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了一个新学校,进了一个新班级,有了一位新同桌。打我第一眼看她,我就觉得她像阳光一样灿烂、可爱;她像清风一样清新、爽朗;她像绵绵细雨一样温柔、细腻。 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孩:两弯柳叶眉、一双好像会说话的、漓江水一样清澈的大眼睛、一对双眼皮。她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声音又细又柔、鼻子小巧可爱、嘴巴能说会道,十分爱问问题。你一见过她,就会和她做好朋友,想与她说说话。 虽然她长得十分漂亮,但是我觉得她有些华而不实。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彻底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今天早晨,天气不很好,云黑压压的,把我压得直不起身儿来。有时人的心情总是随着天气变化而变化的。我今天就是,总感觉身体不舒服,再加上这几天感冒,我就更是大为难受。到了班里,大家都有事干:有的在看书预习;有的在说话讨论;有的在背诵课文。我想:大概不会有人注意、关心我吧。就径直走到座位前,深深叹了一口气,坐了下来。而她,正在跟前面的同学热烈的讨论着,见到自己身边有个大苦瓜,变转过头来,关切地问:你怎么了?我见她这么关心我,倍受感动,但我这人要面子,便故装正经忙说:没什么,没什么。我不信,你肯定不舒服。或许是老天不让我撒谎,让我这时嗓子发痒,我实在忍不住,就咳嗽了几声。她一见,连忙抽出我的水瓶,对我说:你看,你骗不了我,你病了吧?多喝水,少说话,别吃甜、咸、辣的食物,要保护好嗓子,你快点喝水。她哒哒像机关枪一样,我赶紧喝了一杯水,心想:怎能辜负同桌的好意呢!我有些不好意思了,低着头。我们是同学,又是同桌,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应该成为好朋友,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嘛!她快乐的对我微笑。
生活越来越好了,而年味反而淡了,这的确是一个让人难以释怀的话题。过年原本是最为快乐和幸福的时刻,此刻却引发很多年轻人集体吐槽,年轻人集体怀旧小时候的过年情节,更有一小部分年轻人,因为没有勇气面对过年回家种种责难与拷问,成为“恐归族”。媒体调查80、90年轻一代对中国年的感情,结果显示年味随着年龄增长热度退减,昔日那个欢天喜地的中国年,已成一种耐人寻味的怀旧。
现在的年轻人为何打不起过年的精神,对过年越发没有了那种热烈的情趣与兴致?为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享受也越发富足的今天,我们却对传统节日丢失了一种兴致勃勃的情怀?这个问题不只是关乎着大家过年能否开心,更关乎着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谁抢走了我们童年对过年那种眷恋情愫,又是什么让年轻人过年不乐观,反而“压力山大”?
年味都去哪了,年味为啥淡了?很多理智且颇为成熟的人,会说那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是啊,因为长大了,我们肩头多了责任与使命,更添了烦恼与忧愁,儿时过年那种无忧无虑的天伦之乐,也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消逝在成长之路上。小时候,过年吃顿饺子,有新衣服穿,男孩放鞭炮,女孩头上插朵花,这些今天看来似乎再平凡不过,甚至老土的过年方式,就足以让过来人大发怀旧之情。而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原来只有过年才会操办添置的东西,现在分分钟都能得到。孩子需要的东西家长可以随时去买回来;而成年人买新衣服更不是过年的“专利”,现在只需轻轻点下鼠标就能搞定;原来一年最重要的宴席“年夜饭”也可以在饭店订个套餐,免去油烟之苦……这些种种,让人们对过年没了期待,也迷茫着过年应该要干什么,“年味”慢慢变成了“乏味”。
一到过年,我们就会在网上发现很多吐槽,大家相互问候这过年还剩下啥,恍若只有对儿时的怀念。过年很累,压力很重。就业、买房、婚嫁,这每一个问题都是一种现实压力。当下,80后普遍成家立业,可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群体“被剩下”,他们在大城市打拼,却难有归宿感,身份与房子是留在这个城市似乎难以逾越的短板,只好以牺牲青春来打拼未来。在80后情何以堪的时候,90后步后尘而来,就业压力与生活压力成为年轻人头顶望尘莫及的两座大山。过年不是不愿意回家,很多人不敢回家,回家的成本足以让人生畏,更可怕的是不知如何面对亲友们那些不知所以然的问候。结婚了么?孩子有了么?在哪工作?收入还行吧?房子买了吗?这每一个问题似乎都量十足,难以招架。在社会压力普遍增加的同时,人们无暇对过年倾以太多的情感,年假顶多是难得休息几天。
传统节日中民俗文化逐步遗失,是年味越来越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过年赶大集变成了逛超市,过年燃放鞭炮如今成了一个纠结的话题,庙会文化已经很难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很多小朋友已经说不出过年的来历,我们传统佳节却丢失了太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我们从串门拜年到用电话拜年和传真拜年,后用电子邮件拜年,再用短信拜年,现在连短信也不用了,用微信;甚至我们连红包都不包了,而改用手机“支付宝红包”。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文化涣散了、消解了、搞乱了。春节的民俗被一个个地消除,以至于今天我们中国老百姓似乎已经不会过春节了。
年确实变了,以前的东西只剩下怀念,但是年的味道其实还在。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年就是回家的那份期盼。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我们对家的眷恋、对年味的追寻,应该是所有中国人不变的情怀。
在小学的生活中,闪烁着数不清的记忆浪花。在里面有一个人让我最难忘。他,就是我三年级的同桌。
他叫王强,因为他博学多才,鼻梁上还戴了一副大大的眼镜,所以我们送了他一个雅称:“大学生”。在其他同学眼中,我和他做同桌是最合适不过了。其实我们都在心目中树立了一个坚定的目标:一定要超过对方。我们一直都在暗中较劲,但是有一件事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有一次我无意中翻开了王强的奥数书,一道题引起了我的注意啊!那么多数字呀!”我惊叹道。这道题我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来,总不能一个一个的数字加吧,那得加到猴年马月呀!正当我疑惑不解的时候,王强走了进来。他不但没有怪罪我动了他的书,还细心地给我讲解了这道题。“我们有一道公式(首项+末项)*项数/2,相邻的数之间的公差是一样的,就可以用这个公式。”听他滔滔不绝地道来,我简直惊呆了。后来,我按照他教我的方法成功地算出了这道题等于他见我学得这么快,还给我讲了高斯解这道题的故事。我津津有味地听着,这更是让我震惊。
后来,他因为某种原因学了。在记忆的银河中我会永远记住这位博学多才的同学,希望他不要忘了我这个在暗中和他较劲的同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