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月光,上面的字迹被一一辨认:“今日听君一言,如同醍醐灌顶。附中得君一人,天朝复兴有望……”“咦?”我们有些惊奇。
事情是这样的:当天下午,我校王小麓校友来学校做演讲,演讲结束后,就是答学生问,回答完最后一题要离开时,突然A君跳上讲台,大喊:“请等一下!博士。我还有话要说……”王小麓校友很大度地听着。当他大声地阐述本人观点时,台下有人大喊:“我反对!”马上遭到迎头痛击:“闭嘴!”A君说完后,台下议论纷纷。没想到此事居然有如此大的反响,竟有支持者在A君必经的'楼道里贴上了支持他的大字报。
针对此事,众说纷纭:有说附中思想开放的,有说A君自我炒作的,也有人说A君是个“托”的……姑且把这些抛到一边,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A君的勇气,不得不使我们折服——敢于吐露自己的思想,敢于质疑。这次之所以在他上台时同学们给予他掌声,原因想必就在此吧。但我觉得,他的一些行为似乎有些不妥。
首先,他冲上讲台的动作我就不是很认可。因为如果有问题,或者说猎奇问题,都可以在下课后再单独找主讲进行交流。而冲上讲台,固然是“威风无比”,但也很容易令主讲及台下一些想走的同学感到不悦——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尽量使周围的人感到愉快。
其次,他应该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语言。同王小麓校友的交流中,他的语气就有些“冲”。或许这还不算一个很大的问题,毕竟人在激动时也顾不得那么多。更大的问题在于,他向反对自己观点的同学大喊“闭嘴”,这就非常失礼了。为什么不能用和缓的句子呢?别忘了,他之所以能说话,也是冲上台才得到的机会,有什么权利阻止别人呢?就算当时是在与主讲交谈,也不该贸然这么说!
通过这场风波,我意识到:在与别人说话的过程中,礼貌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重要。如果失礼了,再好的思想在别人心里也只是一盆水。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腾飞梦想,续写辉煌。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我们高三的莘莘学子一路走来,从懵懂迷惘到坚定执著奔赴高考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三年高中生涯,我们收获许多许多,装满了行囊。此刻,战鼓即将敲响,我们高三的战士们努力着,奋斗着,拼搏着,只为占领人生一个灿烂的高地,为实现心中的梦想,为续写母校的辉煌。回首高中三年,我们感慨万千。新校区的一草一木都见证我们的成长:篮球场上洒下过我们欢乐的汗水;阅览室里有过我们静静的身影;柏油路上印下我们匆匆的'足迹……然而,更多的是教室里我们备战高考忙碌的身影。回首高中三年,我们收获友情。三年寒窗,我们结识了那么多同甘共苦的同学、朋友。我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承担失败的痛苦;一起淌过快乐的溪流,穿过布满荆棘的丛林……是我们失意时相互的鼓励;是我们遭受挫折时相互的帮助,是我们得意时相互的提醒,伴我们不断前行。在用汗水与泪水浇铸的高三,我们并肩作战,成为肝胆相照的战友,让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友情。
回首高中三年,我们心存感恩。尤其是忙碌紧张的高三,在枯燥乏味的高三,当我们在书山题海中鏖战,当我们在烈火中磨砺手中的宝剑时,始终有一群人一直在默默为我们付出。他们便是我们的领导和老师。忘不了他们为了陪我们晨跑披星早起,为了给我们查寝戴月回家。忘不了他们课上耐心细致的讲解,课后无微不至的关怀,忘不了他们深夜依然明亮的灯光,试卷上批改的殷殷的字迹……,当我们骄傲时,是老师教我们摆正位置;当我们沮丧时,是老师帮我们找回自信;当我们迷茫时,是老师为我们点亮灯塔。我们站在他们的肩上起航,追寻自己的梦想。在此,我相代表全体学子,诚挚地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们,你们也快要从我们手中接过接力棒,你们要也奔赴高考那没有硝烟的战斗。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奋力搏击,为高三的风雨锻炼坚硬的翅膀。
高三的战友们,最的的战役即将打响。仿佛黎明前的黑夜,让我们枕戈待旦,摩拳擦掌。因为我们明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懂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因为我们期待:“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因为我们知晓: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铸造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面临高考,我们需要的是一如继往的坚持不懈。布封说过:“天才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虽然我们不是天才,但要想成功就必须得坚持。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现在就像跑马拉松只剩下最后几十米,谁能坚持到最后,便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面临高考,我们需要的是宠辱不惊的良好心态。有位名人说过:“心态决定命运”,也许你曾在无数次打击下彷徨,也许你曾一两次而沮丧,也许你曾对未来充满迷惘。但是,最后的日子里,我们需要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平和之心。
面临高考,我们需要的是满怀信心的豪情万丈。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连自己都没有信心的人,是不可能会取得成功的’。我们现在,应抱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应怀着“不达彼岸,誓不罢休”的心去“中流击水”,应有笑迎高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万丈。
十年磨一剑,即日试锋芒。高考在即,我们应有坚定的目标,良好的心态,必胜的信心,因为大学梦给予我们冲破一切困难的斗志和勇气。我们努力,我们坚定,我们执著,六月高考将见证我们无悔的笑容。让我们做最后的冲刺和拼搏,做最后的努力与燃烧,直待战鼓擂擂,我们便披上铠甲,跨上战马,扬鞭策马,驰骋疆场。现在,让我们打点好行装,背负起自己的梦想,老师的嘱托,承载起父母的期盼,学校的希望,奔赴高考。心中的热血在沸腾:我们要实现心中的梦想,我们要续写一中的辉煌,我们要为母校的百年华诞再添华章。
在过去的201X年,他刚刚获得了一项“千万级”的科研项目。本来,面临退休的他将顺理成章享受“延聘”教授的待遇,继续把这个项目做完;如今,他犹豫不决了。
进入6月以来,南京市多所高校的人事处收到了教授、博导们要求7月1日之前退休的申请书。
对这些教授、博导来说,退休还是延聘,成为近一个多月最为纠结的选择。刘其的好几个教授同事都递交了退休申请书。
刘其也是多方打听消息,但尚未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
“延聘”如今为何成了“烫手山芋”?教授、博导们,为何又愿意放弃未来几年的高待遇,选择现在“平稳”退休呢?
教授的“紧急”辞呈
在南京师范大学人事处,已经有二三十名教授递交了退休申请书。
由于教授们要求在7月1日之前办完退休手续,该校人事处正处于比较“紧迫”的工作状态。
各学院的退休名单这两天就要上报,学校层面会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为他们办理退休手续。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学院等高校了解到,这些教授、博导全部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符合学校“延聘”条件的人员。
虽然教授、博导工资待遇各不相同,但退休之后待遇普遍都会大幅下降,降幅大多或为50%。因此,“延聘”对于教授、博导们来说,不仅代表着荣誉,更代表着待遇。
是什么让这些教授、博导“催促”着校方人事处尽快办理退休手续呢?
近半个月前的6月11日,南京师范大学人事处网站挂出了一则通知:关于教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申请办理退休手续。
该通知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即将实施,目前江苏省尚未有明确的文件和相关规定出台,经学校研究,退休工作仍按学校原文件原规定执行。如已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拟申请退休的教职工,经学校审批后即可办理退休手续。
正是该通知提到的《条例》,使大家颇感焦虑不安。
即将于7月1日实施的《条例》第35条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在社保顶层设计和养老改革“并轨”大趋势的背景下,这条原本属于原则性的规定却引发了临近退休的事业单位人员的广泛消极预期。
“老教师都非常关心这件事,不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没办法,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老师也很纠结,大家普遍的想法是,虽然退休之后收入会减少,但为了防止以后退休比现在退休拿得还少,他们愿意现在退休。”南京一所高校符合退休条件的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
据本报记者了解,南京财经大学已有多名教授递交了退休申请,学校虽然没有正式下发通知,但称6月25日之前递交申请的,都可以算作是7月1日之前退休。
南京大学人事处也向各个学院下发了文件,其传递的信息与南京师范大学的通知一致。 在教授圈子里还流传着一个传闻:南京审计学院已为符合条件的15名教授办理了退休手续。
本报记者致电南京审计学院人事处,该处的工作人员表示,办理完退休手续的并没有15名那么多,大约有三四个,而《条例》的相关规定确实是他们考虑退休的一个因素。
校方的谨慎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教授都倾向于申请退休,也有一部分教授选择延聘。
王云(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对本报记者表示,因为还有研究生没有毕业,去年刚刚申请的两个社科项目还没有正式开始,他希望再多干两年把这些事情处理完再退休。
王云表示,这次教授、博导大规模集中退休,对于高校教育事业来说会有很大的冲击,会影响现有师资队伍的.结构,后续师资的补充等都会成为重要的问题。
“教师队伍的紧缺,对于学校来说仍然是个难题,但由于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学校也不好强留。”王云说。
延聘是指已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延期退休并继续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延聘的教师并没有办理退休手续,他们的各种待遇和考核均与在职人员相同,在延聘期间占用所在单位的编制和岗位职数。
本报记者在梳理相关内容时发现,大部分高校的延聘管理办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延聘期间若遇到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他们将采取何种政策。
只有201X年《西北工业大学教职工延聘管理办法》中提到:“如遇国家有关退休等社会化政策出台,延聘人员与其他在职人员同等对待。”
本报记者从南京一些高校的人事处也了解到,对于此次教授、博导申请退休,学校的原则是尊重教师自身的意愿。
南京多所高校对待教授申请退休这件事,非常谨慎和认真。
改革路径选择
高校教师要求“提前退休”并不是首次出现。
在200X年广东省划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之后,广东省高校曾经出现过相同的一幕。2008年12月中旬,广东省有关部门一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计划方案“广泛征求意见”,此举就已经在高等教育、医疗等行业领域,引发了一股“提前退休”风波。
如今,放弃延聘对于南京的教授、博导们来说,正成为一个现实的选择。
根据本报记者对在职教师与退休教师的待遇个案比较,虽然高校教师待遇存在地域、系别以及工作量的种种差别,但就一般重点大学而言,退休教师的收入一般只有在职的一半左右,一些比较热门学院的退休教师的工资会比在职时下降更多。
中国人民大学一位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他在职的工资是每年十三四万元,退休之后会降为每个月6000元,待遇减少近一半。
每个月6000元是北京一些重点高校退休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还有很多非重点的高校实际上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本报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人社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一直都在做调研并听取各地的意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保局局长向本报记者表示,减少阻力增加改革可操作性的选择之一,是将更多的人划为制度的“老人”,比如可以按照45岁或是30年工龄等来划一条线,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进行改革。
长期研究社会保障的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林治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并轨是一个大方向,但从哪个年龄段改起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改革年龄段越小,震动越小,当然效果也越小;反之改革的年龄段越大,震动越大,效果也越大,决策者必须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取舍。
“政策的不透明导致所有的人都?雾里看花?,对各方面都不利。”林治芬表示。
本报记者还了解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或将在本年末推出,方案的具体内容官方虽三缄其口,但大体的思路已经确定——未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要像企业职工一样参保缴费,将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同时建立体现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职业年金制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