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气盖世,英雄的结局不一定完美,但是,英雄的一生一定精彩。
行至乌江口岸,过往的一切又浮现在眼前……
小时候,父亲质问你为何学习不用功,你却道:“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不足学,学万人敌。”好一个万人敌,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志向。西楚霸王,并不是当了王以后才称霸,而是,从开始便是霸王。初见秦始皇,语出惊人:“彼将取而代也。”或许从那一刻起,你已注定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
即已决定远行,便只顾风雨兼程,英雄的道路从来崎岖。
凭借天生神力和英勇机智,经过了几载的浴血奋战,统一天下的秦王朝终于被推翻,在这天下再次东分西裂之际。西楚霸王,马上要成为天下的霸王,但是,却偏偏败了。这难道是命运的注定?或许,就连天也会嫉妒英雄。
也许吧,天下始终不是一个人的天下!乱世造就的又何止一个英雄?在历史面前,一个人始终是那样渺小,无力挣扎。
可是,我知道,你始终无力挣扎。
当日宴会之上,沛公借机出逃。你手握着他献上的白玉,独坐高椅,在思索着什么,亚父拔剑就要去追,连他都知道,能和你争天下的只有沛公而已。可是,为何你不追,在这关键时刻,不***了沛公?你在赌,跟天赌,跟命赌,赌到底最后你能不能得到这个天下。
即使,你败了,能恨的也只有自己吧!恨自己还不够强,没有那份能力,一切的一切你都自己背负,英雄不易呀!
英雄的泪,不是流在眼里而是流在心里。别人看不到,只有自己能够体会那里别样的滋味。
记忆中,姬还在那里忘情的舞着。即使,这份画面早已相隔了好久,但是,这份美丽早已在记忆中定格,如何抹去?而现在,只有这匹马在陪着你。多少次,深陷危机,是它背负着你冲出重围。它还是那样不离不弃。马亦有情,或许,只有它是你的知己。说到底,天下又有几个认真地了解你。即便这样,你也从不寂寞,应为英雄的心里装的是天下。有谁能懂泪洒在角落里的悲哀,就连流血也只能在没人的时候,自己默默的舔着伤口。
如今大势已,去你没有逃过乌江。忆起家乡的故人。当初带领几千好男儿来打天下。而事到如今,所剩无几,哪里还有脸面回去见家乡的父老。败了,但你还有骨气,英雄永远输不起尊严!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你拔出配剑,那冰冷的剑锋最后抹的竟是你的血?眼角有滴泪流下,它被抑制了好久、好久。划过脸庞,晶莹浓厚,折射出了太阳的光彩,还有那倔强的不屈。滴落在乌江水中,摔碎。
泪水,承载不了生命的重量。
岁月,阻挡不了瞬间的感动。
成败,怎么能拿来评论英雄?
剑锋,断得了生命,断不了永恒!
在当今这个文明社会中,“英雄”这个词语已经广泛流传。
在人们心目中,只有有着伟大事迹的人,才可被认可为是人们心中的英雄,是真正的英雄。可我却认为,英雄,不一定要经历过与风雨,水火的激烈拼搏;也不是一定要在困难面前做出生与死的抉择;有些人,不求有一天能被人们称为英雄,只是在默默无闻的做着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情。
我所说的这位英雄,没有那么多伟大的事迹,也不是那么众人皆知,但他在我心中,永远是英雄。
他——一个平凡的人,无论什么时候,在他的脸上,总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
小时候,我总喜欢依偎在他的肩膀上。我总认为,那宽厚的肩膀是那样的舒适,那样的安全。它可以使我不受一点伤害。仿佛,那就是我无忧无虑的港湾。所以,我天真的以为,那个肩膀,只承载着我。
时间像流星划过长空,转瞬间,我已长大,无意间,我发现了原来他那乌黑的头发中,夹杂着许晶莹的发丝。脸上更是多了几道岁月留下的痕迹。
我时常看见他站在窗边,凝视着眼前的一切,时不时地发出几声长叹。我似乎也从这长叹声中明白了什么……原来,他的肩上还有家庭,还有事业,还有朋友,还有兄弟,还有生养他的父母。
近年来,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层出不穷。在单位,上好几天班,吃不好,睡不好,好不容易做几个小时火车回到家,待不了一天又得做几个小时火车回去。爷爷心脏不好,老生病,我又总拿他当出气筒,什么不愉快都撒在他身上,却从不考虑他的感受。尽管再烦再累他都以笑待人,从不将自己的负担强加在别人身上。就这样,他没有半句怨言,默默地挑起这些负担,用自己宽厚的臂膀,支撑起了这个家。无论谁的怨言,他为了让别人痛快,宁可自己难受。他心中有多少苦,有多少黑色,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只有用他的泪水,才能将这一片片黑色的阴云渐渐冲散。
他——就是我的父亲。他平凡而又伟大,以一颗赤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用那宽厚的肩膀挑起一切。他——才是真正的英雄!
今天,我们班出了个小英雄,他叫竺帅杰。为什么这样称呼他呢?因为他一天内为班级做了两件好事。
第二节下课时,我们班的舒熠天不小心把衣服甩到了电风扇上,讨厌的是电风扇已经破了。一个同学把电风扇打开想让衣服自己能被风吹下来,可是电风扇摇来摆去的,好可怕!万一整个电风扇都掉下来,那可怎么办呢?还是先关了电风扇吧。于是我们又拿来扫帚准备把衣服挑下来。可是更麻烦的是我们人小个子矮,拿起扫帚根本不能碰到衣服。我大声地说:“我们站到桌子上去试试吧!”话音刚落,竺帅杰就像跳高运动员一样轻松地跳到了课桌上。一个同学递给他一把扫帚,他接过扫帚往衣服上捅,还是太矮了!我们再在桌子上放椅子,这下肯定能够得着了。果然,竺帅杰往椅子上一站,伸出手就拿到了衣服,真轻松。周围的同学都欢呼起来,有的还拿起了自己喝水用的瓶子当作话筒,学着记者的样子跑过去准备采访竺帅杰呢!可竺帅杰倒好,他回到座位上当作什么也没发生似的,居然津津有味地吃起饼干来了。
正在这时,房嘉露又大叫起来:“卫生橱的门破了!”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了。竺帅杰扔下饼干连忙跑到卫生橱前,仔细地看了看,原来是门上的一颗镙丝钉掉了。竺帅杰趴在地上找那颗钉子。我在一旁暗暗地想:那么小的钉子能找到吗?除非你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可是不一会儿,竺帅杰真得找到了那颗钉子。后面发生的事,相信你一定猜得到了吧!
这就是我们班真正的小英雄竺帅杰。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我深深感动。1941年秋,马宝玉等五位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顺利转移,将敌人引上绝路,痛歼敌人;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他们英勇地用石头砸敌人,在完成任务后,他们又英勇地跳下了悬崖。由此可见,他们是多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了革命事业他们勇于牺牲,费尽千辛万苦,终于获得了胜利。
俗话说得好:“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却轻于鸿毛。五位壮士在万分紧急的`关头,那海里就只有一种想法:只要能掩护连队主力顺利转移,我么壮烈牺牲也是值得的。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有关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一次打仗之前,荆轲曾唱过两句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说明荆轲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他仍毅然前往。
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难道不令人佩服吗?《圆明园的毁灭》让我们懂得了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狼牙山五壮士》却截然相反,它让我感受到了五壮士爱国爱民,为了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豪迈精神。
电影《铁道英雄》是一部让人意外的作品,虽然是耳熟能详的故事,但该片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独辟蹊径,拍出了难得的新意。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疯狂肆虐的日本侵略者,无数中华有志之士勇敢站出来保卫祖国,隶属于八路军第一一师的鲁南铁道队亦是其中一股强大的抗日力量,他们以铁道和火车为主要阵地,机智灵活地打击日寇,屡建奇功,铁道队的英雄事迹,早已在民间口口相传,并在大小银幕之上经过多次演绎,而变得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电影《铁道英雄》便是在他们故事基础上全新创作而成。
所谓“全新创作”,就是不但要拍出新意,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而且还不能乱拍,要尊重史料。简言之,在传统的版本上,寻找新的突破。电影《铁道英雄》,在这一点上完成得相当出色。
首先来说,就是呈现方式,比起传统抗战题材的战争片,本片内容交错连环。既有着骑劫列车的紧张刺激、短兵相接的火爆动作戏,也有着敌我双方斗智斗勇的暗线对决,从铁道队在敌人眼皮底下的险象环生,到反派阴险狡诈的成功刻画,正反双方线索交织缠绕在一起,动作、悬疑每条线索开枝散叶,各有特色,都呈现出别样的色彩,也为电影塑造了强大的戏剧张力。
历史上铁道队的事迹属于敌后,斗智谍战和隐藏身份是队员们的日常,所以,电影《铁道英雄》给观众呈现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动作大戏的火爆刺激与斗智大戏的斗智斗勇,电影在动作格局下,使用了很多动与静的对比,凸显了气氛的紧张和危机。
比如开场迎面而来的火车上大战,从快速移动的镜头语言和张弛有度的剪辑手法,将铁道队敏捷身手和果敢一面刻画出来,代入感极强而随后的故事,就转入敌后与地下活动,而相比于枪战和列车大战的大场面,这种谍战片隐藏在表面之下的肃***对撞,这是“静”。白雪皑皑的平原地区,严酷肃***的氛围,而两种风格的切换,好似在广袤的雪原中燃起一团火焰,需要极高的导演调度能力,而片中角色的行动也会在观众心中制造紧张的气氛,也这是一种很高级的戏剧张力。导演之所以敢这样拍,就是因为本片有着张涵予、范伟这样超级实力派演员存在。
毕竟在渲染敌我双方角力的一张一弛中,展示冲突是影像所长,但刻画氛围、描写心理却是软肋,所以这类故事很考验演员,如何展现人物的所思所想,演员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此。
比如范伟,作为列车站调度员,他每日笑盈盈地与敌人周旋,尤其是在敌人眼皮底下外出传递情报那场戏,面对敌人的.盘问,他饰演的老王表情平静没有任何的变化,是一副镇定的样子,完全可以逃过敌人的目光,但眼神严肃神情迅速划过,则让处于上帝视角的观众,能够察觉角色内心忍不住的焦急一面。而随后他明知道被人盯上,干脆将计就计,用一颗手榴弹不但声东击西,还消灭了汉奸,可谓一举两得,这场戏的波澜不惊,但平淡中紧张的肃***氛围,完全是在范伟影帝级的表演下带动起来的。
所以说,展现动作戏的火爆,可以用特效、烟火等技术手段完成,展现敌我冲突的场面,可以用摄影、剪辑等烘托气氛。但对于角色内心戏的刻画,在紧张氛围中角色状态的呈现,只能由演员的表演来完成。
又比如张涵予饰演的老洪,还是他与范伟通过递烟交接暗号,随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掉了尾随而来的汉奸,彰显硬汉的特色,两场戏接连而来,一静一动,平静中暗藏生死攸关的较量,动与静之间的对比,更加体现了一种对峙气氛。
值得一提的是,日军中的大反派藤原,则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所在。他集智谋与狠辣于一身,成为老洪、老王不得不共同面对的“狼一样的对手”电影通过塑造了一个强大的敌人,不但增强了电影的对决氛围,也更能显示出战士们的英勇。在这样的情节处理下,敌我人士互相试探,台词之中的针锋相对,暗含***机,这就是明线。而暗线就相当于悬疑小说中“炸弹引信”,依靠突如其来的动作戏成为爆点,并通过故事推进和情节设定来将观众引入新的环境之中,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电影依靠明线的“静”情节推进,暗线“动”的特点来烘托气氛、增强观感,从而极大增强故事张力。但也只有以静制动的拍摄技法,演员对角色的精彩诠释,对内心戏份的完美展示,能帮助导演把这个看上去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篇章整合起来,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当时角色所处的环境和氛围,更容易能够get到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
到此我才发现,《铁道英雄》,这个我们原本耳熟能详的故事,在这样的全新的拍摄手法呈现下,变得非常具有新意。尤其是从导演到演员,把角色的心理揣度到了极致。他们面对敌人的暴行,会压抑住本能的情感,也会在敌人的控制区内伪装到滴水不漏,更会在关键时刻,舍生忘死,从老洪、老王,到亓顺、亓鲁兄弟,乃至周也饰演的护士庄妍,让我突然发现,他们也是鲜活普通人,在敌后那些孤军奋战的时刻,谁也体会不到他们内心的煎熬,结尾大家在工厂相聚的魔幻时刻,那才是胜利之后,来自真心的笑容。
看了老师让我们在今晚8点看的一个节目《开学第一课》,我看后觉得最重要的就是8个字:爱国、勇敢、团结、自强、这8个字每个字中都有1个至2个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从1930年开始的抗战感人故事。
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二节课的南京大屠***和王二小的故事。南京大屠***,众所周知,是在1937年12月13日开始,持续了六周的日军对我们手无寸铁的中国人进行的残忍屠***。直到1938年2月日军的屠***数量才开始缩减,在南京大屠***中中国死难人数有20万乃至30万中国平民被日军***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甚至日军还有2名将军比赛看谁先***到100个中国人,日军对我们中国人的残忍***害,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的'悲痛历史。
王二小相信大家也非常熟悉,他是我国1942年10月15日牺牲的英雄,在开学第一课中介绍的是现实中与王二小最接近的英雄人物,名叫闫福华,小名就叫二小,当年史林山和他称呼的“二哥”一起在八路中放哨,突然看见日本鬼子来打击他们的村子了,二哥就决定让史林山回去送信说敌人来攻打村子了,让父老乡亲们带着报纸,电台,和八路军一起逃往别的地方,史林山送完信回来,发现二哥正被敌人包围着,一名日军还拿着枪上的刺刀抵着二哥的背,二哥毫不退缩,把敌人带到了悬崖上,那正是八路军埋伏的地点,等到八路军开枪的时候,敌人才发现晚了,二哥抱着一名日军的脚,想把他和自己一起拽下悬崖,可是不料自己年少,力气不够,被残忍的日军一刀从后背捅到了胸膛前,二哥掉下了山崖,八路军也成功的打败了日军,有一首歌就是赞美这个故事的: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
英勇的牺牲在山间。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蓝的天。
秋风告别了这个村庄,
它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这就是我看了《开学第一课》过后的感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