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文中既抒情,也写景,从而使情景浑然一体。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既有充满诗意的令人神往的景色描写,如悠悠的彩云、柔美的金柳、迷人的波光、软泥上的青荇、清澈的泉水、五彩的彩虹、斑斓的星辉、悄悄的笙萧、善解人意的夏虫……也有直抒胸臆的情感倾诉:“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满载一船星辉,在星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萧”,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再如作文片段:“我走上这座小桥,心情是那么愉快。桥下,水底的鱼儿清新地游动;头上,欢乐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微风吹来,镜子般的水面荡起轻轻的波纹,倒映着河面上的桥影,随着波纹轻轻地颤动,真像弧形的五线谱。我禁不住内心的喜悦,真想高歌一曲,又怕惊飞了树枝上的鸟儿。我也真想跳一段优美的舞蹈,又怕吓跑了桥下的鱼儿。”小作者在文中描写了水底的鱼儿、头上的鸟儿和河面上的桥影三种景物,每一种景物的描写中都浸染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要不,鱼儿怎会清闲,鸟儿怎么会自由自在,桥影怎么就成了五线谱了呢!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到景物描写之中,使景物有了情感,有了韵味。最后两句直接抒情也是和景物融成了一体,引起了读者深深的共鸣。
春天即将来临,俗话说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几天外出时风吹拂脸颊再也没有刀割似的寒冷,换来的是春的温暖。不光风变温暖了,草儿也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它们也想感受春的温暖。
虽说现在还没立春,可是已有很浓郁的春的气息洋溢在我们身边。春天是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季节,它让沉睡的草儿,树儿,花儿都从睡梦里苏醒。他让鸟儿回到它们原有的家。它赋予一切生物活力。
不光是动植物,就连人都被春赋予了活力,在冬天因为太冷了许多人都选择在家中,不愿意出门,春天来了,大家都出门来舒活舒活骨,抖擞抖擞精神,在这个富有生机的季节,大家好像也注入了活力一般,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开创自己的美好明天。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新生命孕育之季节,是我们开创美好明天的时节,让我们共同携手在这个美丽的春季,打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打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让我们共同携手打造属于自己的新纪元。加油吧。
春天来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校园里,到处是春光明媚的景象,柳树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缀结了淡黄色的嫩叶;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簇簇又嫩又绿的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我热爱春天,我喜欢闻到花儿的芳香,看到大树的新绿,听到鸟儿的欢唱,我热爱春天,因为春天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新的希望。我爱春天!
“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
因此,在“实写”之时,要适当进行“虚写”。比如:《雨中》一文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种虚实相间,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
景物是客观的,但若不能给“景”自然地烙上“情”印,这样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其实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的,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这就要让景与情有机融合,只有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那么如何为情感的抒发找好“婆家”使之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呢?
关键要挑选好景物,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正所谓“亮景写喜情,暗景写悲情”。例如:鲁迅在《故乡》第五段中,他是这样描写故乡的:“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枯萎的野草,没能享受阳光雨露,在寒风的摧残下,只能是“断”了,“抖”着,一个“断”字,何等伤痛;一个“抖”字,何等凄惨;由静到动,何等传神。此情此景,“我”心伤故乡之情,已跃然纸上。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景与情可谓是有机交融。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