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晨的云飘在天空的一端,飘啊飘!向着那座山行去。
我走在这个清晨中,我向着那座山行去,翻过了一条河,几十里路的征程,很快的踩在了山脚的石砾铺地上。青山送着一度又一度的生机,鸟鸣声婉转的放飞在山间四处。细水轻轻流淌,明灭可见,我沿顺它着向上看去,消逝在了茂密的丛林处。
靠近,我寻在了一处稀疏的丛林处,踩在了一条或许第一次被走的“山路”上。脚下枝叶,杂草交织,绵软软的薄被,像是踩在了一个曾经的岁月里。大山里是沉静的,我一个人走进了这个世界。
山是几重重的,我在这山望那山,一山一山高。突然急转而下的山势,我奔跑在穿行,树林在我身旁飘过,而且那山风携于我的,感染在每一处的呼吸中。山中的树有一个很长很长的年岁,落下的枝干垂在四处,织造了林立错落的的世界。我想会有一个个精灵住在里面吧,也许这里本来就属于一个精灵的王国,他们生活在这里,可是会是我打扰了他们吗?我会离开的,可是也让我记住这个世界吧。
行到半山腰上,山谷间草色连绵,一带黄,一带绿,和几处点缀,层层抬上去的山的阶梯和青草缕带交相流动。山谷也是远的,从这一尽头,望向远处的端头,两侧山峰相对,天门仿佛从此被打开了,可是他离我们的世界这么远。
慢慢前行的,走在了山脊上。山脊上的风,吹散了几日几日前的不快,我和两边的树叶儿抚过,留恋在每一处的花开处,绕在这条山路上,不断的寻着尽头,不待停留。在此山望那山,不知身处何地的,停靠在末端的山石上,四周望遍了田野和村庄在平原上交织的平和,在这里,从高处望向四周,停留在一个世界的末端,仿佛历历在目的存在的,有一个说不尽过去的语言。
山里的语言是纯净的,它在岁月下是一直在守护的,山里的语言也是最简单的,当你去了哪里,有一份最自然的呼唤,便会带着你陷入山林的呼吸中。曾有的多少繁忙的的事,却抵不过山里逍遥的片刻,自在游走的,没有方向的,我探寻着每一处的好奇,在这个看也看不完的世界里,玩耍的孩子仿佛又找到了一份简单的回味的快乐。
当我看到《礁石》这首诗的题目,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我想看看平时一向不被称道的“绊船石”在我喜欢的艾青笔下会是怎样的形象。当我口中诵读完最后一行,心潮却被完全激荡起来了!短短八行诗句,其中却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这使我想起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革命者,他们面对敌人的狡诈、阴险,从容不迫,理智应对,粉碎了一次又一次进攻,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又让我追忆起那些生活在苦难年代,虽历尽艰辛,伤痕累累,却始终以一种昂扬和蔑视,泰山压顶岿然不动的姿态,抵御和化解着困境与压迫的人们,他们用无声的抵抗诠释着坚忍的内涵,这正是他们堪称“强者”的见证!
同学,当你只是在生活、学习中遇到了一点点麻烦或苦恼时,应该怎样去面对?在细细品味过《礁石》这首诗后,相信你一定会像我一样找到答案的!
小诗《礁石》很短,因为它只有50多字;小诗《礁石》很长,因为诗中包含的意蕴值得永久珍藏!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礁石》这首小诗,约六十字左右,非常短,但却又很长很长。诗里的道理可以一直传诵下去,只要我们人类在发展,这里面的道理也就存在:坚持不懈地追求下去。
把知识比作汪洋大海,这首小诗的作者已经不是第一个人了。人们自从原始社会过渡到文明社会,就开始注意到了知识的广阔,知识有多么无穷无尽,知识的伟大......不少人都把浩瀚的大海比作无穷的知识。然而,把孜孜不倦的学者比作大海中的礁石,本诗的作者还是第一个。古往今来,作家们不是把求学者比喻成海边的弄潮儿,就是把求学者比作成大海中的一粟。把求学者比喻成大海中的礁石,想象是那样新奇,比喻又是何等贴切。
礁石,每天都置身于茫茫大海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海水的洗礼;好学的人们都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之中,都贪婪地吸取着知识的营养。我们也要做这种“海中的礁石”,让知识,每天都冲击自己的大脑和心灵,让自己的思想在这撞击中得到启迪。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一生都有学不完的知识。我们不但要学习,还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文化知识。礁石为了读懂大海这部书籍,读瘦了身体,还读出了“满脸皱纹”。我们也要学习它,让知识伴我们一生一世,那将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岁月在流逝,而我们在学习中却越来越充实,那我们学到的知识不就更多了吗?礁石在激励着我们,我们也应该好好学习。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时间过得飞快,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把握机会学习,像那海中礁石一样,任凭斗转星移、循环往复无穷,仍在海中顽强地读着海之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