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在古代,动物都没有尾巴,狮子就给大家各分了一条尾巴。其实,这只是古人的想象。
为什么动物有各式各样的尾巴呢?它们的尾巴都是为了生存有利而生成的。
松鼠的尾巴可以让松鼠增加跳跃距离,而且很保险,只有极少数会有意外。松鼠下跳时会张开降落伞似的尾巴,起到平衡和缓冲作用。松鼠睡觉时,会把尾巴盖到身上,这样就像盖了一床被子,十分暖和。松鼠控制尾巴的摆动,以作交流的语言。
狐狸尾巴十分粗壮,毛发尤为蓬松。在冬季,狐狸把自己蜷缩起来,用像围巾的尾巴将自己裹住,可以保暖。狐狸是肉食动物,尾巴可以在它捕食时起到一定的帮助:在狐狸扑向猎物时,可以用尾巴迷惑敌人;狐狸逃跑时,会用尾巴“扫地”,不知不觉就将攻击家禽时留下的血迹“毁尸灭迹”了。
老虎的尾巴也有妙用:可以保持身体平衡。在与敌人搏斗时,老虎会用链条式的尾巴将敌人抽得晕头转向,再发出致命一击。夏天,老虎尾巴可以像牛尾巴那样赶蚊子,在很热的时候,老虎尾巴沾水就能散热。
也许你很奇怪,人为什么不长尾巴呢?科学家们已经有推测了:随着人类进化的发展,大脑越来越灵活,人的尾巴不但没有像松鼠、狐狸、老虎的尾巴那样有很好的作用,反而妨碍人类运动,所以尾巴就慢慢退化了。
地球上约有15万种生物,其大多长有尾巴。而这些动物的尾巴通常自有一定的用处。
袋鼠和猴子的尾巴被科学界称为“第五肢”。袋鼠的尾巴结实又粗壮,站立时起支撑作用。当它疲劳时,尾巴往后一放,就能够半靠着休息了。之所以袋鼠是动物中的“跳远冠军”除了它有一对大长脚以外,另个原因是它拥有一根可以平举伸直的尾巴,逃跃时动作会更加有力,还能在落地时平衡身体,以防坠落摔伤;而猴子的尾巴更妙,可以说它的屋巴比手脚还灵活。在崖不慎摔落,用身体去拽热住、握住支撑物太危险,不是骨折抽筋,就是划破皮肉。这时,毛茸茸的尾巴就派上用场了。往树枝上一勾,缠上两圈并可保住性命。
壁虎的尾巴常会使得它死里逃生。在察觉外来危险时,摆动尾巴或脱断尾巴再抛出去,都可以吸引敌人注意力。或是在与天敌交战时,挣脱尾巴便能逃生。
牛那又细又长的尾巴可绝非摆设,他可是个高级苍蝇拍。左抛右甩的驱赶向它发起攻击的蚊子、牛虻和马蝇。无论是空中飞行的鸟儿,还是水中游的鱼,它们的尾巴都像扇像旗。能够灵活的转动,便于掌握方向,起着舵的作用。
家中猫狗的尾巴也不是没用,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开心时摇尾巴、在难过时垂尾巴,便于沟通交流。
蝎子的尾巴,孔雀的尾巴,狐狸的尾巴……动物的尾巴各式各样,其作用都不同!
都说《伊索寓言》富有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手头正好有一本,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先睹为快。
在《伊索寓言》中,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来自于生活,大部分以动物为主人公,极少部分以神或人做主人公。各个故事都富涵哲理,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许多寓言中,我最喜欢的寓言是《狮子和狐狸》。
这则寓言的内容是:狐狸讥笑母狮子每胎只生一子,母狮子回答说:“然而是狮子!”。这个故事虽然不长,但它带给我的启示却不小。它让我懂得了,事物不在多,而在于精。也就是说,美好的事物在质而不在量。
记得上二年级时,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把语文书第一单元的生字一个抄两遍。回到家,我就翻开作业,以最快的速度三下五除二地抄完了。抄完后,觉的第一单元的生字还比较少,便自作主张又把第二单元的生字抄完了。合上作业本,我就喜滋滋地等着第二天交上去后老师给我的表扬。可当作业本再次发下来,我的本子被老师用红笔写道:“写得不认真!”
看着这几个红字,我心里很不服气:哼,多写了一点还要受批评,什么意思嘛!现在,我明白了。就像那一则寓言里的狐狸与母狮子一样,就算狐狸一胎生五六个,可见着一头狮子,还不照样得都点头哈腰、毕恭毕敬的。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只是盲目地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心不在焉地学习,学那么多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
我认为,学习不在于学的科目的多少,比如学绘画、学舞蹈、学手提琴,若你什么都学,而什么都浮在表面,不深入下去,这有什么用呢?而如果精于一门,在一门上下功夫,在完全掌握了一门后再学另一门,也未尝不可。或者,就专于一门。比如只研究数学,当一名数学家;只研究音乐,当一名音乐家;或只研究科学,当一名科学家。做任何一件事都深入下去,功到自然成。
以后,无论学哪一门课程,我都要深入地去学,而不仅仅是学一些肤浅的东西。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门课程的知识。当然,那本《伊索寓言》我一定会好好地珍藏,它将使我终生受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