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自由孩子不可能成功。”许多教育家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由”。著名教育家巴立卡里雅在《爱的生活》中这样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从这些精彩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自由的价值。看一看你的孩子,你邻居、亲戚朋友的孩子,他们自由吗?他们敢说、敢想、敢做大人认为出格的事吗?
从孩子刚刚出生(甚至还未出生),年轻父母就为孩子描绘了美好的明天,设计好了孩子发展的思路。但有几位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思考孩子如何对待这些问题?他们是不是真正喜欢?
怎样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呢?国内外自由理论研究发现,伟大的父母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就是让孩子真正游戏、玩起来──即父母不要剥夺孩子的游戏、玩,应该引导孩子一生中多多创造游戏、选择游戏,这一切真正决定着孩子的创新意识的养成,乃至对社会的'贡献。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没有一个不是在伟大的游戏中成长的。陈景润如果不去玩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游戏,怎么会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比尔?盖茨如果不以游戏心理对待计算机软件,怎么可能成为世界首富?吴文俊如果不把计算机数学当作新的游戏来看,怎么会有影响全世界的数学成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父母们真该从游戏的角度来思考成功者的成功之路,为孩子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游戏──成功”之路。
古人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亘古至今,这句话被一遍遍地践行着,无时无刻不闪动着它的重要性。若人为树,则生活中的各个细节便如同细枝末节;处理得当,自能枝繁叶茂;若处理不当,便容易节外生枝。
若能带着”放大镜”生活,将每个细节做得尽善尽美,则获取成功如同瓮中捉鳖一般,唾手可得;诸葛卧龙夜观星象,晓天气之变化,以风向这个曹操忽略的细节作为武器,终借东风火烧赤壁;福特因面试时捡起地上的废纸而遭录用,最终开创了自己的汽车王国;有一条商业街,瓷砖本是笔直地铺在路上,但一间商铺的老板则执意要将瓷砖倾斜着向自己的商铺方向铺,有人会因为随着瓷砖走而选择进入该商铺选购,一时之间顾客如潮;牛顿被苹果砸中后留意到其中的细节,成为了万有引力的开山鼻祖……这些例子无不生动形象地诠释着细节的重要性,所有注意细节的人心思都慎密异常,他们对于事物抽丝剥茧的认识往往能让他们赢在细节的把握上,这大概就是牛顿能发现万有引力,诸葛亮能决胜千里的原因吧!或许他们并不比常人聪颖,但对细节的把握无疑为他们开凿了一条更接近缪斯女神的捷径。
也许注意细节并非必定能大放异彩,但若忽视细节,那么成功则必定像镜花水月般,可望而不可及了。
历史的长河中从来不乏这样的例子,他们本有傲视群雄的实力,却因不注重细节而跌下神坛:拿破仑率军远征俄国,却忽略了衣服上的纽扣是锡制的.这一细节,在俄国寒冷的气候中锡全部变成了粉末,数十万大军如同敞胸露怀一般,最终折戟回国;一座世界级大桥,一日轰然坍塌,最后调查处的结果竟是由于螺丝钉松了,令人不禁瞠目结舌;一位国产汽车公司高管,在接待外商时一次关车门过于用力,让外商认为是对本公司生产车辆安全没有信心,合作因而告吹;马稷不注意山势的细节,只一味按兵书执意临高而驻,反被老谋深算的司马仲达断其粮草,终至”失街亭,斩马稷”的悲剧……也许这些人的失败,并不是由于自身实力上的缺陷,而是由于他们把生活中重要的细节忽略,最终他们的”千里之堤”哗然倒下也在情理之中了罢!
人生在世,需要注意的细节多不胜数,但我们唯有不厌其烦地将每个细节做到完美,才能最终攀上成功之巅。
很多人也许会觉得细节并不重要,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是不会毁了大局的。但事实正好相反。例如一台巨大的机器,即便是一台镙丝松了,也可能会使整台机器报废。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细节。
前不久,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故事:国内有一家制药厂,准备引进外资,扩大生产规模。于是,他们邀请国外一家公司的老板来药厂参观。就在参观的过程中,药厂厂长随地吐了一口痰,国外公司的老板立马终止合作。
这并不是什么特别的原因,而是药厂厂长不注重细节,在对卫生要求非常严格的药厂里随地吐痰,工厂的卫生管理也可想而知,当然不会受到别人的信任。这也算应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语吧——一粒老鼠屎,毁了一锅汤。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细节,中国的三鹿奶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材料进口把关不严,不注重细节,只为了省成本,最终导致整个企业***。
细节能够创造人生,也能毁灭人身,只有注重细节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如你在登山时,阻挡你的可能并不是高耸入云的大山,而是你鞋中的一粒细沙。人生不也是如此吗?再大的困难与挫折我们也能战胜它,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了与挫折斗争的资本和意志,战胜困难又谈何容易呢?
所以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了才能做大事,把小事干好了才能造就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说普通话,做文明事,做文明人。
——题记
文明这个词再也不像以前一样那么干净、那么纯洁了,它像一件穿久了的衣服,已经变得破烂不堪了。
文明这个词在很多场合中都有使用,在公众场合不许大声说话,不随地吐痰,不抽烟,这就是文明;在学校,不打架、不骂人,与同学好好相处,这也是文明;扶老人过马路,弯起腰把垃圾扔进垃圾筒里,这也是一种文明行为。可现在,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能做多少。
小时候,父母教育我们要懂事,教我们怎样做人。老师在学校,同样也教育我们。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话已经变成了我们的耳旁风。现在的我们正处在青春期,处在叛逆期,对一些话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对一些事只是一个多余的举动,不做便好,如果我们连一个举动都不做的话,文明就离我们更远了。我每次回家,车里都是满满的人,基本上都是学生,上来一位老人在那站着,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站起来让让座,要么假装看不见,要么戴上耳机坐在那里听歌,这些人都是高中生,素质就那么差吗?真不明白。
在学校,我们不像在家那样百依百顺了,而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打架、骂人,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基本上成了家常便饭。把学校的纪律当成空话,见老师不打招呼,见同学开口就是脏话,同学的书掉在地上,恐怕也懒得弯腰去帮忙捡起来。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就这么难吗?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举动能改变一生的人。
文明之家靠大家。我们身边的环境都是由我们身边的人们,我们身边的文明所美化。
文明标语‘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在许多人的脑海里都种下了文明的种子。科学家发明了电汽车,为了减少尾气污染;国家创办了植树节,让爱的绿气飞扬;爱护花草的标语简洁动人,直叩每个人的心弦。
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我听见政教处的`王主任在主席台上表扬初中部的某些留校学生在留校期间,义务在校园里认真搞卫生。每个人都拿着扫把等劳动工具,走向校园的每个角落,扫走角落里的每一点垃圾。
表扬归表扬,但光是听别人说,还是不会有太大的感触。直到有一天,我与同学在星期六的早上匆匆忙忙地从寝室赶来教室的路上,无意间看到了那传说中的‘环保团队’。他们的年龄貌似都挺小,矮矮的个头搭上一张稚嫩的脸,应该是初一、初二的学生吧。他们瘦瘦的身躯在花坛中,走道边来回搜寻着垃圾,一颗瓜子皮也不曾放过。一阵大风吹过,把他们刚清扫过的花坛弄脏了,他们却还一直耐心地打扫着校园卫生。望着这‘环保团队’的背影。我忘了挪步,忘了打铃声,仿佛一切都停止了。我身边这无私的文明,让我感悟良深……
身边的文明无所不在,在家中,弟弟的文明行为也让我为他感到欣慰。他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本应该懵懂贪玩年级的他,心底深处竟有一份保护文明的爱心。他身上穿着永远是那么干净,阳光。他去上学,走路谨记靠右行,过马路谨记看左右两边的车辆,不曾看他违反过交通规则。在车上让座,在学校尊敬师长。放学回到家,遇见长辈,他叫得是那么响亮,欢快。在路上,他吃了东西,残留下的果皮纸屑不会乱扔,而是紧紧地拿在他小小的手中,直到看到垃圾桶,才扔垃圾。这虽然是平时的小事,可他一直坚持下来,是了不起的大事,他让我以他为骄傲!
我身边的文明人,一直在保护着这美丽的地球村,我身边的文明处处可见。
对孩子、家长来说,最重要的盘点就是期末考试的分数了。分数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学习的状态和结果,它的根本功能应是反馈和调控。但更多时候,分数成了评价和选拔的工具,这就让人们对待分数的心态异化了。
今天下午,同事们陆续把期末各科成绩发送给了家长们。家长们了解到孩子的分数后,反应惊人的一致——班上最高分是多少?班上平均分是多少?每个人都在急切地寻找一把标尺,把孩子安放到位,分数就是那把标尺。因为它简单明了易操作。
一份试题,更重的功能是帮着发现孩子哪里没有掌握好,哪里有了进步,去发现孩子学习的态度,学习的习惯。而不是忙着用分数来排队,排完了队又能如何呢?班级排完了可以排学校,学校排完了可以排全区,全区排完了……这样比较下去永远充满挫败感。
况且,分数真的有这样神奇的功能,把孩子都准确定位吗?至少语文考试分数不能。
一般情况下,每个孩子随着年级的增高,语文知识会越来越丰富,语文能力会越来越强。但实际上,让四年级孩子去考三年级语文试卷,六年级孩子去考五年级语文试卷,想取得个优秀的成绩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能依据分数说三年级孩子就比四年级孩子语文能力强吗?显然是不合适的。在我看来,允许孩子可以忘记的知识,就不必成为考查的内容。考查应该着眼于运用。
况且,即使分数是把尺子,当你换把尺子去量的时候,会量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教这个班级时间比较长了,自认为对孩子的秉性,孩子的学习状态都有比较准确的了解,每次考试都能预测个大概。前段时间,换了一种测试的方式,一改日常考试“看拼音写词语”“填空”“阅读”的常态,均是客观题。结果相当令人意外。一个经常不能及格的孩子及格了,多个一直在“及格”“良好”间徘徊的孩子达到了“优秀”。当然,也有好几个“优秀”已成为习惯的孩子却滑落到了“良好”。真的是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群优秀的孩子。关键看你怎么量。
对小学生来说,多考了一两分,少考了一两分,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一年级怎么讲都听不明白的问题,后来也没有再讲,到了二年级自然就会了。像这样无师自通的问题,在小学里很普遍。为什么不能给孩子耐心地等待呢?很多时候,我们被迫在干“催熟”的事情。突然就想起了英国小学毕业的孩子不会背乘法口诀表,而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学着说英文了。能说我们的孩子比他们棒吗?好,是比他们棒。然后呢?
对分数,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淡定。不仅是结果,更是对过程的某个角度的反馈。
每个孩子接受的教育有四种: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三是社会教育;四是自我教育。笔者认真思索了这四种教育的任务、目的、原则、途径等,发觉自我教育是孩子真正走向成功的教育形式。也就是说,家庭、学校、社会三种教育最终应该让孩子能进行自我教育,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回归社会,才能展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伟大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孩子认识自我,利用自我,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自我。
首先,引导孩子认识自我教育是一种平凡之教育,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教育。到过黄果树瀑布的人都会被其壮美之气势所吸引,但这么美的瀑布却来自于一条平凡的河,宽四五十米,不太深,水中的石头隐约可见,浅水处还有大一点儿的石头裸露出水面。这平静的河没有浪花,没有激流,恬静、安详、温柔、默默无语,使人根本无法将它与雄奇壮观的黄果树瀑布联系在一起。自我教育就如这平凡的河,它不会像学校教育那样井然有序;也不会像家庭教育那样被父母不断地要求;更不会像社会教育那样,提供丰富的大型场馆、资料。所以自我教育就是引导孩子自己思考每天行为,综合社会多方面信息,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以最终形成一个“最大、最美的瀑布”。
其次,自我教育还让孩子懂得坚持的价值。为了让孩子懂得其价值,我为孩子讲了这样的故事:有学生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学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哪些同学坚持了?”有九成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诀,然而成功并非唾手可得。我们常常忘记,即使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坚持下去,成功的大门也绝不会轻易地开启。成功并没有秘诀,但坚持是它的过程。柏拉图的坚持就是自我教育的结果。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