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是我对秋天的情。
每当秋风秋雨愁煞人之时,寒意便无情地吞噬了叶片上绿色的期盼,又补偿似的给了他一身黄裳,于是秋天造就了落叶,落叶又装点了秋天。
落叶,是的,它是一叶之毁灭,葬送,诀别,是时间的力量在树上留下的痕迹,是岁月的巨轮碾出的凋零。每当片片残叶散落于荒草之间,断残的老干在夕阳下站立,向天伸出颤抖的枝丫,曾经的新绿,浓荫、繁花、硕果,便都陨灭了。也许这就是落叶的定义。
因此,我为它悲伤。
然而,我又为它自豪。
落叶,是课本,让我们把从嫩绿到枯黄读成历史、一部只有春夏秋冬的历史。不可否认,没有黄叶,也就无所谓鲜花,更无所谓成长和衰老。是它促进了生命的进化,造就了起伏之美。
落叶是一种归宿,又是一种开始。它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一些时候,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的融入大地,任新叶吸取它的点点滴滴,从而开始他生命的再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也许落叶正是这悲与喜的连接点,而这方落叶遍及的土地则是生命与生命交换的冥冥之界。
生与死的更替是自然界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是无法抗拒的。这必然的毁灭之路无从选择,然而死的方式却是可以选择的。落叶选择了燃烧。用血的沸腾涂满周身,燃尽最后的热情,面对消逝。它以坦诚、热情和一颗向上、不屈的心,向大自然献上了生命的色彩。
有人说落叶的意义在于也孕育了春天,也有人说落叶的美在于本身的色彩。在我看来,落叶之美,在于过去,在于今天,也在于将来。
谁说落叶是萧条的呢?
秋风飒飒,秋叶悬挂在树枝上索索发抖,随时都有落下来的危险。就在这时,一阵更大的风刮过来,有几片叶子支持不住了,在树上挣扎了几下,便颤微微地从空中飘落到地上,躺在那儿不动了。
我放眼望着前面的小路,只见那一片片枯黄干燥的落叶遮盖着小径,人从路上走过,踩着树叶,发出那令人惬意的响声。我被这秋景迷住了。
正当我出神地望着这些落叶的时候,爸爸从后面走了上来。也许是见我盯着落叶,便说:“你看,这些叶子大多数是背面朝着天的。”我不由地再一次把目光移向落叶。果然,绝大多数的落叶都是面朝地,背朝着天,成为一个小小的拱形。这个有趣的现象吸引了我,继续往前走去,发现不论哪儿都是这样,而我以前却未曾注意到这个问题。
我问爸爸这是为什么。爸爸却不急于回答,反而问我:“你们学校初一已经上过植物课了吧。叶的结构难道没有讲过吗?”我点点头表示已经学过。爸爸又说:“难怪你的《植物》学得那么差。”说着,他指着一片落叶比划道:“树叶的面与背的构造是不同的。叶面表皮下的细胞结构紧,而叶背的细胞排列得比较疏松。这两种结构不同的细胞层,形成了树叶‘背’、‘面’不同的比重,在树叶飘落的时候,自然是结构紧而重的一面先落地了。”听了这段话,我才想起老师上课时讲的栅栏细胞与海绵细胞,我越发佩服我的爸爸了。我问他:“你怎么会知道这些的呢?”他笑了笑说:“谁像你只看见树叶掉下来,却不看它掉下来之后的样子呢!”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爸爸说得不错,我是应该进一步探究现象所蕴含的道理了。
“鸟语花香”、“姹紫嫣红”,属于春天的词汇,充满了生机和盎然。春天,是美好回忆的寄托,是人们向往的季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学课文第一课,春在小学生的心中,播下了第一颗学习热情的种子。
春,是希望的象征,是人们心中的苗。一年之计的活力在这个伟大的季节——春的身上完美显现。走过校园的小林,一阵和风袭来,真如母亲的手一般温暖,毫无冬风的冷冽刺骨。忽的,头顶上飘落一片叶子。一片落叶。一片落叶!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竟然有一片落叶!多么不合时宜的景象!年轻的春天仿佛就因为这一片苍老的、斑驳的枯叶而被破坏了生机。我捡起这片叶子,嫌恶地看着它。棕色的叶子,只有茎上面的一小部分还闪着一丝绿色,大大小小的虫洞布满了残缺的身躯,苍老而脆弱的茎络仿佛都经不起春风的沐浴,只是坚强地没有一碰即碎罢了。
我把它放在手掌上,又一阵风来,将它吹落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好像有什么不舍似的,它翻了几翻,终于在希望之春风的帮助下离开了地面,低低地飞了起来,却是飞向了道旁树下的泥土里。
我愣了愣。一句话突然跳进了我略显空白的脑海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落叶又怎能是无情之物呢?叶,作为花的陪衬,不引人注目的角色,却也终其一生甘愿为泥,为了报答养育它的树,也为了培育更好的花。我再次看向它。此时,我的眼神应该不再是带着一丝嫌恶,而是敬仰了。
这落叶,不是给春天抹上的一丝污痕,而是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这个春天的不寻常。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有一片片美丽的灵魂,升华着生命的价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