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彼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如钻石般耀眼;孤独者的幸福,是和友人一起去采撷。——题记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每个人心中定义各有不同,也许有人会说幸福是功成名就、幸福是穿金戴银、或者是华室美宅……。诚然,拥有这些的确可以说是幸福,但没有这些就不幸福吗?
幼小时,能每时每刻伴在父母身边,享受着父母的溺爱,会因一块糖果、父母的宠爱而觉得心满意足;年少时,当伤心,遇到挫折时,能有同学,朋友以及父母老师的呵护、安慰而感到心情愉快。小酒馆里怀抱一管杆半闭着眼品味的老农人;小水珠滚落在铁桶里响出了清脆,美妙的声音,奏成了动听的音乐;庄稼里挺立着丰硕的、硕果累累的农作物,农民望着这些,笑语不停……这些都是熟悉而又平凡的,难道这些不是幸福吗?
幸福,并非遥远如海市蜃楼,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拥有父母的宠爱不也是幸福吗?拥有哗哗的自来水不也是幸福吗?拥有美满快乐的家不也是幸福吗?对于失明的人来说,拥有三天光明是幸福;对于失聪的人来说,拥有一刻的听觉是幸福;对于父母来说,孩子过得好是幸福;对于老师来说,学生们能学业有成是幸福;对于农民来说,硕果累累是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到底是什么?这恐怕难以得到最准确、一致的答案。每个人心中对幸福的定义各有不同。其实,爸爸的训斥,妈妈的唠叨也是幸福。当你远离家时你就会知道——幸福来来去去犹如旋转的灯塔上部的灯光,忽明忽暗,当它乍然亮起的时候会给你无限惊喜,而若长期处于灯光之下,你就会无动于衷。
小时候的我们,能每天都吃好多好吃的糖果,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现在的我们,能和好朋友一起谈天说地,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就是幸福;成年的我们,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的我们,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一起吃顿团圆饭就是幸福……这些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不要总希望有轰轰烈烈的幸福,因为幸福多半只是悄悄地向你走来。你也不要企图把幸福的水龙头开得太大,因为细水长流般的幸福更耐人寻味。幸福无时无刻都在我们身边,也许一不小心,你就会错失了与幸福相遇的机会,请好好地珍惜已拥有的幸福。幸福是小气的,会因你冷落而离去;幸福是脆弱的,会经不起轰烈的浇灌而离去;幸福是有限制的,会因你贪婪而离去,它的离去是静悄悄地、无声地。
幸福是什么?锦衣玉食是幸福,粗菜淡饭也是幸福;朱门豪宅是幸福,柴门茅舍也是幸福。一切的一切,它们在幸福的天平上都是平等的重量。既来之则安之,我们不能拥有一个轰轰烈烈的幸福,那么就让我们张开双手拥抱一个个平平淡淡的幸福吧!
落叶离开大树的臂弯,随风探索远方。它瞧见雏鸟依恋在安稳的小窝里,不愿离开,它看到婴儿眷恋着母亲的怀抱,紧抓她的衣袖不放。它继续飘,飘到了一扇窗前,里面摆着张古朴的木板床,那个陪伴我童年的摇篮,浮现的是与她一段段回忆。
曾听奶奶讲述过,在我还小时,婴儿床就摆在她床旁,每当我哭闹,她就能够立刻察觉到。长大点,我就从婴儿床转移到了那张木板床上,每一个夜晚,都在跟奶奶的悄悄话中悄然进入了梦乡。
而这一躺,就躺了十年,这张木板床也就承载了我童年里每个夜晚点点滴滴的回忆。
夏天的夜晚总是炎热而又潮闷,而带着凉气的空调就起到了关键作用,可有一次夏夜,我家恰好停电,我被热的睡不着,头上的汗一滴一滴往下流,把额前的碎发都浸湿了。奶奶看到我这样,立刻把衣柜旁边的凉席抱起,拿到床前,把它铺开在床上,又扭头对我说:“妹啊,来,躺上去,可凉快了。”我半信半疑地爬到床上,躺下去,没想到真的凉快了点。
奶奶又从一旁拿起扇子,慢慢地侧躺在了我的身边,然后轻轻摇起扇子,一阵温柔的凉风就从扇下溜到了我的身上,为我添上了几分凉意。奶奶边为我扇风,边轻轻拍着我的背,嘴里说出熟悉的方言:“奶给你扇风,赶快睡哈。”我看着奶奶跟我一样疲惫的神情,眼角的皱纹仿佛又深了,嘴角却带着和蔼的笑意。我不依,对奶奶说:“我不热,你先睡,。”奶奶听了,笑着却加重点力拍我的背,装作生气对我说:“快睡,奶奶不累,你先睡奶奶再睡。”我听了,还是不大情愿。奶奶就慢慢哄我:“奶啊,给你讲故事,讲完你快点睡,奶就能快点睡了。”我听了,觉得有道理,就躺在她的臂弯里,听着她说着熟悉的方言,讲着熟悉的故事,在她手下阵阵的凉风中,忘记了炎热,卧在木板床上,做了个甜甜的梦。
除了这段深藏在记忆里已久的回忆,我还记得,在这张古朴的木板床上,虽然身下硬邦邦的木板一开始引起了我的不适,虽然我一开始也抱怨过它,但真正躺到柔软的床垫上时,却也不习惯了。到后来,自己一个人睡时,却又怀念起那张木板床上与奶奶悄悄话的时光,奶奶的笑是那样和蔼,是那样的令我眷恋。
我想,很多年后,当我面对那些华丽舒适,工艺考究的各色大床时,忆起的就是环绕着那张木板床那段遥远的童年时光,那个亲切的、温暖的身影,那个深深爱我,我也深深爱她的人……
木板床,陪伴我童年的摇篮,它没有什么魔法,却藏得了我与奶奶那满满的回忆,唤得起我与她之间沉甸甸的爱意。
看完了蔡崇达老师的《皮囊》一书,不禁为其中的细腻感情而震惊,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母亲的房子》一篇了。
在《母亲的房子》这一篇中,他的父亲在迎娶他的母亲时许诺给她买下一栋房子,并以两人的名字命名。他买下一块地,并以两人的名字写了对联,挂在上面。后来父亲因为工作不顺,颓废了,在家里也不出去挣钱,只剩母亲一人养家,可她也没说什么。后来父亲又因不慎跌落,生了一场大病,最后落下了个左半身瘫痪的下场,使本就贫穷的家更加不堪一击。
可母亲从未放弃过父亲,一直暗暗支持、宽慰他,即使父亲不太理解也不想去理解这种帮助。父亲去世以后,她把对父亲的爱转到了房子上,即便知道房子马上就要被拆掉了,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可她仍然不顾别人的反对,一有闲钱就去改建房子,最后以她和父亲的名字命名了这座房子。蔡老师虽然知道在他人眼中这是件怪异的\'事,可他也支持着母亲建完房子,因为他知道,这是母亲对已逝的父亲的一份浓浓的爱。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家之间的那份浓浓的亲情,是在父亲身患重病时仍不离不弃,打气加油;那份浓浓的亲情,又是母亲坚持替父亲修建好房子;那份浓浓的亲情,还在于母亲四处奔波,只为让父亲的灵魂在天堂过的更好;那份浓浓的亲情,是蔡老师愿意用自己用来买房的钱去替父亲修好那栋房子;那份浓浓的亲情,是蔡老师在闲暇之余会去翻动地图,只为找到母亲的那栋房子,让自己有家的味道;那份浓浓的亲情,是家人对父亲老小孩的任性的宠溺;那份浓浓的亲情……
我同情他们的不幸,不能有一个健全的家,要承担比同龄人更多的东西,甚至苦苦付出,到头来却被人误解的无奈,却又羡慕他们虽然过得清苦,但是有着许多人没有的亲情。如果让蔡老师再重新选择一次,他会选这个家吗,我觉得他会,因为我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他对他的家和他的家人那份浓浓的、无法割舍的、无比看重,值得他为之付出所有力量的爱。
十分感谢蔡老师的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亲情可贵,更是体会到了他们家中那份可贵的浓浓的亲情……
以前听说过字如其人的说法,说通过一个人的字迹便可大致看出这人的性格品质,后来又听到文如其人的这一说法,即文品大可等同于人品,一个人若书读得多,文章写得好,其做人的标准也会在无形中得以提高。所谓文如其人,大概就是说你心里想的是什么,便会把你所想的东西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说起文如其人,不免要谈到文风这一问题上,所谓的文风就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者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以及语言运用的综合反映。在我认为,文风分有刚劲有力与绵柔感性两种,书面语说即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比如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像李煜和李清照等等。如果说文如其人的话,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似乎更具说服力。李煜因国破家亡这一悲惨的人生经历,在后期的词风多以凄楚为主,李清照人到中年丈夫远逝,内心悲苦不已,写出“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他们内心是同样的悲伤难过,所以写出的词便也传达给人这样的忧愁。而豪放派的苏轼,站在江边仰天长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与他仕途坎坷自身又不屈不挠的与世俗奋战的品性不是遥相呼应吗?而这一系列的例子不就是在佐证文如其人这一观点吗?
既然真的是文如其人,那么,想要写好一篇文章,想要拥有好的文采与为世人折服的文笔,是不是就意味着你的人生经历要出彩呢?不管文风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各有各的可取之处,古往今来都有不同的文人志士欣赏膜拜,只是文风与文品是不同的,文品几乎可以说是关乎一个人的自身发展状况的概述,就像一个人的人品,如果人品不正,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是遭人唾弃的,不会有人愿意浪费时间去看,相反,那些品性正直的人,它的文章必然能给人以正能量,教给人们积极向上的东西,这样文字才会被人们津津乐道。
所以说,与其想着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如先学会怎样做人,一个人立于世界最根本的因素,便是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当你提高了自身的修养与品性,你的文章必然也就为大众追捧。无论如何,请记住,应该做一个“大写”的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