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张樱桃似的小嘴巴,不浓不厚的眉毛,弯弯的睫毛显得有点害羞,一对不怎么灵敏的耳朵,额头上以为厚厚的刘海长了许多的小痘痘,每天脸上红扑扑的,白里透红的。她就是我的同桌——陈某某。
她是一个很丢三落四,脑子不怎么好使,性格开朗,很爱开玩笑,整天玩的疯疯癫癫的一个人,她人缘很好,很多人都爱跟她玩。但如果惹火了她,就不是那么好受的了。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朱某某也很喜欢开玩笑,很爱玩,不知怎么的两个人玩了起来,玩了一会儿不知怎么的惹到她,她一生气,把他桌子上的书往地下一扔,也不知道哪里来那么大的力气,竟然把朱某某的桌子整个都翻了起来,一桌子的书洒得满地都是,害的他自己收拾了一下午。
被她翻过桌子的人在我们班可不少,不过都是男生,因为男生都比较惹人,她一生气,就把桌子给翻了。她还有一个让人很害怕的就是撕书,受害者还是朱某某,因为她没笔写,就把朱某某的笔抢过来了朱某某就趁她不注意的时候把笔抢了过来,她抢不回来,就把朱某某的书拿在手上并威胁他叫他把笔给回来,不知天高地厚的朱某某竟然不给,她一气之下就把朱某某的书给撕了,弄的朱某某只能无语的叹气。
我跟她同桌快两年了,性格开朗,关心他人的的她让我很喜欢,有事会很欣慰有她这么一个同桌兼好朋友,希望跟她的友谊长存,也希望她学业进步,身体健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三尺讲台,一颗真心,却只为桃李满天下。
——题记
月色渐渐笼罩而来,透过婆娑的树影,看月色之皎洁,心中波涛涌起,仿佛又看到你逐渐苍老的身影,月迷津度,何几忘言?
九月
朝阳又一次徐徐而生,漫长而又愉快地暑假已经挥手而去,即将而来的又是新的挑战——高中。当满怀憧憬的踏入东校大门的那一刻,漫长的高中生活已经开始了。曾记否,刚踏进教室的那一刻,您坐在讲台上面,认真的为每一个到来的新同学签到。那是我们第一次相识。
您高高的个子,一头乌黑的'头发,黝黑的皮肤,显得十分严厉,确实在生活当中你的确是一位严师,但我知道你对我们的严厉是出自对我们的关爱,更是作为一位教育者的“望徒成龙”的迫切。
第一次军训开始了,您,没有休息,而是顶着烈日和我们在太阳下训练。记得您看着同学们满头大汗时,心中的不舍,您用自己的钱买了63瓶矿泉水,记得在接到水一瓶的时候,心中感到格外的温暖。看到别的班的同学投来惊异、羡慕的目光,心里感到格外的自豪。
十二月
月色又一次笼罩了无边的大地,而校园里却是灯火通明。教师里,您在主持者班会,经过了好几个月的相处,您和我们都已经相互了解班级走上了正轨。十二月,年关将至。此时您正在做着最后的动员,多么希望我们都能考个骄人的成绩,回家开开心心的过年。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很努力,因为我们不愿意辜负期望,更不愿辜负您的教诲。
寒冬腊月,天格外的寒冷,却不曾见到雪花的踪影。天格外的干燥,因而生病的人也在不断增多。教室里,咳嗽声在不停的发出,而您每听到一声咳嗽,总会皱一下眉头。我知道,您是心急,是为同学们发愁,要考个好成绩怎能没有一个好身体呢?
我们深知您的不容易。班主任,您的心中装下的整个班级,每个人的一颦一笑,您都深切的关注着,您总是在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您用心血垒起了三尺讲台无数个日夜只为桃李满天下。
奶奶今年63岁,无情的岁月在老人的面颊上刻下了一道又一道痕迹。在农村里过了大半辈子的她,终于可以抽身来到我生活的这个大城市。
爸爸接奶奶来,本是想让奶奶来享清福的,可自从奶奶来到我家,家里的活几乎全被她包了。早晨5点还未到,奶奶就悄悄的起床,为我们一家准备早餐,还没休息一会儿,又紧接着开始打扫房间。等我们三三两两起床,奶奶早已干完一切,坐在餐桌旁,笑盈盈得等我们吃饭;临近中午,奶奶又冒着酷暑,去菜场买菜。而我们呢?直到的肚子饿得受不了了,终于想起吃饭了,却发现,四菜一汤放在桌上,纹丝不动,奶奶则仍旧坐在桌旁,笑脸迎人;转眼间,到了傍晚,奶奶又一声不啃地开始准备晚饭,又静静得坐在桌旁等我们吃饭……转眼间,奶奶在我家快两个月了,奶奶日复一日,从无怨言,这使我深深被震撼了。
从小到大,每每见到奶奶,她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遇事也处处依着我,可惟独在学习上“坚持到底”,向着爸爸。每次爸爸在教训我的时候,奶奶都在一旁做“旁听”,也时不时地插上两句。爸爸不在时,奶奶就常常搬出爸爸的“训话”,时刻提醒着我要认真学习。看着奶奶那种认真又慈祥的眼神,也就不得不使我欣然接受。
奶奶的最爱,莫过于是越剧了,凡是有关于越剧的事,奶奶几乎是样样皆知,物物精通,常常会忍不住在我们面前表演一番。像《西厢记》、《双烈记》,她都略知一二,唱得是有模有样,还真有几分袁雪芬的味道呢!有时,一时兴起,周围许多东西都被她作为道具:围巾,帽子,更有胜竟用起了衣架!每当奶奶唱越剧,看着她那样子,我才深刻的到了“人老心未老”!
对于奶奶,不得不承认,我这个当孙女的,对她至今还有许多的不理解。刚上30的奶奶,就开始来往泥泞的乡间小道,为村民们看病。如果是邻村,甚至是更远的陌生的村庄,奶奶还是会执意去就医。旧社会,像奶奶这样的医生也有不少,他们所用的药品,也都是由当地政府提供。可是,许多年过去了,大多数医生都已经转行了,而政府也停止了药品的提供,奶奶却仍然坚持着她的这个“行医嗜好”,自己出钱买药为乡亲们治病,又不收钱,亏本了也不管。直到现在,已经年老的奶奶仍会忍不住要为邻里治病,自己生病却不管不顾,这一直令我费解。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