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试卷语文作文(历年宁夏中考语文作文范文)

宁夏试卷语文作文(历年宁夏中考语文作文范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10-23 18:56:49
宁夏试卷语文作文(历年宁夏中考语文作文范文)

宁夏试卷语文作文【一】

晴朗、舒适的一天,我们全家到王牌旅游景点——沙湖游玩,我兴奋地又蹦又跳、手无足蹈,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去沙湖游玩。

沙湖,南沙北湖,沙水相连,湖水碧波荡漾,沙海金浪起伏,苇鸟相依,一切都那么美,真是相映成趣。

乘着快艇,我们在茂密的芦苇丛中穿梭而行,一边观赏着微波粼粼的湖面,一边享受着无穷的乐趣。近看湖水静的让人陶醉,远看湖面宛如一幅巨大的银色锦缎,又清又绿,我们的快艇好像一把巨大的、锋利的剪刀,把干净、清澈、平静的湖面一分为二,水珠好像子弹一样“打”在我们身上。水中的芦苇又高又绿,一丛丛,一簇簇,迎风招展,好像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迎接着八方游客的到来,正是这些星罗棋布而又疏而有致的绿色风景,才将沙湖点缀的绚丽多彩,芦苇还担负净化水质的重任。

离开快艇,我来到金黄金黄的沙丘,沙丘与湖水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湖水是清凉的,而沙丘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我兴奋地脱掉鞋,光着脚向山上爬去,软绵绵的细沙非常舒服,玩累了索性躺在软软的黄沙丘上,仰望着洁白的云朵在蓝蓝的天空上悠闲地散着步,一切都显得那么惬意,让人忘却了很多烦恼和痛苦。

啊!沙湖是鸟的天堂,游人的乐园,绿苇、蓝天、黄沙、碧波、湖水、白鸥,自然、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优美清新的画面。

宁夏试卷语文作文【二】

今年暑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塞上明珠”宁夏。

刚一下火车,我便被宁夏的美丽景色、清新的空气、浓厚的民族风情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不禁忘却了旅途中的疲惫与辛苦。

在宁夏,我先后游览了美不胜收的沙湖、神秘的西夏王陵、古老的水洞沟、记载着人类文明起源的贺兰山岩画……在这些景点中,最令我难忘的当数中卫的沙坡头了。

沙坡头的美名我早有耳闻,果不其然,刚一来到这里,眼前的景色便深深地震撼了我——大自然用他的鬼斧神工将四种毫不相***地貌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腾格里沙漠、湍急的黄河水、成片的绿洲和连绵起伏的贺兰山交相辉映,相生相依,如同一幅壮美的画卷徐徐地展现在我眼前,这画卷既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又有江南景色之秀美,不禁让人流连忘返。

玩沙坡头骑骆驼是不可错过的。当我骑上骆驼,徜徉在连绵的沙海之中时,悠扬的驼铃声伴着狂野、夕阳、长河、孤烟,一种豪情四溢的感觉便迅速在胸中蔓延开来,难怪唐代大诗人王维在游览了沙坡头后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佳句。

下了骆驼我们又换乘游艇穿越黄河,来到了沙坡头的腹地。在这儿,我惊奇地发现这里的沙子竟然非常的细,颗粒大约只有海沙的十分之一,随手抓起一把,不用刻意去扬,张开手来,顷刻间便会随风飞扬的无影无踪了。微风中你若能静下心来,便会听到一种奇怪的嗡嗡声,细究下来,原来这就是沙坡头的一绝——金沙鸣钟。怪不得宁夏当地流传着“宁夏归来不看沙”的谚语呢。

在沙漠中,最让我感动刺激的要数“沙漠冲凉”了,乘坐着沙漠越野车,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中肆意的奔驰着,不停的飞跃着,不时还会划过一个个极陡沙坡,所到之处,总会一起一阵阵惊叫声,让人感觉仿佛是在沙漠中乘坐过山车一般刺激。

在那之后,我们又乘兴品味了沙坡头另一绝——羊皮筏子。十六张从满气体的浸过桐油的完整的羊皮被分成四组前后排扎在一起,上面安装上木架,游客们直接坐在木架上面,延黄河水流漂浮,欣赏沿岸美景,那回归自然原生态的感觉令人回味无穷。

宁夏旖旎的风光让我难以忘怀,我爱美丽的宁夏。

宁夏试卷语文作文【三】

去宁夏之前,我们先去了青海。见到青海湖也没有多大的兴奋劲儿,除了一滩碧得触目惊心的水,只觉得人多时间少。回想一下,无非是看看水,吹吹风,拍拍照,再吃点东西,方便一下,而后匆匆忙忙赶下一班游轮回到集合点。心都没有静下来,如何置身于景中,未免太难为人了。看来下一次来看青海湖可不能跟团,看水这种东西,心一急一躁就成不了,想来也是留下一番遗憾了。

跳过青海我们直奔主题。我想不论多美的景,在我心中永远也比不上它。也许是它太神秘,太孤寂,又可能是因豪迈的边塞诗,或者凄美的神话,又可能是与现代音乐脱轨的驼铃声,我无法自己地迷上它。也许注定有缘,为数不多的远途旅行中,好几次都能一领沙漠的风范。这次在宁夏,会面数次,却每每不同,次次惊鸿。

骑在骆驼上,甚是高兴有驼铃相伴,随着骆驼的步调,作长响一下,短铃两声,悠哉悠哉,从队尾传到前头再绕回去收入铃中。回头一看,跟在身后的白骆驼嘴里还在嚼吧着什么,长长的睫毛慢慢地阖上再睁开,有些疲倦了么?人随骆驼摆动,上坡,下坡,与对面驼队招呼;云集,雨落,听耳边晚风咽呜。那些古人,也耐得住寂寞,几个月鲜有迎面而来的驼队,有的只是驼铃声。他们会唱歌、吟诗吗?还是在想念故乡,心中的佳人?

一场小雨彻底收了热气,再忍不住了,脱下防沙的鞋套,板鞋、袜子也都离了脚,放下卷起的裤脚,就这么踩上去了。因不曾晒很多太阳,白脚背与黄沙形成了对比,引来朋友的调侃。凉凉的沙,又细又软,比踩水还要舒服。

坐了越野车到集合地点,玩得较好的一家招呼我们到一个沙丘上。其他人都不知到哪儿耍去,沙丘上没几个人了。也是从那时起,心慢慢静下来。你可见过火一样红,盘一样大的落日?这在海边、山顶不足为奇。那东红西紫,南北蓝靛,唯独中心一片橙黄的暖日?在草原上见多了。可是,上方是墨色的厚云,下边是沉金的细沙,周围是肆意张扬的火红,中心却燃得发白如同脂玉般的夕阳,你可曾见过?云仿佛要从此伴随着太阳了,坐在微微湿凉的沙里我笑笑,看到团里的一个女孩在这样的美景中翩翩起舞,不禁痴了,只见:手舞两条蓝哈达,脚旋一地黄金沙,背后是一块琼脂美玉,眼前有一片看痴游人。听到风作响,闻得驼铃铛。舞娘身起脚落,自成茫茫大漠佳景;水珠坠落跳起,引出粼粼湖上鸟鸣。想起之前学过的舞蹈,有些后悔半途而废了。

忽然想起集合时间,赶紧往集合点奔去。还好无风,不然踩飞的沙该迷了多少人的眼睛。奔到集合点,出了层薄汗,大口大口吸进冷气,觉得挺爽!

坐着电瓶车,望向已经没了形的太阳,想起一句诗“马行高碛上,日堕迴沙中”。

宁夏试卷语文作文【四】

先说第一大题,是选择题,考的是所谓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来便是教人闻风丧胆的天下第一题,考拼音,多少英雄好汉折戟与此,老师尝云:“第一题皆送分题也。”果然送分,不过是送给出卷老师。“小弟出来乍到,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老兄太客气了,且看下一题。”考生一看,大呼后悔,该在第一题上磨蹭几分钟,好做心理准备。第二题乃字形,其畸形程度毫不逊于第一题,A,B,C,D俨然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不做DNA鉴定,鬼才知道谁真谁假,“对了,我会用语感。”纯正的普通话,字正腔圆,一两题做完,才知道出卷者的意图就是为了让你明白语文同英语的差别。罢了罢了,再看第三题,第三题一惯来讲是修改病句,读一遍,怎么四个都对,不可能,一定有错的,深入读几遍,咦?不好,好象四个都是错的。生离死别了好久,挥泪斩了三个,由天吧!爬出了前三题的幽暗昏惑,只有第四题才绽放出一点人性的光辉,排序或文学常识。排序体现能力,考“标”;文学常识展现知识素养,考“本”。让真正喜欢文学懂文学的人找回了一丝自信。

前三题说是考基础,但试问又有多少文学大家做这种题目能做全对呢?恐怕很少,因为他们所着的文学大作里也会有一些错字,病句。难道就说他们基础不行根基不稳?同样的句子,放在名着里便是名句,放在语文试卷里则是病句,这只怕会让热爱文学的人心寒。名人讲演,其间难免会有一些字音错误,若是被耳尖又极富责任心的优秀学子听到,少不得会大呼错了错了,随即跳将起来纠正发音,维护真理,不言而喻,下面便是“献身”了。

着实滑稽,想想也没什么意思,真理是少数人发现的,但却掌握在多数人手上。即便是真理,也未必不会成为谬误,所谓通假字,其实许多也就是古人写的错别字而已,只是由于众人都将错就错,错别字也就被办了证,成了我们现在拼死要记的东西了。

原本所谓的事实与真理,也会被轻易打倒,有据可查的“据”也会变得子虚乌有,《现代汉语大辞典》常常修订,不就是在干这事么?比如“空穴来风”一词,原意为:有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的产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同样一个成语,到了后来的修订版中,引申意却正好相反,比喻消息和传说的产生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管中窥豹,由此可见一斑。

再说阅读,近些年高考阅读题分值在攀高的\'趋势,分值走高,文章也愈见水平,可出的题却愈发玄乎了。常常题目一出,让人摸不着头脑,瞪圆双眼,绞尽脑汁,也没发现题目是在说文章的。总有这么几道题,问某个字用得好不好,请说理由。答曰:不好。但凡见这两个字,评卷老师便会翻翻白眼,坦然而诚恳地吐出两个字:白痴。随即一个交叉的符号落于纸间,尘埃落定。那就说“好”,但具体好在哪里,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有一个通用的法子——打擦边球,既然是打擦边球,自然是球做得越大,越容易擦边,于是乎一篇阅读做下来,好似写了一篇六百字文章,答案终究是简单的,长篇大论,多是废话,有用的只有寥寥数字而已,这还要看评卷老师爽不爽帮你找到它。还有的题问作者为何要发出这样的感叹,不用看,答案中定然会有与国仇家恨、作者背景相关的文字,其实欣赏文学作品考虑作者背景这没错,但却万不可陷入这个死胡同里,并不是所有的作品写出来的时候,作者都想到了国家和社会,也许只是一时触景生情发出的喟叹,具体是什么情感,恐怕连作者本人也未必知道,因为文章是感性的。而现在出的阅读题,明明是作者的闲情文字,却硬要和劳什子国仇家恨扯上关系,好像作者每一次动笔之前都要在心中默念三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为黎民苍生祈祷求福一般。

着实教人恼火,怪不得有传言说韩寒写按自己文章出的阅读题却考不及格,张爱玲国文不过,真是讽刺。现今有许多阅读题出的与文意相去甚远,高考乃人生之重大关口,如此出题,岂不怕招人唾骂。

最后说说,作文分值很高,这是对的。文学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写文章。既是写文章,除去题目,其余便不该再做限定。单纯的考生总是一味的信“评分标准”,却忽视了“评分细则”,这种错误与混淆“原则”和“原则上”的所产生的后果是一样的。只要与万恶的社会、丑陋的政府接上火,任你思想再深刻,文采再斐然,也是徒然。于是乎,众多考生避开交锋,纷纷拥上高楼,怀古伤今,你拽了李白的一条胳膊,我扯了苏轼的一条腿,屈原投江投了又投,韩愈胯下钻了又钻。任题千遍,我意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写作文,就得讲究个无招胜有招。怪不得,我一朋友说,他在初三抄了一个排比句式,以后每次作文都能博得个波浪线,拿个高分。基本上是:“人生就像一个五味瓶,装着酸甜苦辣咸”云云。

有人说,高考写作文,就像是“戴着镣铐跳舞”,笔者认为形容的十分贴切,可搞不明白的是国家教育部门为什么要给学生戴上镣铐,无论从政治上还是文学教育上来说,我以为都是弊大于利。

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说一只青蛙被放入一个瓶子里,扣上带了孔的盖子,青蛙刚开始还会努力撞击瓶盖,意图跳出去,可反复跳了许多次后,发现没用,时候久了,将盖子打开,青蛙便再也不会跳出去了。同样,长时间的“戴着镣铐”,受着拘束与压迫的人,也终究会失去创造力与斗志。

中学语文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文学悟性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同时也为将来走文学之路的热爱文学的学生打基础,因此尤为重要。而现今的语文教育模式与原意却大相径庭,适得其反,这终归不是大多数人想要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