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微微的寒意让我紧了紧衣服。走在路上,偶然瞥见小路旁的稻田里,稻子正在放肆的渲染金黄色,令周围的一切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我不由得想到,家乡的稻田也应该收割了吧。
我的家乡在湘潭县,爷爷奶奶在那种了大半辈子的田。每到放假,我总要去那里“游手好闲”。
伴随着春末的微风,大家都开始了农耕,一棵棵小稻苗被抛到稻田里,还带着农民的殷切希望。他们刚一落地,就给光秃秃的大地带来生机,点点新绿装饰着大地,以及天空上翱翔的鸟儿。构成了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
然而我更喜爱夏季的稻田,这时的它有一种独特的清香。我喜欢边闻着它的香边在田野里玩耍,任汗水尽情流下,任时间肆意流淌。
但是我真正爱上夏天的稻田,却是那一场狂风暴雨。
那时的我正在稻田里抓虫子,忽然,天上乌云密布,奶奶赶紧叫我回家避雨,口里还不停嘟哝: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我跑上二楼时,外边已是倾盆大雨。大风不停的刮着。我怔怔的看着稻田,担心它会被吹跑。
不一会儿,雨停了,而眼前的景象却使我惊呆了:门前树上的水不停滴落,稻子被大风不停的刮着,形成一层一层的稻浪。几百亩稻田合在一起,成了奔腾的绿色海洋。远处的青山在水汽中若隐若现。散发着神秘气息。浅绿色、深绿色、墨绿色叠在一起,相交辉映,使整个世界都变得清新。这还没完,东边的天空上,出现了一抹鲜艳的彩虹,给这幅山水画添上了绚烂而又充满活力的一笔,我的脑海里只留下四个字:堪比西子。
春末的稻田如同新生的婴儿,娇嫩可爱;夏天的稻田如同充满梦想的青年,蓬勃奔放;深秋的稻田如同豁达的老人,宝刀未老。它们各具风采,美不胜收。唯一可惜的,便是我再难以像那样痴痴的看着它们,我再也无法一整天“游手好闲”······
在一幢幢高楼的簇拥下,我静静地离开了那金黄的稻田,是否,我以后只能站在车笛喧嚣、尘土飞扬的城市里,望着灰蒙蒙的天,静静地怀念着那些无所事事的日子,那片宁静的稻田?
今天是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
我给你们先说一下端午节的由来吧!
端午节,又称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日,是三个重要的我国重要的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我国有一位博学多才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德官吏,但是,由于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于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犹豫的情景下投汩罗江自尽。
由于对屈原的爱戴,汩罗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汩罗江中,一平息汩罗江中的蛟龙,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在端午节的时候,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着。
然后,我再说说我怎么过的吧!
端午节的习俗就是吃粽子,赛龙舟。
我家有一位名副其实的包粽子能手——我的妈妈,妈妈说,包粽子用芦苇叶包最好吃,妈妈先拿了山片芦苇叶包卷了一个筒,然后放了点米,又放了一颗枣,接着又放米,又放了几颗枣,包满了以后用线捆住,就这样一个粽子就完成了,然后又包了几十个。最后放在高压锅里煮40分钟后,放出来后等四个小时入味后吃,香甜可口。
在端午节那天晚上,我们院里的许多小朋友都出来玩,他们有的打羽毛球、有的玩蛇板、有的骑赛车,热闹极了,就这样我度过了一个愉快而难忘的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以下几种传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后因遭陷害,自刎而死,吴王夫差令人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于五月五日投江而死。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有以下几种习俗:
吃粽子:家乡的粽子是多种多样,有蜜枣粽、肉粽、板栗粽、火腿粽、蛋黄粽等等。当然,还有很多人家把粽子和鸡蛋一起煮,这样的鸡蛋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佩香囊、缠七色线: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在给儿童佩香囊的同时在其手腕及脚腕等处缠七色线,一直要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以菖蒲、艾叶插于门楣以僻邪驱鬼。
百草水洗澡:把艾草、菖蒲以及其他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杂草洗干净后,放在澡盆或浴缸里用热水烫一会,把草捞出,再调水成适当温度后给孩子洗澡,据说有去污浊和驱百病的功效呢。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也不例外,最重要地是,今年我要趁这个机会,跟奶奶学习包粽子。
首先大家要准备的东西有:糯米、精肉、花生、细绳、粽叶和调羹等,东西准备好了,大家就开始包了。
只见奶奶先拿起一张粽叶,熟练地将粽叶卷成漏斗形。我认真地观察着,简直太简单了嘛,还没等奶奶教我,我就急不可待地包起来了。可是等我自己卷的时候,看似简单的事情,无论我怎么卷,就是不成样子,我有点不耐烦了。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一件事情,要认真地去做,刚开始做不好,这是正常的,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结果。”听到奶奶的话,我非常羞愧,脸红得像苹果。我重新坐到餐桌边,奶奶又耐着性子对我说:“天豪,别着急,左手拿住粽叶,用食指和中指夹住粽叶,再用右手把它卷成一个漏斗形。”奶奶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在她的再三指导下,我终于把粽叶折成漏斗形了。接着,开始放糯米、精肉,最后,奶奶教我把粽叶层层包裹、穿过粽子,用细绳打成一个结,这样,一个不太像样的粽子终于在我手中“诞生”了,我兴奋不已。奶奶还告诉我其他粽子的形状和品种,在奶奶的鼓励下,我又接二连三地包了好几个。
接着,奶奶把粽子放进锅里开始煮,等到屋子里飘满了粽子的清香时,我知道大家包的粽子新鲜出炉啦。我迫不及待地找到我包的粽子(奶奶给我做了记号,津津有味地吃着,感觉有一种成就感。
今年的端午节,我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还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能放弃的道理。真是一个让我快乐的端午节啊!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所以,从此以后就有了端午节!
“吃粽子,吃粽子喽!”终于盼到奶奶这清脆甜美的声音了。我告别了亲爱的小伙伴,一个箭步跑回家,笔直地站在奶奶身边喊道:“报告,我回来了。”妈妈在边上点着我的鼻子说:“你这速度都快赶上火箭了。”笑声在院子里回荡着。
我特别喜欢吃奶奶包的.红枣粽子,香香的,甜甜的,真是好吃极了。当一层一层的苇叶摊开来,江米的醇香也越来越浓的扑到鼻子,流进了我心田。看着手里的粽子,白得透明,鲜得诱人。我迫不及待地吃着粽子,不一会儿,粽子就只剩一个角了。“慢慢儿吃,细细儿嚼,听爷爷给你讲讲端午节吧。”
爷爷蒲扇一摇,故事就开始了:“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当年的五月五日,楚国被秦国打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就是因此得来。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听到消息,马上把船划进茫茫的洞庭湖进行捞救。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我使劲地点头。是啊!端午节吃粽时不能忘了我们纪念的是一个人,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没有国,哪有家。没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哪有丰衣足食的百姓。屈原爱国就像爱自己的家,爱百姓就像爱自己的亲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值得世世代代崇尚。
吃着手中香甜的粽子,听着屈原爱国的感人故事,真是个幸福的时刻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