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的记得,每当我把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唱给妈妈听时。妈妈脸上的笑容就像绽开的花朵一样美丽。我想:“这一定是妈妈幸福的笑。”
幼稚的童年时光迈着轻快的脚步悄悄地溜走了。一转眼间,我已经五年级了。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来到新华书店买书。因为,老师说要买几本必读书目,是学校规定的。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走到一个书架旁。哇!这里的书琳琅满目的。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着那些书。啊!找到了!我拿着那本书,心里美滋滋的,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心里想着;“要不在这儿看一会书吧!”“好啊”。心里的小人应和着。一页,两页,三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太阳公公不“上班”了,回到它的窝里睡觉去了。这不,迎来了乌云哥哥。它施展出魔法。不一会儿,豆点大的雨点儿从天而降。眼看着书店里的`人越来越少了,我的心里也越来越害怕了。我害怕一会儿打雷,我害怕街上没有人了,我害怕妈妈不来接我。我越想越害怕。远远望去,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越来越少了。马路的“身上”到处泥土。雨下得越来越大了,仿佛给天地间挂上了一副雨帘。我蹲在新华书店的门口,头低沉着,泪水则像雨水一般哗哗地掉落下来。一个脚步声离我越来越近。我抬头一看,是妈妈。妈妈穿着一件透明的雨衣,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妈妈俯下身子,把我扶了起来,说:“琳,不要哭了,妈妈带你回家。”说罢,妈妈脱下自己的雨衣,给我披上。妈妈是开着电动车,送我回家的。在路上,我看见妈妈只穿了一件短袖。豆点般大的雨点儿打在了妈妈的身上,我问妈妈:“你冷吗?”妈妈却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冷啊!”可是,妈妈我知道你这么回答是为了不让我担心。那你知道吗?豆点般的雨点儿打在你身上,却疼在我的心里。
回家后,我看到妈妈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了。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了。我冲过去抱住妈妈。妈妈笑了笑,拍了我的脑袋说:“傻孩子。”
妈妈,您是我一生的老师;妈妈,您是当我走进黑暗之谷里,为我照明的一盏明灯;妈妈,您是我的大树,为我遮风挡雨。
妈妈,谢谢您!是您给予了我这么多的母爱!
妈妈,我爱您!
在生活的汪洋之上,靠什么才能寻找到那情感的孤岛?这句话来自于18世纪英国著名诗人亚历山大·蒲柏,为什么看这部《坏爸爸》会想起蒲柏这句话,因为比起很多饱含情感的诗人,蒲柏的风格,清汤寡水,语句工整,情感内敛,但很多都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他是一位格言大师,牛津语录词典中收录了212条蒲柏的作品精辟语录。如“只有少量知识是危险的”,“人皆有错,难能宽恕”,“正确的学习造就男子汉”这些,都是蒲柏的。
感觉蒲柏的风格,跟这部《坏爸爸》很像。
这是一部描述代际关系的电影,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代际关系的作品还真有那么几部,比如《乘风破浪》《父子雄兵》,甚至《羞羞的铁拳》里也有这样的描述,比如换了身体之后马小叫冬哥一声父亲,结果后者被感动的痛哭流涕,但这些都是通过超现实的元素而产生代入感,让拥有代沟的双方各自一下对方的心境,包括西方电影也是如此,比如《辣妈辣妹》《小爸爸大儿子》等作品都是如此。
时间一长,就感觉有些奇怪,代际和解,父亲与儿子关系修复,总是通过超现实的元素来完成,那么在现实中又会如何呢?
这部《坏爸爸》中,所呈现的感觉有些不一样。电影的主题基调其实就是两个字:冷静。不仅仅是对于电影的整体风格,也是对于电影的主角的心态。
作为一部生活气息很浓厚的作品,个人认为,生活类电影,在这个市场上必须要有一定的话题性作为立足点,不但可以突出话题之下的生活质感,也能吸引观众眼球。如《一年到头》中的春运、《无形***》中的网络暴力、《我是植物人》中的医疗黑幕等等,就连同期的《盛先生的花儿》也是因单身女子意外***而引发的事件。
《坏爸爸》的话题,是父亲与儿子修好,这就很特殊了,很有话题也很有噱头,因为所有的以代际为题材的作品,都是以子代,就是儿子或者女儿为视角去代入,本片则是父亲的视角。
《坏爸爸》这部电影描述的是“父子”之间的故事,其实很有代表性的,邵兵饰演的萧大海和孙绍龙饰演的萧寒漪在电影里的关系很是微妙,一方面父亲萧大海是典型中国传统式严父,另一方面萧寒漪也继承了父亲倔强好强的性格,从少年叛逆时代结下的梁子,多年之后父子之间依然形同陌路。
个人认为这样的父子关系还是很有代表性的,这就是“中国式情感孤岛”,通过父子之间的关系,来带出整个社会之间的冷漠人际关系,各位可以想象,男人的友情,哪怕经历了一点的摩擦之后,适当的时侯把话说明白了,总能重归于好。跟小伙伴闹别扭,最后喝一顿酒之后就烟消云散了,但父子之间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所以,这里面用了儿子与死党“猪队友”之间的友情,来反衬父子之间的关系,目的很明确,为什么小伙伴们磕磕绊绊,最后还是能并肩,但父子就不行呢?
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面对代际关系,谁也开不了口,就差一句“一起聊聊”。
中国讲究“酒逢知己千杯少, 话不投机半句多”。在中国,语言是维系关系中里最厚重的东西。语言这个东西的顺畅流淌很玄妙,不能靠血缘,不能靠爱情,不能靠道德,不能靠等级划分,甚至连机缘也靠不上。就像《一声叹息》里,爱情在多年之后,变成了“左手拉右手”,可想,而父子之间的亲情,在多年之后,也变成了语言之间的维系,没有交流,何谈亲情。
电影中,父亲想找孩子修复关系,最初还是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他不会理解也没有去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而片子两人阴差阳错的带上头套,儿子那段“诉衷肠”是电影的转折点。老爸第一次了解到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才有了随后的故事。
但这些话,为什么不能当面说呢?这是中国式亲情关系啊。
尤其是那段飙车戏,从小相当赛车手、经历了无数次低下飙车洗礼的儿子,与父亲的飙车,竟然没有跑过父亲,这说明什么?邵兵饰演的老爸,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缩影,那些不想被命运摆布,但最后却发现又不得不遵从生存守则的“过来人”。这样游离不定的状态,在儿子身上再度出现了。这场戏之后,两位角色二合一,就代表了一种状态,不仅仅是当下时代的青年,而是一个族群,用梦想麻痹自己,却又现实中挣扎,一趟飙车之旅,结尾一场并肩战斗,谈不上颠覆人生,却能改变状态。
电影中将故事主题呈现在台面上的,其实正是对于若干人物形象成功的点染与塑造。父子之间的对比,用大量生活化的细节所表现出来。儿子与死党之间话最多,但面对父亲的时候,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姐姐的故事,看似游离于主题之外,但其实是衬托作用,她与儿子死党之间的那些话,看似冷漠,但起码人家说了出来,要好过“开不了口”。
最终,亲情落回到起点,儿子背着父亲奔跑的画面,闪回到旧时光下父亲背着年幼儿子的画面,而将他们拧成一股绳的,就是现实生活所交织下那句“一起聊聊”。
回到开篇,理智是罗盘,情感是大风,而在风浪中前进的动力,还差一张风帆,就是“交流”。代际之间的交流,维系理智了与情感之间平衡,在《坏爸爸》中,“语言交流”这根纽带达成了代际的和解,但为时已晚,电影的结局是悲凉了,因为这是一部现实作品,用生活化的故事去反衬现实,要好过虚无缥缈的奇幻元素。
好与不好的话,都说出来,把深藏的爱意甚至恨意都表达出来,才会有最终的握手言和,不是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