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我去了苏州博物馆参观,它是由世界级的建筑大师贝律铭设计的。博物馆外观是由灰白两色组成的,从远处看,就像一幅水墨画。
博物馆内收藏了3万多件文物,有史前陶器、玉器;春秋青铜器、玉器;六朝青瓷,五代秘色瓷,还有竹木牙角器,文具,赏玩杂件,民俗小摆设,织绣服饰等。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五代秘色瓷----莲花碗,是由一个碗和下面的托盘组成的。为什么说它是“秘色”?我看了介绍,原来是吴越国钱氏控制了窑厂,命令这些瓷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老板姓不能用,所以叫秘色。它装饰的像一朵荷花,大大小小的花瓣连成一片。上的釉很精致,黄中带白,白中带青,处理的非常精精细,很光滑。
我又到了下一个馆,最引人注目的是“真珠舍利宝幢”,这是国宝级文物,也是苏州博物馆珍藏文物之一,是北宋遗物,距今已经有1千多年了。它是用楠木做成的,高122.6厘米,每一个地方都做得很精美。制作者用了很多珍贵材料,还用了10多种特种工艺技法精心制作,巧夺天工,精美绝世,光装饰的珍珠就有3万多颗,体现了苏州工艺美术的繁荣和精美,同时也可见北宋时期吴人高度的审美水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文物是体现了古城苏州的品味与风格,是文明记忆的汇聚凝结和传承。
星期二下午,我们中年级老师同学们一起兴高采烈去苏州博物馆'参观了一番。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呀!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大家迈着轻快的脚步,参观了一个又一个美丽而富有历史的作品。苏州博物馆是一座苏州地方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它的藏馆文物是以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和明清工艺品等。成为一座具有苏州传统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风格的现代化博物馆。
我最喜欢的一件文物是五代秘色瓷莲花碗',他是国宝级文物,是苏州博物馆的珍贵宝藏之一,莲花碗构思精妙,造型精致,端庄有姿,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瓷莲花碗的艺术造型与艺术价值是无以伦比的,我看着晶莹剔透的它,久久不愿离去。参观完之后我们一起吃了糖粥,呀!一眨眼的功夫,老师就对我们说,要回去了。我真是依依不舍啊!
早上我特别激动,因为我们就要出发去苏州金鸡湖了。等到九点,我们的行李都准备好了,我们就上了车准备出发,目标苏州金鸡湖。
经过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来到了美丽的金鸡湖,可大家的肚子都饿了真是不知道怎么办,妈妈真是料事如神早就知道我们会饿所以帮我们订好了饭店。今天到底吃什么呢,妈妈告诉我今天吃烧肉,可我吃了很多次了,可妈妈补充了一句这可是一家非常有名的,所以我想可以尝试尝试。果然不出所料里面得烤黑猪肉真是又香又美味。吃好了就因该去看看酒店把行李都放好,在轻轻松松的出去玩,我们来到了房间里就被眼前的景象那么大的一个湖,我问妈妈这是不是金鸡湖,妈妈说这是其他的`湖不是金鸡湖,可是这湖也是非常的美。到了晚上我们打算去金鸡湖看夜景,可是在去的路上堵车了,害得我们无辜的等了一个小时。在第二个早晨我和家人一起去酒店下的游泳池游泳。在游泳池的一个小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再回去的路上我非常的沮丧因为我没法看到美丽的金鸡湖,可就在我在沮丧的那时候妈妈说我们去看看金鸡湖吧,我的心情突然间好了。到了金鸡湖,我就情不自禁的赞叹。哇!碧绿的湖水,清凉的湖风,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无人岛。这次虽然没有看到夜景但是日景也是那么的美,这次金鸡湖真是没白来呀!
旅程结束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倒数我们玩得非常开心和充足。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我又要开始学习了,我也一定要加油了。
体验了了科技馆,我们该去自然馆了。一路上,我想:这自然馆是什么样子呢?应该是温度比较高,空气比较湿润的一个地方吧?进了自然馆,让我大开眼界,只见动物标本一个个虎视眈眈地望着我,似乎都准备攻击我这个外来者。可惜它们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留下的只有那色泽鲜艳的皮毛和威武的造型。到了化石区,更让我至身于这个13亿年前的远古时代。那时的恐龙、三叶虫、黄河象和古长颈鹿,一个个都呈现在我的眼前,可是它们也像标本一样,因为气候环境而变得越来越少,以至于灭绝。世界上有三百万种生物,但是已经灭绝了许多。所以,我们更应该爱护环境,给动物一个美好的家园。
参观了博物馆,让我知道了,人类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希望在未来的世界里,好玩的科技仪器再多一点,活生生的“动物标本”能随处可见,让我们的地球既具有魔力,又是一个生命的摇篮。
粉墙黛瓦,清新雅洁;古色古香,江南情怀。在20xx年9月上午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来到了我仰慕已久的苏州博物馆。到苏州去看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建筑,今天终于得以实现。
这时我的眼中:苏州博物馆苑如一个楚楚动人的江南女子,端庄而秀丽的欢迎我的到来。我再次想起了“大艺术书房”系列图书之《贝聿铭谈贝聿铭》主编肖关鸿先生所说,希腊缪斯之神走向我们:“走向社会,走向公共空间,走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艺术不再是祭品,不再是象牙塔,也不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缪斯也由女神变成了平民。”在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之初,就如同装满传统文化经典的艳丽绣线,在承载现代科学文化信息的绣布里织出出了一幅“传统苏州”和“现代苏州”相融合的“双面绣”。在这个有着众多著名古典建筑的“文化圣地”中,建一座21世纪的新馆建筑,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贝聿铭先生用“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的理念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中,贝聿铭先生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公众熟知的建筑大师,是跻身于世界建筑师行列的唯一华人,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艺术之一。
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州,祖辈是苏州望族,童年时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渡过。20世纪30年代中期,贝聿铭先生远赴美国学习建筑。在几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贝聿铭先生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作品达70余项,获各类奖项50余次,1983年,他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茨克奖”。他在美国设计许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楼等,在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伊朗、中国北京、香港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公共建筑。贝聿铭先生多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使世界各地众多贝式建筑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苏州博物馆新馆就是由时年己85岁高龄的贝聿铭先生与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投资3亿元人民币,于二00三年十一月奠基开工,2006年10月6日中秋佳节正式对外开放。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新华社等众多媒体评述为:“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是这座建筑的最大特点,它既在苏州古城以独特性、唯一性深深打上贝氏的烙印,又与周边传统民居浑然一体,成为中国建筑发展创新的一个里程碑。当我步入博物馆內庭院茶园紫藤园时,吸引我特别留意了园里西南方与东北方各种植一棵紫藤。贝聿铭先生将內庭院将內外空间串联,主庭院和若干小內庭院互相连接而又布局精巧,庭院內外的园艺,互相依托,自然融于建筑。听导赏介绍:紫藤园里的两棵紫藤,还嫁接着从文徵明当年手植的紫藤上修剪下来的枝蔓,以示延续苏州文化的血脉。新馆园林造景设计是在传统风景园林的精髓中提炼而出的,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在当今的创造性延续。
我们只有在参观完所有室内空间之后,才会真正理解整个空间的设计精神。外立面的形体穿插造就了室内空间的丰富性,而室内空间的多样结构同时也成就了外立面的风格特质。空间也是人为的,贝聿铭先生最新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的园林思想在现代审美中的新方向,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苏博的屋顶的造型。光影趣味是物境与心境的交融。“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玻璃顶棚肆无忌惮地让室内充满阳光,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丰富的语汇和对空间的影响力。阳光透过金属百叶照射入室内,在墙面上形成了会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光影图案。情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情为主,景是客,情景交融,相辅相生,这才是中国传统的空间本质。苏州博物馆之所以能让人感受到传统美学的魅力,就是因为设计师很好地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空间气质,而光影就是让这些景与人们产生互动与共鸣的直接因素。可以这么说,光与影一直是空间设计的第四大造型元素,它能让室内室外环境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而在苏州博物馆,贝老先生再一次让光影成为了空间的主角。
在建筑的中庭,阳光让整个空间充满祥和与大气。可能是借鉴了传统“老虎天窗”的做法,中庭的顶部是由玻璃材料做成的采光井。阳光肆无忌惮地透过玻璃倾泻下来,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变换着投射角度。所以在不同的时刻,参差错落的墙面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有趣且丰富。同样,贝先生在处理小空间时,也一点不吝啬使用光影这一元素。三角形的二坡屋顶全部是由金属百叶和玻璃组成的,为了体现传统园林的特色,所有的金属百叶都被木质的贴面材料所包裹。阳光透过这些条状结构在墙面上形成了连续的光影图案,让原本单调的走廊顿时生机勃勃,饶有趣味。
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老先生的封刀之作,其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特点,采用传统的粉墙黛瓦,然而表达方式却又是全新的,错落有致的新馆建筑以深灰色石材为屋面和墙体的边饰,与白墙相映,雅洁清新。粉墙下设置了颇具创意的假山,一反传统的叠石假山,采用些较有纹理的石片和石块,其中也有剖劈的棱角毕露的“险峰”,与传统湖石“瘦、皱、漏、透”的审美特点迥然不同,却也“清、丑、顽、拙”,各显奇趣,与水中倒影难分轩轾,构成一幅新颖的山水图景。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加以创新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将传统艺术升华,使我们更充分地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时间总是短暂的,我还没有满足,我是多么的希望故地重游,再好好的品味一番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