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之谜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净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葆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子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训练题:
1、本段文字说明了荷花的哪些特征?
答:
2、试分析文段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答:
参考答案:1、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有旺盛的生命力。2、作诠释、列数字、举例子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
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说明文按说明方式分为两大类:
1、平实性说明文:多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如数学、自然教科书,科技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
2、文艺性说明文:除采用说明外,辅以叙述、描写、抒情,并借助修辞,语言生动形象。如知识小品,科学小品等。
四.课内相关的知识点: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常见的几种样式
五.指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对象:事物、事理。(事物类:外部特点,表现在形状、方位、构造、性质、成因、发展过程、制作方法以及效能功用等方面。事理类:本质特点,体现在概念、种类、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及科学原理等方面。)
2.对象特征: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3.把握特征的方法:题目;首段;关键词句。中心句、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
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
的中心):1。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2.概括方法:
1)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2)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3)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注意:
1、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2、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七.理清说明顺序: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具体次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左到右、东西南北中等。标记词:表方位的名词。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具体次序:操作程序、发展变化等。标记词:表时间的词语。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具体次序:先主后次、先总后分、先因后果、从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等。
注意:说明顺序的安排是由对说明对象的认识决定的。同一篇文章整体、部分可有几种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八.划分段落层次:
1.借助说明顺序和结构及一些语言标志进行。结构: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承接式等。
2.要注意通览全文,把握说明的中心和重点。
3.说明事理的,结构类似议论文,应从逻辑关系上考虑。
4.介绍建筑物、场地的,类似记游式记叙文,可按先后顺序划分。
5。介绍生物或器物的,可从特点、用途、功能等方面去划分。
6.说明对象不同,划分段落的方法也不同,不能死套一格种式,要灵活掌握。
九.辨别说明方法
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有几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下定义:用准确精练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是****)
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说明抽象事理或事物。(例如、比如、又如等) 作比较:用熟悉的事物比较,可比较相同点或不同点。(***比***,***和***一样)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的最精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数据)
打比方:用熟悉的具体事物来比喻所说明的复杂抽象的事物。(比喻词)
用图表:用图画或列表的形式说明事物特征,简单形象明了。(表格、图形)
引言论:引用谚语、俗语、古诗文,引证事物特征。(引号)
十.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1、明白各种说明方法通常的作用。
2、与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
作用=方法本身的作用+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打比方,生动形象;列数字,准确;用图表,清晰明了;举例子、作比较,通俗易懂;下定义,揭示本质特征;分类别,条理清楚;引言论,引证事物特征。
十一。理解分析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简明。
1.准确(最主要的特点):
1、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表示推测、估计之意。若去掉会使句意肯定化,绝对化,不符合实际情况)、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题型:能否去掉?为什么?举一例简要说明理由。
2、同义词的选用: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2.严密:词句照应、搭配等,注意词与短语恰当搭配与排列。
3.简明:注意代词的运用,指代词的意义分析。
4.生动形象(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1)描述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2)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
看题目、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如果是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既是说明对象。如果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则是对象加特征,答案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如:《看云识天气》,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考察对说明事物特征的把握。
答题技巧:
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
根据说明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是什么、怎么样。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事理说明文(为什么。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1、看题目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时间
空间: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等。
逻辑: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 整体—局部。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科学,
主要体现在:(1)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数量等相关词语要准确无误;如:“基本”、“大约”、 “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主要”等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2)注意约数和确数。
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指代性词语、概括性词语
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内涵。
①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②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较辨别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或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③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2、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的含义:
①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②内涵 较为丰富的句子。(“句不离 段”、结合语境) ③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中心句、过渡句等)。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主要有两种题型:
A、“XX”词好在哪里(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题模式:用了“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____事物的______特征,符合客观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B、“XX”词能不能删掉
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客
观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
说明对象:事物、事理
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科学
说明文的结构:总分、递进
说明对象
(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2)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的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整体把握的基本步骤:(扎实、精细。)
1.看标题——明确说明对象(无题目则看内容确定)
2.理思路,析结构——总分式、层进
3.抓重点、做标记——中心句、重点句、
中心段落
4.答题要有方法
(一)筛选信息
1、题型:分析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
常用疑问词:“有哪些”、“为什么”、“哪几个方面”等。
2、对策:审题→读文→筛选→答题
审题,把握说明对象和命题点
读文,确定筛选区域和对应句
筛选,保留本质特点和核心词
答题,有时要进行归纳、组合
(二)概括
1、题型: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事理;
概括层意、段意或文意;
解释题目的含义或文章取个标题 。
2、策略:
(1)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通常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看文题、 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说明对象的特征:A、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看题目、在首段中找、抓关键词句
B、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2)段意概括:先找中心句;(开头或结尾,有的话可以抄原句。) 没有中心句要分析语段,进行归纳。(标点标记很重要、结构形式类似的词语、短语、句子)
要点归纳法
(1)明确说明对象
(2)分析具体内容(形状、性质、结构、构造、成因、原理、功用、特征等)(可借助段落中心句、关键句)
(3)归纳整理要点(语言力求准确、精炼)
(3)解释题目的含义或给文章拟标题。
a.标题原则:简明、新颖、有概括性。
b.一般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c.一般情况用陈述语言,不要用否定句。
(1)理解指代性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重点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A.对指代成分的分析要结合语法、句义。
B.在语境中中心词语的准确性。在语境中区分近义词表义的差异。
C.留心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殊作用。
2、重点句子是指对理解文章起着重要作用的句子,一般是指:
(1)表达段落或文章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句有首括、中领、尾结三种形式,又以首括居多。
(2)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3)结构复杂的长句;
(4)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或说明方法的句子。
3、品析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应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切忌孤立、片面地分析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
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由上下文内容来解题
考文中句子的指代:
2、借助记叙文的要素来梳理文章结构,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了解人物的身份、人物之间的关系,从人物的各种表现中分析他们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从而把握文章主旨。
(二)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
1、记叙文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物三种,都是为表达作者的看法,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叙事记人、写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说理
2、中心思想=事件概括+ 作者看法 / 情感
3、事件概括(具体表现)=什么人+怎么样+做何事+有什么结果
(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把文章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标题、议论抒情文字等综合起来考虑。
1、标题的作用
2、议论抒情的文字的作用: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抒发作者的情感。
3、环境描写的作用:交待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4、与中心有关的关键句的理解:联系上下文,表现中心。
5、与中心有关的关键词的理解:词本意+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他对表现人物情感、文章中心的作用。
(二)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合作者的情感。
1、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上五种描写都可有细节描写。
某种人物描写的作用=某种人物描写+人物思想性格+与下文情节的关系+文章中心
揣摩人物描写背后的人物心理和情感=某种人物描写+某种情况下+揣摩人物心理和情感+文章中心
2、分析情节的发展变化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剖析人物形象(略)。
(一)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分清记叙的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A.看到眼前事,联想到以往的事,引起了回忆,追叙往事;B.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时,为了加强对照效果,先写当前,后写过去;C.先说出事情的结局,再记叙事情的
缘由。
作用:或顺乎自然;或为了达到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的表达效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
作用:插入的事情,是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主题更鲜明。
(二)抓住记叙文的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
1、以时间为线索:如《社戏》
2、以空间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以某一物为线索:如《小桔灯》
4、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如《春》
(三)分清段落和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1、抓时间、空间的变化
2、抓选材角度的变化:如《春》
3、注意议论、抒情文字的穿插:如
4、注意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
5、利用起到总起、过渡、呼应、小结、总结等作用的重要语句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一)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已记叙和描写为主,也适当使用说明、抒情和议论。
1、记叙:交待事实,把人物和时间等简洁地交待清楚。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物和环境进行细致的描绘,使之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给读者以形象生动的感受。
3、说明:为了把事情讲得更清楚。
4、抒情: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5、议论: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