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叫做《爱和自由》的书,这是一本关于“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书,正如作者所说:“我爱孩子们,始终细心翼翼地仰视他们。
这句话饱含着作者对儿童至深的爱。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始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明白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境,感知儿童的苦难。
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里,我们应对的都是孩子,一个个独立而独特的个体。自我有限的教育经验是否能够满足于这么多需要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呢?这也是一个古老的教育话题——怎样因人施教。即书中提到的“爱的本事”之一。
我觉得要树立孩子的一种比较良好的自我评价感觉,因为,孩子对自我的评价都不是很客观,大部分评价都来自成人。所以,要让孩子觉得自我是好孩子比让孩子觉得自我是“坏孩子”更容易教育。
当孩子出现不遵守纪律的时候,要理解孩子的种种行为,不在孩子面前反复强调他的种种不是,而是能够采取转移注意力,弱化他的错误行为。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否能够不断发挥和扩充自我原有的优势,改善不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方案。
读了这本书,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才发现,原先作为教师,我是那么不合格,我忽略了孩子的内心,缺乏对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从此刻起,在工作中,我要多聆听学生的心声,而不是急于批判学生。聆听孩子的心声,是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方式。聆听是我们对孩子最好的爱!
总之,需充分观察和了解孩子的特性,来寻找相应的教育策略,持之以恒,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我们有足够的洞察本事,在每个孩子身上看到不一样的闪光点,我们也将更加具备了爱的本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做人。”经过阅读《爱和自由》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同时,也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教育好一个学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只要我们能够持之以恒,用我们火热的爱心去点燃学生心中期望的火花,那么,我们就会看到一个个学生像一棵棵小苗苗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地成长!
我们乘汽车来到了张家界森林公园,我们买了票后乘坐环保车前往十里画廊。在路上,我看见天空上飘着一朵朵像棉花糖似的白云,一座座巨人似的高峰,真是千姿百态!经过半小时左右的车程,到了十里画廊,我们兴奋得跳了起来!我们进去后先看骆驼峰,骆驼峰真像一头骆驼,第一座山峰是骆驼的.头,后面的两座山峰是骆驼的背,像是一群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行走的骆驼。
我们又去看另一座山峰,那是由两座山峰组成,第一座是它的手,第二座是它的身体,看上去就像一位正在和别人打招呼的老人。
还有一个景点很像一家三口,左边的山峰是爸爸,右边的山峰是妈妈,中间的山峰是小孩。非常有趣的是这个爸爸峰看上去就像爸爸正在抽烟,但是点烟的火怎么打都打不着,妈妈和小孩在旁边大笑,真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
看我十里画廊,我们就去宝塔峰,上面有二千多级楼梯,一路上,我们看到一些大大小小的猕猴。我们上到去都快累死了,在上面有一块大大的石头,然后我们有下去,我们的脚就要散架了,我们回去了。
张家界森林公园真美呀!
爱,是什么?无数人试图寻找这个答案,可每个人是心灵对爱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答案也都是不一样的,无法用语言说清,爱是生命的秘密。父母对于孩子的爱那更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这种爱更需要的是一种正确的表达方式,让埋葬在孩子内心深处的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自由,又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自由,可是对“自由”的定义和“爱”是一样的,是没有确切答案的。翻看字典,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简单地说在心理学上,自由是按照自我的意愿做事,就是人能够按照自我的意愿决定自我的行为。在我看来自由是人类智慧的根源,自由能够说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最高境界了,很向往自由!在《爱和自由》这本书中,自由能够说是一种尊重。尊重生命原本的样貌,不给孩子过多的束缚,不把自我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要说实话应对孩子,有时候我却很难把握“自由”和“原则”的尺度,估计这也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吧?因为这个尺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上加难。
这本书表达了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中国很多父母都喜欢把自我许多的观念强加给自我的孩子身上,把自我的遗憾和未能实现的梦想都寄托给孩子,期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为自我梦想中的那一个。孩子背负着父母深重的寄托,生活的很累很累。真的理解孙教师曾说过的“同情儿童的苦难!”我们凡是应当从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从容的应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情,从而更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是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
书中说到其实教的整个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人自身的潜力,“我们总是把掌握某种技能作为智力发展的标准,实际上技能不重要,六岁之前儿童不用急着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他要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有那种感觉就行了。对此观点我表示赞同。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感觉来源于内部,他不需要大人往纸张上去做好规划,因为你给他什么他就会理解什么。不要妄想让自我的孩子成为“神童”,小小年纪就要求他们会背很多的诗词歌赋、数学计算等,这样的孩子虽说知识广博,但他的.心智发展并不好,缺乏洞察力、不会去思考,只会一味的死记硬背,毫无自我的创新性,整个创造思维被你们给抹***掉了,试问这样的孩子会有好的发展前景吗?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的”。我认为在我们生命的过程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与挑战,从而走向成熟和优秀再迈向卓越!尤其是刚入园的新孩子,他们需要学会自我调整心态,让自我慢慢的去适应幼儿园里的一切,逐渐心智发展的就会很顺畅。所以家长也要配合好我们教师的工作,要保证自我的心态正常,孩子才会不那么恐惶,俗话说的母子连心,大概也就是这样的吧。
孩子在幼儿园时,其成长倚靠自我教育,而不是来自成人。成人更多的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进取的充满爱和自由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孩子的潜能得以发挥。在六岁之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并不会一味这些自由而变得毫无组织与纪律,相反,在自由中他们就变得自律与顺从。而不是我们一味的压制和束缚孩子,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胆怯,不明白到底什么是能做的,就不再有自我的思维,一味的听从大人的指示,完全的迷失了自我,那么他的人生也不会是欢乐幸福的!
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促进孩子的心智发展,才会成为一个专注、宽容、坚强和完整的人!
下午我们去参观天安门。上天安门城楼不允许带水,妈妈和我一起把水喝光。天安门城楼很大,里面摆着过去官员坐的椅子,天花板上画得很漂亮。爸爸妈妈说这里是过去皇帝召见大臣开会的地方,普通人是进不来的。外面可以看多警卫,隔几米就有一个。栏杆很高,爸爸抱起我往天安门广场看,广场上有很多人,有些地方密密麻麻的。广场周边有几个重要的建筑,爸爸说正面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纪念堂,右边是人民大会堂,左边是军事博物馆。在城楼上还看到五面国旗迎风飘扬,啪啪作响。
接着我们去了天坛公园。我们进去时发现,里面的'景点已经关门了。我们只好在园子里走走看看。我们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上有很多人,有人在下棋,有人在跳广场舞,有人在唱歌,还有人在休息。我们看到了天坛塔,很漂亮,但是不能进去。爸爸说跟电视里看到的感觉不一样。我们还穿过一片树林,树林里很多都是柏树,我们在里面拍了很多照片。公园很大,走得我们腿都酸了。
出来后我们每个人喝了一瓶酸奶,然后坐公交车回去。路上特别堵,海海哥哥和我都困得睡着了。
晚上我们去酒店对面的“那家花园餐厅吃饭。餐厅的环境很好,有一个小花园,很多外国人坐在花园里吃饭。我们选择坐里面,因为里面有空调更凉爽。我们点了三个菜,还点了酸枣汁和啤酒。我们一起碰杯,爸爸妈妈表扬哥哥和我今天很能吃苦。
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思想,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这可能意味着你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
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我们要学会从一切如是中将爱剥离出来,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接收爱的礼物。
我们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孙瑞雪
爱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大人的天性,在儿童教育家孙瑞雪看来“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正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
她在第一章中提出“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的疑问。她认为孩子一生下来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每个孩子都将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成长,我们成人要遵循孩子的这种内在规律,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时引导。我们经常会说孩子会有敏感期,在敏感期的时候,成人稍加引导鼓励,孩子就能对某项技能做得更好,更熟练。但现在的家长都很着急,就怕自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地去帮忙,去帮孩子规划好自己认为好的课程或技能,将自己当年未完成的愿望期望在自家孩子身上实现。
记得之前有和一位家长聊天说到,她说本来她没有很着急想让孩子报辅导班之类的,她觉得孩子还小,等稍微再大一点上了小学之后再报,可是当她发现身边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在学画画,有的在学舞蹈,有的在学弹琴,有的在学打鼓等等,她就开始慌了,她不想让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大概问了孩子的兴趣之后草草报了一个家长选择最多的打鼓兴趣班。孩子刚开始很有兴趣,因为来到这里有自己的好朋友,打鼓的时候会发出各种动听的声音,他觉得好玩极了,就高兴地对妈妈说他喜欢打鼓。妈妈开心极了,她认为自己为孩子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可是没过几个月,孩子的新鲜劲过了,妈妈也能明显感觉到孩子对打鼓这件事提不起兴趣了,孩子总是找不到正确的节拍,跟不上节奏,找不到自我归属感,于是慢慢变得自卑,害怕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她这才意识到她当初根本没有认真考虑过孩子的感受,也没有实际去考察看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她只是觉得别人家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该有,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去盲目的跟随主流给孩子报班或替孩子做决定,她后悔极了。
0到6岁决定人的一生。人特别奇怪,比如说一个坏人,让他去教大学,这个人的东西可能被大学生吸收,也可能不被吸收,但基本上是不被大学生吸收;如果让他来教小孩子,小孩子就吸收了他的东西。我们也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奶奶带着孩子天天跳广场舞,结果那个孩子跳的广场舞和大人一模一样,我们看了后都不禁大笑。也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会议论孩子在家模仿老师上课,让家长当小朋友,学的口气、动作和老师一模一样。以前我也一直认为孩子没那么的细心,不太会关注身边的事物,需要大人的引导和提示。其实孩子是很敏感的,他能感觉出老师的情绪,精神状态,记得有一次我身体不太舒服,就坐在小椅子上,估计表情也不是很好看,我的小可爱“汉堡”就走到我身边问:“木子老师,你肚子痛吗?揉一下就会不痛的。”说着她就用自己的小手帮我揉了起来,顿时我的内心一阵感动。这些都反应出幼儿的心智是具有吸收性的。在幼儿园里教师就是儿童的环境。除了教具、教室环境的准备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准备就是教师的精神。在教学中对待孩子的态度一定要严谨和科学。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把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概念进行联结。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准备好自己的精神。
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孩子成长的一切,爱是孩子成长的最好食粮。“爱”同我们掌握一门艺术一样,是需要学习的。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地照顾,对孩子精神上的照顾和理解也就是关心他的成长。真正被爱的孩子依恋程度比较小、独立性强、思维开阔、自信、记忆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同时孩子快乐无比。
可见,爱孩子应建立在对儿童生命发展了解的基础上,多看一些经典的书籍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和精神的建构过程,就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条件和帮助。
山里的路在变,山里的面貌在变。坐上公共汽车,就想起了以前小时候去外婆家的山里的那条路--由石头、泥土铺成的山路,本来就十八弯、弯弯相扣、绕来绕去,而且还坑坑洼洼、破烂不堪,山民们出行大多是骑托车、三轮车、自行车,公共汽车很少来往。过去,我觉得坐山里的公共汽车别有一番风味,公共汽车行驶在山路上左右摇摆、一跳一跳的前进,虽然震得自己腰酸背痛,但我还是很喜欢呢。现在,山里那条的路变了,那崎岖的小山路已被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所替代,有些弯道、陡坡也进行了修整,直流得多了。山里那条的路好走了,来往的车辆也多了,每天都有两三次的公共汽车经过,山民们出行也就方便得多了。公共汽车行驶在山间,一切都这么静谧,听到的都是车内人的谈话声,车子行驶的风声。路上很少看到行人,村庄也是零零点点。还是朴素的白墙黑瓦,矮矮的老房子。老房子那古老的韵味,是家乡发展的见证人,它们静静地站在道路的两旁,守卫者自己可爱的家园。也有几栋新建的小洋房点缀在老房子中,显得格外耀眼,就像黑色大衣中镶嵌着的一颗颗宝石,煞是好看。有些村民坐在门口闲聊,有些村民在商店里看电视、打牌,有些村民在田里耕作。公共汽车经过时,他们会好奇地看着车子,我也好奇地看着他们;他们是那么的朴实,黝黑的皮肤、好奇的眼神,在向我们展示着他们的勤劳、朴素,在向我们表达着向往着新的美好生活的心愿。
山里的生态、美景没有变。在外婆家,我喜欢从的窗户里看外面的风景,那美丽动人的景色最吸引我。透过窗户,看到的尽是山,尽是绿色,仿佛进入了山的王国、绿的海洋。连绵不绝的.山群一个接一个,墨绿翠绿的树木郁郁葱葱,还有村民耕作的稻田一片连接着一片,就像一片片绿色的毛毯铺向无际的天边。山路边那条淙淙流淌的小溪,从山的里面流出来的,犹如绿色的毛毯裹着的银色绸带。山里的天空也白得透彻、蓝得极致,远处大山和天空相接,仿佛从那里就能登上最美的天空。看着这景色,好似在欣赏一副珍贵的中国山水画卷,同时又感觉自己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在大山之间穿梭,走到哪里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加上这美丽的天空,偶尔出现的村民和村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和谐!
山里人的情、山里人的爱没有变。山里人总是那么热情好客。这种品质也感染了公共汽车上的司机和售票员。他们似乎认识每个乘客,都会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开玩笑。车子里的人用自己的家乡话一起聊着天,你一言我一语,为寂静的道路上增添了些许热闹,同时也显示出山里人那种真性情和淳朴。听起来他们就像在唱一首动听的山歌。外婆及其家人更是将山里人的热情好客的品质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的笑容、他们的眼神、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传递着对我深深的爱……
去外婆家小住几日,外婆家乡的青山绿水美景、外婆家乡淳朴山民的情怀、外婆家乡的人与自然美貌的变与不变,给我留下了难忘、深刻的印象。思考良久,突然,我感到,这就是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基;爱它、为它美好的明天奋斗,是自己坚定不移的行动方向!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