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虽描写的是痛苦的分离,但我觉得作者更想吶喊的是家人的关爱。吉莉从坏变好,这三百六十度大转变让我觉得是特拉特太太的关爱,让缺少母爱的吉莉能感受到母爱的能量,就是这股力量让她变好的。这也让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我想对吉莉说:“分离是暂时的,只要快乐看待每一件事物就不会有烦恼。”。
曾经和一个我很敬重的朋友谈起人生当中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他说到最大的感触就是如何做好选择。人生是无数个选择路口汇聚而成的交集。尤其是离开大学后,每个人都仿佛从天真烂漫的游乐场模式迅速过渡到了荒野求生模式,每天面对的都是陌生的问题和压力,承受着突然其来的压力,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而我们曾经听到过的那么次告诫,突然会在这一刻放大音量再次回响在耳边: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既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那么我们更加应该听下大神级人物的说法。斯蒂芬柯维是美国著名的演讲大师和作家,他的高效能的七个习惯对于职场的影响尤其之大,很多企业都用这个理论作为初入职场人士的培训教材。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人有所不同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然有作为殷鉴的地方。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崇尚简单明了。对于当今世界充满的各种各样的冲突,斯蒂芬柯维提出了一个简单命了的建议:那就是在各种各样的选择摆在面前时,能否突破思维惯性使用第三个选择?这是需要勇气的。
我们的生命中充满着各种问题--很多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个人问题,家庭问题,工作,邻里以及更广泛领域中的问题……面对问题,我们绝望,放弃,不情愿地妥协,我们需要新的出路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把钥匙去解决人生最棘手的问题。在我们的固有思维里,面对问题时我们会选择“我的方法”或者“你的方法”,第三选择是要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全新的`领域,寻找“我们的方法”。
斯蒂芬柯维的第3选择说理透彻:一个人可能遇到的所有难题,比如家庭难题,事业难题等。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双赢思维,突破画地为牢的思维桎梏。那就是能够设身处地的对方的问题看成自己的问题,将我的问题或者他的问题看成一个整体去思考如果能够获得共同的解决方法。作者在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如果获得共赢的结果,从社会领域到个人的发展领域不一而足。其实道理十分简单,但是本书的论说除了说理,还有着色彩。在作者看来这个第三选择不单是为了解决问题,也是为了让作为读者的我们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人。
中国人在古代就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传统智慧里就包括了这本书中所说的道理。中国社会正走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相对于几十年前不管是物质市场还是思想市场产品的匮乏,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多元化时代既造成了人们的物质利益容易发生冲突,也容易使得人们容易为各种学术和公共问题发生意见的争论。因此双赢思维不单是一个人的完善需求,也是考验一个人能不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作者并不认为第三选择是件容易实现的事情,他在书中列举了一大堆要素:同理心,爱,尊重,耐心等;也列举了一系列思维框架帮助人们建立实现第三选择的方法。
初春的风,凉飕飕的,让人不禁裹住衣服。我,独自一人走在寂寥的大街上。泪痕,被风吹得凝结在脸上,硬硬的,很不是滋味。
心中无限迷茫、彷徨,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考上了永兴却仍有如此多的`枷锁束缚着我?
那日回家的我发现了一个包裹,拆开一看,竟是永兴的录取通知书。第一感觉是喜悦,无尽的喜悦。可妈妈回来后,却将一个问题告诉我:去,还是不去?骨感的现实将我从喜悦中猛得拉了回来。
去,还是不去?全家人都站在了不去的那一边。这边爸爸正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住校的麻烦,一旁妈妈又口若悬河地灌输着成绩的起伏不定。烦,只剩下烦一个字。不顾心头杂乱的思绪,一气之下冲出家门。
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游荡,在一个十字路口前停了下来。
正值红灯,我百无聊赖地看着地面,又想起了这个令人心烦的问题。
我为什么不去?我有何理由不去?那时没想得太多,只想着去永兴。
十秒,九秒,八秒红灯开始了倒计时。绿灯骤然亮起,我抬起脚;却不知走向何处。迷茫,彷徨住校的艰辛与成绩的起伏不定浮现在眼前。那一刻,我不禁动摇了。还是不去了吧。不,我不能放弃!既然考上了就证明我实力尚在,我已做好了住校的准备和强大的抗压能力,我一定能得!
想到这儿,我扬起头,大踏步地向前方走进。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不会再迷茫,我会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我死了,进入了黑暗无边的地域。
我见到了满脸长长胡须的司命之神,他笑着对我说:“根据你生前的事迹,你的来生将还是人。”我问他:“我来生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回答:“那就看你的.选择了,你跟我来!”他把我领到三道门钱,说:“你可以进入一道门”
“第一道门是权力。你从这儿进去,你就可以拥有巨大的权利。你可以掌握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你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许多人因此巴结你,谄媚你,他们会向你贡献很多的东西。但是你没有真心的朋友,你的妻子、亲人也会设法抢夺你的权利。”
我摇摇头:“权利过大太寂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浪费人的生命。我不选择。”
“第二道门是金钱。”他又说,“你会拥有很多的金钱,可以说富可敌国。金钱是当代人类热衷追求的东西。有了钱,你可以买到你想拥有的一切,汽车、楼房、奢侈的生活。甚至你拥有了金钱,也可以拥有那道门里的权利。但是你要想方设法使你的金钱增值,为此你必须不顾你的亲人,也就是你要六亲不认。”
我惊得目瞪口呆。一会儿我说:“金钱太多就不是我自己了,金钱太多会让人变得冷酷无情,太可怕了,我不选择!”
“第三道门呢?”我急忙问。“第三道门是善良。你也许是一个大人物或者是个普通人,你的生活道路可能充满不平,会遭受很多磨难。尽管如此,你仍然坚持你心灵的善良。你也许不富裕,但你喜欢帮助别人;你也许没有很大权利,但你仍然为别人排忧解难。没有人巴结你恭维你,也没有人向你贡献很多的东西,但是你拥有很多真心朋友。他们喜欢你,你的生活是快乐的……”
不等他说完,我就抢着喊起来:“我选择善良!”他笑着问:“为什么呢?”“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只追求物质享受,成功的人生应该是快乐的人生。善良可以使人心灵轻松,使人生充满快乐。”
他笑道:“如此,你去吧!”他推了我一下,我惊醒,原来是一场梦。
我喃喃地说:“善良使人快乐,我选择快乐的人生,我选择善良!”
今天,请您让出一点时间,让我们坐下来谈一谈“善良”。
如今,您一定听过许多关于善良的故事,我先来回顾一个比较老套的。
在一座大山里,有一个干旱的村庄,许多人都渴死了,有一个小女孩,出门找水给家中的母亲喝,她在一棵树边找到一个罐子,里面有一些水,她抱着水罐回家,在路上有一个快渴死的人,问她能不能把水给他喝。小女孩把水给了这个人,这个人喝了水,对小女孩说:“你真善良!”接着有一股清泉从小女孩家门前流过。
首先,这是写在我读过的一本故事集里的故事,这种故事集一般都是给天真的孩子们讲什么道理,而我觉得,这个故事本身不应该给孩子们看。
小女孩的行为本身是不可取的,孩子们本身是一张白纸,你给他们什么,他们接受什么,如果从小给他们讲这样的故事,他们把水给了一个陌生人而不是母亲,他们也会有同样的回报吗?现实可不是童话,才不会有喜欢恶作剧的仙女姐姐喝了你的水又送你一条河。在故事中的场景下,女孩、女孩的母亲和陌生人都是快渴死的人,女孩却会把水给陌生人而不是母亲,他这正是一种泯灭人性的“善”。
有一位学者说过:“再无私的人,在死亡面前也只有自私和无情,这就是人性。”生存和毁灭才是人性的根本问题,而“善”则是在生存的前提下,生出的一种小概念的美好。而放弃了生存去追求善的人,不算一个纯粹的人。
那有人要问了,森林大火的消防员又为什么奋不顾身?那么又要回到原点看问题,他们不是预言家,不知道是生是死,他们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不在绝境的情况下,他们总是有办法活下来的。他们赴死为人的品质固然可敬,但那不是“善”,那是他的.工作,是一种责任。
请人们不要再用“善”与“恶”去定义一个人,在生存的前提下,每个人都都可以是无私的,善良的,而在毁灭面前,再大的圣人也可以是自私的,邪恶的—这是你们无法定义的人性。
而面对真正的“善”,我们能做的是力所能及而不是奋不顾身。
让我们坐下来谈一谈“善良”,有人在“善”的面前是伟大,在“善”的背后是愚蠢。其实从一开始,“善”与“恶”就应该是自定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