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给我们讲起家乡的美食,我就想起了爽口美味的蒜苔炒肉丝、好吃的鱼丸、有蛋黄的鱼糕……馋得我直流口水。
妈妈说在她小的时候因为冬天特别冷,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蒜苔炒肉丝。蒜苔是外公骑着单车去菜场买了之后,用小棉被包回家的,才不会把它冻坏。我很爱吃蒜苔炒肉丝。具体的做法是:
将肉切丝,用少许淀粉和酱油腌一下,蒜苔切段,在烧热的炒锅里放油,将蒜苔炒至8成熟盛起,再将肉丝炒至8成熟后把蒜苔倒入锅里和肉丝一起炒,加少许盐及鸡精。
就这样,一盘爽口美味的蒜苔炒肉丝就做好了,让我们来一起分享吧!
捧着装有肉羹的碗,仿佛又回到小时候奶奶递给我,每每对着我笑的情景,我迫不及待地喝上一口,在嘴里含了多下,很庆幸学到了奶奶的手艺,有着那么一种鲜美。又咀嚼了肉羹,是记忆中儿时的味道!
可是,总觉得少了什么,拿给父母品尝,他们只顾赞扬我,说味道没变,变也无妨,但这不是我要的结果!
懂了,少的不是那种鲜美,不是那种配方,许是对着我呵呵笑的奶奶,在我心里如超人一般伟大的奶奶!最终,还是吃完了儿时的记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道我们家乡的美食--开封灌汤包。
开封灌汤包原为宋朝皇家御用美食,流传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它风味独特,是开封著名的美食之一。开封灌汤包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制作方法也很简单。首先,将猪肉绞成馅,放入盆内,再加入酱油、料酒、姜末、味精、盐搅拌。接下来和面,将面揉的不软不硬,光滑不粘手。然后,待面发开后,切成一个个的面剂,开始擀皮。擀皮是很有讲究的,擀好的面皮周围要薄一些,中间略厚一点。这样,汤包既能皮薄如纸,又不会破馅。万事具备,就开始包包子了!这一步很关键,不仅要掌握好肉馅的比例,而且还要在包子里加入些已经冻好的肉冻。正宗的开封灌汤包的包子皮上要捏制30道绉折,并且要求纤巧匀称。搁在白瓷盘上看,就像一朵朵丰满圆润、千瓣紧裹、含苞欲开的白菊。最后一步,就是上笼蒸制了,蒸大约10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蒸熟的汤包端上来,热气腾腾,雪白晶亮。抬箸夹起来,饱满的像盏小灯笼,隐约可见里面汤汁摇动。有一种吹弹就破的柔滑,不要说吃了,看着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对着一个个晶亮剔透的汤包,你可千万不要急着下口,否则热热浓浓的汤汁可要溅你一身。正确的方法是轻轻提起汤包上面的折皱、细细地咬上一小口,拌着扑鼻香味,徐徐地吸吮粉红色的汤汁,顿觉唇齿留香。这时,你再慢慢的品尝汤包,浓香的肉馅配上筋道的包皮,令你食欲大增。开封灌汤包不仅营养高,而且脂肪含量低,健康不发胖!
看了我的介绍,相信你早就坐不住了吧!还等什么,按照我介绍的办法,自己亲自做一次开封灌汤包吧!
真是忙碌的一天,白天基本上在复习阶段,我就写写晚上吧:
晚上,妈妈带我去吃了过桥米线,那里面的成分有:高汤、米线、金针菇……服务员把米线端出来的时候,已经香气四溢,十分诱人,看见这么丰富的配料,我顾不得礼貌和修养,“兹”“兹”“兹”地吃起来,吃得我快撑死了。
快吃完的时候,妈妈问我“:你知道过桥米线的来历么?”,我答到“:不知道。”
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百年前,一个书生为了考上状元,要安静读书,可家里又不安宁,所以他就去蒙古的一个无人岛读书。要到他读书的地方,就必须过一道又细又窄的独木桥。他的妻子就每天为他送饭。有一次,他的妻子把汤装在砂锅里,但他的妻子因为太疲惫了,就睡着了,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但他的妻子醒来一看,汤还是烫的,放肉片,肉片即刻就熟,他的妻子赶快给丈夫送去。
丈夫吃了这碗米线以后,即精神倍增,看书做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不论对还是错,都是才智过人。第二年考试,果然中了状元。
丈夫中了状元之后,他说“;我中状元就是因为我吃了这米线的。”所以,就称为“过桥米线”。
哈哈,我今天也吃了这么美味的过桥米线,所以我也一定能中状元!
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
说起榴莲,大家最先想起的肯定是臭,其实不然。寒假,我有幸在海南尝到了最正宗的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 。在当地有一种榴莲树,树上的果实熟了会自己掉落下来,居民就把它给猫山王“闻’,如果它对这个榴莲感兴趣,就成为“猫山王榴莲”。这种榴莲不像普通榴莲那样臭,它的“臭”味中暗含几丝清香,让人一扫对榴莲的偏见。用劈刀劈开硕大的榴莲,映入眼帘的是大片金黄,一瓣瓣的果肉光滑无皱,排列匀称,入口光滑细腻,还有一股奶香味,立马会颠覆你对榴莲的认识。
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不得不吃快餐来应付一日三餐,但机器和流水线制造不出来美食,焦灼和忙碌更品尝不出来美味。我们是否该从钢筋和水泥中挣脱出来,用更真切的心来品真正的美食呢?
我品的不只是美食,还有生活本味。
“南翔小笼包千古名传,皮薄肉香,咬上一口,鲜美多汁,想不想跟爸爸去尝尝?”
我的`爸爸是个吃货,他既爱吃,又爱给我讲有关美食的小故事。瞧!他又在馋我了,听着听着,我的口水都要流下“三千尺”了,晃着爸爸的手撒着娇:“爸爸,爸爸!我也想吃小笼包!”刚好今天爸爸休息,说走就走,我们开着车直奔南翔最有名的小笼包店。
一进店面,哇!不愧是百年老店,木质结构的房梁,古色古香,韵味十足。
排队等待品尝的人好多好多,我们等了好久,好不容易坐上了位置。爸爸点了几笼小笼包和甜美的糖水。我看着周围那些客人津津有味地吃着小笼包,又馋了。
为了安抚肚子里的小馋虫,还是到楼下展台去看看小笼包是怎样做的吧!我剑一般的冲到楼下,脸贴的紧紧的趴在玻璃上,生怕自己看的不清楚。大厨们个个都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和肉馅,有的揉面团,剩下的“军队”都在包小笼包。只见厨师们熟练的拿起一个小面团,按一下就神奇的变成了小笼包的皮了,然后迅速放一点肉馅在皮的中央,把边缘聚拢起来,折一折,转一转,只需要几秒钟一个可爱的小笼包就做好了!不一会儿,几笼小笼包就被抬上了蒸笼,也太快了吧!
“热腾腾的小笼包来喽!”老板大喊道。我听见了,急忙冲回到餐桌边,拿起筷子!
咦?小笼包怎么是这样子的?刚才看到厨师们包出来的小笼包圆圆胖胖,白白嫩嫩的,是那样的可爱,怎么蒸出来变成了扁平扁平的,这和我平常吃的鲜肉大肉包也完全不一样嘛,味道应该也不像,尝一个再说!我用筷子夹了一个,呀,破了!汤汁都流出来啦!爸爸教我要轻轻地夹,然后咬一个小口子,吸汤汁。我尝试着轻轻的又夹了一个,先用小门牙咬开一个小小的开口,汤汁顿时溢了出来,再慢慢吸吮着小笼包的汤汁,热乎乎的,那热腾腾的气升上房顶,把我的眼睛给蒙住了,就像蒙上了一层细纱,仿佛置身于仙境里一般,那汤汁香里透咸,咸里透甜,令我沉醉其中。最后把肉馅连皮一起塞进嘴里,里面的肉是那样的嫩滑爽口,面皮是那样Q弹美味,这真的比鲜肉大包好吃一百倍!我已经完全陶醉了,闷头一连吃了好几个,好吃极了!我抬起头,就连平时不爱吃东西的妈妈也津津有味的吃着。
“哇!小笼包真的是鲜嫩多汁,沁人心脾,好吃到爆呀!”吃饱,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翔小笼包店。一路上,回味无穷!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今天,奶奶开始准备做馒头了。馒头是我们家乡家家户户节日必备的传统美食,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生活蒸蒸日上。
一大早,奶奶就准备了许多萝卜和肉,还有马齿苋菜干,剁碎,加上调料,做成了美味的馅料。爷爷用温水加发酵粉发了一大盆面,然后用棉被把它们盖住,保持温度,这样是为了让它快速发酵,一切准备就绪。到吃晚饭的时候,奶奶让我们站着吃,速战速决,因为奶奶要用桌子来放馒头,我们匆匆地吃完晚饭,便和奶奶一起做起了馒头。首先把爷爷发好的面端过来,然后用手轻轻地揉,揉好以后,切成小小的面团,然后再用手按成薄薄的皮,接着用筷子夹起馅包到皮里,然后捏成不同形状的花纹。我看了,连忙抢着也包,于是就向我的妈妈请教了。我看着我的妈妈做馒头,我自己也学着包了一个,四不像。虽然做得不好看,但是我接着一下子连做了好几个,竟然一个比一个好,有点像模像样,我的妈妈和奶奶都表扬了我。我们包了很多,我和爷爷把做好的馒头放进了蒸笼。
蒸了差不多40分钟,香喷喷的馒头出炉了,热气腾腾,犹如一个个胖娃娃。我忍不住抓起一个就咬,松松软软,香香甜甜,舌尖美食独它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