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里,发生过许多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找语文书。
那天,我的语文书不知所踪,就像丢进大海的一根针,怎么也找不到。
我东找找,西找找,根本找不到我的语文书,心想:怎么办?在课室里找不到我的语文书,这让人怎么找啊!可语文书还要用啊!这时,我的好朋友小过来说:“我们去玩吧!”我说:“不行,我还要找语文书呢!”小说:“找语文书!那太好玩了!我也想陪你找。”我们把整个书包和抽屉都找遍了,却怎么也找不到,我急得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小对我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于是,我们便重新放回去,再找一次,小把所有的东西从书包里拿出来了把文件袋翻来覆去,可我们看到的都是英语书、数学书……连语文书的影子都没见到。突然,小说:“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我一听到转忧为喜:“什么?找到了?在哪里找到的!”小说:“在数学书里夹着呢!”我心里总算松了口气说:“谢谢你!小!”
我在学校还遇见过其他有趣的事情,但这是我认为经历过最难忘的事。我想,我们要互相帮助,生活就会更美好。
从去年九月份开始进行亲子共读活动,每天晚上用四十分钟时间和孩子同读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我们共读的第一本,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读完,在共读的同时,我们相互交流、探讨,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此时我们不像是父子,倒像是朋友,是同学。通过共读此书,孩子感受到了当遇到失败时,要以保尔为榜样,分析原因,鼓起勇气,重新开始;当遇到成功时,要以保尔为榜样,严肃认真,谦虚谨慎,继续努力。在共读的同时,注重教给孩子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从去年9月份至今,我和孩子共读了《鲁宾逊漂流记》、《三国演义》、《格列佛游记》、《名人传》五本书。
通过这段时间的共读我有如下:首先要找到孩子阅读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基点,逐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不要急于回答,要引导孩子进行思考,让孩子自己和文本对话,和作者的思想碰撞,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阅读素养。再次,在亲子共读时,家长一定要放下姿态,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朋友,孩子阅读的伴侣,在地位完全平等的情况下进行双向阅读交流。最后,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孩子在书香的浸染下尽享阅读的乐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亲子共度在拓宽孩子阅读视野,滋养孩子心田的同时,也提升了我们家长的素质,为了孩子,也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书香社会的建立,让我们都尽快行动起来吧。
秋风萧瑟,秋虫唧唧,我站在落叶缤纷的山顶山,翘首盼望着流星雨的降临。第一次看流星雨,谁能不激动呢?
秋天的星空,既不象夏夜群星密布,也不像冬夜晓星稀疏。点点繁星在秋云间时隐时现,就像在玩捉迷藏。
仰望星空,我飘飘欲飞,仿佛进入了无边无际的宇宙……迎接我的是闪着银色寒光的“天狼星”,他与另外七颗忽明忽暗的星斗,构成了“大熊座”。接着与我相会的是著名的“猎户座”,他像一位猎人弯弓搭箭,箭头直指“白羊座”,“咦,猎户座,你身后是谁呀?”我好奇地问。“猎户座”得意地回答“那是我的两个孩子,叫双子星座。瞧,它们个子还牵着两条猎犬,大犬座和小犬座。”
“流星!”一阵欢呼把我带回大地,我昂头凝望,流星飞逝而去。两分钟后,有一颗流星飞过,不过,我还是抬头不及。流星雨就再也没有如期而遇,秋云又慢慢地拉上了帐幕。
“雨”虽未看成,但那寥寥几条划破夜空的光弧和那秋天的星空,是我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无穷的遐想······
每当我回忆起这次观看流星雨的情形,我的内心都非常的愉悦、激动!那是我第一次观看流星雨,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星空,爱上了神奇梦幻般的宇宙!
今年暑假的时候,我的四姨妈回来了。妈妈说这三十多年来四姨妈是第一次回来。她长的有点像我妈,但是比我妈妈大两岁。别人都说我姥姥生的是五朵金花,真搞不懂她怎么生了这么多的孩子。
第二天三姨夫开车带我们去钓鱼台玩,一路上王淼说个不停。哦,对了,忘了告诉大家王淼是我四姨妈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弟弟。到了钓鱼台,那里的优美景色让王淼目不暇接,他瞪大了眼睛东瞅西看。突然,他看见了一个大草坪,里面有许许多多的虫子,便高兴的捉起了虫子来,他把捉来的虫子一个个都放在一个空瓶子里。他不但像捕虫能手,更像一个昆虫科学家,他把每一只捉来的虫子都仔细的观察、研究一遍,还不时讲给我们听。在过一座小木桥的时候他又发现了一只小蜘蛛,试了试自己够不着,就向爷爷求助,爷爷用一根小木棍很轻松的挑了上来,放进瓶子里,他高兴的欢蹦乱跳。我告诉他:“蜘蛛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大人也这样说,他才依依不舍的放了蜘蛛。
长这么大,我第一次见到四姨妈和王淼,和她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成长过程中的一件事童年的事多得数不清,我忘记了很多,但有一件事情我至今难忘。有一次,老师考了一张卷子,特别简单。于是我马马虎虎的答了这张卷子,但是,听老师说,我还是得了100分(此处为伏笔。为后来写有错题做铺垫,这样写使人觉得事情可信,接下来写有错题让人觉得不突然)。卷子发下来了,当老师发卷子时,笑眯眯地向全班同学大声说:“这次,咱们班只有一个同学考了100分,那就是房佳宜,十分不错,大家给她鼓鼓掌。”可是,当老师讲卷子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经有一道应用题我做错了,而且还是一道7分的题,我当时犹豫了,该不该告诉老师呢?最后,还是虚荣心战胜了我的诚实,我没有告诉老师。回到家里,我向妈妈说了我考了100分,妈妈高兴极了,但她看我一点也不高兴,就问:“孩子,你怎么了?”我如实地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孩子,其实如果让妈妈从100分和诚实之间作选择的话,我选择诚实。你呢?”我坚定的对妈妈说:“我也选择诚实。”到了学校,我如实的告诉了老师,没想到老师没有改分,只是把100换成了93+7,旁边写着:93=分数,7分=诚实,加油!这个100分意义非凡,因为这代表着老师对我浓厚的爱!
一天我和小红来到公园玩,看到了有的人在锻炼身体,我们走到一棵树旁边,我把脚给搭在树上,小红把一根绳子栓在树上,在来回的跳,把树都给压弯了。
这时候,一位叔叔走过来严肃地说:“你们老师没有教过你们,要爱护树木吗?”我们惭愧的低下了头,脸红得像苹果一样,头不敢抬,心里像压一块大石头不敢出大气,恨不得挖个地洞钻去。叔叔看见了接着说:“小树和你们一样正在长身体,你看看你们***好事,快点把绳子收起来。”我们很快把绳子收起来,低着头异口同声的说:“叔叔,对不起,我知道错了。”叔叔温和地说:“知错就改是好孩子,天冷了,我们给大树穿一件衣服吧。”我说:“好呀!”我把绳子左一圈,右一圈绑好之后就把绳子打个结,把树全围住。树挺的直直的好像在说:“谢谢你们给我穿上一件厚厚的衣服,这个冬天我不怕大雪了。”我们开心地说:“不用谢,我会来看你的。”
叔叔对我们竖起大拇指说:“再见。”我们也对叔叔说:“再见。”我明白了:以后要爱护树木,做有爱心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事,我最伤心的是疼爱我的外公的去世,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那段时间全家都沉浸在悲痛中。离开了外公,我们才想起外公对我们的各种好,给我们买玩具,买衣服,还跟我和大宝过生日!
我亲眼看到过外公遭受疾病的折磨,躺在病床上的外公特别消瘦,每天都有蛇牙般地细细管子插入他的血管中。
外婆整日整夜守护在病床边,喂外公吃,帮外公捶背,洗脸,洗衣服……外婆从来没有一句抱怨,而两三个月外公病情没有任何好转,全家人都很担心。我妈妈和舅舅就把外公转去南昌,依然不见效果。大人们又把外公转去上海,后来外公对家人说:“回去吧”。外婆含泪带着外公回到乐平人民医院,没过多久,外公就去世了。
听到外公过世的`消息,我们伤心地哭了,尤其是妈妈,眼睛哭成了桃子。妈妈还安慰我们说:“人死不能复生”。
这件伤心的事深深刻在我心间,也是从那刻起,我知道了最伤心的事莫过于是失去亲人。所以,珍惜生命,爱惜身边的人。
听着抱抱说着他内心深处的种种,有些惊讶有些不知所措。或许这次真的是我错了。第一次,第一次这么大的感触到自己是多么的幼稚。
我在想,是不是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才会导致每个人的人生观的不一样。我知道抱抱是个很懂事的男生,知道他是个很孝顺的孩子,知道他是个很稳重的男人。我从来都没有怀疑过他的能力和潜能。至少我无条件的相信他,相信自己不会看错人,相信他即使没有一些人的背景以后一样可以做的很好,很好。真的。但是他需要一个跳板。对,跳板。就像千里马需要遇见伯乐一样。
是的,我没办法到成长过程中他与我差异迥然的童年,但是从他的话中我感触到了那些无法掩饰的悲伤,《写给爸妈的一封信 生活和人生的感悟》。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辞藻形容我的心情。其实有时候我挺羡慕的,因为他总是说乡里怎么怎么,在我的印象中,乡下就是奶奶家,有池塘,有稻田,有清凉的井水,有小鸟昆虫,有石板桥,有很大很大的桔园的地方,小时候一放暑假就很向往的地方,一住就是两个月的小村庄。每个人对每一个事物的看法不一样,造成了我们印刻在心里的观念不同。
或许我改好好整理一下我自己。同样生活在一个消费层次的小城市中,生活在一个物质需求的学校中,为什么我始终要把眼睛放得那么高,看不到站在物质下面的同学们。无休止的`挥霍导致了我习惯这样的生活,认为这样是我的生活模式,这么大了,一直没有想过改变什么,因为从小到大,我的朋友,我的圈子大家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所以我跳不出这个圈子看到外面的生活。
谢谢你,谢谢你,让我明白了,爸爸妈妈的钱是每天辛辛苦苦挣回来的,他们无条件的满足我的所有是希望我能在好的外在条件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没有资格任意的挥霍他们的所有,没有资格认为他们是我的爸爸妈妈为我做下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没有资格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听着抱抱说的话,觉的心酸,但却庆幸,庆幸在我19岁这一年遇到这样一个男孩子,谢谢你,谢谢你教我如何爱别人,教会我成长。谢谢。谢谢抱抱。
接下来我们生活该如何演绎?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