着摩托车从小巷里驶出来,向老爷爷的西瓜摊那边驶去。正好撞到了老大爷的.西瓜摊上。两个西瓜滚到路边,已经摔裂了,露出了鲜红的瓜瓤,其它的都掉到了路旁。
正在这时,一个大约十五六岁的大哥哥走过来,他拾起了掉在地上的瓜我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拾了起来。他捡起一个瓜对老爷爷说:“老大爷,这西瓜摔成这样,也不能卖了,能让我解解渴吗?”老大爷慈祥地说:“吃吧!吃吧!”说着那位大哥哥拿起小刀把西瓜切成八块,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还有几块就送到我的面前说:“给,你解解渴吧!”我心想:老大爷顶着烈日卖瓜多辛苦,你还忍心吃。想到这里,我瞪了他一眼,生气的说:“我不渴。”那个大哥哥毫不客气的又把剩下的那几块也吃了,边吃还边说:“真甜!真甜!”我气的火冒三丈,正想和他讲理。就在这时,他从口袋里拿出十元钱说:“老大爷,这钱您拿好,就算我买您的瓜了。”说这便把钱塞进了老爷爷的手里。正准备走,老大爷拦住他说:“你家住哪?”
“离这很远。”
“你叫什么名字?”那位大哥哥没有回答他。头也不回地走了。老大爷望着渐渐消失的背影说:“多好的孩子呀!”说着我的眼睛湿润了。
看了这样的故事谁会不感动呢?
这是给与最孝女儿朱晓辉的颁奖词。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都是最勇敢的,他们的事迹都是最感动人心的,身为老师的我平时可能更为在意的是老师们怎样值得我去学习,感叹他们的伟大与无私,而今年学校在师德培训中带我们看了朱晓辉的事迹之后,给我带来了更大的震撼。
片中提到朱晓辉她以前是一个诗人,还在报社中工作可她为了照顾父亲而辞到了工作并且丈夫和女儿都离开了她,她日日夜夜照顾父亲并且没有地方住,父女两个就在车库中安顿了属于自己的家,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她并没有丢下自己的父亲而去过属于她自己的好日子,而是亲手照顾自己父亲的起居,每个月1000元的养老金是他们父女唯一的生活费用,可那并不能支撑他们的生活起居,有时候她自己都吃不上饭,可她仍然让自己父亲吃的最好。只为了让父亲过得好一些。
刚开始出现他们父女时,她说,看到爸爸活着,每一天还能够跟爸爸说说话,我就感到自己是幸福的。看到那里,我萌生的念头是:你觉得幸福,但是看看你的老父亲,那个瘦骨嶙峋的老人,他会觉得这是一种幸福吗?瘫痪在床,成为女儿的负担,那是怎样的一种无奈?这是幸福吗?之后看下去,他们父女间的相处,他们的对话,他们之间的咿咿呀呀,反倒像是一位母亲在照顾自己的孩子,像对待婴儿一般去猜测他咿咿呀呀中包含的意思。而父亲的眼神中我能够看到幸福的光芒,是对生活的期望。
是啊,此刻的我沉浸在身为人母的喜悦中,每一天看着可爱的宝宝就觉得很幸福,随着宝宝一天天的长大,看着他学会越来越多的本领,哪怕只是一个微笑就能让我高兴半天。咿咿呀呀那是他的语言,我不懂,却不放下去了解的机会,会去猜测宝宝的意思,甚至只一个“哦”字,变化不同的音调都能跟他说上好久,乐此不疲。最近宝贝不舒服,每一天晚上睡不好,无论多晚,无论多累,总是在听见宝宝的哼哼声后第一时间爬起来,把他搂在怀里,轻声安慰他,他难受的大哭,我比他更难受,更焦急。我们对自己的宝宝如此,那试想,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又是怎样照顾我们的呢?是不是在我们生病的时候也那么焦虑不安,也那样数不着觉,时刻关注我们的体温……那这天他们生病了,我们又怎能弃他们于不顾?
以对孩子一半的心对待父母,那父母就幸福了,这是老公公经常对我说的话。是啊,我们认真耐心地照顾着自己的孩子,冷了怕他们冻着,热了怕他们热着,对待自己的父母呢?是不是还在不经意间就脱口而出的顶撞过去?是不是还觉得父母为我们做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养儿方知报娘恩,朱晓辉的父亲是幸福的,因为有这么孝顺的女儿陪在身边;朱晓辉也是幸福的,因为在父亲的有生之年一向守护着老父亲。那我们呢?作为老师的我们,教书育人,而朱晓辉教给了我们人究竟是怎样的,一撇一捺,顶天立地,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天地之间无愧于心。
作为女儿,我的父母是否早在期盼我将他们当作孩子一般照顾?作为母亲,我期盼我的孩子在将来某一天对我说:妈妈,有你在我身边我好幸福!作为老师,我期望能教会我的学生何以为人。子欲养而亲不待,且行且珍惜!别让父母等得太久,别让自己懂得太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