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一树一菩提,
一叶一如来。
······ ”
一天下午,课间十分钟,我又心安理得地陷入自己遐想的一方天地中。不知那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与她倾慕的宝哥哥整日里形影不离,就没那胆量向他表白,否则最终也不会郁郁寡终······
“班长,你又入定啦?我们都急死啦!”同学兼死党陆杨奕炒豆子似的,急躁躁地说道。
我看着她那婴儿肥脸庞,忍不住地伸手轻掐了一把,轻声说:“陆宝宝,有什么天大的事?着火?地震?”
陆杨奕急得猛拍我的肩,我那瘦弱的身板给拍矮了三分,“整天的看书,你忘了我们初一新生要搞个联欢活动,每个班都要出节目?”
“我还以为什么大事,不是有你这文体委员在吗?有我什么事?”我依旧不紧不慢地说。
“你就关心林姑娘、宝哥哥,你知道吗?这次我班既然没有学乐器的,更没有小学参加过活动表演的,总不能叫我一人在台上一边翻跟头,一边哼哼哈嘿!”陆杨奕气急败坏地说,眼眶里隐隐弥漫着水汽。“我记得小学时我去你家看见你拉过二胡,不如你表演一个节目,如何?”
“我······我······你知道我胆子小,而且我没表演过呀?”我不等她说完,急切地打断她的话。
还没等我说完,陆杨奕扬扬肥嘟嘟的小手,“就这样说定,我还有安排人唱歌呢?”不等我开口,转眼陆杨奕风风火火地跑开,真如徐志摩般“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晚上回到家,一改往日偷偷拉拉的习惯,作业一放下,我拿起闲置多时的二胡,手握松香轻轻地擦着胡弦,擦毕,轻执弓拉起以往较熟悉的《赛马》,轻快的乐声从手指间飘落。接连几日的练习,拉起来还蛮像回事。
时间晃眼间到了联欢这天,我特地换上新衣服,前面几人的表演,因为紧张我都记不清是些什么,只记得主持人报了初一(10二胡表演《赛马》······后面名字还没说,我就抱着二胡唯唯诺诺地往台上走去,到了台上机械地向台下鞠了一躬(印象里,每次同学上台表演都会鞠躬,许是我的胆怯,台下掌声稀稀疏疏,我坐上台中央的椅子,先轻调胡音,随着伴奏乐声想起,我摒弃杂念,畅想在草原骑马奔跑何等的恣意,何等畅快,何等的奔放······那胡声犹如那响脆的鞭声,那胡声犹如那荡涤心声的马蹄声······渐行渐远,曲落胡声止。台下久久没一丝声响,我愣在台上不知该如何反应,这时,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我微张嘴巴,原来我也可以拉得如此的好,只是以前我如契科夫藏在‘胆怯’的套子里,不是这次活动我还会一如既往地给自己做一个又一个所谓的‘套子’。
原来给自己机会,就会遇见另一个自己。
对于初中生而言,要学会写自己,写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深度思维,这一点非常重要。
“遇见另一个自己”这一文题可以分为几个层面来分析思考。
首先,另一个自己当是不同于一般情况下那个为人熟悉的自己,甚至是不同于先前自我认知的那个自己。那么,我们必须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另一个自己”是怎样的?但这并不是要你言不由衷地对先前的自己作简单的否定,因为写作应该真实地再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包括对自我的认识。而且,这个自己可以是与先前的自己相反的优势表现,如自信、聪慧、勇敢等等,也可以是一种负面的东西,比如说怯懦、骄傲、鲁莽等等。当然这些特点必须通过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显示出来,而非概念化地陈述。
其次,当我们完成了上述内容的思考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另一个自己具有哪些特质,而把这些特质与之前的自我特点融合在一起,正是文章应该着重体现的内容。
最后,两个自我在客观上本就是一体的,这种情况下的“遇见”就包含了矛盾、冲突,当然这并不一定是绝对的非此即彼,两者之间也可以是一种协作、互补的关系,最终解决问题,也就是自我思想的提升,文章的主旨立意也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
其实,这样的一种对人的思考,在我们的教材中是有很多优秀范例的,如果作一些回顾,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文本中都有着“遇见另一个自己”的素材。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先前的那个暗笑父亲迂的自己,写作此文时那个含着泪光、想着父亲背影的自己,就是两个自我的交织、冲突而最终后者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是一种对人生认识的提升。林海音女士的《窃读记》中的自我的心灵解读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的脉络表现得淋漓尽致,自我与另一个自我的相遇,既是一种内在的必然,又是由于外在的诱因,最终将作者的情感体验、思维过程充分地展现于读者面前。牛汉先生创作的《滹沱河和我》更为巧妙地将自我的双重性和一致性表达了出来,借助滹沱河表现了自我的一种认识的提升,也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新颖的“遇见另一个自己”的思考路径。
以上几例名家之作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的范本,如果我们细作思量,可为我们提供更多创作思路的课文是非常多的,而且并不仅仅局限于白话文作品。
由此可见,阅读积累对于写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于生活、生命的思考。
当旅游变成一种习惯,走出生活,在旅途中,会发现这个世上还有另一个自己......开始旅途,应该算是从高中开始。其实那也不算旅途,顶多只能称其为出行。高中时代,高三那年的春节,为了高考祈福,与家人去了三亚,那算是有目的的出行吧。如果说离开自己生活的固有圈子算是旅游的话,真正意义上的旅途的开始是大学。离开家到远方,这也是旅途的开始。四川成都,一个当时在的时候并不觉得什么,但即将离开时以及真正离开后让我倍感想念的地方。当很多家长不舍孩纸外出远方求学时,其实他们忽略了在远方的孩纸会在自己独自一人时疯狂的成长,这种成长是家长陪伴左右而不能取代的。我从来没有后悔自己有过外出求学的这四年,因为在不一样的地方,我看见过不一样的风景,遇见了一群群可爱的人们,也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在四川的四年走过成都的许许多多街街巷巷。而这四年中,也以成都为中转站,离开这又一个半固定生活圈到外面看看。第一个长途旅行的地点是重庆,一个走在街上美女如云的城市。在重庆的那几天,让曾经讨厌下雨的我学会在每天都下雨的重庆之旅中享受这“短暂的雨季”。和班长(团支书和班长是真爱罢走过重庆的街道,连续爬了将近3小时的坡,深入当地人中感受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特别。第二个短途旅行是清明小长假和室友奇君开始征服峨眉山的囧途,那算是没做好充足准备就出发的真实人在囧途。最喜欢的感觉就是当我们爬75度陡的山时,周围的陌生人不断给你加油,让你到有人在你后面支持着你的“背有靠山”的感觉,尽管是从未有过交集的陌生人。
唯一的遗憾是我们没有爬到金顶,这也是我欠奇君的一个约定。又一个长途旅行是一个四人行,班长、桐君、奇君。学生时代的穷游,四人座了9小时的火车到铜仁,半夜到达凤凰,入住了老板每天准时守候世界杯的客栈。多人旅行的感受就是能体会到不一样的旅途,不再孤单,能尝试更多。约好冬天能再去凤凰看雪景的我们或许也会是一个遗憾。张家界让我们经历了首次被猴子追着跑的恐惧,但也让我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崎岖狭窄陡峭的道路都抵挡不了登顶那一刻的自豪与满足。
最有成长的一次旅途应该是在三亚的半年吧。为什么会把在三亚实习的半年当成一次长途旅行呢?或许是那趟“旅途”收获很多,成长很多吧。经历过很多第一次,哭过,笑过,“酸甜苦辣”尝过,算是真的很深入去体会不一样的生活,遇见不一样的人。”心若向阳,无畏悲伤。“短暂的深圳行,我更愿意称它为一趟”看清的旅途“。从深圳回来的我,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做什么。遇到另一个自己,也踏上成长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的道路中。毕业旅行地点为北京算是临时决定的,北京之旅算是独自旅行的开始,但我相信也不会是结束。入住青年旅社,遇见傲娇的金毛、忘年交、金发碧眼的妹纸、幽默的小哥。人生最难的事之一是得一知己,在青年旅社遇见志同道合的人,着也是旅途的惊喜。爬长城、逛故宫,把自己当成一名游客,但也散步、跟老人闲聊,深入城市的脉搏。跟好友雯君说过,自己很喜欢北京的,包容。但好友说,如果只北漂一族,或许又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了。的确,这也是旅途与生活的实质区别所在。(ps:帝都之旅感谢好友的支持与陪伴
旅程告一段落,毕业,角色转换。当工作的繁忙让你忘记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不妨暂停一下,走出去,看看不同的风景,遇见不同的人,换个角度看世界。给自己立了个计划(无论是否是独自旅行,别怕,别急,找机会让自己出发,走出去。我希望自己步入迟暮之年时,回想起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会有青春不曾离去的念想。只道当时已老,惊觉岁月尚轻。光影斑驳,岁月如歌。在旅途中遇见另一个自己。虽然不能做到身未动,心已远,但望做到身体与灵魂至少有一个在路上。与君共勉.....
又是她,又是她!张莉狠狠地捶着桌子。已经是第三次了,只要有李琦在,无论是班级演讲、班长选举还是其中,她总是排行老二,由于紧握的拳头的疼痛,几滴晶莹的泪从她气愤又不甘的眼眶滴落,在书桌上摔成几瓣,打湿了手肘下鲜红的成绩,像安慰,又像奚落。
父母的劝导没能在当晚把她劝出房间,而第二天早上,她咬着牙揉了揉红肿的眼圈,飞奔向了校门。
早呀!屋漏偏逢连夜雨,真不巧,迎向走来的就是李琦。看她落落大方、神态自得地打招呼,张莉心里只剩不吐不痛快的咒骂。你怎么了?脸色不太好?李琦仿佛看出了她的不妥。而张莉只是无力的摆摆手,向前走去了。
今天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老师调新座位竟又把她俩拍到一块。看着新同桌笔挺的腰杆,娟秀的字迹,自信的姿态,张莉既有一丝怨恨,又似乎萌发了几分,欣赏?张莉,你来回答一下。她骤然起立,却眼前一黑,又重重地跌进椅子里。
醒来一片洁白。首先映入眼帘得的是着急的母亲。再旁边,则是同样着急的......李琦。昨晚没吃饭,低血糖罢了。李琦轻轻地说。她咬着嘴唇,只恨秘密被人发现羞愧得无地自容。然而面前那双清亮明净的双眸。分明闪着难以言述的关心与理解。最后李琦微笑道别让他好好休息,只留她独自咀嚼那微笑的情分与支持。
随后张莉又精神抖擞,但她看李琦已毫无怨恨与嫉妒。反而这个厉害的女孩身上有数不清的闪光点,爽朗的笑声和乐于助人的品质,统统都是她想拥有的在同桌的光芒下只促得她系发式微,萌生退意。一天她轻轻对李琦说:你什么都好,我是永远比不上你的,我也不愿再同你竞争了。李琦高兴吗?她静静等着。
李琦的回答求出人意料:我并不乐意少你一个竞争者。你是我重要的朋友,我看不到你哪里不如我。你也许会超过我,但我不怕。下周是学生会主席竞选,一起去吧。
她呆了。李琦其实只是另一个自己,更好的自己。她一直从更好的自己身上学习而进步。她起初只看见自己的.好,后来只看见别人的美,却从来未尝试将二者同等较量。要超越另一个自己,更好的自己!或许她的内心缺乏这种敏锐,又或是,缺乏真正的勇气与自信!她感到耳边吹过的风是对她的鼓舞,身旁落下的叶也是对她的激励!是的,我能做到,就算现在不能,以后也能!
一周后,竞选如期进行。李琦自然不负众望,赢得喝彩。张莉深吸一口气,她压轴登场,心里揣着重新整理的心情,手中攥紧精心准备的讲稿,全场安静了。
她带着最自信的笑容登台。
昨晚看了一部电影——《七月与安生》,原以为就是青春片常规的套路,顶多增加了些同性描写。
但真正看完,才发觉自己错了,感觉安妮宝贝真的要好好感谢陈可辛。
故事并不复杂,围绕两个女孩的成长展开的,讲述了青春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模样。但并也不止于此,它着重讨论了个体成长,讨论了两种自我的对立、冲突、矛盾与和解。让我看完觉得耳目一新,特别是最后那个照镜子的镜头,彻彻底底地将电影提升了一个段位。
电影据说对原著做了不小的延伸和改编,并且恰到好处。
故事最后的好几次大逆转,和一些片段的闪回,方式很新颖,结局很出乎意料,也带给观众很多的冲击。
其实,七月就是安生,安生就是七月。
她们彼此靠近,又相爱相***,不过是对压抑在自我中的另一部分的靠近,和唤醒。她们是彼此的镜子,靠近和冲突,是两部分自我的此消彼长和互相对抗。
最后,这两部分自我握手言和,她们也就找到了自己最舒服的样子。
导演曾国祥说:“七月和安生,其实是一个女人的两面,是我们成长到人生中的一个阶段的转变。可能,小时候你是安生,长大成熟后变成了七月;或者,小时候你是七月,但到了一定的年纪就想要做回安生。轨迹不同没关系,都一样精彩。”
青春期的爱情,只是引发她们快速成长的一个导火索,一个助推剂,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出现,不论他是谁。所以,在这部影片里,男主的位置没有那么重要,他只是在她们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出现,促进她们的成长之后又迅速离开的抽象的存在。
就像多年后,七月多次看到安生的脖子,问她,没有那个东西会不会觉得空荡荡的?安生说,习惯了,就好了。
面对成长,很多遇见离开,都由不得人选择。
只要最后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并且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那些失去,也就有了另外的意义。
七月与安生,她们是朋友爱人?还是一个自我的两面?
我们都渴望另一种生活。
心里都住着另一个自己。
梦到在相遇地点 对当初的自己道歉
梦里我能颠倒时间 对当初爱我的人拒绝
你将和自己擦肩 然后会发现两个自己
在现实梦境有同一张 惊讶的脸
我坐下和我自己聊天
我和我 我们都觉得很累
一个想远离是非 另一个却大声说别退
每次爱与爱交会 对谁都是一种冒险
只是赢的人幸福 输的人憔悴
我走进回忆 去见另一个自己
我想问他 也许奇怪的问题
你走进回忆 遇见另一个自己
告诉你 伤心其实合理
走进回忆 走进问题
才能走出伤心 痛是因为爱还有力气
每次 当爱与爱交会 对谁都是一种冒险
只是赢的人幸福 输的人啊 憔悴
我走进回忆 去见另一个自己
我想问他也许奇怪的问题
你走进所有的回忆 遇见另 一个自己
告诉你 伤心其实合理
走进回忆 走进问题
才能走出伤心 痛 是因为 爱还有力气
我走进回忆 遇见另一个自己
我想问她也许奇怪的问题
我走进回忆 遇见另一个自己
才发现伤心 原来合理
走进回忆 走进问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