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对面的门前有一大丛漂亮的花,它们在阳光下竞相开放,五颜六色。但蝴蝶花在这些花中脱颖而出,宛如一颗钻石在花丛中闪耀着他的光芒。
蝴蝶花是一种由主干分离出枝叶后开出的花朵。蝴蝶花是因为长得像蝴蝶而得名。一般在七到八月开放,九月凋谢,也有少数生命力强的可以开到十月。蝴蝶花的主干呈深绿色,分枝为淡绿色。花朵下有一鼓鼓的小囊。里面有许多细小的小籽。
蝴蝶花的花瓣大多为橘红色,一共有六朵,没三朵的形状是一样的,其中三朵较大的上面颜色分布不一样,顶端是统一的淡橘黄色,末端上有一些点点的红色。较小的三朵花瓣为淡橘黄色在周围,红点则在中间。花瓣不仅在颜色分布、形状大小和蝴蝶翅膀很像,而且用手摸上去的感觉也极为相像。蝴蝶花没有浓烈的香味,而是淡淡的幽香,让人心旷神怡。
蝴蝶花的时间观念也极强。它们每天傍晚时会收拢,接着花瓣卷成一条毛毛虫的样子。次日清晨,便“破茧成蝶”,张开花瓣,从一条“毛毛虫”蜕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美丽的蝴蝶花!你像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在我心中飞舞!
关于花的作文:丁香,春夏的使者
天空,已不似早春时那般湛蓝,可能是因为被浓云覆盖,失去了应有的美丽,只能隐约看到些云的轮廓,太阳也逐渐醒来,散发出并不火辣也不温暖的阳光,但仍使人不敢直视。在这春夏换季的时刻,它们的使者——丁香花,正在悄然绽放。
丁香,并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却可以散发出极为浓郁的香气。使人闻香寻访。丁香不大,一簇簇紫色的花束,每一朵都带着自己的香气。丁香的花瓣是白色的,带着一点淡紫,下面的花茎则光滑的像一匹丝绸,白中带粉的茎托着淡紫色的花,中间还有黄色的小花蕊。一阵风吹过,它轻盈起舞,婀娜多姿,香气更加清幽,隔着很远都能闻到。
丁香,很多人把它当作寒漠、凄清、惆怅的象征,那篇《雨巷》中的姑娘,她的忧愁,她的凄婉迷茫使我终于到了丁香的思绪。不妨想象,一个丁香一般的姑娘漫步在巷中,雨点并没有消除一点哀伤,反使之更加地哀怨、彷徨。
学校花园中也是有丁香的,只不过被玉兰遮了去,只能看到一些,但那香气却一直飞到了操场上,飞到了大道上,让引起的烦躁缓缓消失。
紫色的丁香,春夏的使者,正穿着盛装迎接夏天的到来。
初一:晴天
简史三焦辨证为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确立,但其理论渊源可以上溯到《内经》。历代对三焦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大多以上、中、下三焦划分人体上、中、下三个部分,即横膈以上的胸部为上焦,包括心、肺两脏;横膈以下、脐以上的'脘腹部为中焦,内居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肝肾和膀胱等。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即论述过三焦病证,其后历代医家有所发挥,但尚未构成完整的体系。至清代吴鞠通著《温病条辨》,三焦辨证得以确立。他根据《内经》有关三焦部位的概念,结合温病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及病变累及三焦所属脏腑的不同表现,以上焦、中焦、下焦为纲,以温病病名为目,将六经、脏腑及卫气营血辨证理论贯穿其中,重点论述三焦脏腑在温病过程中的病机变化,并以此概括证候类型,按脏腑进行定位、诊断和治疗,创立了三焦辨证这一温病辨证纲领。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同为温病辨证方法,卫气营血辨证反映由表入里的发展过程,而三焦辨证则体现了温病从上而下的传变规律,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临床运用则可更全面地指导温病的辨证论治。另外,三焦辨证除运用于温病的辨证外,对内伤杂病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证候特征三焦辨证反映了邪气侵犯人体后发展变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据病邪种类,大致可分上焦温热、上焦湿热、中焦温热、中焦湿热、下焦温热、下焦湿热等证候。
上焦温热即温邪侵犯上焦至于肺与心包的证候。温邪袭肺,外则卫气郁闭,内则肺气不宣,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苔薄白,脉浮数。这一证候多见于温病初期,属表证。若表邪入里,邪热壅肺,肺气闭郁,则表现为身热汗出,口渴,咳嗽,气喘,苔黄,脉数等。肺经之邪不解,邪热内陷,致心窍阻闭,则为逆传心包,见舌质红绛,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等症。这一证候虽属上焦,见于温病初期,但病情危重。
上焦湿热即湿热侵犯上焦,病位在肺与皮毛的证候,为湿温病的初期阶段。见恶寒重,发热轻,或午后发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胸闷无汗,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濡缓等症。由于湿与脾胃关系密切,故上焦湿热常兼见湿困脾胃之胸闷,不思饮食,肠鸣便溏等症。若湿热郁蒸,酿成痰浊,蒙蔽心包,则以表情淡漠,神识痴呆,时昏时醒为特点。
中焦温热即温邪传入中焦,病及手足阳明的病变。阳明主燥,邪入阳明多从燥化而成里热燥实证。若邪热在胃,多为无形之热。由于胃经热盛,熏蒸于外,而见发热,不恶寒,反恶热,面目红赤,汗出,口渴,气粗,苔黄燥,脉浮洪等。若邪入大肠,多为有形热结,腑气不通,症见午后热盛,大便秘结,小便不畅,语声重浊,苔黄黑焦燥,脉沉有力等。
中焦湿热为湿热病邪犯及中焦脾胃的证候。脾主运化并主四肢肌肉,胃主受纳,脾胃受邪,症见身热,有汗不解,午后热盛,胸脘痞闷,恶心欲吐,身重肢倦,苔腻,脉濡等。因患者体质有异,湿与热相合轻重有别。素体阳虚、湿邪偏盛者,多表现为湿重于热;素体阳盛、热邪偏胜者,多表现为热重于湿;也有湿郁热蒸、湿热并重之证。
下焦温热为温病末期,病变累及肝肾的概称。肾主藏精,为元阴之本,邪热久留不去,肾阴耗损,可见身热颧红,口燥咽干,脉虚神倦等。肝为风木之脏,赖肾水以滋养,若肾阴被耗,则水不涵木,肝失所养而致虚风内动,症见手足蠕动,甚或痉挛,神倦肢厥,心中悸动不安,舌绛苔少,脉虚弱等。应指出的是,就三焦划分人体部位而言,肝并不属下焦,但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多见于温病末期,在温病辨证中统属于下焦病候。
下焦湿热以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职,湿阻大肠,腑气不通为主要病理变化。症见小便不利,渴不多饮,或大便不通,小腹硬满,头胀昏沉,苔灰白黄腻,脉濡数。
证候关系三焦辨证所包括的各脏腑病理变化,不仅是温病发展过程中三类不同证候的概括,而且标明了温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以及三焦所属脏腑的传变规律。一般而言,温病初起,邪袭上焦,首先犯肺,故上焦证候多为温病的初期阶段。手太阴肺的病变不愈,可进一步传入中焦,为顺传;也可由肺而传入心包,为逆传。中焦病证,处于温病的中期,为邪正剧争的极期,中焦病不愈,则可传入下焦,所以就三焦辨证而言,温病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始于上焦,终于下焦。但由于个体体质差异,温病性质不同,又因治疗是否恰当等因素的影响,上、中、下焦各病程阶段长短不一,累及脏腑重心有别,如逆传心包多见于温热类温病;温邪传入中焦,多见胃经热盛,肠道热结;传入下焦多伤及肝肾之阴。而湿热性质的温病,初起热势多不盛而即可侵犯中焦,病变多在脾胃,而且滞留时间较长;若传入下焦,则除肝肾外还可影响膀胱及大肠功能。温热与湿热两类温病可相互转化。如温热病邪在阳虚湿盛之体,或夏秋湿盛之季,可转化为温病夹湿;而湿热病,由于患者素体胃阳偏旺,或湿热蕴蒸日久化燥化火,也可出现与温热病相同的病机变化。
春天来了,春天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大家看!大树长出了嫩绿的小芽,还有路上一些不知名的小野花也开了,小草和春笋都从泥土里钻了出来。小蜜蜂、小蝴蝶和别的昆虫都出来玩了,还有正在冬眠的小鸟也出来练嗓子了。路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们都脱下了厚厚的棉袄,穿上了薄薄的衣服。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出来,来享受这温暖的阳光。
我喜欢这美好的春天。
经过了几个月炙热的高温,今天,天气终于有所缓和。于是,我和妈妈骑着自行车去看夏末的荷花。
虽然已经是秋天了,可是丝毫没有秋高气爽的感觉,湖边依旧夏意盎然,柳树还是茂盛如初,那一根根深绿的柳条,透露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它迎风摇曳,在水面上轻轻荡漾,让人感觉到些许惬意。蝉依旧在树上鸣叫,丝毫没有要停止的意思。虽然一些植物枯死了,但那并不是秋的预告······不信,你看那水中的荷花,它会告诉你一切!
她就是曲院风荷。大片大片的荷花和荷叶簇拥在一起,有的荷花已经争奇斗艳,而有的却还是含苞待放,瞧!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之中还有一个个淡黄的莲蓬,颗颗莲子就像一个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在自己的“摇篮”里睡觉,静静的聆听,说不定你还会听到他们打鼾的声音。荷叶也不甘示弱,它们青翠欲滴,一眼望去,像一个个碧玉做成的盘子,漂浮在水面上。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我被这荷花震撼了,她在烈日下依旧顽强不屈的品格感染了我,而她的美丽也吸引了我。一朵朵荷花仿佛一位位仙女,她在风中摇晃,看的我们如痴如醉,不禁心生感叹。
近处,荷花仙子在风中摇晃,柳树姑娘的头发在轻轻荡漾;远处一棵棵树木矗立在路旁、山上、岛上。湖面上波光粼粼,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天然画
腊梅花会在刺骨的寒风里,在寒冷的暴雪中飘出一股清香,这些白色或红色的小花傲立于寒风中,似乎并没有将风雪放在眼里。
腊梅花开于早春,别的花还没开,它们已经盛开着,花朵是那样纯洁,也许只有冰清玉洁这个词才配的上它吧!这让人想起了墨梅这首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它的清香使人难忘,在很远就能闻到,它即使凋落,香气也依然存在。“零落尘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果然一点都不错。被誉为“东风第一枝”的梅花是不畏风雪的,他在狂风暴雪中开的极其旺盛,生命力非常旺盛。可以想象一下:在北风呼呼作响,行人行走困难时,当雪花冰珠夹杂着打在脸上生疼时,傲骨的梅花却在与风雪作斗争。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然而在春天,百花齐放时,它却愿意收起自己冰清玉洁的美丽花朵,甘愿衬托别的花朵。这就是腊梅花,在风雪中顽强抗击,却在百花齐放时去衬托别的花,这真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啊!
我们要学习梅花,做个洁身自傲的人,要学习它为别人奉献,不与其它花争春的高尚品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