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是两个在平常不过的人了,是茫茫人海中的一滴水,他们用他们毕生的精力来抚育我成才,他们给予我的,无论是精神上的,或是物质上的帮助,我一生都无法偿还。
小时候我与我的`父母很少吵架,也很少不相同的见解,这看上去似乎很好,如今却让我深感后懊悔,也正因为如此,我与父母就像隔了一道“铁墙”,我在这边,父母在那边。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许多事,有许多好事,也有少许坏事,我的父母却不这样认为,我们拥有不同的且对立的想法,在他们眼中,我似乎一无是处,而我却忽略了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从没有去与父母沟通,甚至没有面对面不吵架的谈过一次,这让我有些迷茫,有些伤痛。再认真的想一想,好像自己也有不可抹灭的错,在这同时也给了父母带来了难以平息的伤痛,忽然感到十分愧疚,万分后悔。再回眸身后,父母对我们人生的帮助,铺满一地……
也曾经试过去冲破我与父母之间的那道“铁墙”,却每此都以失败告终,有些时候是因为勇气不够,有些时候是因为父母又将我“送”了回来。
父母一直供我读书吃穿到现在,我无论是在精神还是金钱上都欠了他们一笔我永远无法还清的“债”,而我对我父母的所作所为却令人心寒,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而争论不休,我不愿再写下去了,我也没有脸再写下去了,只是想让各位拿我作为一个警示:千万不要让自己的父母感到一丝自责!
五年级:猫咪
带着对爷爷童年的憧憬,带着对空调房憋闷压抑的腻烦厌恶,带着回归自然仰面数星星的浪漫,我带着被蚊虫叮咬的痒酥酥的莫名乐趣,拖着爷爷摇着蒲扇斜躺在大槐树下……
爷爷和我坐在大槐树下,轻摇着蒲扇,在这个美好宁静的夏夜开始讲述自己的童年。
“小时候,我们都很顽皮,最爱***事就是上树掏鸟窝。小时候,我很顽皮,最爱***事就是上树掏鸟窝。运气好的话,摸到几个鸟蛋,偷偷的用烂泥包好扔到灶膛里烧烧,那滋味,满脑门子都香的不行。比现在的鹌鹑蛋好多了。那时候,这老槐树还年轻,连树干上都是满刺,也只有这样的树上,摸到鸟蛋的可能性才最大。”我好奇了,那些没有刺的树上鸟儿不是也做窝吗?
我心中充满了疑惑,于是就问爷爷。谁料爷爷刚听完这个问题,就重重的叹了口气:“那些光滑的树上鸟窝早就被人掏走啦!只剩下那些浑身长满刺的树上有鸟窝了,因为有刺,所以就很难爬上去,但是没有办法!!吃饭问题总要解决啊!只好不顾一切的爬树,往往还未掏到鸟窝就已经被刺划了不少血口了。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唯一的选择只有硬着头皮,咬咬牙坚持下去吧!”
“爷爷,那个时候人都吃不饱吗?我们学的历史上说中国地大物博,各种粮食和资源应有尽有,怎么不对吗?”我奇怪的问。
爷爷说:“我小的时候,国家很贫穷,物资很匮乏。买粮食要用粮票,买肉要用肉票,买布要用布票,买煤要用煤票……买任何东西都要用计划票,如果买东西没有票给再多的钱也买不到,而且还是限量供应,并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
我好奇的问爷爷:“那是不是在您那个时候也像爸爸妈妈现在一样每月都发工资?”
爷爷眯着眼,摇着头说道:“在我们那个年代啊!生活很贫困,我们是农民,在农村是靠挣工分,然后再根据你的工分来发粮食和计划票,不同的是要到年底才能跟你结算,所以买东西处处都要算计着。”
“爷爷,照这样说工分是越多越好,那你们是不是很小的时候也帮大人做事啦?”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工分当然越多越好啦,不过挣工分是成年人的事,我们小孩子只能是帮父母做一些辅助性的事,如:打猪草、放牛或者烧火做饭。不像你们现在衣食无忧,什么事都不用你们做。”
听到这里,我不好意思的低下头,红着脸问:“爷爷,那你们上学吗?”
爷爷手中蒲扇摇摆的幅度渐渐慢了下来:“解放前,父母是将孩子送到私塾先生家里去读书,当时我们的课程也就是先生教教认字和算术,相当于你们现在的语文还有数学,那个年代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只上了五年学。不像你们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一直要读到大学,甚至更高的学位。”
“你们那时候没有别的课了么?列如音乐、体育、生物?”我瞪大眼睛。
“没有了,当时没有条件学那些东西。不像现在的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爷爷慈祥的摸摸我的头。
“爷爷,除了帮家里干活和去上私塾,您一定也有属于自己的悠闲时光吧?你们都玩些什么呢?”我被爷爷这么一说变得不好意思起来,连忙又将话题转向了玩。
听到这个问题,爷爷的目光不禁变得柔和起来:“我们那个时候玩的可多啦!因为是在农村所以小孩子都会聚在一起滚铁环,看谁滚得又快又好,那些铁环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因为买不起玩具,只好亲自动手啦!太阳毒花花的时候,我们还会上树捉知了,不用多大功夫就可以捉到许多,用清水煮煮,撒点盐,香得很,连口水都油腻腻的,它还是好多人家办喜事时桌上唯一的荤菜呢!可以算是当时流行的'饭后零食吧!当身上被汗搞得粘糊糊时,直接往河里一跳。以前的河水清澈见底,不像现在受到污染。在洗澡的时候还可以乘机逮小虾或者就地取材用铁叉捉鱼当然逮得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就可以美餐一顿了。日子过得倒也充实滋润。”
相比而言,我的童年充满了爸爸妈妈的疼爱,是他们的掌上明珠,我们拥有爷爷那个时候无法拥有的物质享受。这相比而言,我幸运得多,生活在如此昌盛,和平安定的祖国。
我与爷爷的童年相比说明了中国在不断成长着、发展着、努力着、创新着。
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的精神文化也在提高,这一切都源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迅速,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当我们的社会不断前进,童年不再像老辈们那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辛酸与遗憾。
但愿童年,是五彩缤纷的,就像那在群星闪烁的夜空中绽放的烟花,虽然短暂,却像昙花一现,美好的令人在记忆长河中永远挥之不去……
但愿童年,是纯真甜美的,就像那包装绚丽的棒棒糖拥有着世界上最令人回味的甘甜……
但愿童年像一条装满了糖果载满了玩具的大船,同时也装满了欢声笑语……
珍惜吧!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美好明天的建设也出自己的一份力!!
洪泽县第二中学八年级 杜媛媛
他们沉迷于此,将虚拟的游戏世界当成现事生活的缩影、写照。终日埋守在里头,寻找着在现实生活里无法找到的那一份成就与满足。我无法去指责他们废寝忘食般的痴迷,也无法去认同他们那种乐在其中的快乐。因为我是一个如此平凡与传统的人。我无法将现实中的种种喜、怒、哀、乐转嫁于其中,也没法做到游离于现实去谈游戏里那些所谓的酸、甜、苦、涩。
我是一个很喜欢上网的人,也喜欢在自己烦闷、苦恼、无助的时候到网上找些谈的来的朋友一吐心中的不快,在朋友的慰解中将所有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也喜欢游弋于文学网站,在翻阅别人优秀作品的同时,感受着文字这个载体所传播的信息,带来的情感。也算是乐在其中吧。
以前有段时间也挺喜欢玩游戏的,那时刚出来工作,也跟所有进入网游的人一样被几个老同学叫上一头扎进了《剑侠》的世界。那是一个以中华文化为背景的游戏。我喜欢里面那些耳熟能详的门派、城市。及那段多难、曲折的宋末历史。就这样开始了我的网游之路,只要一有时间必定会上线做着这些那些个游戏任务,每天重复着不停的打怪。做这些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游戏人物的'等级提高。看着自己从武当的一个无名小卒变成一个较有名气的剑手。身份的变更让我也有了成就感和满足感。于是我放慢了练级的速度,学着去享受这份成果。刚过几天,正当意犹未尽的时候。突然发觉以往那些将自己奉为偶像、称兄道弟的后辈们对自己的态度有了些许的转变。语气里不在有那份尊敬,交谈中也变得带搭不理的。真是奇怪!奇怪,是不知道原因。当知道后也就不足为奇了。原来网络游戏跟现实一样也是一个弱肉强食、阿谀奉承的世界。更让我不解的是,前几天在排名榜上还在前头的我。只是几天的“不务正业”,没想到已是一夜千里,远远不及他人了。在惊叹别人等级爆升的同时,也让我对此有所思量。难道网游里想实现自己,除了不断打怪、不断升级外,就别无它法吗?事实告诉我,的确如此!要想在里面呼风唤雨、傲视群雄。除此,并无它法。现实总是惨酷和伤人的,尽管不愿去接受。
如果我一如继往的坚持,不曾放慢练级的脚步会是怎样?如果从现在开始穷追猛赶,还来得及吗?如果从一开始就不曾踏足,又会是怎样?想着这些个如果,一夜无眠。终于明白在这里不断的争来斗去,最终不会赢者,因为赢只是暂时的,而为了赢你将会付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金钱。而到了那时,想要抽身离去的时候,谁又能笑着离开?
其实我玩游戏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放松自己,如果连快乐都没了,那玩着还有什么意义呢?终于释然,心情也好了许多。不在为里面的尔虞我诈而烦忧,不在为拼命升级而疲累。整个人也轻松了许多。
至此,我的网游生涯结束了,我不知道以为还会不会迷恋其中,但至少不会轻易涉足,相信更不会深陷其中。为此,我很有信心。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的山区度过的,那时大米属于稀缺资源,红薯是一种主要粮食,红薯饭几乎是每天果腹的唯一。但我一直就没有吃腻,几十年过去了,对红薯饭这种吃法仍情有独钟。因为母亲喜欢。
母亲不但喜欢吃,也喜欢做,而且做得特别仔细和别有味道。其实母亲半辈子生活在山区乡下,很多时候几乎就只有红薯吃,红薯就是做饭的主要原料,但母亲做红薯饭很讲究和仔细:先把红薯冼净削皮,再在手上切成大小几乎均匀的丁块。仔细就在这切块上,每一块的大小需合适煮熟后能一口吃下,又刚好在米饭熟的时间内每一块和同一块内外同样熟透。然后是煮的方法,并不是马马虎虎米和红薯一起下锅。多少米适合放多少红薯,母亲自有她的;何时才放红薯下锅也有她的讲究。总之母亲做出来的红薯饭香甜、柔软、清爽、上口,百吃不厌。
我自读书从军后就很少吃过红薯饭了,母亲也在那一年进县城生活,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米越来越充足,红薯不仅在城市,在乡村都倒是稀缺粮食了。母亲对红薯饭的喜爱,如果说之前是社会形势和经济状况逼迫而来,那进城后的喜爱却是出于情感和真心。记得母亲到广西我的小家来生活的那些年,只要在市场上看到有红薯,总会买些回来,隔三差五地做顿红薯饭吃。而且总会在做好后打电话告诉我:今天煮的是红薯饭。而我也会在这时推掉所有的应酬,那怕是大餐,准时下班回家吃母亲做的红薯饭。
有人说《舌尖上的中国Ⅱ》讲述的是情感,每一款美食背后都是一个情深意长的情感故事,或者一种醇厚绵香的情感寄托。确实我们饮食习惯和爱好都烙印了我们成长的经历和情感的熏陶,我们特别钟情的每一种味道或者某一道菜品,无不暗喻我们的情感经历,或寓示我们深刻的感情选项。正如家里的一道特色小菜、出自母亲之手的一种风味,自我们降生就陪伴、培养、滋润着我们的精神和肉体、情感和人生,这就是我所说的“母亲的味道”。我们的味蕾上历来就沉淀着母亲的味道。
今年春节,从老家带回一大罐家乡的腐乳,家乡方言称之为“猫鱼”,我一直没打开吃。不是不喜欢、不省得吃,而是单从形状看,就让我感觉不是我熟悉和喜爱的样子和味道---母亲的味道。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不做太多的酱菜的`,但有三样菜:猫鱼、豆豉、卜辣椒(也叫白辣椒)家里总不会缺,母亲不管有多忙,或找原料有多难,都要想方设法做一些。母亲做豆豉是不走“发酶”这一步的,所以做出来的豆豉金灿灿中点缀些许红艳,味醇色润,香且不酸、软却不粘。而母亲做的猫鱼更是一绝,几乎成了当时当地的品牌和名吃,记得小时候看到家乡那些乡亲那家接待住队干部时,必会到我家要些母亲做的猫鱼放在餐桌中央。更有父亲的同事来家吃饭,首先问的就是是否有我家的猫鱼。有时还赶巧正好没了,去邻居家要点应付,总能感觉出客人的失望。他们会说比不上前次吃的鲜爽。确实母亲做的猫鱼色、香、味、形都赏心悦目,干爽、清冽,糯而不腻、辣而不烈,醇香醒神、回味无穷。我自上大学后就很少吃到母亲做的猫鱼了,到部队,以及结婚把自己的家安置在远离母亲的异乡后,就更少尝到母亲做的猫鱼。但每次回老家休假,母亲必会准备一小罐亲手制的让我带回来,于是这点特殊的味道就成了我每餐奢侈的享受。
后来,同样是母亲来广西我的小家小住的那些日子,母亲也曾做过猫鱼,用玻璃瓶子装,每次只做一两罐。母亲说这边天气不同、豆腐品质也不同,不好存放,只能做一点吃一点,这样才能有那样的鲜味。或许这也算是母亲的味道里的智慧吧。然而我却被这种味道、这样的智慧,溺爱了味觉、骄惯了味蕾。在随后的日子里,对这种味道的爱护、怀念和回忆,就成了我固执的口味。
如今母亲已离开我们,餐桌上再也见不到母亲做的红薯饭、猫鱼和豆豉等等,母亲的味道只是脑海深处的幸福和祝愿了。明天就是母亲节,或许可以到市场上去找寻一些原料,试着自己动手回味母亲的味道。
头发: 怎么啦,我招你惹你了吗?
陈育情:哼,做了坏事还装傻?
头发: 你越说我越糊涂,我到底怎么啦?有话就直说,用不着那么生气嘛。
陈育情:你说我对你好不好?我每天把你打扮得花枝招展,梳得整整齐齐,扎成各种各样的发型,戴上五彩斑斓的花,多好看。可你偏偏不给我面子,变得又枯又黄又涩,简直是隔夜油条。
头发: 这能怪我吗?我也不愿意这样,我也爱美,我更想让自己漂亮。变成这原因都在你,我不找你,你倒找我,真是猪八戒倒打一耙。
陈育情: 什么?原因在我?你有没有搞错?简直是强词夺理。
头发: 那么气急败坏干吗?你听我说,这发质不好,一半是你家族的遗传基因不好。我问 你,你爸爸、妈妈头发是不是也不好?
陈育情:嗯,这倒是真的。
头发:另外更重要的是你平时挑食,这不吃那不吃,特别是你不爱吃水果,这样就造成营养不良。我就因为营养不良,所以就枯黄、干燥、甚至断裂。
陈育情:就算是这样吧!你还是很坏。每天,我把你扎起来还不到一小时,你就挣脱了橡皮筋的束缚。风一吹,你就随风舞蹈,跳到耳朵、鼻子、脖子上,把他们刺得痒痒的,对你意见可大了,都让我管管你。我曾多次用手去拂你,而你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不会安静三分钟,又要出来捣乱。那时我真想一刀剪了你。这下你还有话说吗?
头发:冤枉啊!太冤枉了!我比窦娥还冤啦!我可不是在故意捣乱,这都是“断裂”惹的祸。而断裂的.原因还是你造成的,营养不良是一方面,不讲卫生是另一方面。每次给我洗 澡,都很马虎,随便湿一下,就算完事。这我还不说,最让我不能忍受的是,你有时竟然两个星期不给我洗澡,让我脏得都长虱子了!还有,还有梳头时,乱拉乱扯,让我身心饱受摧残。哎,真是越说越伤心!
陈育情: 哎呀,看来我真冤枉你了,都是我不好好保护你而造成今天的后果。对不起,对 不起!别生我的气啊!对了,那我以后该怎么做呢?
头发:你还真是知错能改,我不会生气的。你只要多吃水果蔬菜,不挑食,补充营养,经常给我好好洗澡,我们俩就不会互相埋怨,就会你好,我也好。小主人,你可要听我的建议, 我的命运可掌握在你手中呀。
陈育情:我一定做到!一定会令你满意的!
头发:小主人,那太好了,我想,过不了多久,我肯定也会令你满意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